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隋文帝传

韩昇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韩昇  

页数:

53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叙述了隋文帝建立隋王朝、统一全国的历程,详尽分析了他的各项治国方针和成效,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他的历史作用做了深人探讨。本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文字简明,可读性强,是目前研究隋文帝及隋朝史比较重要的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

韩升 男,1957年生,江苏省海安县人。生长于福建省厦门市,父亲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学家韩国磐。1982年起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日本唐代史学会会员。长期从事东亚国际关系史和魏隋唐史的研究,1987年,首先提出隋炀帝时期南方官僚集团的崛起造成统治阶层内部分裂是隋朝灭亡的基本因素的观点,为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引述,成为一说。1990年起在《历史研究》及国际学术杂志发表系列论文,运用考古新发现材料,论证日本佛教是在四世纪前后首先由中国传入,推翻日本学术界认为佛教于六世纪中后叶由朝鲜传入的传统见解。1995年出版《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专著,在国内首次全面研究古代中国前往日本的移民这一重大课题,论证魏晋时代中国人经由朝鲜移民日本的过程,研究其迁徙过程、在日本的存在形态及对中国制度文化移植上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7年第5期发表专文,评价此研究为“日本古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该研究还入选国家教委“八·五科研项目。”1998年出版《隋文帝传》,对隋文帝生平事业、“夫陇集团”说、隋朝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变革等重大问题系统提出新见。创获良多,荣获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倍受瞩目。此外,发表东亚国际关系史论文数十篇,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国内外学术界颇具影响的汉唐史暨东亚国际关系史学者,1991年度获日本外交部长奖,主特多项国家部委研究项目,获厦门市最佳藏书奖,所承担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获福建省优秀主干课程奖。  著作:  1、《渡来人の先祖传承および渡来形态について》,日本富士ゼロツクス小林节太郎记念基金,1992年版。  2、《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文津出版社(台湾),1995年版。  3、《隋文帝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艰难时世 第一节 “五胡乱华” 第二节 断裂的社会 第三节 道德沦落与离心意识第二章 家世疑云 第一节 “那罗延”的诞生 第二节 弘农杨氏 第三节 武川英豪第三章 多事之秋 第一节 初入仕途 第二节 “两姑之间难为妇” 第三节 崭露头角 第四节 危险的国丈第四章 政变建隋 第一节 变起萧墙 第二节 控制京师 第三节 平定三方 第四节 禅让第五章 除旧布新 第一节 启运开皇 第二节 确立三省六部制 第三节 制定律令礼制 第四节 构建大兴新都 第五节 厘定地方行政制度第六章 御侮安邦 第一节 塞上风云 第二节 冲破包围 第三节 战略转折 第四节 构建中的世界性帝国第七章 开皇之治 第一节 勤劳思政 第二节 孝治天下 第三节 继续均田 第四节 整治乡村 第五节 强化财经制度 第六节 增进国力第八章 君臣之间 第一节 用人政策 第二节 组建新的领导核心 第三节 穿越潜流暗礁 第四节 扬清激浊 第五节 监察防范第九章 统一大业 第一节 平陈谋略 第二节 直下金陵 第三节 再平江南 第四节 迈向世界第十章 偃武修文 第一节 寓兵于民 第二节 崇文兴教 第三节 铨选改制…… 第十一章 太平志逸第十二章 家族纷争附表第十三章 苍凉晚景隋文帝年表引用地名一览表主要引用论著目录余言附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隋文帝传 PDF格式下载



  作为西方人最推崇的两位中国古代帝王之一,隋文帝的雄浑、伟大有目共睹。
  想当初,身为外戚长期受到宇文氏的猜忌压制。一朝宫变,事起仓促。上台伊始,内无心腹党援,外有三镇叛将;漠北是突厥,西面有吐谷浑,东北是高宝宁,南边有陈朝,内乱外患,接踵而至,四方构难,天下汹汹。时人谓之曰:“譬如水间一堵墙,大危矣。”
  然而,隋文帝折冲樽俎,纵横捭阖,借杨皇后之力,夺取朝政,控制京师,牢牢掌握关中、河东根据地。又拢李、于、窦诸氏为股肱之族,揽郑译、刘昉为爪牙,引李德林、高颎为腹心,以韦孝宽、梁睿、于仲文、元谐、王谊、杨素诸人为将帅,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制敌,终于平定三方叛乱,巩固了中央政权。
  继而,上下同心、三军用命。依长孙晟之策,离强合弱分化瓦解突厥;使贺娄子干打败土谷浑;用阴寿铲除高宝宁;谴贺若弼、韩擒虎击破陈朝,数年之间就扭转了四面受敌之势。
  同时,以铁腕创规立制,确立三省六部制,制定律令礼制,改革兵制,构建大兴新都,厘定地方行政制度,颁布均田令,设置粮仓,改革货币,崇文兴教,制水修乐……东极沧海,西尽流沙,地广三代,威加华夷,不但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统一的大帝国,更是彻底改变了整个东亚世界的面貌。可谓雄奇至极。

