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もなき毒

宮部みゆき,宫部美幸 幻冬舎
出版时间:

2006/08  

出版社:

幻冬舎  

作者:

宮部みゆき,宫部美幸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内容(「BOOK」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どこにいたって、怖いものや汚いものには遭遇する。それが生きることだ。財閥企業で社内報を編集する杉村三郎は、トラブルを起こした女性アシスタントの身上調査のため、私立探偵・北見のもとを訪れる。そこで出会ったのは、連続無差別毒殺事件で祖父を亡くしたという女子高生だった。

作者简介

著者略歴 (「BOOK著者紹介情報」より)
宮部みゆき
1960年東京都生まれ。87年「我らが隣人の犯罪」でオール讀物推理新人賞を受賞しデビュー。92年「龍は眠る」で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同年「本所深川ふしぎ草紙」で吉川英治文学新人賞、93年「火車」で山本周五郎賞、98年「理由」で直木賞、2002年「模倣犯」で司馬遼太郎賞、芸術選奨文部科学大臣賞を受賞(本データはこの書籍が刊行された当時に掲載されていたもので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名もなき毒 PDF格式下载



  
  《無名毒》
  作者:宮部美幸
  翻譯:劉子倩
  
  繁體書
  其他 489 頁
  版次: 第1版
  ISBN-10: 9866954854
  ISBN-13: 9789866954856
  出版者: 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 Jan 12, 2008
  
  書後介紹:
  杉村三郎──今多財團負責人私生女之夫,財團內部刊物採訪編輯。
  古屋明俊──六十七歲的退休約聘僱員,死於氰酸鉀中毒。
  古屋美知香──高中生,古屋明俊之孫女,誓言找出殺害祖父的兇手。
  原田泉──今多財團廣報室工讀生,人人避之危恐不及的麻煩人物。
  一起毒殺案,摧毀了一個單親家庭,瀕臨崩解的親子關係也搖搖欲墜。
  一宗綁架案,破壞了一幢溫暖豪宅,他們一家三口揮得去巨大的陰影、找得回原本的幸福嗎?
  「最大的權力,是殺人。」
  「奪走他人的生命,那是人類所能行使的最大權力。」
  一瓶烏龍茶徹底摧毀退休老人的寧靜生活,
  接二連三的毒殺命案在城市間不斷地上演,
  是意外?是千面人?還是模仿犯?
  關於世間之毒,你又了解多少?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毒滲入。
  因為,我們人類就是一種毒……」
  且看杉村三郎再度出擊,這一次要向看不見的敵人挑戰!
  
  感想:
  
    幾個層面的毒﹑幾個有意思的人物。
  
    最初的日常風景,轉眼變成兇案現場,喝了有毒烏龍茶的老伯毒發死亡,而這,只是一個楔子。
    隨機的殺意﹑防不勝防的危機,叫人心寒,卻並非經常遇上的事,看到新聞報導,除了暗中慶幸自己不是受害者,就是慨嘆現代人的神精﹑心理有問題,既然出現這種以殺人為樂的傢伙。
    這種毒,雖然猛,卻似乎與自己關係不大。
  
    另外就是家居的「毒」,那種無處不在﹑輕視不得的毒。
    原來我們的家居中,散佈了各種各樣的「毒」,這些可能是裝修時或者製造家具時所用到的化學物品,可能是居住的土地所沾染的有害物質。也許大部分人對此都沒有感覺,卻有些人受到影響,身體變弱,出現各種症狀。
    這種毒,我們在搬家﹑裝修之前多做點功課﹑多去學習,也許可以盡量避免,可是許多升斗市民對此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也沒警覺家居中化學品物為害之烈,等到種種症狀出現時,想去追討或者搬離這個帶「毒」的家,卻可能困難重重,或者並非自己能力所及,到時只有欲哭無淚﹑悔之已晚。
    而且,有些時候,即使細心檢查也未必清楚究竟是哪些化學物品﹑以怎樣的途徑惹來敏感﹑病變,即使想去對付也無從入手。
  
