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哲学史新编(上)

冯友兰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3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冯友兰  

页数:

636  

字数:

55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写一部《中国哲学史》。 这种企图,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就困难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要在长期生活、工作和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专靠读几本书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说掌握和应用了。解放以后,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学术权威”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学到的方法是,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作为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就这样对对付付,总算是写了一部分《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到第二册,“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70年代初期,我又开始工作。在这个时候,不学习苏联了。对于中国哲学史的有些问题,特别是人物评价问题,我就按照“评法批儒”的种种说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经过这两次折腾,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增长了一些知识, 也可以说是在生活、工作、斗争中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认识的。学术上的结论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来的。一个学术工作者所写的应该就是他所想的,不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不是依傍什么样本摹画来的。在一个考试中间,一个学生可以照抄另外一个学生的卷子。从表面上看,两本卷子完全一样。可是稍有经验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一本卷子是自己写的,哪一本是抄别人的。 现在,我重理旧业,还想实现我原来的计划。对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我还自以为有点理解,有点体会。值此旧邦新命之际,我应该把我的一点理解和体会写出来,以加入新长征的行列,跟上新长征的进程。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这也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吧。 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我决定在继续写《新编》的时候,只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直接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解和体会,不依傍别人。当然也有与别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据我自己所见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等于依傍马克思主义,更不是抄、写马克思主义。我的业务水平还不高、理论水平更低。我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可能是很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一个人如果要做一点事,他只能在他现有的水平上做起。 哲学史有各种的写法。有的专讲狭义的哲学,有的着重讲哲学家的身世及其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有的着重讲哲学家的性格。“各有千秋”,不必尽求一致。我生在旧邦新命之际,体会到一个哲学家的政治社会环境对于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在《新编》里边,除了说明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体系外,也讲了一些他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样作可能失于芜杂。但如果做得比较好,这部《新编》也可能成为一部以哲学史为中心而又对于中国文化有所阐述的历史。如果真是那样,那倒是我求之不得的。 无论什么话,说起来都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就困难多了。以上所说的是我的一种思想,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理想。从理想到现实,还有一个很大的鸿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还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越过,才能走完。在这个路程中,希望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和爱好者给予指教和帮助。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二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一九年赴美留学,一九二四年获歌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简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

书籍目录

自序全书绪论第一册 绪论 第一章 商、周奴隶兴盛与衰微——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前8世纪)宗教天道观的变化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三章 齐、晋两国的改革及齐桓、晋文的霸业 第四章 前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丘对于古代精神生活的反思 第五章 邓析与子产的斗争,名家的起源 第六章 春秋末期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第七章 墨翟和前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 晋法家思想的发展 第九章 道家的发生与发展和前期道家第二册 绪论 第十章 秦国进一步的改革——商鞅变法 第十一章 道家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第十二章 孟轲——儒家思想向唯心发展 第十三章 墨家的支与流裔宋钘、尹文;农民的思想家许行 第十四章 庄周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家哲学向唯心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 第十五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后期名家的发展 第十六章 慎到和稷下黄老之学 第十七章 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道家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十八章 楚国的改革与屈原,稷下精气说的传播 第十九章 墨辩——后期墨家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章 阴阳五行家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世界图式 第二十一章 易传的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世界图式 第二十二章 荀况——儒家思想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三章 战国时期最后的理论家韩非的哲学思想 第二十四章 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终结

