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から夏、やがて冬
2011-10-15
文藝春秋
歌野晶午
无
関東の地方都市にあるスーパーの保安責任者・平田は、ある日、店で万引きを働いた末永ますみを捕まえた。いつもは情け容赦なく警察へ引き渡す平田だったが、免許証の生年月日を見て気が変わり、見逃すことに。それをきっかけに交流が生まれた2人。やがて平田は己の身の上をますみに語り始めるが、偶然か天の配剤か、2人を結ぶ運命の糸はあまりに残酷な結末へと導いていく。傑作『葉桜の季節に君を想うということ』の著者が満を持して放つ、究極のミステリー。
无
变故前平田是中产,之后,爱女横祸、中年丧妻、患不治症,平田的心已破产。很悲的故事背景。
个人觉得此书适合有家室的中年人群阅读,而且比《樱抽》来的有深度,生命脆弱,生活也脆弱,坚强很苍白很徒劳,那就去把错过的再拾起,平田是用救赎的方式。可结局没看到真澄与平田暖意告别,而是很残酷的。
真澄用命换来自己的救赎,解脱的仅是自己;平田用手扼杀自己的救赎,救赎也宣告破产。
一旦错过就不再。
不知为什么我着了魔,一直以为这本书的作者跟《六月六日诞生的天使》作者是同一人,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歌野晶午,我真是蠢爆了。
喜欢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是译者让我激赏,因为他使用的语言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某些词语让我觉得好多年没有听过,都是小时候从大人们口中说出的话,比如“时兴”这种古老的说法,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代入感很强。书中人物的出生年代设定在1985年,书中发生的故事也非常贴近我的生活轨迹,这一点让我欣喜。以前在读一些小说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产生共鸣,但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比如2002年日韩世界杯,我跟书中的人物一样,那一年我也在读高中,我记得那个下午全校都没有上课,每个班级都在播放中国队的比赛,那个时候可真是狂热。我喜欢上了德国队,虽然败给了巴西,但是那是我头一次熬夜观看足球比赛,那种感觉可能没有办法再体会。转过一年的圣诞节,晚自习老师格外开恩,准许大家放个电影看,我们看的是《咒怨》,全班集体吓尿,那个小孩子学猫叫的声音和伽椰子咕~~(╯﹏╰)b的叫声在我耳边回荡了好久,还有栗山千明充满邪气的萧杀眼神~虽然她在里面扮演的是同样被吓尿的女学生。我也觉得不会再有什么恐怖片让我如此颤栗了。
在读小说的同时我总是会想如果拍成电影会由谁来扮演这些人物,平田的角色我认为很适合由伊藤英明来演,因此读整本小说的过程我都在幻想伊藤英明。可能这本小说真的很适合拍成电影,就像《告白》或者《恶人》,好纠结~直木赏获奖作家我还记得林真理子的《只要赶上末班飞机》,这个作家文笔真狠毒,把男人的弱点写得一清二楚。她以前从事的薪酬很少的工作,只因为爱他,所以把一切都给了他。他其实没有那么爱她,想见她的时候就给她打个电话,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半夜,他会让她带来他喜欢吃的寿司,见一面之后匆匆做爱,之后他又开始工作,也许他不觉得情人之间应该有种种温存。她并没有觉得委屈,这就是爱情吧,总有个人要付出多些东西,这是很公平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分手。
后来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她自己一个人背井离乡拼出了一番事业,成了电视里的红人。她想要的生活终于开始了,可以挥霍,可是她不再年轻。有次她又回到了故乡,想起了这个旧情人,想见他一面。只是一面而已,然后乘飞机回去。但是她见到他的那一刻,如果不是矜持,大概会哭出来吧,她还没有把他放下。她开始觉得应该多留一点时间陪他,过了这么多年,他还是没变,仍然那么小气,仍然充满性欲。于是他们去了旅店,重温过去的时光,也许是夏夜的黏热让他们昏了头脑,他再次提出了做爱的要求,她也答应了,她想着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应该有时间把自己整理得如同开始时那般优雅。当他碰到她的身体,她闻到了那种熟悉的味道,被他强壮的手臂环绕的时候,她再也控制不住陌生的欲望了。满足过后,她恢复了冷静,她把他自己留在了旅店,匆匆地赶往机场,她最后赶上了末班飞机。