    之後,是人心中的「毒」。
    像原田泉那樣的女孩,覺得所有人都在針對她﹑都在欺負她,於是以歇斯底里﹑暴力﹑謊言來回應這個世界,到了最後,她竟然想藉著下藥和脅持來展示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根本就是被無法命名的毒侵蝕了心靈,沒有人能夠把心意傳達到她心裡去,也沒有人可以制止她的做法,即使是深愛她的父母﹑哥哥,到最後也只是被她的謊言害得遍體鱗傷﹑避走他方。
    如果父母兄長都愛護她,也沒有因為愛護她而施加過度的壓力,如果她在學校裡也沒有遭到虐待﹑欺凌,如果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根本就沒有出到什差錯,那麼,那些莫名其妙的「毒」,究竟是如何一點一滴的滲入她的內心,以致於她一次又一次的惹麻煩,甚至到最後鑄成大錯?
    的確,像原田泉那樣的人看似極端,想起就叫人頭痛,不過這樣的人其實經常出現在你我身邊,並不是那麼罕見,當然,程度有深淺,可是他 / 她帶給你的麻煩,絕對是叫人頭痛欲裂那種。
    現實中,在你我的身邊,是否也存在著幾個像原田泉那樣的人物?我們對他/她除了感到厭煩之外,是否也要帶著幾分的戒備?又或者,你會同情起這個被無名毒所害﹑無法與人溝通交心的人來?
  
    如果知道是什麼毒,也許還有辦法解,要是連那種毒是什麼都不知道,那根本就無藥可解,所以,不知名的毒,是很可怕的。而且一旦被毒沾染,恐怕就無法洗清,就像杉村的妻子,在女兒被脅持後就變得神經兮兮,連本來經由自己辛苦建立的美好家庭也不顧了﹑自己深愛的丈夫也無法關心了,她能注視的﹑關心的,就只有被救出的女兒。她本來是個幸福的女人,可是被「恐嚇」﹑「脅逼」所毒害之後,恐怕無法回復從前的幸福生活了。
  
    心中的毒,是難以根除的。
  
  Friday, May 02, 2008
  
  
  後記:幾個月前看的小說,現在才寫完感想,太慢了!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其實我很喜歡《無名毒》,宮部把像原田泉那樣被無名毒侵害的人描寫得很生動,對於她本人﹑對於身邊被她所波及的人的情況,都寫得很細緻,然而現在卻無法寫出那種感受……對於也許將來重讀的時候另寫一篇吧。
  
  


  毒是什么,欲望;欲望是什么,金钱、权利、地位、自尊......这本打着推理小说名号的书,推理成分很少,却延续了日本一贯推理小说对人性的思考。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园田对原田在哥哥结婚时撒的弥天大谎的反应。有的时候谎言不单单是让人义愤填膺地反驳,也不单单是让人一笑了之。而是会像在湖中丢下一个小石子,产生了涟漪,这涟漪会慢慢扩散,荡在心头,挥之不去。就如同谎言之毒,即使听上去十分荒诞无稽,但总是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其可能性,似乎当事人的有些反应也可以去证实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谎言之毒确实厉害,就像长在心头的一根刺,一但种下,就很拔出。不时会疼一下,让人想一下,也会怀疑起人的品性来。
  
  


