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开国上将刘亚楼与高层人物

钟兆云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钟兆云  

页数:

330  

Tag标签:

无  

前言

古人云: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刘亚楼便是一位发于卒伍的新中国的开国高级将领。 刘亚楼1910年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父母都是穷苦的农民。刘亚楼出生不久,母亲曹秀孜就因病去世,同村的刘德香、梁玉娣夫妇向陷于穷困无奈之中的刘亚楼的父亲刘克芳伸出了援助之手,将刘亚楼收养,并将其更名为振东,小名马长。 1918年,刘亚楼刚满8岁,刘德香、梁玉娣夫妇便节衣缩食地将刘亚楼送进了学堂。五年后刘亚楼考入湘店高等小学,两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人武平县立初级中学(今武平一中),一学期后转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长汀一中)。 在省立七中,刘亚楼结识了曾在北伐军十七军担任政治宣传员,并参加过广州起义,负伤后重回省立七中担任教员的张赤男,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影响,逐渐成为长汀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 刘亚偻返乡后,在崇德学校任教员,在刘克谟的影响下,进一步接触革命新思潮和进步书刊,并组织农会,开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 1929年,刘亚楼经张涤心、李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刘亚楼奉命率湘洋、尧山两地农会组织——大青年会参加了张涤心任总指挥的小澜农民暴动。小澜暴动武装遵闽西特委的指示,整编为闽西红军游击大队武北第四支队。直接受张赤男指挥。张赤男领导的闽西红军第三路军成立后,刘亚楼和40多名武平小澜暴动骨干入编。 1929年12月下旬,刘亚楼被送到龙岩大池的红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闽西红军连长,后任红十二军一营营长兼政委。 一次,红四军军长林彪看见刘亚楼,摸着他的脑袋对红十二军车长罗炳辉说:20岁当营长,这个小营长不错!刘亚楼大大咧咧地回敬林彪:你才23岁,都已经当了军长了。那时林彪还不是刘亚楼的顶头上司,却一下注意起这位与众不同的年轻指挥员来。 1930年6月,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改称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刘亚楼任该团政委。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红十二师奉命牵住敌中将师长、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的鼻子。三十五团是师的第一梯队。战前,毛泽东面谕刘亚楼和团长毕占云:三十五团的任务是把敌军引到龙冈来,这是一次很重要的特殊任务。刘亚楼领会了毛泽东“诱敌深入”的军事谋略。一路上,他和毕占云指示战士们沿途丢弃一些包袱、马灯,造成一副溃败退却的假象。12月30日,三十五团的“肉”把张辉瓒拖到了永丰县龙冈九菜岭下。正是清晨时分,龙冈一带漫天阴暗,群峰雾锁,枫叶霜红,落叶满山,而“肉”不见了。正当敌人感到沮丧、疲倦时,冲锋号响了,从天而降的红军大部队猛虎下山般冲向敌群。激战3小时,张辉瓒被擒,其部9000余人遭全歼。随后,刘亚楼和毕占云率部参加追歼敌谭道源的战斗,取得东韶歼灭五十师一半的胜利。 张辉瓒是哪个部队抓获的,历来说法不 。 曾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韩光告诉笔者:“1931年初,我和一些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从报上得知红军一举击溃10万国民党军队‘围剿’的消息,群情振奋,奔走相告。后来才知,此战中立下活捉张辉瓒头功的部队是红三十五团,它的政治委员就是刘亚楼,这还是东北抗联的同志告诉我的。” 在活捉张辉瓒后的祝捷会上,毛泽东曾说:刘亚楼敢输敢赢,敢在阵地上活捉敌首,非智不能诱敌,非勇不能擒敌,将才难得!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特地把张辉瓒的手表作为战利品奖给刘亚楼。解放后,有一次,刘亚楼向江西籍老搭档萧华亮出这块手表,幽默地说:我这可是江西老“表”。 1932年2月,上级任命刘亚楼为红十一师政委,那年他才22岁。 1965年10月4日,中国和老挝两党正式会谈,邓小平在会见从抗美斗争第一线来到北京的老挝代表凯山·丰威汉时,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情况和一些高级干部,他特地提到刘亚楼,说:我们的干部是从当兵、当班长、排长、连长这么上来的。有当兵三年就当师长的,如原空军司令刘亚楼,1929年当兵,1932年就当师政委。 也正是在担任了师政委之后,刘亚楼与中共高层领导人物有了更直接、更密切的接触,他也进一步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赏识和信任。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练和提高,自此,他便不仅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同时,在我军、我党的革命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振奋人心的红色史剧。