有的时候我在想,面对一段逝去的情感,应该怎么样才能不会心有余悸。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吧,爱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如同打开的盒子里冲出来的飞鸟,飞向了我们不曾到达的悬崖。也许我们曾经活在悬崖之上,每天醒来的时候都往深渊里丢一块石头,听它碰撞其他石块的声音。但是如果自己掉下去,会发出什么声音?骨骼断裂、血液倒流、失去意识,这个时候我会想起什么啊?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她这样好运气,能这样冷静地告别自己心爱的人。
当然这是与本书毫无关联的另外一个故事。但是这本书里面的爱情也让人动容。真澄遇见的无疑是个丧失人伦的无赖,但是这样的人又没有办法拒绝,都是因为在她潦倒的时候,他拉了她一把,她割舍不下他那迷人的笑容,就留在了他身边,就像自动选择了地狱一样。当然这部分告白也许是真澄为了平田得到救赎所做出的虚假陈述,但我更愿意相信关于爱情的部分是真实的。说到这里,我真是没有想到这个结局如此哀伤,这种自我献身的精神和沉重的怨恨相遇,注定会演变成悲剧。平田人生的不幸,由死亡开始;真澄人生的不幸,由死亡终结。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就是人心,心生怨恨终日不得解脱,复仇之后也就是成为空空的躯壳。京极夏彦《铁鼠之槛》那首诗总结得特别到位:檐廊边缘碎裂处,以观音赐予之指,轻轻触摸。数千佛陀碎裂处,十万亿土寂宵时,微微扎刺。成为猴儿,去往山间;成为蟹儿,去到河间;成为人子,燃烧于烦恼的炉灶间,化做飞灰,泪涟涟复过今日;如是佛子该如何,爹爹娘娘请原谅,今日碎裂,明日也碎裂。洗手处旁蕺草叶,蜗牛缓缓啖地藏。西方净土简素晨,光头小僧裂两方。成为神子,无须置身此世;成为鬼子,无可置身此世;成为人子,被装进烦恼的皮囊里,抛入水中,雾茫茫夜也将明;如是佛子该如何,爹爹娘娘请原谅,今日蜗牛,明日也蜗牛。
我们都是人子,逃不过肉身的孽障,平添许多烦恼。平田认为自己一直过着平凡的人生,可是女儿死了,妻子死了,自己得了癌症,生活好像也不那么平凡,真正不平凡的其实是他最终做出的选择。我以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厄运,早就将不幸抛之脑后,没想到也甩不开烦恼的皮囊,此世无可置身。真澄那操蛋的爱情要了她的命,她最终的选择也好惊人,这种救赎无论如何都必须以生命为代价,我无法理解,其实整本书的故事都不是那些浮躁的人能理解的,这是没有人能感受到的悲伤。
能理解这本书的,恐怕是需要有一些岁月积淀的人。想看杀人枪战等热闹小说的,在这里找不到你想看的东西。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一下个中滋味吧。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感觉挺有意思,通过它可以了解日本普通人的一些生活细节,一些思维模式,也可看出人性中一些共通的东西。
樱抽之后就对歌野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有一定的信任,加之“春から夏、やがて冬”的名字颇有几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味道,而淡雅的封面在新星一众不堪的装帧中又显得是那么鹤立鸡群,于是毫不犹豫的收了本书,阅毕也果然不负所望,十分庆幸没有因为低分而错过,读书口味果然是很私人的事情。
虽然歌野桑往往被贴上新本格的标签,但本书不折不扣是一部社会派风,没有任何新本格那一套诡计与解密,全靠人性震撼人心,乃至于全文行至五分之四处时除了一起旧时交通肇事案外尚无一丝一毫推理的色彩,如不是位列午夜文库,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日系通俗文学中无比盛行的温暖治愈系:
七年前,平田家的独生女春夏不幸于交通事故中丧生,痛失爱女的平田因肇事凶手逃逸,痛苦无法宣泄,只能纠结在自己是否教养尽责的内疚中备受煎熬。不堪忍受的妻子精神崩溃患病,将全副希望投入在抓捕逃逸凶手上,最终在时效期满后绝望自杀。
幸福美满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转瞬间分崩离析,却不能阻止悲剧再次降临,久违的一次体检后平田发现自己竟罹患肺癌,心无可恋的平田决定放弃治疗,安然等待死神的降临。