  
     《无名之毒》就是一部典型的宫部作品,没有惊艳也没有失望。比起《模仿犯》构建的大背景显然有些简单,但基本的元素都齐备——业余却热心的“侦探”,看似迷雾重重的凶手和案件所面对的社会问题。而相比于冷眼旁观社会缔造下的罪恶,这次的宫部阿姨笔尖一挥把矛头直接对准罪犯本身。在最近的网络上也掀起了类似的讨论,那就是缔造犯罪的原因,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自身的贫穷和痛苦就把伤害扩张到无辜的人的身上。
    本书中有两种毒,一种是害人性命的氰化钾,还有一种则是人心之毒。我之所以给这部作品三星是因为我觉得《无名之毒》好像是东野圭吾的《恶意》的另一种阐述,两部作品捆绑在一起看可能效果更佳。在《恶意》的最后野野口先生的卑鄙心境被揭露了出来,那种心态是“我就是看他不顺眼”,是单纯的恶意——推及至《无名之毒》,就是人心中的嫉妒,是由自卑引起的憎恨,是“你们怎么可以比我幸福”的卑劣。在《恶意》的最后东野这样写道,“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这是宫部美雪在《无名之毒》中想要讨论的。犯罪就是犯罪,一切的借口都不能作为伤害他人性命言之凿凿的理由。个人只想着抱怨那么最终只会分泌出毒液,腐蚀心智害人害己。
     《无名之毒》中的原田小姐天生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用她父亲的话说,是理想中的完美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产生落差,让她无法忍受本来的自我。她解决的方法就是用谎言去填补这个差距。在逐步的过程中开始变得善妒且富有攻击性,把一切都归咎于周围的社会是那种死了也要全世界陪葬的类型。她间接的害死了哥哥的未婚妻、搞垮了哥哥的婚姻、毁了爸妈的生活却依然不知悔改。今多先生说她是绝对的权力掌控者——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绝对的权力是不能被触及的,比如夺取他人的性命,破坏他人的生活,就好像是违规用更高的权力去藐视他人。对于这样的人当然可以说父母的纵容和社会的忽略助长了她的风气,但根本上还是由个人的素质铸就的。
     另一位外立也是一样,因为生活的艰难而逐渐释放出了内心的毒液。他购买了氰化钾,想要终结奶奶地性命却因为下不了手转而攻击“让自己不幸”的社会。他的贫穷成为他实施这一切最有力的底气。他对原田小姐这样说,他判断错误了,夺走人的性命他也不觉的出气,因为导致他如此悲惨命运的根源并没有根除,他选错了目标去绝杀,失败了,内心的毒依旧腐蚀着他。外立将锋利的矛对准社会是因为不能面对自己,那个消极生活的自己,像个黑洞一样包裹着周围的一切,他周围有着良善的人却依旧如此消极的对抗世界,连帮助他的恩人都会说这个人“不能接近太多”,我们可以同情他的遭遇,但这件事真的不能只归责于社会风气而已。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人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想要帮贫穷的人呐喊,想要替社会的漏洞补救。如果把所有的罪恶归咎于个人,那么这个社会未免冷漠,那么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社会未来就会好吗?在故事的最后好人都得到了稳定的生活,好像中药过后可以得到的那颗糖果,无毒甜蜜,告诉我们生活还很美好,没有绝对的黑暗。这难道是宫部阿姨的小诡计吗?


    一直以为自己喜欢推理的理由是喜欢那种一层层抽丝剥茧的感觉,直到读了《无名之毒》,突然有一种:“啊,原理这才是我喜欢推理的理由!”这样的感觉。原来是因为推理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毒,也许是人心之毒,也许是社会之毒,或者,正如《胜者即是正义》里的古美门说的,犯罪是一种氛围所造成的,当社会的氛围,家庭的氛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犯罪就成了一种释放方式。读过《无名之毒》就有了一种确信:世界上谁都有不幸的时候,任何形式的不幸,不幸会造成人们的同感,然而当你和他人不同,太过幸福或者幸福来的太容易时,会变成一件非常被人讨厌的事。凭什么我如此不幸,如此平凡的时候,你却能轻而易举的微笑,开朗的面对人生?所以,面对别人的幸福,最通常的嫉妒就变成了:晒幸福,死得快!
    我们的社会中也有很多恶意事件,最近甩孩子的,随意杀人的事件层出不穷,有人觉得是因为社会给人带来的生活、物质上的不公与不均,但事实可能是:即使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无关物质的多寡,有时候仅仅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抵不上这个人的天赋?”“为什么他那么穷心态还那么好?”这样的念头,就足以推动人犯罪,就像书里的便利店小哥一样,心里的空虚和窒息都可以成为犯罪的导火线,无法感受到幸福,没有感知能力真的很要命啊!
    就是因为在旁人开来太幸福了,所以原田泉讨厌死杉村一家了,幸福的人最讨厌了,原田的心态就是,我不幸,你们大家都应该陪我不幸,所以她毁了哥哥的幸福,毁了全家的一切,接着开始毁别人的。
    推理小说的魅力在于揭示了人性之恶,人心之毒,把不幸揭示给读者看,对我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太棒了,有人比我惨,到处充满了不幸,生活的真谛果然在于找到比自己惨的人,现实中没有就到小说里去找吧!


