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崛起的历史考察

郑彭年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郑彭年  

页数:

466  

Tag标签:

无  

前言

16世纪前期(明朝中期)葡萄牙人东来,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入居澳门,以此为基地进行国际贸易,开辟了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一、澳门——果阿——里斯本;二、澳门——长崎;三、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随着贸易的发展,先进的西方文化通过澳门这座桥梁传入东方,对东方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初西方文化经西方传教士之手由澳门东传日本列岛,北传中国大陆,前者形成所谓“南蛮文化”,后者形成所谓“天主教文化”(两者一脉相承,都是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南欧文化),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冲撞,但因其时代尚处于封建时代,没有其成长的社会土壤。尤其是日本的南蛮文化,当初虽盛极一时,但后来因封建执政者禁教、锁国而濒于衰亡,最后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湮没,对后世影响甚微。至前近代,情况便不同了。日本享保年间(1716—1735,相当于清朝雍正帝时代)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治下,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商品经济发达,同时城市手工业也相应发展,出现了许多城市,其中江户(今东京)人口达100万,超过当时的伦敦。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出现了各种经验科学——实学。不过当时日本封建社会没有像欧洲那样发生过产业革命,当然不可能产生客观认识自然的近代自然科学,西方学术远比日本土生土长的实学先进。将军吉宗认识到了这一点,便主动引进兰学(通过荷兰传入日本的西学),为殖产兴业政策服务。

内容概要

16世纪中叶西风东渐,一路北传中国大陆,一路东传日本列岛。传人日本的西方文化因没有其成长的土壤,对后世影响甚微,直至近代内部条件成熟才发生巨大社会变革。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封建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又变为现代发达国家。本书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日本崛起的历史根源,其中不少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有其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卷 西方文化传入日本 第一章 西方文化初次接触与传入渠道  1.日本列岛的发现  2.步枪的传人  3.步枪的普及  4.西方文化传人的渠道 第二章 “东方使徒”沙勿略——天主教初传时代(1549-1552)  1.少年时代  2.巴黎大学求学时代  3.耶稣会的创建  4.到印度传教  5.对日本的憧憬  6.启程赴日本  7.鹿儿岛登陆  8.从平户到山口  9.希望落空  10.重到山口  11.会见大友宗麟与返回印度  12.沙勿略的传教方针及其播下的种子 第三章 教会的发展——布教公认时代(1552-1587)  1.时代背景  2.布教线的伸延  3.织田信长与天主教  4.两条不同的路线  5.神社寺院的破坏  6.巡察使范礼安来日  7.教会改革和布教方针改变  8.有马镇纯的受洗  9.长崎开港与割让  10.教会与贸易 第四章 教会的繁荣——布教默认时代(1587-1614)  1.从织田信长到丰臣秀吉  2.丰臣秀吉与天主教  3.托钵修道会士的来日  4.南蛮热  5.从丰臣秀吉到德川家康  6.教会最盛期  7.天主教大名  8.天主教在日本迅速传播的原因 第五章 教会的衰落——布教迫害时代(1614-1640)  1.“圣腓力”号事件  2.庆长大殉教  3.德川幕府的禁教  4.平山常陈事件与元和大殉教  5.殉教与弃教  6.反抗与潜伏 第六章 开放与锁国  1.天正遣欧使节团的派遣  2.三浦按针的欧洲科学文化介绍  3.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4.庆长遣欧使节团的派遣  5.岛原起义与锁国 第七章 日欧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1.沙勿略及其后继者的日欧文化融合论  2.范礼安的日欧文化融合论和日本人观  3.弗洛伊斯的日欧比较文化论  4.南蛮文化的定义  5.南蛮文化的内容  6.南蛮文化的历史意义  7.排耶稣书的成立第二卷 锁国开国体制下的西方文化引进 第八章 早期的西方文化引进  1.引进西方文化诸原因  2.开辟移植和研究西学的道路  3.西学的引进  4.德川吉宗与西方文化 第九章 锁国时代的兰学  1.兰学的产生  2.兰学的普及和发展  3.兰学的统制  4.兰学的镇压 第十章 开国时代的洋学  1.开国与洋学  2.大力实施洋学教育  3.军事科学技术的引进  4.走向海外 第十一章 西方文化观的确立  1.排斥洋学的攘夷论  2.接受洋学的开国论  3.西方文化观的扩大  4.西方文化观的确立第三卷 明治维新与西方文化 第十二章 明治政府成立与文明开化  1.明治政府成立  2.开国国是的宣布  3.摄取西方文化新体制的建立  4.十三大藩海外视察团的派遣  5.岩仓使节团的派遣  6.雇佣外国人  7.派遣留学生  8.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9.普及教育与发展文化出版事业  10.人民生活欧化 第十三章 近代化的开展与确立  1.政治军事改革  2.法制建设与财政经济改革  3.移植西方货币金融制度  4.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5.发展交通通讯事业  6.大学的创建与增设  7.近代化的确立 第十四章 近代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引进  1.议会和宪法  2.自由教育  3.近代交通  4.文学艺术  5.社会思想  6.基督教(新教)及其文化  7.科学技术  8.人文科学  9.生活方式第四卷 现代化与西方文化 第十五章 民主和科学的引进  1.战后民主化的实行  2.民主主义政治  3.民主主义教育  4.现代科学技术  5.科学大国的确立 第十六章 现代大众文化  1.文学  2.美术  3.音乐  4.电影  5.电视和广播  6.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  7.体育  8.现代生活终章 第三次开国与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1.第三次开国  2.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章节摘录

第三章 教会的发展——布教公认时代(1552—1587)1-时代背景历时11年的“应仁之乱”(1467—1477)之后,京都几乎成为废墟,天皇、将军、公卿贵族、僧侣等旧统治者衰落,他们穷困到只好到乡下向地方大名(领主)乞食的地步。新型大名——战国大名在实力斗争和“下克上”的斗争中,日本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彻底摆脱了幕府的统治,以武力创建自己的领国,取得领国的土地最高所有权,而且以绝对统治者的身份在领内实施自己的统一法律——国分法。这些战国大名,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领内政治上实行集权统治,经济上采取富国强兵的方针。他们在富国强兵方针的指导下,对内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对外发展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城下町”(首府),甚至自治城市等,如以刀剑、丝织品、漆器产地闻名的坍。当时的人口超过五万,耶稣会士维列拉(CasparVilela)说:“坍富庶而和平,像意大利威尼斯那样实行自治。”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发展对外贸易,但当时日明贸易因“倭寇”而中断,不得不以“南蛮贸易”(日葡贸易)代替日明贸易,依赖葡萄牙船进口中国的黄金、生丝和瓷器等,为基督教的传人开辟了道路。1549年沙勿略来日本的时候,日本正处于这种情况之下。


编辑推荐

《日本崛起的历史考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崛起的历史考察 PDF格式下载



读了一半了,对日本崛起的考察有独特的见解


一衣带水,发展迥异,天朝向左,日本向右


此书很适合官府的老爷们仔细的阅读,我们中国可借鉴日本的地方很多,科技、教育等等,可关键还有政府的眼光,不要光想着往自己口袋里塞钱,要想着中国的大众,不要光想着自己多么多么的牛,要多和强者比较,谢谢。


别上当了,一点也不好。不深刻。


作者还有一本《西风东渐—中国改革开放史》,两本书看过,无需说教,明白了开放的历史,自然而然知道了两国为何有那么大的差距。感谢作者,能够清晰翔实展现历史画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