唯一能够让平田已然陷入虚无的心灵受到触动的只有与女儿同年出生的女子。于是从平田看到末永的出生日期那一刻起,就已经对这个衣着寒酸,举止异常的食品小偷凭白生出几分天然的亲近。
一直都是孤家寡人的末永缺爱到宁愿忍受着贫穷暴力也要抓住那个好逸恶劳的DV男友一瞬的关怀不愿放手,她敏锐又迟钝的感受到了平田隐约释放出的好意,开始有意无意的与平田接触。
接下来的故事就与大路货治愈系小说的脉络走向毫无二致,平田一面死意已决,视钱财为身外物,一面对末永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希望助末永开始新生活已给自己的残生一些安慰;而末永一面决意摆脱不堪的过去,一面对平田的好意感恩戴德,试图让平田重新燃起生的渴望,至少,也要让平田无悔无憾。两个寂寞痛苦绝望的心灵伴随着五百万的“交易”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与相互救赎。
但与一般治愈系小说不同的是,歌野桑并没有试图用一层柔和舒缓、平淡清新的所谓治愈去温暖读者渴望得到安慰的悲伤,而是残酷又现实的告诉人们,自以为是的救赎不但得不到安慰,反而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巨大的漩涡与更可怕的毁灭。
末永或许果真如自己所言“不太聪明”,或许是太过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曾为人父母的她低估了一个父亲对独生爱女的爱恋和对杀女凶手的憎恨。她对平田的恩德无以为报,便故作手脚,自认为贼,想要解开困扰平田多年的心结,她天真的以为平日里善良如斯、可亲如斯的平田不但不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还能得到永恒的宁静,直到自己的脖子被愤怒烧红了眼的平田用电线绕了几圈之后,这个可怜人除了害怕与惊愕仍不明白正是自己自做聪明的告白葬送了她即将迎来新生的性命。
平田预料到自己不曾过多费心捏造的动机,在好事者眼中是不堪的、一目了然的、不需过多调查的真相,却不曾想到他早有蓄势又犹豫不决的谋杀,竟是对末永满心满意的感恩的误读;他隐匿了真实的投案,不但回避了别人对自己可能的同情,也断绝了揭穿末永漏洞百出的告白的机会;他能够了然无牵挂的放下后宁静的等死,不过是小濑木恐其悔恨、悲凉、绝望而不忍诉之真实的惘然若失…
而正是最后的五分之一的内容令本书从众多治愈系小说中脱颖而出,别树一帜,而本书的章节名也很有意思,除了”英理子”和”末永真澄”两章残酷的真实与虚假的告白是以人名命名外,其余章节都与季节有关(当然春夏之死的“春夏”一章有些例外,既是显而易见的两季交替,也是饱含着父母爱意的苦思冥想),从平田与末永在晚冬并不美好的相遇,到在初春一步步加强的接触,到山岸像春季阴天时空中的阴气一般笼罩在末永的人生上,再到末永之死如蒙了一层初夏时青色的山霭般看不到真相,最后到小濑木在只见萧瑟枯寂不见丰收硕果的秋中几近恍惚的哀伤,四季更迭,诸事无常,天上人间。
最初,我是把这本书当做推理小说来读的,人家毕竟是直木赏的候选之作。读完后我发现,这是披着推理外衣的文艺作品,而且是触及人性的、笑中带泪的作品。它让我怀念星爷。
以前有个评论,质疑书名是不是欠抽(秋)。没错,可惜话说得味儿不对。对于主人公平田的一生,他有播种的春季---寒窗苦、求职路、结婚生子;有耕耘的夏季---工作敬业、任劳任怨、对爱女呵护有加。然而,一场车祸夺去了十七岁爱女的生命,紧接着,各种不行接踵而至:妻子精神失常,最终自杀;平田自己患上绝症......也就是说,平田的一生唯独缺少了收获的秋季。
书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我想,这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她想表达的就是书中人的不幸与悲苦,你我皆有可能遇上。
只有有了些生活阅历的人,才会懂得,一切都会失去,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
夜里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满心的悲凉,又因为这一切幸好只发生在书中,又感觉到庆幸与宽慰。
有一种书,可以让我们在远离不幸的地方有了不幸的体验,而又不伤及自己,犹如隔岸观火。
不管它算不算阴暗,这就是人性。
当然,图好玩的人还是算了吧;希望看到千军万马的人还是算了吧;仅以玩味精妙、复杂的推理过程的人还是算了吧,不看也罢。
如果你关注的是你阅读乐趣,不妨一读。
匆匆而就、沥沥啦啦,有劳各位慧眼,对不住了!