内容概要

1965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曾介绍过他:“1929年当兵,1932年就当师政委”。那时他才22岁; 他36岁时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原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协助主帅运筹帷幄,战功卓著、威名远扬。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四野”发的电报抬头多称“林、罗、刘”; 解放天津时,他任前线总指挥,29小时打下易守难攻的天津城,被毛泽东称之为“天津方式”; 他在中央领导下,组建了空军。毛泽东高兴地说:“空军万岁!” 他指挥空军用地空导弹打下国民党的美式U-2型高空侦察机,轰动全国。军委号召:全军学习空军; 在他亲切关怀下,空政文工团创作了《十送红军》、《江姐》等著名作品。其中,阎肃创作的《红梅赞》作为《江姐》的主题曲,便是经他斟酌审定的。

作者简介

钟兆云  笔 名: 赵云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9/6   民 族: 汉族   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武平一中;1998年至1990年就读于福建教育学院。著有《将军与故土》(鹭江出版社)、《边走边唱》(海峡文艺出版社)、《山风海涛》(福建教育出版社)、《百战将星刘亚楼》(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寻找毛泽东丢失的女儿》(香港太平洋出版公司)、《农民知己邓子恢》(福建教育出版社)、《项南在福建》、《从基督徒到红色御医》、《从瓦匠到中将》(以上三种均为福建人民出版社)、《奇人辜鸿铭》(三卷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台湾远景出版社)。《百战将星刘亚楼》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第四届当代军人最喜爱的军版图书一等奖、福建省文学奖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1章 在最高领导层的直接指挥下征战 跟随毛泽东东征 红军改编,聂荣臻问他由师政委改当团政委的感受 朱德要红二师在枪林弹雨中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攻占并防卫遵义,为毛泽东重回中央领导班子护航 毛泽东面授机宜,刘亚楼等不负重托 顶住张国焘的压力,坚决跟随毛泽东北上第2章 毛泽东巧安排,从战场到课堂 先锋变后卫。毛泽东亲迎黄河岸 协助林彪、罗瑞卿办抗大第3章 留学苏联 “洋学生”跟随周恩来、任弼时审判洋顾问李德 和林彪、斯大林、金日成有关的经历 受冤刑前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 中苏两党两军的友谊使者第4章 罗荣桓荐将,“东总”参谋长横空出世 中共高层为东北配备大将 罗荣桓称道刘亚楼的才干 校长和他的芬芳桃李第5章 黄金搭档“林罗刘” 与军政主官相提并论的参谋长 林彪认定的“天生的军事家” 没牙的大炮,也要啃碎敌人的铜墙铁壁! “领会林彪意图最深刻,贯彻执行最坚决,处理 问题最得当” 战略佯动,隐蔽伪装,电子情报斗法,“林罗刘” 高招迭出战辽沈 与罗荣桓一起力劝林彪,让毛主席放下心中 巨石 指挥攻锦州,有很多很多的“空前第一次” “枪毙黄永胜”“乱中取胜”第6章 逐鹿华北,迎接中央五大书记进京 紧急提前入关,力陈己见变更军委计划,毛泽东 皆首肯 受命挂帅津门。毛泽东电复:意见正确 先打一场“水仗”,再设一个“圈套” 29小时夺天津,毛泽东命名“天津方式” 迎接党中央“进京赶考”,担当阅兵总指挥第7章 与毛泽东、周恩来商定,组建共和国“天兵” 提出一个比中央设想更大的空军建军方案,随同 刘少奇与苏共高层谈判 主席总理单独召见,抱着尚方宝剑紧锣密鼓唱大戏 为毛泽东、朱德赞赏的部队番号 彭德怀挂帅援朝,扔下一句话:我等着你的空军第8章 鸭绿江上空的雄鹰第9章 协助周恩来、聂荣臻抓航空航天和尖端科技第10章 不负彭德怀厚望,神兵天降震台海第11章 捍卫领空,新中国第一支导弹部队让世人惊叹第12章 治军和处世,为中央领导同志称道 第13章 共和国为他的英年早逝而伤感后记

