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先秦语言活动之形态观念及其文学意义

沈立岩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沈立岩  

页数:

507  

字数:

5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对于我国古代文学观念、文学思想的研究,一般的思路不外乎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古人正面的直接的表述,文学作品中呈露的价值取向、审美趋势,相关联的文艺思潮与社会文化背景。可是,文学说到底,它的质料是语言。文学的问题不能无视这一基础性的观照角度。二十世纪,在世界的范围,文学理论的发展程度上得益于语言学视角的借鉴或使用。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民族的文学观念、文学思想研究领域,对此却是相当漠然。究其原因,耆宿硕儒自有其独到的学术眼界,可以不论,而就一般情况看,一是“学科目录”的日趋规范,学人的划地自守也成为普遍的现象。于是,学科的义叉地带很自然地落入视野的盲区。二是在学科细化的背景下,大家的知识结构也不免趋于单一,因此即使有进入文学与语言的交叉地带的愿望,可能也有力不从心的问题。三是由于各种诱因,学界在选择研究题目、对象的时候,避难趋易的倾向似乎日见明显。当然,并不是说大家都应该一窝蜂地来个“语言学转向”,只是说应有的关注尚远远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沈立岩的这部《先秦语言活动之形态、观念及其文学意义》,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立岩的这部著作是他的博士论文。答辩时,校内外的委员一致力荐为优秀。这部著作对先秦时期语言活动及其观念的发生、演变作了历史描述和理论概括,并由此考察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复杂影响。举凡商代之卜辞,周代之筮辞、祝嘏、礼辞、谥法、讳制,春秋行人辞令以及孔子思想中的语言观念等等,都在其视野之内。对这些材料的处理使用,立岩皆取溯源探本的方式,从基本文献出发,而以当代的理论高度观察、分析之。

作者简介

沈立岩,男,1964年4月生,河北省邯郸市人,汉族。1982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1991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师从陈洪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4

书籍目录

序导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材料与方法 三、本文的结构第一章 龟卜与卜辞 第一节 卜辞的作者与撰制 第二节 卜辞的语言形态 第三节 卜辞的贞问对象 第四节 卜辞语言观索隐第二章 筮占与筮辞 第一节 从龟卜到筮占的转捩 第二节 宇宙图式到思维方法 第三节 设卦观象与因象系辞 第四节 触类引申与曲中肆隐 第五节 慎而有序与鼓动天下第三章 祭祀与祝嘏 第一节 殷周祭祀观念之沿革 第二节 祝官的身份与职守 第三节 祭祀仪式之中的祝嘏辞说 第四节 神圣戏剧背后的权力阴影第四章 礼乐与礼辞 第一节 宗周社会的礼乐 第二节 礼乐之中的礼辞 第三节 讳以敬名与谥以尊名 第四节 节文相兼与修辞立诚第五章 邦国之交与行人专对 第一节 唯力是视与礼以为归 第二节 尚文之风与文辞行礼 第三节 我语之教与行人之学 第四节 言以出信与文辞为功第六章 斯文在兹:孔子论言与儒家语言观之创立 第一节 邦族传统与个人际遇 第二节 崇仁恶佞与慎言不苟 第三节 名为政先与秩序重建 第四节 “不学诗,无以言” 第五节 文章楷范与理念滥觞结语参考书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先秦语言活动之形态观念及其文学意义 PDF格式下载



挺好的。古代文学专业的。比较有研究价值。价格也很公道吧。一般书店没有的,这可以买到。


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装帧很朴素,但是注解排版很便宜,材料翔实,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种娓娓道来的逻辑语言,引人思辨~~


此书理论框架精审 对国外理论的辨析相当深刻 并能进入我国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还未读完此书 便感作者用力之深 其缺点亦在理论牵扯太多 往往有繁芜之感 此外 书的装帧比较难看 此书对研究卜辞与文学,礼与文学,春秋行人与文学都极具参考价值 文献征引较多 不适宜未广泛读过十三经的读者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