   这是我看的宫部美雪的第一本书,也许是太久没有看侦探小说了,这本书我看的津津有味。小说的情节很简单,而且凶手的犯案手段和方式几乎算是“小儿科”,小说的重点是反映了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那些无法逃避的伤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毒,可以说这个社会充满了“毒”。
   小说有两条看似平行的主线——胡搅蛮缠的编辑部职员(前)原田泉和古屋明俊的氰化钾中毒事件,到最后这两条线意外地交织在了一起。
   在杉村怀疑外立是凶手之前,我也猜到了,但没有想到最后来了个“大意外”,这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原本心地善良的人就算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到最后也还是一个好人吧。而反观原田泉,她自始自终都自私的可怕,她身体里的毒不断的溢出,伤害别人,最终也伤害了她自己。
   杉村三郎是我所知的最不像侦探的“侦探”,到小说的最后,他似乎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接下北见的侦探工作——净化世间之毒,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有岳父、菜穗子和桃子的那个屋檐下。也许,下一部关于杉村三郎的小说,宫部会让他有机会大显身手吧。
  


   读完宫部美雪的《无名之毒》,小有感慨。原来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么多的毒。
   地沟油、雾霾天、假羊肉......是可以看得见的毒,但是看不见的毒也同样侵害者我们的身心。
   谁没有过低落的时候,谁没有过抱怨的时候,可外立的抱怨杀死了一位将要安享晚年的老人,也破坏了三个家庭。


  在此之前,我始終不覺得宮部美幸的作品有什麼溫暖存在。是,她確實寫了很多以現代社會相關的議題,在那裡面也試圖給予讀者人性美好的慰藉,但我從不因此感受到溫暖。
  溫暖不是以一個個好人和好故事所堆積出來的感覺,而是某種文字自然透露出的氛圍,宮部描寫人性和個人思考的邏輯都透澈鮮明,但文字卻不時地流露一種旁觀者的冷漠,以這種第三者的姿態寫的故事無論再怎麼溫馨,都只讓我感到格格不入的做作。
  
  但是「無名毒」卻並不一樣,雖然宮部秉持她一貫的批判口吻,去探討那人們在冷漠城市與渴望受到注視的世界裡的孤獨痛苦,也評論因這孤獨所生的想要搗壞一切的瘋狂暴亂,可是在敘述這些事情時,應該在意料之中的旁觀者的漠然卻沒有出現,相反地透過杉村三郎這個既不突出也不強烈的人物,看到也思考了許多社會與人性走向崩壞的過程,以杉村那平凡的心認真地去體會這些事物而傳達到了讀者的心中。
  這是我第一次因宮部而感到了悸動,因為她很切實地描述了何謂國家、社會、人性之毒,那種總在不知不覺之間流毒無窮的傷害,就這樣地成了一種令人無可奈何的毒素,我可能已經中毒,也可能我就是個毒;而且正讓自己身上的毒汙染擴散出去。
  毒性如此堅強,似乎令人絕望。
  然而宮部在批判裡,保留了不致絕望的空間。
  我覺得人並不完全真的邪惡,只是會迷失,尤其在已經身受無名之毒影響之後,可是這不代表人性本惡,相反地人也並非完全善良,因為人總多少有些軟弱,無法徹底堅持真善。
  不過只要還有追求善意的想法存在,哪怕只有一些些,我們就能夠多少地彌補與救贖因中毒迷失的人性了吧。
  