之前某位朋友评论过此书,对剧情作了简单的介绍。但我认为,那位朋友对剧情的叙述有一些违背原作本意的地方,有些地方写得过于主观了,极可能让大家发生误会。
这本书是一部以描写人性、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的社会派作品,讲了一个很温暖但又很悲伤的故事。诡计并非这本书的主题。某些朋友看了此书觉得失望,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抱着对推理和诡计的期待来看的。如果你只爱本格推理,对社会派推理毫无兴趣,那请慎重考虑阅读此书。如果你喜欢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故事,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简要概述了本书的主要情节。这是写给那些对这本书剧情有一定了解,但又极可能存在严重误解的朋友看的。如果对此书抱有期待、有考虑看原书的朋友,请不要看下面的剧透。
我在叙述时没有完全按照原书的叙事顺序,大致介绍了主要情节,省略了一些支线情节,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剧透。
安保大叔平田抓住了一个正在行窃的女人。那个女人衣着寒酸,满脸疲态,看上去有三四十岁。然而,平田通过她的驾照得知,这个女人其实和自己已经去世的女儿同岁。平田心生怜悯,看她认错态度诚恳,就放了她,并了解到她叫末永真澄。
此后,末永真澄几次和平田在公园里相遇,她对平田没有报警非常感激。她不断找平田搭话,起先平田还有所戒备,后来两个人慢慢熟悉起来。闲聊中,平田得知这个女人现在无业,和一个小混混男友同居,生活窘迫。
一次,平田前往医院例行检查,又遇到了末永真澄。她受伤来看病,却没有钱,和收费员发生纠纷。平田替末永真澄垫付了医药费。末永真澄非常惊讶,连问他为什么。然后,平田对她说起了自己的往事。他的女儿七年前因车祸去世了,肇事者至今未知。此后,他只要见到和自己女儿同岁的女孩子就会有亲切感。同时,平田得知末永是因为被男友打至骨折才来医院的。这才知道末永真澄不仅经济困难,还经常被男友暴力殴打。她的男友也是个无业游民,脾气暴躁,天天就会找她要钱,不给钱就打。她每天不停地找工作。但经济不景气,她自身条件也不好,找工作非常困难。平田心里对她更加同情,给了她食物,告诉她不必急着还钱,欠的钱多少年后还都行。
平田和末永真澄的接触引起了平田所在单位的同事们的注意。有好事者开始造谣称平田以末永偷过东西一事要挟她和自己发生关系。过了一阵子,末永真澄的男友得知了平田的存在,也气势汹汹地找到了平田,声称平田对末永怀有不轨之心。他事先逼迫末永真澄配合他偷拍了两人在一起的照片,拿这些照片作为“证据”要挟平田给他钱。
平田深感这个男人的无赖,决定帮末永真澄从这个小混混身边解放出来。他将末永约出,告诉她自己决定资助她五百万元,她可以利用这些钱躲到一个男友找不到的地方开始新生活。末永真澄吓坏了,根本不敢相信。平田告诉她,自己得了肺癌,已经活不长了。而且他的家人都已去世,与其将自己的遗产上缴国家,不如拿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即使是癌症,也是有可能治愈的。末永真澄鼓励平田接受治疗,努力活下去。可是平田拒绝接受治疗。他说明了理由。
首先,治疗癌症非常困难,而且成功率不高。最重要的,女儿七年前车祸死亡,妻子两年前也自杀了,他孤独一人,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另外,撞死女儿后逃逸的肇事者一直逍遥法外,已经过了追诉期(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公诉期是五年),犯人永远不可能抓住了。事实上,妻子当初也是因为这件事绝望自杀的。而且,这么多年来,他的良心一直备受煎熬。他总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到父母责任让女儿死亡的。女儿是骑自行车时遇车祸死亡的。她死时手上拿着手机,还戴着耳机,说明她可能是因为当时正在打电话听耳机,分散了注意力才出车祸的。平田早就注意到女儿骑自行车打手机的不良习惯,却没有严厉阻止。平田一直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悔恨。
末永真澄还想努力劝平田接受治疗,努力活下去,可是平田心意已决。
心急如焚的末永真澄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平田一直那么照顾她,甚至肯为她拿出五百万元,她无论如何也要报恩。她找到了平田的主治医生小濑木,跪下来不停地求他救救平田。小濑木以“必须尊重患者意愿”为由拒绝了她。
