第一图书网

邪馬台 蓮丈那智フィールドファイル4

北森 鴻,浅野里沙子
作者:

北森 鴻,浅野里沙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卑弥呼の昔から現代まで──謎の古書に隠された、歴史の闇を貫く巨大な秘密。
奇妙な挿話と鏡のモチーフに彩られた「阿久仁村遺聞」。地図から消された村の来歴と、古書に秘められた暗号を解き明かすとき、邪馬台国から明治、そして現代まで繋がる「もうひとつの歴史」が浮上する! 異端の民俗学者・蓮丈那智、最大の事件。著者急逝のため連載中絶となった幻の長編ミステリーが、遺志を継いで遂に完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邪馬台 蓮丈那智フィールドファイル4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其实严格来说,不能说是最后的遗作,因为真正的遗作大概要算是上一本,而这本是在大师去世之后才突然被决定出版的。知道这一本会出版的消息是一年多以前,大师仙逝不久之后,有一次机缘巧合遇到松江先生,才听大先生提到出版社已经决定要出版这本书了。但是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是要如何续写,浅野老师是谁也恕我孤陋寡闻,完全没听说过,后来查了好多,才知道是虽然没有入籍,但是这位新人作家在私底下大概是大师最信赖的伴侣,大师去世前听说两个人已经正式准备结婚了……了解到这些的时候,一方面对于将要续写《镜连杀》故事的是这位老师觉得合情合理,一方面很矛盾,说实话心里始终有一个部分不希望让其他作家的笔染指那智老师的故事……所以在将书捧在手里的时候,看书都习惯最后再看后记的我第一次首先翻到了后记部分,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看到些什么。
   现在觉得,这本书先看浅野老师的后记是对的,后记中充斥了很多的感情,化解了我对他人“染指”那智老师系列的这个疙瘩,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浅野老师讲了很多续写这本书时候所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本身就成了一道道“迷题”,而带着这个迷题再去看书的话,这本书里所包含的北森老师的“野望”就能彻骨的感受到了,虽然更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如果体会不到这些,我大概会更觉得遗憾的。
  
  
   最大的一个书外的“迷题”是,浅野小姐提到,一向很严密谨慎,做事稳妥,会把所有的构想,细枝末节,每一个关键地方的伏笔和解释都写成笔记,一丝不苟的想好每一章每一段的北森老师,这次竟然没有留下完整的笔记记录。特别是围绕着阿久仁村遗闻和邪马台,还有书中庞大复杂的暗号系统等等……竟然都没有留下详细完整的记录。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在创作的途中突然冒出来关于箸墓古坟的新闻而打乱了北森老师想象中的世界,又或者是因为大师考虑这本书已近十年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成竹在胸……浅野小姐自己也说,因为大师没有留下详细的笔记,所以正到精彩点的故事,暗号的解读法,阿久仁村遗闻的收束方式等等等等,全都不能说是“北森鸿的创作”,而充其量只能说是她自己的构想……可是即便是这样,身为一介因为那智老师而迷上北森大师的小粉丝,我真的心怀感谢。也许这并不百分百是大师本来准备将这本小说导向的方向,但是在故事之外看到浅野小姐的这一段“创作谜话”之后再看这全篇的小说,让我心里一个从开篇就淡淡生成的念头渐渐变得巨大而确切了起来,就是这本书大概在北森大师的心里也是一本集了大师的作家生涯大成的钜作。在这本书里看得到过去几乎每一本北森大师名作里面的某些出场人物,而且这本书里隐藏着好多个和以前的某一本某一本作品可以连接起来的细节,甚至有好多因为年代太久远而变得印象有些模糊的人物也会突然在书里冒出来,让人升起无限感概和想念。更别提我喜欢的雅兰堂老板越名集治也有出现(虽然如果读完了之后就会对我家越名老板的出现感到很复杂……其实搞成这样子的话老板您还是不要出现可能还比较好T_T……),还有像冬狐堂宇佐美陶子等等……现在想来虽然觉得无限唏嘘,但是当初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大师把他的几乎所有“得意门生”又都召唤到同一本书里面,而且不只人物,连情节上也埋下了好多好多“回忆的种子”,一定写得很快乐吧……这本书变成了大师仙逝之后才出版的作品并不是谁的原意,可是这样一本如今看来就像是冥冥之中汇集了大师作为作家的人生精华一般的作品变成了遗作,又怎么能不让人感慨良多。我记忆里的越名老板,陶子小姐,美艳聪颖的那智老师……想到再无缘得见,就忍不住很难过很难过。可是想到本来连这一本都是无缘见到的,就对浅野小姐充满了感激。
  
  
   故事本身之庞大精密,也像是集了北森大师所有作品的大成一样的磅礴又壮丽。而且不只是邪马台国这个迷住了无数学者们的千年之谜,更奇妙的是其实整个邪马台国的部分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围绕阿久仁村遗闻展开的部分才是更重要的核心之处,然后由阿久仁村遗闻再连接回邪马台国的时候,把原本埋藏到邪马台国的谜中谜下的,从未被人所知的历史牵引了出来,从而将邪马台国的传说引向了一个谁也未曾料到过的解读方向。(顺便说一下,解读了阿久仁村遗闻的其实是三国这一点也很出人意料。在那智老师“爱”的“鞭策”下,三国也渐渐成长成了一个如此出色的学者啊……这样的感叹由衷而发,也算是那智系列的一个“集大成”的点了……)如此庞大而又不可思议的严密又极其系统的一大构图,要在北森老师没有留下详细的笔记的情况下收尾,真的是太辛苦浅野小姐了……作为一介小小的读者我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但是故事的收尾方式最后并没有偏向推理小说的部分,而更变成一种陈述和总结似的“学术报告文学”的感觉,就不知道是不是北森老师的原意了……我还是不禁想要知道,如果是在北森老师原本的构想里,这个被他建立得严密无比又四处充斥着点点暗示,如此大气磅礴的开枝散叶了的故事,会如何一气收尾成一个完美的结论和结局。一定、一定会是个让人意想不到,又会让人无比叹服的方式吧……
  
  
   也许像晓英那样,未竟的就让它那样以未竟的形式存留在读者的眼底心中,也是一种圆满。但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无比的谢谢浅野小姐在巨大的伤痛和压力下,和北森老师一起完成了这部小说。我对北森大师作品的迷恋,是从莲丈那智这个系列开始的,因为有那智老师,我才对民俗学产生了好奇。拜北森大师所赐,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如此精彩的一种艺术和学问的存在。在大师仙逝的时候,想说再也没有机会能一睹那智系列那独特的风采了,可是竟然还有这个机会,能好好的以一颗充满感激的心,跟那智老师他们也道一声再见,我真的、真的非常非常的感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