章节摘录

顶住张国焘的压力.坚决跟随毛泽东北上 爬完雪山,横在眼前的是草海茫茫、方向莫辨的泽国。 过草地前夕,7月30日,中革军委任命刘亚楼改任红一师师长,政委黄甦,政治部主任谭政。 饥饿,是草地行军对生命的最大威胁。红军经过的许多地方,找不到粮食,就吃青稞麦、碗豆菜、野草,凡是能见着的东西,如皮带、皮鞋、树皮都下肚了!几十年后,老红军王永贵、刘化文这般说起过草地挨饿的情景:“有些人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扶起,但他们义跌倒在沼泽地里,再怎么拉也拉不起来,饿的!” 他们当时是三营战士,饿得头昏眼花,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屁股跌坐下来,一个念头同时在心底升起:走不出草地,革命就到此为止吧。这时,刘亚楼来到他们面前,拿出自己节省下来的牛肉干,鼓励他们咬紧牙关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牛肉干是刘亚楼率红二师在毛儿盖筹粮时分得的。在川西北艰苦环境里,红二师为了完成军委和军团筹粮过草地的指示,付出了不小牺牲。 当地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在逃跑前,指示反动土司埋藏粮食隐蔽牛羊,恫吓藏民:凡为红军带路、给红军当通司(翻译)、卖粮给红军者,一律处死。这还不够,反动武装还不时袭击筹粮的红军。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红五团政委谢有勋、师部参谋汤宗盘等,便足在筹粮时遇袭牺牲的。 中央领导和红军友邻部队接过红二师送给的粮食和牛羊肉干时,备感珍惜,这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粮食呀! 刘亚楼调离红二师时,和他结下了深情厚谊的陈光、杨成武等人又悄悄塞给他的警卫员不少干粮。可这些,儿乎都被刘亚楼分给了红一师的缺粮户。 僧多粥少,这些干粮“共产”完,刘亚楼也开始和大伙一样吞吃野草野菜了,肚皮瘪得贴住脊梁。警卫班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搞来小半桶青稞麦面稀粥,想着为首长改善生活。 就在这时,部队被一条五六丈宽、七八尺深的河挡住了去路。得知连架桥用的连接材料也没有,刘业楼命令工兵连砍树架桥。由于饥饿、疲劳、缺乏工具,一斧斧下去,像是“蚂蚁啃骨头”,原计划两个小时完成的任务,干了3个半小时还没有把树砍倒,瘦得像皮包骨的司务长没有砍上十几下,斧子就从手里滑落,人倒地不起。连长冯志湘怀着内疚而沉重的心情,到师部汇报了司务长牺牲的事情和作业进度的情况。 刘亚楼听罢,心情很沉重,指着警卫班长送来的那小半桶青稞麦面稀粥说:把它拿去,让战士们吃点儿。 冯志湘心里明白,大伙儿不吃点东西,砍树实在没力气。但他更明白,这是首长的饭,首长的身体很重要,不吃饭怎么行!于是他说:这饭还是首长吃,我们有办法。 刘亚楼见他要走,一把拉住他,说:你给我拿去,这是任务! 冯志湘再三推说,可怎么也说不过刘亚楼。他真后悔不该在这个时候来汇报情况,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饭提了出去,不一会儿,警卫班长又把它提回来,说:师长,用不着这饭啦,工兵连已找着吃的了。 刘亚楼一双眼睛凛若寒星,正视警卫班长:真的? 警卫班长尽量装得不心虚:是。 刘亚楼拉过警卫班长的手:那好,你再把饭给我提着,我们一起去看。 警卫班长暗暗叫苦,忙说:师长,你去也没用,同志们不吃你的饭。 为什么? 同志们都说首长工作重要,粮食更宝贵。 刘亚楼猛地打断他的话,怒气冲冲地说:我就知道是你在捣鬼!