无可奈何的末永真澄无论如何都想为平田做点什么。她想到,平田一直为自己没能阻止女儿不良习惯导致车祸非常悔恨,如果能让他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安然走完剩下的人生,不是很好吗。她想到,可以让自己来当肇事者的角色。她可以告诉平田,他女儿死时身边的手机和耳机是她和同伙为了把现场伪装成意外故意放在那儿的。也就是说,他女儿没有任何过错,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教育不周,一切都是肇事者的错。这样一来,他就不会为此自责和悔恨了。
而且,现在已经过了公诉期,就算自己成了肇事者也不会受法律追究。虽然平田会因此恨她,自己会受委屈,但这跟自己受到的恩惠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她照着这个想法写了一封所谓的“告白书”给所谓的“同伙”,故意放在手机里,又故意遗落手机让平田看到。
然而,她太天真了。她以为平田这么好的人,得知“真相”后虽然会愤怒,但绝不会对自己拳脚相向。她太低估了平田内心的愤怒。而且她还忽略了,平田已经死期将至,家人都不在了,名誉什么的早已不会在意,他已经没有任何顾忌,根本不会在意因杀人被判个十几二十年。
平田得知“真相”后,气血上涌。想到死去的女儿,想到因此自杀的妻子,想到自己多年来为之自责的事情原来只是犯人布下的伪装,他怒不可遏。而且,时效早就到期,肇事者已经不可能受到法律追究了。在妻子女儿的遗像面前,他下定了决心,终于将末永真澄约到自己家中杀害。
法庭上,法官根据警方对平田同事以及受害人男友的走访调查,认定平田是因为强迫和末永小姐发生关系未遂而痛下杀手。
得知平田杀人事实的主治医生小濑木发现被害者就是曾经求过自己的那个女人。小濑木认为警方的结论有误。他经过一番调查,认为末永真澄是为了救平田才说了谎,平田错杀了好人。然而,一切只是推测,并没有证据。而且,如果告诉平田自己杀错了人,他又会重新回到绝望中。末永真澄搭上性命才为平田换来的片刻安宁就会瞬间土崩瓦解。想到这里,小濑木选择了沉默。
我想强调一点,这篇评论不针对任何人。我只想让某些看了一篇评论就标“已读”还丢个差评的人了解清楚,这本书质量到底如何。一个人的评论只能反映个人喜好。看了一篇评论就人云亦云标上“已读”,实在太不负责任了。
如果你没有读过原书,还是把“已读”撤了吧。没读过就是没读过。评论不能百分百代表原书,一本书到底喜不喜欢,只有看过才知道。
真的很令人失望的一本直木奖入围作品,絮絮叨叨的99%让人看的十分的不耐烦,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把它当做一本推理小说,那么真是抱歉,你会大失所望,以下有所谓的“关键情节透露:没看过的,有期待心的,就请打住。其实我想说的是,看了以下的精简版就足够了,不要再像我一样傻X似的买书来看。
~~~~~~~~~~~~
这书主要讲的是爱女被车所撞,撞人者逃,警察无用没能找出肇事者,就这么过了七年的时效,而大叔什么也不能做就这么行尸走肉的活着,期间老婆自杀,自己也得了癌,好像天大的不幸都在这一个苦逼人的身上,就这样他给了另一个,绝对不相干的,和自己女儿一样大的女孩(这人女孩是个典型性受虐狂人格)关爱,用钱,是的没错,就是给钱,给好多钱,并告诉女孩,我要钱没用了,我放弃治疗了,钱都白给你!女孩觉得这人这么善良,但又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这可不成,我不能让这么好的一个人带着遗憾死不瞑目,于是就自己编了一大篇的谎言,说自己是肇事者,让大叔一怒之下把自己杀了(看看,多么的受虐狂,狂到自己的命都不要了),亲手给女儿报了仇,可以安心死在看守所里。当然这一切是主治医生(一共出场没几个字儿)想出来后求正的结果。最后在纠结要不要告诉大叔杀错人的真相,想到这女孩真乃圣母也,还是不要说了,让大叔带着复了仇的快感死在看守所里吧,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多么。。。。的一本书呀。
我都无法形容这个剧情。
看过后有千万只草泥马跑过有木有!!!
别提什么人性呀,救赎呀,这些高尚的词与本书不沾边儿的!
反映了社会冷漠呀,人性呀,真的不相干!!
看我的评论觉得有够烂吧,别怀疑,书加个‘更’字儿!!~
坑爹啊~~~还我二十四块~~~
= =。。。那我买下来好了。。。
我也读完了,很欣赏你的解读,理解到了很深的程度,对我也有启发。谢谢!这本书确实不是浮躁的人能读得进去,能理解的!
LS过奖了。。。其实我是说了一大堆跟这本书没关系的废话。。。
多谢你的用心介绍,不过依然还是没懂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
这部书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推理小说,更多的是纯文学。
所以对于买书是因为当着推理小说来读的读者,是很难接受的。
但在人物描写上,本书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虽然没有看过本书,但是看过LZ的简介之后,觉得跟东野圭吾的若干成名作品很像,内容如此纠结的抓住了人的心情。。。也和东野的作品相似的一点就是推理性很弱。。。但本来谁说推理小说一定要写得像推理小说,为了一个顶着推理的名字就毁掉一个很好的故事,不是最糟糕的事情么?