  在这一系列建国立业的过程中,隋文帝方勤远略、指挥若定,表现出了杰出政治领袖的战略远见和娴熟的斗争技巧。但令人痛惜的是,历史并没有给文帝一个美好的未来。杨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建立的隋王朝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了。隋王朝的短命一直教人叹息不已。这样一个气象恢弘的大帝国为何转瞬之间就分崩离析了?
  除了隋炀帝的原因以外,恐怕祸乱的根子得在隋文帝身上找一找。《隋书 高祖本纪》说隋文帝:“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毛泽东也曾评价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何谓“不达大体”、“蕴藏大乱”呢?从韩昇的这本《隋文帝传》中就可以看出,以上论断当指的是隋文帝在根本性的治国思想和方针上的重大失误。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隋文帝条中就总结道:“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

  隋朝建国始,为了克服对峙争战积累下的各种矛盾,为了将数百年分裂混乱的社会导向统一、秩序和制度化的轨道,文帝采取高度的中央集权政策。不仅集政治、军事之权,而且也集经济、文化之权,把政治摆到压倒一切的高度,凡事皆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把许多根本与政治不同范畴的问题提到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处理,把抽象的政治理念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视社会客观规律,强调用国家行政方法统治社会的方方面面。缺乏宽容的态度与兼收并蓄的气度,不承认精神文化、社会生活乃至经济活动的多样性,而强求千篇一律。
  政治决策首先是意识形态的选择而最终规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杨坚与李德林在治国理论上的分歧,实际上就是宽容与专制;刺激社会发展与国家对社会全面严格干预之争。作为一位务实而又性急的政治家,隋文帝更注重眼前的事务,希望实行的政策是马上能够产生效果的。他要用高度集中的手段迅速克服各种矛盾,采取残酷的高压手段来强求一致与服从。其思维仍处于战时军事统治模式下。因此,才会否决了李德林主张健全权力机制、维护法律权威和理性消化社会矛盾的稳健政治主张。文帝不允许有碍于政治权力贯彻行使的主张挡路,哪怕是他亲自制定的法律。他将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于是,合理的中央集权就蜕变为君主专制。迷信权力万能,无视强权掩盖下的矛盾激化。
  如果说杨坚夺权当初,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实行高压政治尚有必要。那么,把这种立竿见影的高压手段视为政治上成功的范例而将之长期固定化,则无疑步了秦朝的后尘。隋文帝太没有历史知识了,秦、汉的历史教训就在眼前,他却视而不见,难怪唐人会说他“素无学术”。

  过度的集权、急功近利的高压统治,无助于克服潜在的分裂因素,反而加剧了隋朝内部的政治矛盾。就如书中所言:“到了开皇中后期,注意内部协调与平衡组织路线的破产,标志着隋朝已露出破绽而面临新的危机。”隋朝的最高统治者始终没有醒悟到此,反而愈加急功近利,甚至变本加厉,最终酿成隋朝二代过于有为而亡的悲剧。
  作者接着在书中论述道:“……在这种形势下,国家最好的对策就是从宏观方面进一步整顿和加强法制,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而在微观上尽量从具体的利益和矛盾中脱身,站在公平的立场上来进行调解裁决,既不引火上身,又提高政府的威信。因此,当务之急乃是大事不糊涂的怀柔,以极大的耐心,让时间去消化矛盾,让文化去重新塑造人的品格,所谓的王道,其真谛就在于此。
  遗憾的是,文帝缺乏政治远见,他只看到强制政策的一时成功而没有看到其隐患,因而一味强调专制高压,不允许社会多样化发展。其后的炀帝又与文帝的思路和作法基本一致,隋朝这把好弓,硬生生地被他们父子合力将弦拉断了。”

  隋文帝深沉果断,但缺乏魅力和风采;务实严肃,但缺乏乐趣与才情,千古之下发人深省。


书还没看,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隋文帝是我崇敬的古代帝王之一。赞一个先!