不关心同志,让他们都饿死,再大的首长还不是个光杆司令! 警卫班长还想说什么,刘亚楼手指他的鼻尖,喝道:你不劝同志们分吃完,老子就毙了你! 警卫班长从未见首长发这么大的火,吓坏了,泪流满面地提着麦面粥,快步来到架桥地点劝吃。战士们听罢粥的来历,一个个默不作声,但凭一勺半勺的粥分到自己的碗盆里。 人是铁饭是钢,吃点东西,力气又来了,手中的斧子有节奏地呼呼响着,大树很快就横卧在河面上,一座独木桥终于架成了。 刘亚楼有一匹马,长征路上,几乎都用来驮病号。踏上草地后,病号越来越多,而牲口越来越少,他更是放弃了骑马,把马给体弱者轮着骑。马夫小王不高兴了,说:师长,你的身体很重要,我要对首长负责呀! 刘亚楼开导他:我的小同志,打仗要靠每个战士,他们垮了,我一个人能消灭敌人吗? 有的重病号,孱弱得连马都骑不住,刘亚楼便组织指战员背和抬。他亲自背过一位奄奄一息的病号,直到对方牺牲在他背上。 经过七天七夜泥里水里、忍饥受寒的艰苦行军,魔鬼般的水草地终于被抛在了身后。班佑,这个只有20来问牛屎房的小村庄,以坚实土地上的房舍炊烟,向红军张开了双臂。 刘亚楼率红一师走出草地后,9月初向俄界进发,为全军探明道路。他从耿飚前卫团侦察报告中得知,俄界也是个藏民聚集地,乃主动进城拜会杨姓土司,向他解释红军的性质,并赠送一些枪支弹药。杨土司对刘亚楼和红军深怀好感,主动打开城门相迎,回赠一批粮食。刘亚楼迅速把俄界一带情况向军委和军团首长发报,红军右路军先后直抵俄界。 稍作休整,正待继续北一上,忽接在俄界待命的指示。大家都很纳闷,后来才知指挥左路军行动的张国焘在耍阴谋。部队谣言四起,在这以前,他们就风闻张国焘要没收中央纵队的驳壳枪,义听说张国焘攻击谩骂中央“逃跑”,煽动部队“不要跟戴小帽子的人走”(红一方面军所戴军帽沿较小)等等,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如今张国焘擅自率左路军南下,公开进行分裂活动,大家更是义愤填膺。 红一师指战员心中漫延着许多不稳定的情绪,刘亚楼虽也气愤,但他嘱咐部队遵守纪律,不要随便议论,说:我们是由中央根据地来的,要坚决跟着党中央、毛主席走! 9月12日,毛泽东和党中央摆脱危险,到达俄界,立即召开紧急扩大会议,谴责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会后,党中央率领红军继续北上,刘亚楼挥师参加了攻打北上通道天险腊子口的战斗。 进占甘肃省的小镇哈达铺后,党中央在关帝庙前的院子里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毛泽东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当时不少人情绪很不好,同乡同事交头接耳地说起这个在打什么地方负伤了,那个在什么时候牺牲了,从中央苏区出发时有8万多人,现在仅剩万把人,确有些悲观。 毛泽东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不回避红军队伍中的悲观情绪,他说:现在我们只有一万多人,是少了点,但也用不着悲观嘛,比起1929年红四军下井冈山,我们多了好几倍。我们都是些什么佯的人啊?我们是经过锻炼的,不论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是体力上,一可以当十,十可以当百。我相信,经过久经战斗考验和艰难险阻考验的红军指战员,一定能战胜危险,达到胜利的目的! 这鼓舞人心的话引来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会场空气一下子由沉闷而活跃。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决定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委。