我看了那个silence的泄底被治愈了,果断把书入手了
最后想说一句,如果你没有读过原书,还是把“已读”撤了吧。没读过就是没读过。评论不能百分百代表原书,一本书到底喜不喜欢,只有看过才知道。
+1
峰回路转的风格,我喜欢。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书名的含义是欠秋(抽)呢,括弧笑
还有我要吐槽一下LZ一直在强调的,做为自家评论的标题的“社会派”
以下是百度里对”社会派”的释义: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推理小说即侦探小说,由于一些作家建议加强侦探小说的逻辑推理,从而该称推理小说,又兼日本文字改革后取消了“侦”字,所以便正式启用推理小说一词。该派作家大都把探索的情节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或揭露美帝国主义占领下日本的黑暗,或反映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反映了当时日本人民的心理,受到了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
注意,‘社会派’是指‘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本书做为一本推理小说是极度不合格的作品。所以从根本来讲,本书就不是一部好的作品。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喜好啦。但是,LZ给了五星就是推荐大家看喽,这个我可不能苟同哟~~
silence老兄关于“受虐狂”的辩解有点不厚道。你的评论里只字没提男友的事,倒是有以下一段暗示性很强的话:
于是就自己编了一大篇的谎言,说自己是肇事者,让大叔一怒之下把自己杀了(看看,多么的受虐狂,狂到自己的命都不要了)
所以,大家多半会以为所谓的“受虐”是受大叔的“虐”。
我在你的评论下回那个贴,也是因为觉得这一段你略去了太多细节,容易造成大家的误会。
答LS,没提男友是我的失误,就因为她的男友打她,虐她,教唆她,但她还是不离开他。通过这些许的描述才进而得出女孩是典型受虐性人格的判定的。而正因为她这种性格,才会采取那种愚蠢方法去 反救赎 。
确实如“zhtfan”兄所说,你在评论里连男友的存在都没有提过,还拿男友作为“受虐狂”之说的理由,实在没道理。
就算如你所说,你是因为女孩“即使被男友殴打也和他继续在一起”才将其认定为“受虐狂人格”,这种想法也过于随便了。女孩为什么没有离开男友,原作中解释得非常清楚。她的性格太软弱了,尽管想逃离男友,但又鼓不起勇气,还害怕自己离开后男友一个人无法生活。而且,就算她想逃,也无处可去,她身无分文,没有可以投奔的亲戚,男友会发了疯地全日本到处找她。她根本逃不掉。我并不认为这种状况可称为“受虐狂”,只能叫“软弱”。如果这就叫受虐狂,那全世界所有遭到了丈夫的家庭暴力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决离婚的女人都是受虐狂了,所有被父母打过却没有离家出走的小孩也叫“受虐狂”。
我也百度了一下“受虐狂”的定义:别名为被虐性欲,指对忍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的人,会感到快乐。也就是说疼痛会感到快乐。本书中的女孩绝对不喜欢被男友殴打,最后在大叔的帮助下也下定决心要逃离男友了,不存在“受虐狂”的问题。
完全赞同LS!!!
看得很揪心,有的事情你是没有办法帮他救赎的,为了一丝平静做的也只能沉默了
看到最后很感动的
感谢剧透,好黑的情节,不看
好了,这本书我可以标上已读了。
好吧,我也已读了
那11个打了五星的莫非也都是受虐型人格?= =*
好像是说,那个男的很自责,自己没提醒女儿骑车时别听WALKMAN。然后那个女孩就编了一段瞎话,说是自己做的手脚,让人以为死者在听WALKMAN,好让男的别自责。但没想到男的竟会杀人……(这个就有点天然呆了……)
看了[樱的圈套] ( 这个人硬是把封面扯掉了在看的)就是个歌野黑啦!!
岛田庄司真是个必杀推荐人
看了lz的剧透觉得情节好治愈…
我觉得很好的情节啊
本身情节没有糟点,家中的独生子女夭折会令整个家庭陷入一个地狱,这是每个独生子女家庭所要承担的超高风险。但是就这本书写的来讲,很絮叨!!看到80%的时候就很想掐死女主角了。男主角就是用钱,说白了就是一个有钱没地儿用的大叔,期间用钱给十四岁的小侄女买她想要的东西,最后人家自家的妈不高兴找上来了。总之作者构架的内容与骨架脱离的厉害,你以为是伏笔的地方都TM不是!~~!~~男主角用的救赎手段过分的单薄了,而女主角用的反救赎手段与她蒙生这个念头之前所受到的救赎没有顺理成章的过度,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硬伤!
要是交给肠效菌说不定又是一部催泪经典呢
如果肠效菌写的,那么评论会更加极品
逆转太好猜了..毫无意外感。。
这本书我可以标上已读了
哈,同已读
这……有凶手么,有么,没有么……
可以标已读了啊
我刚还想标个想读。。一看这评论。。还是默默的标个已读吧。
这篇评论杀伤力超强啊,看着评分刷刷比股市跌得还快啊!
额。。。看了评论确实不想买实体了 想找个电子版看看
...ls,新出的没这么快有电子版
这本书本来就是社会派的,个人口味不同,即使不喜欢也不用贬得一文不值
答楼上,我给了两星啊。没像你说的一文不值啊。但此书也不值两文。。
这算哪门子社会派?这本书里哪有什么针砭时弊,哪有什么社会批判了?就是几个神经不太正常的人上演的一出会骗人眼泪的闹剧罢了,这么狗血的剧情算社会派的话,那韩剧也算是社会派了。
话说谁来解释一下这个标题究竟啥意思啊?