  我想這種如一絲曙光般的希望,是「無名毒」之所以令我感到溫暖的原因。


   作者掌握故事的能力不是同侪可以比拟的.收线,伏笔,呼应,布局赏心阅目,多线并进与发散主题做的也无可挑剔.同样值得一说的是描写,也就是文字功底,虽然看的是翻译过后的作品,但整个的感觉依然流畅.作品本身又是作者有感而发,自然是有东西要说的,虽然多了点说教气,但没什么大先觉的架子.
   大多数写推理小说的作家,基本上都会喜欢有点变数,可是那些变数却都是为变而变,一开始就定下的变数,实在是配不上一个变数的称号.而在杀人手法上大费周章,本末倒置是我最讨厌的,杀人的第一要素就是要确保杀必死.为了杀一个人搞出一堆不确定因素与失败的可能,或者把流程拉长在我看来都是难以想像的.这本书中的关于犯人的推理实在不是重点.反而是如何发现这一事件的全貌的过程才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相关人物的互动与反映变成看点.日系大多作家并不专于此道.所以很多作品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侦探游戏.人物只是一些假人,被作者任意的在房间内摆来摆去.只在有需要的时候被拿出来.其它时候都浑浑沉沉的不知道在哪个盒子的角落里.
  这本书的好处,就是人物各自的行动各自的思想略为有迹可寻,在故事的发展中各自进行,又进一步推动了发展.
   而对于各方面的毒的讲述与把握,是作者构思与控制力的表现.个人以为这一点实在难得,推理小说有这么好的结构的.实在是不多的.
   另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太过疯癫的人,个人实在是不喜不太正常的侦探与人犯.
   当然了,这本书被称为推理小说是它最大的缺陷.因为,这实在是没什么可推的.不过作者应该对过程仔细的推敲过,我倒是看不出什么硬伤.一切都应该能够自圆其说.至于速度慢,我是一点都没觉得,反而觉得一环环的扣的很紧凑.
  
  
   最后是感慨,现实比这恶心一百倍.在现实里,负出需要勇气,坚持需要勇气,忍受暧昧不清需要勇气,原谅与宽容需要勇气,坦承与相信他人也需要这么多的勇气.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我不是一个成熟到可以无限的透支自己积极的人.可是,在负面情绪产生之后,之前的一切都成了空.在一个恶念抹杀十世善行的现世.
  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好.我不是什么圣人,不要以为自己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不要以为自己做的有多么普通人做不到.说到头都是我执,又何尝关过他人的事.
  唉,人生风中絮,连江点点萍.


  宫部阿姨的第一本书看得居然不是模仿犯,而是无名毒这点,我自己都没想到。
  果然,咱还是彻底的实体书爱好者阿,嗯,这是题外话。
  
  其实,这本书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我心目中的三星和四星间摇摆。
  
  说好看吧,它算不上特别好看的,阅读过程倒是很顺畅,但是节奏和感情都如溪水般缓缓的,也算不上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悬疑。总体感觉远不似读上本评四星的赤朽叶的时候感到的那种放不下书的吸引力。
  恩,应该说,就单从推理小说的推理二字而言,这书读起来是很不够味道。
  大概是笔法细腻而生活化的原因,以及作者布局喜好的考虑,这本书的节奏颇慢,给我一种铺垫了半本多的感觉。而在这大量的铺垫之下引发出来的最后的高潮和收线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巧妙的布局,双线的发展也并没有采取暗里交织的复杂结构,更像是一个主题下两个故事最后收在一个点。而最恼人的莫过于真正的嫌疑人实在少到一定境界,以至于凶手第一次出场咱就直接第一直觉锁定到了。
  
  但是,咱还是忍不住给了它四星。
  因为,它真的写得真得很真诚。
  其实若将主题简单地描述出来,大概就是社会之毒,其实是已经被探讨描述了很多年有些烂大街了。而几个投毒事件的杀人动机,则属于很容易一小心就模式化或者雷掉的。
  但是,宫部阿姨用着这样的主题和动机,却把整部书撑得饱满而有力。她能将这个主题深入至此,而做到不偏激,不扯谈,不逃避重点,不莫名黑化,实在颇为难得。
  故事的切入点和话题的选取好无疑是一方面,从很生活化事件开始慢慢发展积累,给人强烈的真实感,而不是一个割裂出去的遥远的虚构案件。
  更重要的是,阿姨在写书的过程中非常真诚在于试图探讨“哪出了问题”,没有掉进“一味恶魔化某一方”或者“一味合理化犯罪者”的这类二流路线里去。
  某人说阿姨的思想路线很主流,这点咱完全认同。如此正直的思路甚至在CBS的推理剧中都逐渐少了。但阿姨没有写成倚老卖老,唱道德高调或是说教。她真诚地说,问题在那的,无论想怎么扭头无视它,彻底地合理化它,或试图掩盖它,都不是解决方法。我们要真诚的坐下来看看,这个社会,这个生活,到底怎么了。
  恩,其实相比其他的一些出色的类似主体的作品,这本书的感觉很中年。正直,却没有正直到老者的那种更加稳重的语重心长味,年轻却又没有所谓愤怒的激情和不规矩的轻狂感,感觉有点两边不沾的而过于温和。但有些东西,起码于我,是觉得该如此认真地来探讨,有些价值是值得认真地来守护的。笑,不过咱在这方面也一向被说太中年人心态就是了。
  阿,不小心又跑题了,回来。
  
