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4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郭沫若  

页数:

3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写于一九四四年,是为了纪念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而写的。这篇文章先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后来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四四年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曾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又说:印行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郑成功》《蔡文姬》《武则天》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被收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22课。《雷电颂》被收入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    郭沫若(1892~1978),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并命名彼广场为郭沫若广场。


编辑推荐

  甲申三百年祭》作者郭沫若,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郑成功》《蔡文姬》《武则天》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被收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22课。《雷电颂》被收入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    郭沫若(1892~1978),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甲申三百年祭 PDF格式下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评《甲申三百年祭》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总是有很多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原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郭老1944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回顾了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也从中再次验证了“民心乃固邦之本”的历史论断。对于《甲申三百年祭》,我觉得有三个人值得祭奠。

一来祭奠崇祯皇帝。
崇祯即明思宗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
崇祯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有两件功绩值得提一下:一是铲除魏忠贤,二是收复全辽。在之争上,以勤政爱仁博得了后世的同情,但是还是未能挽救大明。从结果上看,他是个悲剧,因为大明朝的灭亡是王朝多年遗留下来的民心尽失,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但从修为上说,崇祯并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比如他在任之初,国家还算比较安定,可是后来他听信谗言,重用亲信,又喜欢形式主义。民心不得,社稷就无法安定,天朝就要换主人,这是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的基本原则。

二来祭奠李自成。
李自成是《甲申三百年祭》书中的主角,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大凡开国奠基者的开国之路都比较坎坷,但是他们有坚韧的毅力、非凡的能力,和自己的部下称兄道弟,用一份感情和感召力凝聚群体,最终取得了天下;而取得天下以后的秉性却几乎是一下子发生大转弯的改变:要么开始杀忠良、树威信,要么开始醉三宫,不理朝政,要么开始征收赋税供己娱乐。
毛主席说:当领导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李自成毁在了第二条上,按郭老的意见,牛金星、刘宗敏为李自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打下江山后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吴三桂的反戈,导致了大顺朝的顷刻灭亡。那么李自成在用干部上是不是就有很大的责任呢?首先是选人用人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德才兼备,李岩、宋献策这些人不张扬,且容易克制自己,但却没有得到李自成的重用。亲小人,远贤臣,所以国家社稷就慢慢(或者快速)走向了灭亡。
李自成的起家,是因为社会的动荡,天灾的横行,他把握住机会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最终,还是因为自己个性上的缺陷导致了一生辛苦的荒废,令人可惜,但是换在整个封建王朝的角度上看,他又是一个必然:你忠于社会、忠于人民的时候,人民就会相信你,把他们的命运交给你;当你背叛人民,或者忤逆民意的时候,人民总会把你赶下台来的。

三来祭奠李岩,中国历代不少忠臣良将,为国家披肝沥胆,死而后已,他们是国家真正的脊梁。但是很多忠良都很难带着荣誉终老以上呢个,一部分甚至都被陷于“莫须有”的罪名后含冤而死,李岩也是这样的人物,他不仅举家投靠了李自成,还给李自成推荐了牛金星、刘宗敏为他打江山,在李自成社稷危机的时候还回到河南为他召集民众,希望力挽狂澜,可惜的是李自成没给他机会,历史也就没有给李自成重新修改自己命运的机会。
忠臣惨死的现象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屡见不鲜,给我们的反思就是人治体制下人才的生存无法得到保证。天子代天行使天道,有绝对的权威,但是他们在用人方面却无法保证从一而终的理智:在国家危急、面临内部外界威胁的时候,君主们总会授权于忠良,让他们为国立功、除暴安良;而在太平盛世时,这些国家的栋梁们却甚至不如君主旁边的一个小厮。
忠良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时代发展到如今,人才仍是国家、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仍是每个国家、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国家、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的发展,如何保持基业长青甚至是持续进步同样是每位成员特别是领导者思考问题的。
用历史的教训来警戒我们,用现实的思考发展我们。


《甲申三百年祭》的名气让我终于还是没有忍住买了一本,几十页的小册想想有点像小时候的漫画,很快就看完了,可是读完,或许是一辈子的事情吧。 说它是几页的历史祭文,应该说,或许郭老的《三百年》不仅不能称之为经典,反倒有些主观、有些偏薄,对于历史的断面也是不甚全面。 说他是一部执政的巨著。正所谓文章为时而著,应该说,正是这部《三百年》警醒了共和国的缔造者,才有了毛泽东同志西柏坡“进京赶考”的劝诫。 而今共和国走过了他的一个甲子岁月,回过头来看看《三百年》的祭文,想想老前辈的告诫。难道警醒的仅仅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守业的执政者是否应该引以为戒?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几百年后我们也将成为历史,可是那个时候的历史又将如何评价我们。