陕甘支队下编三个纵队。刘亚楼没想到毛泽东会宣布自己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一些老资格的领导人还在自己之下,心感不安,会后专门找到了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刘亚楼一路敢打敢冲,战功卓著嘛! 二纵队组建伊始,就碰到一系列难题。 部队在哈达铺只休息了两天,干部战士的体力尚未得到恢复,又得向陕北进军。掉队人员一路不断,个别领导认为掉队与情绪不振有关,有叛变投敌嫌疑,加上指战员中发生了偶尔违反群众纪律、偷吃群众东西的现象,遂被认为这是对革命丧失信心的表现,因而提出要在三军团整顿纪律和加强审查,问题严重者要予以处死。担任二纵队军事裁判所所长的黄克诚(红三军团原师政委,后团政委),不肯执行死刑命令,该领导便撤销了他的职务,还组织批斗,并指责三军团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如此这般,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有人向中央反映,说二纵队的问题,是彭雪枫与刘亚楼、罗瑞卿矛盾的结果,而且还牵扯到中央领导人。彭雪枫和毛泽东争论时,双方都气急地拍了桌子。毛泽东冷静下来后,找来刘亚楼、罗瑞卿谈话,指出上述关于二纵队矛盾起因的说法不够准确,双方都有责任,但问题出现了,就不容忽视,因为它涉及一、三军团的团结问题。听毛泽东这么一说,刘亚楼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和罗瑞卿表示一定妥善处理,从自身做起,与彭雪枫搞好关系,对一军团去的干部严字当头。 随后,刘亚楼和罗瑞卿等人对二纵队的情况作了全面摸排,对部队发生的杀人、批斗、处理干部及人员失踪等问题的原因及指战员的思想状态,有了较准确的了解。在中央苏区就反对“肃反”的刘亚楼说:我们英勇的红军战上,忍受着缺粮少药、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昔痛,爬雪山过草地下来,牺牲了很多同志,活着的也都被拖得精疲力竭,有人还想分裂红军,一些同志对此种种有情绪,发点牢骚,情有可原,我们做领导的要设法与他们沟通好。至于偶然违犯群众纪律现象,这固然有错,但仍应以教育为主,不能作为敌我矛盾批斗处理,更不能杀人。眼下我们面临的情况还很困难,我认为不宜马上进行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 刘亚楼的话,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拥护,从红一军团来的那位领导也被说服了。于是,争论平息,部队达成团结和谐。 刘亚楼和第二纵队在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直接领导下,翻越六盘山,向北疾进到陕北保安县吴起镇后,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紧追而来。毛泽东认为,让敌人的骑兵一直跟进陕北,对今后不利。他给刘亚楼等将领交代任务:必须砍掉这条尾巴! 10月21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刘亚楼率二纵队为左翼,林彪率一纵队在正面,向正迂回吴起镇西北部的2000多敌骑兵出击。由于战术得法,指挥有方,不到2小时就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仗的胜利。P15-P19

