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晚年陈独秀

祝彦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祝彦  

页数:

3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前,陈独秀研究已经成为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术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开展了广泛的争鸣。本书是一部关于陈独秀的人物研究专著,作者通过对陈独秀问题的长期研究,对陈独秀同志晚年的革命思想及革命实践进行了重新分析,内容包括委屈与抗争、在托洛茨基主义的旗帜下、身陷囹固气若虹、大革命失败后对形势的估量等部分,适合党史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毁誉相参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但却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犯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本书作者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再次客观生动的分析了晚年陈独秀在革命实践活动,具有很高的革命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祝彦,江西省新干县人,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工作。现就职于中共中央党校,担任毛泽东思想教研室副主任、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秘书长。

书籍目录

序言 李君如引子 历史的追溯:早年陈独秀 一、家世与青少年时期 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三、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四、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第一章 委屈与抗争 一、“右倾投降主义”与历史档案中的真实情况 二、党内斗争的不良倾向 三、自责与反省 四、拒绝出席中共“六大”第二章 在托洛茨基主义的旗帜下 一、托、陈相识恨晚 二、不怕“轶出党的范围” 三、投身托派事业 四、藕断丝连的托陈关系第三章 身陷囹固气若虹 一、第四次被捕 二、法庭上再现老战士的风采 三、“研究室”里的丰硕成果 四、抗日烽火中获得自由第四章 寂寞的人与孤独的思想 一、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 二、莫斯科钦差的罪恶 三、石墙院里孤独的身影 四、寂寞身后事第五章 大革命失败后对形势的估量 一、“左”倾盲动主义的时局观 二、陈独秀的低潮论 三、“误国政策”与“拥护苏联”之争 四、与“立三路线”的分歧和斗争第六章 托派思想评析 一、“二次革命论”的蜕变 二、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消化 三、关于中国革命问题 四、“国民会议”口号 五、托派纲领 六、关于所谓“红军”问题第七章 抗战救国思想评价 一、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 二、抗战策略论 三、关于抗战前途与抗战中应有的纲领 四、抗战中的党派问题 五、抨击“教派精神” 六、论游击队 七、发展资本主义第八章 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 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轨迹 二、民主论 三、“斯大林现象”分析  四、论战后世界大势 五、革命与战争的关系 六、关于“最后见解”的是是非非第九章 余论:走近真实的陈独秀 一、书生革命家终身反对派 二、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三、一个有风骨的传统知识分子 四、有点像普列汉诺夫结束语晚年陈独秀年谱简编参考文献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八七”会议之前,共产国际派来接替罗易的代表罗明纳兹来到长沙,在俄国领事馆召集举行中共湖南省委会议。罗明纳兹居然要求到会者签名赞成“打倒陈独秀”,理由是因为“陈不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省委代理书记易礼容表示不同意打倒陈独秀,他认为:“革命失败不能说是他一个人的罪,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也有份。”共产国际的目的是不仅要把陈独秀打倒,而且要在他身上踩上一脚!但是,从中共湖南省委和易礼容等同志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共党内有不少同志对陈独秀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对共产国际的粗暴态度表示了反感和抵制。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监督下,在汉口召开紧急秘密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为甚么叫‘八七会议’,而不叫做‘几中全会’呢?因为当时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不足法定人数。”据史料记载,当时由于形势严峻,各地党组织的联系中断,所以,到会的地方代表仅有湖南代表,“及尚未赴沪之新书记邓中夏两人”,加上中央委员“到十五人,cY中委五人,共二十二人而已。”会议召开时,对要不要已经离职的陈独秀出席,“临时中央还主张他加入,但国际代表非常反对”。会议产生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无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在对待陈独秀的问题上,却开了党内斗争不良倾向的先河。第一,当时陈独秀虽然已经被迫辞去了中共中央的总书记职务,但仍然是中央委员。中央会议,不让陈独秀出席,无疑是党内生活不正常的表现。李维汉在许多年后回忆说:“应该参加会议,允许他进行申辩或保留意见。”第二,对于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的责任问题,会议只是进行了批评和指责,最后却又没有任何结论,尤其对于陈独秀作为党中央总书记的职务撤换,也没有贯彻组织原则;不总结错误,而是简单地采取了组织处分,而且这个处理也显得“不明不白”,以致今天史学界还有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是被撤销的还是自己主动辞去的争论。第三,在陈独秀作为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这次会议却主要是针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猛烈批判,甚至人身攻击,这就为党内斗争的不良风气开了个很不好的先例。所以,周恩来后来总结指出:“‘八七会议’在党内斗争造成了不良影响,没有让陈独秀参加会议,把反对机会主义看成是对机会主义错误的负责者的人身攻击。”对此,毛泽东也批评说:这次会议“太着重了个人的责任”,刘少奇也指出:“过去党内斗争有许多不好的,如‘八七会议’,反对陈独秀闹成宗派斗争,不让陈独秀参加,只许反陈的人讲话,不许陈独秀方面的人发言。” 在临时中央有人主张让陈独秀出席“八七会议”时,罗明纳兹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予以反对,甚至在背后煽动党内干部进行反对陈独秀的活动。显然,这不仅仅是罗明纳兹的个人行为,其背后必有共产国际、联共(布)和斯大林的指使。罗明纳兹们在“支援”中国革命的同时,也把联共(布)党内斗争的方式方法以及斯大林的手腕输入到中共党内来了。所以,有后来斯大林在莫斯科对“人民的敌人”进行“从肉体上消灭”的“大清洗”,就有王明在中共党内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极“左”路线。对待陈独秀,只不过是联共(布)和斯大林把其党内斗争越过千山万水输送到中共党内的初步尝试。“陈独秀被排除在八七会议之外并受到缺席批判,其根本原因是他对中国革命持有与国际不同的主张。”这真是一语中的! 无论是给陈独秀戴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还是迫使陈独秀辞职,以及直接反对陈独秀出席中央会议,都是莫斯科的指令,因此在总结八七会议的缺点根源时,不能不把眼光放到遥远的莫斯科。因为“八七会议”本来就是在莫斯科的操纵下进行的。斯大林通过他的代表,把他在联共(布)党内进行权力斗争的“经验”“传经送宝”式地送进了中共党内,这一套后来竟然被王明、康生们发挥到了极致;同时,通过他的代表掌握中共党内的会议,继续推卸其在大革命中的责任,以维护其权威,给人造成一种“国际永远是对的,中国党党员,永远是幼稚!”的印象。共产国际也好,联共(布)也好,如果真心帮助中国共产党,支援中国革命,就应该在大革命失败后,发挥一个大党相对成熟的政治经验,帮助中国共产党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主动承担自己应该负担的责任,而不是想方设法诿过于人。更不应该动不动就以自己的利益强加于中共党,表现出“老子党”的蛮横作风;更不应该以是否“忠于莫斯科”来衡量一个党员干部,这就实际上把真正的革命意义歪曲为了苏俄或联共(布)的利益了。 总之,这些都不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结果是最终导致联共(布)与中共的矛盾。“推卸共产国际的责任,把错误一概加在中共领导人身上,哒并不利于中国党改正错误,也不利于摆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后来的历史教训证明,这种分析无疑十分精辟! P26-29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晚年陈独秀 PDF格式下载



帮老爸买的,他正好想了解陈独秀晚年的一些思想


收获很大,到货及时!


对这本书中涉及的资料可以好好读,但是作者的观点就要反过来理解了。。。


YKF自选图书,精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