.... 看完这评论我又默默的从购物车把这本书移除了出去
ls...哈哈 估计新星的人恨死LZ了..
回“暗夜·不如去死”:如果仅仅看了LZ的“精简版”而没有看过原书的话,还是不要妄下评论吧。LZ不喜欢这本书,他的“精简版”带有个人偏好的影响,不一定就完全反映原书面貌。
即使没读过,看了“简介”也大抵会知道写的是哪一类的。我是不打算看这本书了,LS若是看过了,我再想听LS的意见。
@哈拉 你应该另写一篇评论,以你的观点反映一下原书面貌。
看完了。花时间写了篇详细剧透,各位不妨去看看吧。
我也评了,礼尚往来!号召我楼里的朋友也去作客。
社會派
日语:社会派,某種程度上為反對本格派「流於紙上謎題遊戲」而生,強調推理小說不應只是推理,更應當反映並描寫現實社會。此派推理小說較著重於社會寫實。代表作家有松本清张等。
哦。那我也标了吧W
众口难调,楼主不喜欢也就罢了,请不要列一个不那么详实的简要妄评一番误导别人好么
还有楼上看了个简要就敢标已读的,真不知道读书对他们来说算什么…
有人依据什么原则标注“已读”是其个人的自由,难道说非要每个字都不落全都读过才算“已读”吗?那样的话,工具书还有很多人标“已读”呢,你问他们有几个一个字不落地读完过工具书的?
对有人来说,只要可以和别人交流时,谈到这本书时知道写些什么东西,就算读过,这有什么关系。
没想到已读的概念也会有歧义
看个简介和不是一字不落的读过是一个意思么
不要偷换概念好么
如果一定要说看了简介也是已读的话读的也只是写简要的人的“大作”而已
而把一本没看过的书拿去当和别人交流时的资谈
不但是自己的悲哀也是对作者的不尊重
都已经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原则,楼上你每本书通读一遍才算是“读过”,但你不能将你的这个原则强加到别人头上,让别人和你一样。
当然,一部小说,不仅要情节好,文笔也很重要。可能某部小说文笔不错,但情节并不好。但情节也是小说的一部分,你不能否认。某读者的侧重点以情节为重,在看了简介之后发现并不好看,故事已经知道了,对这位读者来说就算是“读过”了。虽然他可能错过了小说中其他的优点,但这是人家的权力。
至于说只看了简介就说对作者不尊重,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举个例子,在小说比赛征文中,都要求先写一份内容简介。评委通过看简介就知道这个人编织故事的能力,行不行一看便知。这就像打广告,广告吹得那么了得都吸引不了我,我干吗买你的东西?
没有不尊重作者一说,读者是上帝,读者说什么都是他感性或是理性的一种态度。读者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论是好的见解或是不好的见解。当然也有对简介作出批评的做法。我认为,只有不尊重读者的作者(你为什么不好好写?),并不存在什么不尊重作者的读者一说。
读书是个人的事情,非要拿没读过的书诡辩成已读去打肿脸充胖子,只能让人在可笑之余叹一声可悲
对作者有评判起码的基础是曾经看过该作者的作品,否则就没有任何立场和资格去人云亦云
读书确实是个人的事情,非要干涉别人也和他一样,真是可笑之余叹一声可悲。确实,我读过这位作家的《樱的圈套》,可谁说一定要读了这本《春夏、然后是冬》才可以评判这位作家的?
每个人读书有其自己的目的,有人的目的是为了感受作者的思想,有的人是为了背诵优美的语句,有的人则是只要知道了情节是什么就可以。有人只为了看情节,既不管作者思想,也不管什么修辞,看简介就可以达到要求,算是“读过”,有什么不可以。
简介就是情节的简化,属于文章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简介,至少可以判断作者编故事的能力如何。当然,我看了简介之后可以骂作者情节设定不好等等,但我看了简介就骂作者修辞不行或是文笔不行那确实无理取闹。
读者花钱买书,就有看还是不看的权力,也有是否全部看完的权力。作者连简介都无法吸引读者去读,那我问问你了:这到底是读者对作者不负责还是作者对读者不负责?