建国后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当李自成,向国家和人民交了一份份合格的考卷。


  但是,考试还在继续,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还有很多挑战和考验。


  党的十六大刚刚开过,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深入基层调研就是率书记处全体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号召,要求全党在新形势下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同志讲话的深远意义是不难体会的。


  从国际上看,世界很不安宁,强权政治有所抬头,个别霸权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改变与我国为敌的立场,看到我国的发展和强大很不高兴,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向我国发难,竟然将我国列为“邪恶的轴心”和“核打击对象”,特别是台湾问题迫在眉睫,“台独即战争”,这一场较量是不可避免的。


  从国内看,成就大、发展快、形势好,但新情况、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的一些同志,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的拉山头,搞宗派、闹不团结;有的“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热衷于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有的甚至走上了贪污腐败的犯罪道路。这都是淡化甚至抛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果,都是理想、信念动摇,蜕化变质的结果。如不加以克服,任其滋生蔓延,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直至亡党亡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让我们从明末农民革命的经验教训中获取更多的思想营养,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谆谆教诲,对存亡、兴衰、胜败、得失之道感悟得更深刻一些吧。(白皋)


高中时,课本中就有《甲申三百年祭》的节选,当时就感觉挺好的,想找全文,没找到。


篇幅很小,很经典,看了韩毓海教授的《五百年来谁著史》重写甲申三百年祭,想起买这本书。


校长的书虽有御用倾向,瑕不掩瑜,所读为文革间所版,开篇毛主席语录紧随主旋律,借李闯以警时人,革命切不可懈怠,文后载有数行,细述重庆付梓情形,嬉笑怒骂,前后较之,盖非文字之过,而人之由欤
  该书得到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的青睐。毛泽东不但在大会小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还指示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随后,又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印发给解放区的全体干部学习。这篇文章的存在政治意义大于历史意义。


郭沫若的这篇文章受到毛泽东的推崇,号召全党学习,以历史为镜,告诫全党防微杜渐,但是建党90周年了,面对现状和这篇文章,每个有正义和良知的党员,你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不能决定太阳和月亮的升起,但我们能决定在太阳和月亮下面做什么?你每天都做什么了......


书内容虽然不长,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经常阅读,以示从甲申三百年中得到警示。


三百年,民族的亡国史源于甲申年!


郭沫若的这篇文章曾经让毛主席号召所有干部学习。郭老对历史的分析很深入,对中国的理解很透彻。从不是简单地看什么明亡于流寇等东西,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全文大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灾荒严重,崇祯昏聩,结果引起民变,弄出亡国之祸。第二部分叙述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其中特别详细考证了知识分子李岩的经历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说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敌人,不讲政策,有些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最后终于失败。


其实这是一篇史论,讲的是明朝末年的社会问题,并不单单讲李自成,甚至可以说,主角是“闯王”的谋士李岩.......就是书太薄了,寄过来时候皱巴巴的


这本书很薄, 只有20多页。其实是一篇文章。
郭老多年前写的, 也听了很久。 现在有机会读到。 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当年为什么会那么有名气,应该是因为经过主席的评价,并且也切合当时的形势吧。 郭老仔细分析了李自成的失败及入京后的种种失误,对于1944年的共产党人, 应该非常有警示意义吧:内部要团结,注意外贼,严防腐败。

而到建国后的领导人, 经常重提此文, 个人以为, 更重要的是从腐败的危害角度来看的, 其实, 崇祯的结局, 镜鉴价值应该更高吧, 以今天的形势来看。


可以当做政论文来读,也可以当做学术论文来读。当做政论文来读的原因是,郭沫若的名气大,写作年代背景特殊,有毛泽东的推荐,有一定的指向性,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当做学术论文来读的原因是,该文写作态度严谨,学术规范,论从史出,是明史研究的像样的一篇论文,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模仿。同时,该文也是学术史上绕不过去的一篇文章。只要是原创,就能在学术史上占个位置,不怕写得烂,就怕没发现,这也是原创被重视的原因。


三百年间风云变幻,郭沫若先生的讲述给人一种全新的立意


历代农民起义无非两种结果:成王或成寇。要不就是被招安了,如梁山好汉,既成不了王,也成不了寇。而成王登基后又败落成寇者,似就李自成一例。其中缘由值得深思。郭老分析精当,考证严谨。以史为鉴,此书很值一读。


在郭沫若清醒的时代,写下的分析李自成历史事件的书,到今天仍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大家可以买来看看, 而且实在是便宜的书!


靠什么打天下,靠什么守天下,朝代轮回说成了亘古不变的铁律,这本书几十年前全党风行,按说现在应该是收获期,但实际怎样呢,当领导的应该重读。


一篇文章,也是伟大的作品。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够写出这样的著作,具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和思想见地,不错!郭沫若要是一直从事学术研究,不和政治沾边,我想,以其聪明才智,以其创作和研究的双重才华,成为学术大师是不成问题的。可惜,他老人家走偏了,最终成为了可悲的御用文人!