  恩,合卷,回味这本书会感到很治愈。虽然话题沉重人物扭曲,但是莫名给人一种脚踏实地活下去的力量感。
  
  所以最后给的这个四星,其实并不是向他人的推荐——毕竟个人认为技术层面上这本书问题还是挺多的——而是一种个人的感想。
  恩,若是社会派的爱好者,这本书倒是绝对推荐。
  
  再吼一次,我想看模仿犯阿~


  我摸摸自己,皮肤温暖柔软。
  我听听自己,心跳正常有力。
  我看看自己,和别人没差异。
  但我知道,我其实已经有毒。
  我热切的盼望着唯一的生命能带给我别样的惊喜,
  结果却在无差别的打击中,跌倒了,无法站起。
  然后我包起自己。
  我只能看到自己,可笑的以为全部的悲惨都已经展示过威力。
  哭不出来,说,你够坚强:哭出来,说,你真勇敢。
  然后我让声音失去。
  多傻?
  谁和谁?谁是谁?谁的谁?
  没关系
  总是不敢去看到别人的眼神
  因为我知道我会把
  热情看做贪婪
  恳求看做陷阱
  悲伤看做嘲笑
  希望看做掠夺
  拒绝看做失败
  我知道这毒是无解的
  无色无味无声无息
  名字叫
  无知的恐惧
  


  搭捷運的時候我走上電扶梯,沿著左側快步上樓。一個打扮入時的女孩子動也不動站在左側,擋住了我的去路;我猶豫了半秒才說出口,「不好意思,借過。」話說出口的瞬間,一片烏雲在心中一閃而過。
   
  我以為「捷運電扶梯靠右站立、左側快速通行」已經是為人熟知的事情,但不免還是會遇上個幾次。如果是老人或小孩也就罷了,偏偏多的是卿卿我我的情侶、剛逛完街大包小包的女孩、以及鬥嘴吵鬧的高中生。雖然說「借過」是我的權利,但我總儘量不說,彷彿那句話是好心提醒卻也帶著某種惡意。就像看到有人褲子沒拉上拉鍊,不管你選擇告訴對方與否,你畢竟都看到了那條內褲。差別只在對方知不知道你看到了內褲。
   
  我不喜歡突然出現在內心裡的烏雲,偏偏這種時候又如此之多。待嫁新娘在試穿婚紗的時候想著舊情人的嘴唇,當年狠心分手的戀人打電話來說「其實我一直愛著妳」。有時候我還寧可換一些更明確的武器,免得連怨恨都不明不白。
   
  如果將不對也不錯、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的事情稱之為灰色地帶。年少的時候我愛它的曖昧與多種意義,覺得它很美;現在我卻恨它的曖昧與多種意義,令人無力又無可奈何。那些讓我想了又想的事情、以為它深奧難解的問題,有時候只是出自於無心;只有無心才會造成前後矛盾,但又曖昧而彷彿充滿了許多的意涵,而無心有時比故意的殘忍更加殘忍,卻還一臉無辜。
   
  此時就該讀讀宮部美幸。我喜歡宮部的推理作品,尤其是以現代日本為背景的推理,她不像绫辻行人島田莊司等人愛搞炫目的花俏詭計,要歸根究柢起來,宮部的作品甚至還不夠「推理」,沒有錯縱複雜的人物關係與不在場時刻表來把讀者搞得頭昏,書中的偵探隨便換作哪個愛管閒事的平常人或許都行。但我總是愛她的故事,像愛一個想像中的母親,縱容我在世界闖蕩、受傷了再回頭找她。
   