后记

在长征路上,在解放战争中,在许多历史转折关头,差不多都有刘亚楼的精彩表演。硬仗、恶仗,关键的仗,他都指挥和参加过,他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而又军政双全的将军,也是我军屈指可数、啃过洋面包的指挥员,一位叱咤风云、称得上常胜将军的现代型将领。 从四野参谋长而空军司令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用人堪称一着神棋。刘亚楼也确实不负这“天降大任”,以出色成绩交上让人拍案的答卷。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由此和“制空权”理论的首创者杜黑、美国空中力量的倡导者米切尔等人,并列为“世界十大空军人物”,他们的军事理论、指挥艺术和战争实践,至今影响着各国的空军乃至整个军事界。 为刘亚楼自豪的空军研究员董文先在2002年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班的博士生们写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初期的空军》教材中,多次称赞刘亚楼的“特殊素质”和指挥艺术、领导风格,认为:“空军统帅人物要领导空军不断上台阶,除了具备党中央所要求的领导干部共性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五条特殊素质:是政治家和哲学家;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或演习;敏锐观察并站在世界军事革命前沿;创造性地学习和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领导型与亲自型高度融合并善于用人。” 当笔者循着这位闪着奇光异彩的巨星足迹,觅踪寻史时,当年在他身边工作或和他共过事的同事、战友,无不动情地说:他太出类拔萃,太不一般,太值得写了!著名空战英雄、空军第五任司令员王海上将坦承:“刘亚楼同志是我十分敬重和爱戴的老首长,我的成长和进步是与他的培育和教导分不开的。”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也称刘亚楼是自己“最为敬佩的老红军出身又最具现代意识科学观念的高级将领之一”。空军第七任政委高厚良甚至称刘亚楼是“中国空军的骄傲”。人不能骄傲,一个军种也不能骄傲,但不能不允许自豪,不能不允许麾下将士为他们的杰出统帅自豪。 笔者也曾听过有人批和骂的声音,批他的严厉,骂他的霸气,但批着骂着,却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钦佩的语气,最后道一句:这就是刘亚楼! 从赞和骂中,我耳旁油然响起中国政治强人陶铸悼念刘亚楼的诗句:“相逢松花江畔日,豪情才气两干云。练成铁翼摧强敌,留取丹心示后生。我亦壮怀思战友,君多慷慨愧庸人。何堪又睹星沉坠,化痛为仇仇更深。” 曾在空军部队服役、了解史事,并接触过刘亚楼周围人物的作家沈卫平,与笔者可谓“心有戚戚焉”。他称:“时间无情亦有情,三十载光阴,世界会把庸碌之辈洗刷遗忘得干干净净,人们惊奇地发现,刘亚楼的影响和魅力仍无时无刻有形无形地在整个空军存在延续着。他留给空军后继者们的遗产,不仅仅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战绩,还有一种敢拼敢打争强争先的精神和严格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 出身将门的女作家张聂尔也曾如是相告笔者:“那时,父亲提得最多的名字莫过于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父亲一谈起刘司令,崇敬钦佩之情便溢于言表。刘司令在空军中的威望可谓无与伦比,全空军的干部战士家属小孩,没有不知道刘司令的……” 自1992年以来的14年问,笔者走访了一批与刘亚楼有关的人物,他们既有退和未退的党政军要人,也有秘书、参谋、医生等普通工作人员,还有亲属,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在写作本书时,笔者还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并参考了老同志的一些回忆录,以及一些相关的党史、军史文章。恕不一一罗列,在此敬谢。另需说明的是,这本书是在张继华先生约稿和人民出版社领导支持下写出的,对于他们,笔者在此也一并致以衷心的谢忱。 值此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建军80周年之际,笔者借出版这部反映当年长征开路先锋刘亚楼英雄本色的纪实作品,向千千万万牺牲、辞世和健在的长征英雄们致以崇高敬意,向为人民军队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意。钟兆云 2006年2月14日晚于福州苦乐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开国上将刘亚楼与高层人物 PDF格式下载



看到刘亚楼的风采、贡献,祖国蓝天的第一代守护神。


到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还不错,就是价格加上运费也没便宜多少啊.


这本书真实的反映了刘亚楼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但是,受到历史的局限性,钟兆云有的描写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林彪参加斯大林的军事会议,斯大林连毛泽东都看不起,怎么会邀请林彪呢?林彪又有什么本钱呢?


书写的不是很流畅,缺少一种对历史的沉思和思考,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是去探究史料了。可以写的更加深刻一点。


有些失望,感觉并没有把刘亚楼将军张扬的个性写出来!比如“林罗刘”署名的由来:东北联军最早发给中央的电报署名都是“林罗谭(政)”,后来加上了“刘”成为“林罗谭刘”,而“刘”对“谭”排在前面很是不爽,发报时总把署名改为“林罗刘谭”,谭政心胸宽阔不计较,中央也默认,久而久之索性把“谭”拿掉,变成著名的“林罗刘”!唉,佩服谭大将!!


书不错,我会继续在卓越购物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