虽然文章写于上世纪,但道理不过时,很有借鉴和学习意义。值得反思现实。。。。


好书一篇金典文章


这本书找了很长时间,不久前还在网上下载这篇文章。


还行吧 关键是关键 2.6元买篇文章


这篇文章早就听老师提到过,终于看完了。历史学家的思维看世界,虽然有点政治意义,但是总体将还是不错的。建议看看。


引以为戒,戒骄戒躁,应该算一篇文章


郭老师不愧是真正的历史学者,把明‘清’农民军三方描写的非常客观。而且还生动看李自成。比一些现代历史专家的看法还要好。并且把抗日比做明清战争,是很好比喻。


纪念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 读书


经过毛主席的推广,成了必读书,治明史的专家多了去了,但像郭老这样激情的,浪漫的假想,也只有郭老敢!


一篇论文,写出一篇专著。都应该像这样。


虽然在网上读过几次,买来收藏也不错


是毛主席当年推荐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


从过去李自成的成败可以看到我们现在


我就像上学时学习一篇课文那样认真阅读了郭老的大作。经典,很经典。顶


毛主席喜欢的书。


郭沫若的经典之作,多品读~


郭沫若名著


人都是有缺陷的。从学术研究上看,郭沫若先生真是天才。


符合我党历史教材的写法


这么短的文章专门出一册书,足见意义之大。


很有名的文章,应该了解的作品。


绝对值的阅读的文章


文章是好,主要被利用了


很满意,单行本的


写的很好的一部作品,看这部作品要结合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和细致的国内环境,去体会书中的那个时代和作品的寓意。


书很好
写的很好
自己看的时候
把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重新补充了一下
印刷的也很好


太经典的一篇史论,既有考究,又有评论,考究十分科学,见解十分深刻,议古论今,在特殊的时期写就的对我们每一时期都有借鉴意义的经典史论。建议每一个懂中文的都看一看。


览古思今,可以一读。有智慧的人,都是学过哲学的人,如果觉得哲学不好读,那么去读历史吧,哲学就在历史中。


读了这本书之后,再仔细的考虑一下,其实现在我们的社会一些阴暗面和以前差不多。当然,我们的阳光面太多了,但是不能因为我们生活在阳光下就不去关注我们的阴暗面。牢记历史,才能不会让历史重演。因为历史总是在反复。谨慎啊,歌舞升平中的中国人!


虽然很少,但说的很对


厚重的历史,非常喜欢,谢谢!


比较客观的历史读物,值得收藏。


这个不用说,历史证明了他的价值。


作者以专业能力表达成文,道理却是历经检验值得思索。建议有时间的中国人,拿出来读一读,内容表达有历史的应时性,拂去这些内容多是精华。


历史总是相似的,分析过去,才懂当下


很有历史意义的一本书,值得去读


回顾历史,感慨颇多,中华加油!~


凑数买的一本书,但是看看内容还不错,至少又读了一段明末的历史!


不错,历史文献。


这本书不错,帮助我们了解历史。


了解历史,喜欢历史的,有责任心的,强烈推荐


一部很值得关注的历史,俗话说,以史明志,历史的事件总是反复出现,只希望总结教训。警示后人


经典经得起历史检验


郭老对研究历史是深刻的、明确的


这是很薄的一本书,但是要读懂,真的需要一辈子


速度很快 书不错 如果这款能再低点就好;


一位农民企业家强烈推荐过得,于是买了看看,不贵


郭老的名篇,印刷质量都不错。


不错,下次还来,物美价廉哦。


小册子,经典作品,好好读一读。


值得收藏........


很好,有内涵


好小的一本书,,书钉生锈


这个不用说了,经典的书。


老一辈的心得,值得回味!


很经典,也让后来的学者们有了更多的讨论


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度


爷爷年轻时候看过的书,到现在仍然念念不忘。他很喜欢,是本好书。


需要的都买来看一看吧,很不错。


中国近代是动荡的,是飘摇的,但是我们也走了过来


书很好,也很便宜,上班路上看看不错,放在包里,不沉


早就听说大名了,买了自己要好好多读几遍。


凑单买的,还可以


虽然很薄,但从中收获的非常多


虽然这个人不咋的,人品严重有问题,但是学问还是可以的,看看


很久之前的作品,别有风味


很薄的一本,孩子说是误买的,


要是中国官员都读一读反思反思,中国社会可能会进步


书页排版什么的都他么有问题


配单用的


郭老的小书,很好


郭老的文笔,值得一看


经过可看


郭沫若写的好书


郭老的书,怎么能不看


很喜欢 很喜欢 很喜欢 很喜欢


喜欢这一类的书,一次愉快的购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