章节摘录

  君的变动不就是国的灭亡,国与君也不是一体,国应高于君,这一点也为当时进步的人所认识。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君,晏婴不肯从齐君死。他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为己亡,非其私?,谁敢任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是说,一个国的君与臣都是为国家办事的,一国的公事应该与君的私事分开。只有君的私人,才为他办私事。这种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也是当时社会思想的一个进步。  天上的上帝和神灵本来是人间的统治者的反映。奴隶主统治者的威权既已削弱和没落,上帝和神灵的威权也必然随之降低。在春秋时期,神权政治的观念有进一步的动摇。  统治阶级中的人也看出来,要维持他们的“国家”,“民”比神还重要。随国的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虢国的史嚣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庄公三十二年)宋国的司马子鱼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僖公十九年)“民”是“神之主”,主是宾主之主,就是说,神还倚赖于人。神“依人而行”,而不是人依神而行。这些材料表明,民和人被提到首要的地位,而鬼神降到了次要的地位,鬼神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意志,一切要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实质上是一种无神论的观点。这是当时关于宗教的思想的一个大转变。  在孔丘以前的鲁国的展禽(柳下惠)给祭祀一个新的解释。他认为,祭祀的对象都是有利于民的自然界的东西,或者是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前者如“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后者包括“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的历史人物(《国语·鲁语上》)。祭祀这些对象,为的是“崇德报功”。古时的宗教迷信认为鬼神能赏善罚恶,支配人的命运,祭祀的目的在于祈求鬼神保佑自己。照展禽的解释,祭祀的迷信成分就很少了。  由于宗教迷信的动摇,人们也逐渐了解到,人的吉凶祸福是人自己的事,与“天”没有关系。公元前645年,宋国有陨石,又有“六鸛退飞”。这些不常见的现象,当时迷信的人认为与人事的吉凶有关。他们认为自然界的非常变化是由人事的好坏引起的,同时这些非常的变化又意味着人将要得到幸福或灾难。这是一种“天人感应”的思想。周内史叔兴说:“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左传》僖公十六年)这是说,自然界的非常现象,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是由自然界的阴阳之气的失调造成的,与人事的好坏没有关系,人事的祸福是人自己造成的。这是一种无神论的观点。鲁国的闵子马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左传》又记载说,宋国和薛国关于营建周城的问题引起了争论。宋国引证鬼神以辩护自己的观点;薛国引证人事以辩护自己的观点。弥牟评论说:“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大矣。”(定公元年)他认为依赖鬼神是十分错误的。  郑国的占星术者裨灶,因天象而预言郑国将要大火。郑国的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左传》昭公十八年)这里所谓裨灶的“预言”的根据是依据星辰的出没而推测人事祸福的占星术。子产对这种占星术表示怀疑。从子产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宗教的天道观开始动摇和没落。吉凶祸福在于人事的好坏,不在于鬼神的赏罚,也与自然界的某些非常现象无关。这也表明当时人的思想从宗教中得到一定的解放。  ……


编辑推荐

哲学史有各种的写法。有的专讲狭义的哲学,有的着重讲哲学家的身世及其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有的着重讲哲学家的性格。“各有千秋”,不必尽求一致。我生在旧邦新命之际,体会到一个哲学家的政治社会环境对于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在《中国哲学史新编》里边,除了说明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体系外,也讲了一些他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样作可能失于芜杂。但如果做得比较好,这部《新编》也可能成为一部以哲学史为中心而又对于中国文化有所阐述的历史。如果真是那样,那倒是我求之不得的。  无论什么话,说起来都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就困难多了。以上所说的是我的一种思想,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理想。从理想到现实,还有一个很大的鸿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还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越过,才能走完。在这个路程中,希望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和爱好者给予指教和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哲学史新编(上) PDF格式下载



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先秦即始于夏代止于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一页。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名实等重要哲学范畴,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秦汉: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性等问题展开。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经长期混战,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全国不久,又出现南北朝分裂的混战局面。近400年的社会动荡中,儒学的统治地位被打破,新的富于思辨性的玄学应运而生;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道教体系逐步建立;上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哲学思想极为活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隋唐隋唐两代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儒、释、道兼宗的政策,提供了三教互相批判又互相吸收的条件。佛教哲学关于心性、理事问题的讨论;韩愈的道统说;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的中心问题。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哲学思想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也有表现。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以理学为特征,理学兴起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元、明、清时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清代中叶逐渐衰落。理学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理气、道器、心性、知行、两一、古今等问题展开,承上启下,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的时期。近现代中国近代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哲学是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展开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是中国近代哲学的酝酿准备时期,以龚自珍、魏源、洪秀全、郑观应等人的哲学为代表。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标志着资产阶级哲学的形成,其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章太炎把资产阶级哲学进一步推向前进。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逐渐传播,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哲学思想,它的形成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为正确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的中国哲学还受到来自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出现了“新理学”、“新唯实论”等哲学体系。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学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历史久远,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只是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哲学遂逐渐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主要同经学相结合,而不是同神学相结合。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神学虽比较活跃,但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学为正统,儒学虽因袭了传统的天命观念,但着眼于现实社会,不注重彼岸世界;强调道德教育


冯友兰先生这本哲学史新编,是他在80-90年代,人生最后的十年写成的。我非常佩服他的决心和毅力,在人生的尽头还不忘写作。不过呢,这本书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原因是,冯友兰先生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中国哲学的,显然,他在书中,对于心学这样唯心的哲学,并不看高。以一种哲学观点去评价或看待另一种哲学观点,这本身就是不客观的事实。不过呢,这本书对各种哲学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又很详细,也可以当成是历史书来看,这点倒不错。


先是买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很欣赏开篇之语:良史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所以简史版的目的是达到通俗易懂,我读来不太费力气。《中国哲学史》则是学术著作型,有史有哲学,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消化,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了解相关的历史的话读起来会更加轻松。