除了作者本人亲笔所书,其他简介不过是他人的再创造
不同的阅读感受和不同文字造诣写出来的简介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尽不实难免有所有误导(比如本楼楼主的所谓简介)
别人也就罢了,至少区区是不敢将他人简介与作者作品混在一起混淆视听的
我是楼主,我写的是此书的‘精简版’,不是什么‘简介’,这是有区别的。我也没有什么误导别人的意思,因为我的第一段已说的很清楚了。每一位看过的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比如有人觉得有用,有人就觉得没用。世间的万物都是有多面性的。
我在另一位对我这个文有异议的朋友的楼里写过:不一定要看过全书,一字一句的读过后才可以评论和表示自己的喜好。比如我不喜欢《线性代数概论》不一定要通读过后才知道自己不爱看。(以上被他楼楼主无情删除)
本书的书评是我在买了书,读过后才写出的肺腑之言。看评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至于我写的回复被他楼的楼主删除,我也只是一笑了之。因为我不是他,我不会接受不了楼内的不同声音。只是一定不要去因为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不同而妄加的批评别人。
这才是我不想看到的。
再次的强调:这是一本很不值得买来读的推理小说。如果说我写的过于的精简,那么就去另外一楼,那里有很详细的‘精确精简版’
但我还是可以很负责任的讲:如果看了另外一楼的‘精确精简版’后还是有兴趣买来原书通读的朋友,在看过全篇合上书的那一刻,千万只草泥马还是会奔腾的~~~
没想到这里还是这么热闹。我又忍不住想说两句了。
首先,LZ朋友,你不喜欢这本书可以理解,这属于个人爱好。我在我的评论里完全没有指责你这一点。但是,你写的“精简版”有违背原作本意之处(尤其是那句“多么的受虐狂,狂到自己的命都不要了”,根本不是原作的意思),极有可能给没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造成误会,我只想说明这一点。
顺便说一下,我在楼里删除了你的评论并非接受不了不同意见,只是因为我把顶楼“针对”的用词去掉了,所以底下与此相关的评论都删了。
哈哈哈哈,楼上有什么资格说我违背作者的本意?我看是违背了你的本意吧。你也不是作者,凭什么说你的书感就是作者的本意?鼓吹此书的你和轻贱此书的我都是看客。记住自己的身份。
你来做客我还是很欢迎的,放心,我一条都不会删,但还是那句话,别批评其他来做客的朋友。
LSS很有趣,
既然承认读书是自己事情,当然评分也靠个人感官。可能今天彩票中奖了,我读起书来发现以前认为不好看的,今天读起来也好看了,分数可能多个一两分也有可能。
难道我在评分还在想着会影响到他人,我不能打低分,要把分数打高 些?
那样的话读书是不是太辛苦了些?
别人的评仅供参考,并不可能完全当成自己的意见。因此,虽然评分中包含了一些情绪化的内容在里边,但评分人多的话,还是可以反应出一本书实际的水平的。
另外要说一点,以上各位朋友讨论的内容也仅限于楼主提到的“内容”部分,恐怕没有谁会说这本书修辞如何的吧。讨论当然是挑我们已知的部分讨论,若有人超出这个范围说实话我也会站出来批评他的。
再另外说一点,我虽然第一个发言说“可以标已读了”,但实际上我并没有真的标上“已读”。
回楼上。
评分靠个人感官,没错。每个人的评价都仅仅代表他读过这本书后的“个人感受”。这种“个人感受”可能会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但评分人数较多时,基本上可以反映大多数读者对这本书的喜好。这些我同意。
但是,请看清楚我要表达的意思。我批评的是那些“仅仅看过别人写的简介、完全没有碰过原书,就对一本书妄下评论”的人。正是因为“简介”只能代表一个人的“个人感受”,所以看“简介”不能代表看原书。你可以发表你的“个人感受”,但前提是你确实读过这本书,对这本书有着属于自己的“个人感受”,而不是把别人的“个人感受”代入到自己的情绪里对这本书妄下评论,这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楼上的“scrapped”朋友说“对作者有评判起码的基础是曾经看过该作者的作品,否则就没有任何立场和资格去人云亦云”,也是同样的意思。
至于那种“只看了简介就认为自己读过了(但没有给出评论)”的做法,我只能说,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习惯,属于走马观花。但我不会因为这个去批评他“不尊重作者”。这是两码事。你似乎一直认为楼上的朋友在批评这种做法,但我看人家批评的应该是“只看了简介就妄下评论”的人。
如果你仅仅是“认为自己读过这本书”,而没有给这本书标上“已读”并给出差评,我不会批评你什么。但确实有些人只看了楼主的“精简版”就标上“已读”还给出两星的评价,我从头到尾批评的都是这些人。
喂喂喂楼上的,怎么只回你楼上不回我?我说过了,不许在我的楼里批评我楼里的朋友,无论你说的哪种人,你要批评,回你自己的楼里去。
回LZ。我没回你,是因为我已经没什么想对你说的了。仅此而已。
这书写得很好
这楼里有些人的嘴脸真是笑cry。跟风,护短,评论本身如何我无权指摘,但是这么无下限对掐真不怕损害自己的信用么
原来是这么一个故事啊~可是为什么另外一篇书评说女孩死的时候是带着不可置信的神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