这个书都不错的,值得推荐,但是在运送过程中感觉隋文帝传有些破皮和磨损


太精彩了!非常过瘾,大专家写的随代开国皇帝文帝杨坚从出生,成长,一步一步直到称帝再就是治国理政直至去死,写的非常详实,而且议论中肯、客观,又及其它一些相关材料,读来令人受益非浅,真不愧为大家作品,这本是这套丛书中的精品,非常值班得购买。给予最高评价。


韩昇老师的课好,这本作为《隋唐史》的教材,不仅仅是人物传记,更重要的是,将开创中国诸多制度的隋朝种种一一道来,还是很不错的。


这是非常专业水平的历史书籍,是大家的风范,又写的通俗易懂,引人和胜,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历史书藉。这套人民出版社的《帝王传》系列,绝大部分写的都是非常好。这本书也不列外写的非常精彩,让我领略的文皇帝杨坚的智慧、谋略、胆识和气魄,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又一次开创了中华一统的天下,对于华夏历史是有大供献的。好书,也长了知识。


人民文学的书,还是很好的,二皮脸布面,精装,不错。


数据充分,立场公正,是一本集传记和史实为一体的好书


对杨坚和他的时代进行了客观叙述,有些观点独到中肯,好书。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理解个中核心便好。。。


历史是要时间和心去品的——书。


印刷很美,淡淡的书香,慢慢品味历史风云


上世纪出版的旧书了,有点破旧。不过咱买书是看内容,内容好就好不是吗?


没有隋文帝的开天辟地,就没有唐太宗的旷古辉煌!


韩昇老师的书,不解释,必须读!


主要是冲韩昇来的


书的质感不错,过几天去北京上课慢慢读


看了一点,很不错!


推荐购买,点评的客观


帮外公买的书。看书的质量还可以吧


好不容易收集的一套书,就缺一本啦


写作客观严谨 受益匪浅


BUCHU


还没看,纸张还不错,包装也好


看看历史,了解帝王,就要看帝王传


简单翻了翻,不是胡说八道那种,有不少依据啊。


也许是关于隋朝史料太少,总感觉读的不过瘾。相比起该系列其他图书相差太远。而且语句也晦涩,分析的也不是很好


写的不是很好,不建议购买


昨晚看完了《隋文帝传》。从翻开第一页到最后合上,几乎没有中断过,偶尔哪一天没有打开,心里也会有些想念。  这本书所吸引我的地方真不少,作者的文笔倒在其次;最让我震动的,还是隋文帝的功绩原来如此不容抹煞。真是惭愧我原先对隋朝的认识那么浅薄!一直以来,总以为文、炀二帝都至少是昏庸无能甚至暴戾无道的。现在终于知道,隋文帝在政府职能、行政区划、擢选制度、边界纠纷、对外关系等等方面的表现实在聪明。隋文帝初登基时,中国已经在战乱中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势力范围,各地方的经济、军事控制权都落入大小头目之手。能将那么一个七零八落的国家规整起来,多方筹划,逐步使其走向统一和稳定,实在不是一般领导者所能做到的。隋文帝不仅基本做到了,而且完成得极有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给唐朝的繁荣做好了经济、军事、领土和制度上的准备。


看了好几遍,写的很好,观点独到,却不偏离


听完韩昇老师的《百家讲坛·盛唐的背影》后,我很想再读一读,他的其他历史作品。《隋文帝传》详细而客观的,写了杨坚一生的丰功伟绩。


想研究隋炀帝,先认识一下他的老父亲。


在书中我读出了一个认真的学者,对一个时代的诠释,对历史的诠释。值得品味,值得收藏。


内容不错,买了8本帝王传记


一直在百家讲坛上收听韩老师的讲座,为韩老师理性与感性紧密结合的解读历史人物而折服,所以,选择此书拜读,欣赏韩老师的语言风格,崇拜韩老师的人格魅力,并立志考入韩老师执教的大学而不懈努力!


韩老师的《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写得很好。而《隋文帝传》远不及前者。


质量很好 完全符合介绍 快递很快


史料翔实,传记生动!


韩昇老师的书


隋文帝传


想看传记,喜欢这种类型的,想买满一套


开国雄主


挺好的一本书,超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