  故事總是很平常,打開報紙幾乎每天都重複的發生:卡債、海蟑螂、媒體殺人、車禍事故。但她說起來就是有一種溫暖,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有耐心的告訴我們,到底是怎麼了。
    
  今年出版的《誰?》以及《無名毒》裡,出現了一個偵探,杉村三郎。
   
  我喜歡這個角色。他只是個平凡的上班族,娶了大社長的千金(不能掌管家業、卻備受寵愛的私生女,與世界的醜惡彷彿毫無關聯),受岳父所託涉入案件。他沒有特別聰明,也並非特別有拼勁,但宮部給予他溫暖的力量,讓他洞悉人心,足以引出對方埋藏內心的情感。
   
  那些小小的情感,就是線索。
   
  在《誰?》裡宮部已經多次提到「毒」。毒是內心裡的那片烏雲,微小但確實的惡意;當毒加深加重,便會成為我們比較熟知的,仇恨。毒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當你中了毒、要如何化解?在《無名毒》裡我們看到更多,仍舊是個無解的問題,但透過宮部悲憫的眼睛,我卻覺得好過多了。像發燒後的出汗,終於可以睡去。
   
  如果可以對宮部說一句話,我想對她說,「請繼續說故事給我們聽。」就如同害怕黑夜的孩子那樣。
  


不是秀恩爱,分得快么


剧透了,我看的电视剧,看到第10集,除了误杀不想不出他为什么要杀那个老头。


我还真是吃惊你的高评价呢~宫部阿姨中规中矩的中年人心态,本以为会契合度不高的。。。
这本大概是宫部看到现在为止六本,回想起来感觉读起来最闷的一本了,不过质量无疑是中上。。。。~
现在已经决定把模仿犯放社会派的最后看了,那本公认最高杰作,做收尾美好~
个人看到现在为止,综合评价最推荐《火车》,案件架构最推荐《无止境的杀人》,不过无止境最后结尾没有深入写,感觉那东西是模仿犯的雏形~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路过 今天我这本书刚到 开看 笑~
kq喜欢宫部的话 我也推荐你去看模仿犯 ^^


刚订了一批宫部的书 这个月大出血了....
无名毒也在里面 一直想看继模仿犯后获得吉川英治奖的这部作品...
所以 先不多说 看完后再来找你讨论吧 (笑)


看到你叫宫部阿姨感觉很亲近,虽然我喜欢她很久了,但没想到可以这么亲切地称呼她,楼主你的嘴很甜呀!么么哒!


这本《无名之毒》固然是宫部阿姨的第一本书,但我却是今天才买,第一本读的是她的《理由》,看到书中真实地描写了日本人为房地产泡沫苦恼的状态,他们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衍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营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就是对作者特别敬佩,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敬业、很了不起的作家。


@大二煒
隨口叫的><~就是覺得她的書看著像鄰居家的阿姨特真誠地跟你說故事,很親切~~
以及無名毒不是她的第一本,只是我看的第一本,大概是我寫得有歧義。。。orz~另,相比理由,個人更大力推薦《火車》!


还很喜欢她的《火车》,那段时间我和主人公一样惹上了信用卡的麻烦,因为贪图刷卡的便利,就办了不止一张信用卡,不知不觉每个月都刷掉好多钱,发了工资就赶紧去还款,感觉受到了无形的控制,日子过得很不舒服。虽然主人公的境况更惨一些,但我还是立刻就明白了她那种拼命逃跑却无处可逃的感受,走在街上感觉自己和大街上正常的路人很不一样,低人一等。说起来我成功戒掉信用卡,完全得益于这本书呢。大概是爱屋及乌吧,我顺便找出了韩国人拍的电影一并看了,电影也不错,不过女主角好像整过容不太自然,也没有书中描写的那么漂亮,而且最后她死了,让我不能接受!好好的一个女孩子,还是可以活下去的,为什么要死呢?


我看第一本就是模仿犯,是电子版的,说实在,我是一个老大不小的成年人,很少有东西能触动我的感情。但是当年看的时候的确被宫部美雪的里的角色感动了一大把


多少人站立,踩着恐惧的泡沫和伪装的坚强,却看不到自己的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