一直想买中国哲学史,看过几个版本的,真的很普通,冯友兰的哲学才是牛哦!内容经典,脉络清晰,语言深刻,思想精髓!文史哲不分家,读这本书,再品古代哲学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前段时间在当当网买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册和中册,对贵网的服务和速度都很满意,书是我们要学的,很好,我要打满分。


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中国哲学史方面的书,作者治学严谨,论点发人深省,影响了我对哲学的看法,让我爱上了哲学。书的品相完好,不错。


冯友兰的书适合中级的哲学兴趣者读。史料比较详尽,对读者的古文水平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刚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建议先看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


大师用简单明晰的线索把中国哲学历史做了一个全面的点评。了解历史,才能了解自己。我喜欢。


到我这个年龄读书,知道一要抓紧时间,二要读精品.读冯著哲学史,方知什么才是学问,什么才是有文化.好书,好书!


这部经典之作,是冯友兰老先生在眼睛差不多瞎的情况下口述的,是一个学着或者大师在人格良知的感染下说的真话,书有深度,当我第一次看到我就被冯老先生所折服,不仅是的哲学视角,更多的是他敢说真话的勇气及精神!


以前在学校图书馆看过,实在不错!找了好久,才找到三卷本的!无论是学历史,还是学哲学!都应该读一下!


书很棒,这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观点深刻,是现在那些北大教授不能比的。书虽然贵,但相信如果认真读下去,受益匪浅,是每个中国人书柜里都应有的书。


喜欢冯友兰,河南唐河有新造故居。呵呵


非常不错,刚才对上一册评论,完全适用于本册,一块买的,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内容和质量。


帮人买的,看了书的内容后,觉得很不错,很喜欢。


语文老师推荐的= =相对于我们可能会有些枯燥哦 但因为是文科生还要读下去 书不错


书不错,但我购的这套书的上册装订重了,请问能否调换?谢谢


没看,翻了翻还好


送朋友了,听说很有帮助的。。


有点旧,像被踩了= =


整体还不错,但是书太厚,中线折断了


纸张还可以封面有些脏今天刚收到书内容还没看


正版 但是书的封面较脏 初印象不好


全书风格明显不统一,那些刚开始读就喊枯燥的朋友请注意,全书绪论以及第一、二章看的的确很累,完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模式,引用大量“马、恩、列、斯”语录,字里行间也充满阶级分析和对历史的指手画脚味道,而且名为哲学史更像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史和奴隶社会阶级斗争史。但是从第三章开始文风大变,生动活泼,马列味道明显减少,作者自己的观点增多,政治成分减弱,成为真正的哲学史,显得亲近可人了。  希望你耐心读到第三章,就会豁然开朗。  例如第四章第二节“孔丘和他的学生们,在陈国绝粮了,学生们饿得卧床不起。子路愤怒地问孔丘说:君子亦有穷乎?孔丘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种轻松的行文与一二章迥异,读过不禁莞尔。


书籍的内容已不用多言,本书引领后学从另一个角度勾勒出中国哲学的脉络,观点新颖,虽饱受争议但不阻碍冯先生成为哲学界公认的翘楚。拜读大作,令人万虑全消。另:该书纸张厚,字迹清,另赠书签一枚(赞一个!),人民出版社的牌子还是值得信赖的。但是现在只买到了本书的中卷,不知何年何月能凑齐三册。晕!难道冯先生被封杀了么,还有任继愈的那一套也迟迟没货。希望卓越能快一点进货。


真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可以首先打好基础,再来谈论其他。


只可惜是用唯物史观中的阶级斗争哲学来审视中国哲学,读起来总是觉得别扭,感觉我们的古典哲学被阶级斗争哲学弄得乌烟瘴气,造成一种感觉我们的古典哲学非常黑暗一样,不愉快,很沉重,很压抑,这是现在中国的哲学史著作的通病吧。但是冯先生的其它一些著作还是很不错的,系大作也!


几乎不能停顿,非常享受的阅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能再现的好书,作者以毕生精力和思想写就的中国哲学;中国人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


不错,我给爸爸买的,他很喜欢


经典哲学书籍,但是阶级斗争色彩太浓。感觉史料分析很有见地。


冯老先生的书是要用心读才能有所领悟的


看到介绍里写第一册、第二册的,甚至有第四册,可是现在看到的只有上,下呢?这套书出全了吗?


质量保证,送货快,好!一本很好的书,值得收藏!


已经熟知的那些历史占了很多篇幅。不如《中国哲学史简编》……


不论内容还是装帧,都不错的!本来想等另一个版本的(一套算下来要比这个便宜30多元),可是一直不齐。就买了这个版本的——等不及了。正在看……


书不错,但是收到时书面上有脏的痕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