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2008-3
人民出版社
段建国,张道一
484
无
永远的怀念奋进的源泉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的日子。32年来,全党、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这位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一生勤恳、劳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就如邓小平同志总结的一样:“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的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也正如李先念同志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所言:“恩来同志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坚贞的共产主义者。他从1919年参加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始,经历了许多艰难复杂而又光荣伟大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上海工人武装斗争,南昌武装起义,白色恐怖下的地下斗争,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抗日大后方的统战工作,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直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恢复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恩来同志终因心力交瘁,病重不治,于1976年1月8日逝世。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正是被剥削、被压迫、被欺凌的中国人民进行翻天覆地斗争的年代,正是赢弱、贫穷、落后的中国开始走向强盛、富裕、文明的时代,恩来同志不仅从未间断地参加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这些伟大而艰难的斗争,而且毫无保留的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事业,直到最后一息。”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总理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第二天,联合国总部全体成员国为周总理的逝世下半旗致哀。对此,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今年3月5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组织编写了这本纪念文集,以纪念缅怀这位世纪伟人,开国总理。倡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在数月的时间里,我们不仅收到了广大师生纪念缅怀周总理的一篇篇文章,而且还收到了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和各界人士充满深情的回忆。读着这些充满深情的文章,周总理的音容笑貌犹如就在眼前。我们今天编辑这本纪念文集,是为了纪念缅怀周恩来总理,更好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周恩来总理勤政爱民、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路线指引下,努力实现周总理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遗愿,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一生勤恳、劳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就如邓小平同志总结的一样:“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的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 本书辑录了回忆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文章,共分6辑,主要作品包括:回忆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周总理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品 渊博的学问、言传身教 铭记心间、博大的胸怀 亲切的教诲、无限怀念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的万隆路等文章。
张道一,译审,1927年1月出生,历任中共地下党北大宣传支部支委,中共北平市学委干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支部生活》期刊首任总编。1959—1966年任彭真同志秘书。1978—1982年任北京语言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83—198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曾任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会理事、中非友协理事、中国译协理事、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第一辑 回忆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 周总理的工作作风 崇高的人品 渊博的学问 言传身教 铭记心间 博大的胸怀 亲切的教诲 无限怀念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的万隆路 军事秘书谈周恩来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周家鼎访谈录 绵绵恩情 浩浩长歌 从细微处感受周总理 周恩来总理与中日关系 周总理的教诲牢记心头 挂在墙上的一张老照片 永远怀念世纪伟人周恩来 周总理的言传身教伴随我终生 1964年随周总理访苏 周恩来是中拉人民友谊的主要奠基人 我给周总理当翻译第二辑 高山仰止忆总理 缅怀周总理 周总理是我这一生最敬佩的人 我精神的源泉 横眉 一句话,受益一生 周恩来与梅兰芳二三事 永生的人 老舍的良师益友——周恩来同志 周总理的精神是永远不死的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后记
第一辑:回忆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三、总理办公室:我能在总理身边工作,实在是我一生中的一大幸。20世纪50年代,我们的机构叫国务院总理办公室,我们都叫总理办公室秘书。因为当时还有3位副总理陈云、陈毅、习仲勋,也在院内办公,总理说:“你们要为我们4个人服务,不能光为我一个人服务。”不过,当时那3位副总理都还有自己的秘书,一般并不找我们。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不少,分工很细,分别联系政法、财经、文教、军事、外事等方面的业务。我们每个秘书联系一定的部委,重要的情况随时向总理汇报,以便于总理分轻重缓急处理各项政务。总理办公室秘书最多的时候,好像有十六、七个人,但时间很短,大概是在1956年或1957年。总理办公室人员有过两次精减:第一次是1957年年底到1958年年初,由十几个人精减到七八个人。这是精减不是因为反右,是总理认为应该支援文教战线。陈浩同志去儿童医院任党委书记;刘昂同志到农业机械部任局长;李琦同志到山西任省委宣传部部长;韦明同志到北京市委文化部任副部长。这次把中央统战部秘书长童小鹏同志调来任总理办公室主任,许明同志任副主任,带着我们留下来的几个人一直干到“文化大革命”。许明同志负责文教、卫生、劳动;周家鼎同志负责国防、政法、科技;蒲寿昌同志和我负责外事。在西厢房办公的就是我们这4个人。南院的顾明、戚建南、李岩3位同志负责财经方面,孙岳同志负责机要。从1958年到1965年一共就是我们这8个秘书。第二次精减是在1965年2月,童小鹏同志到中央办公厅,许明同志到国务院任副秘书长,顾明同志到国家计委任副主任。钱嘉东同志和我去了国务院外事办公室。这样一来,总理身边就没人搞外事了。钱嘉东和我白天在外事办公室上班,晚上还要去总理那里帮忙。这样对付了一年,一看实在不行,只好又把钱嘉东同志调回总理身边。这次精减很彻底,总理办公室从国务院的建制中完全撤销了,只留下一个总理值班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是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建的,从办学方针到校址的选定都是周总理亲自过问的。周总理曾五次亲临二外,二外的成长和发展凝聚着周总理的心血。从二外成立到现在的四十多年来,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周总理的永远的思念。三十年前,二外“童怀周”小组编的《天安门革命诗抄》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前就发行了200多万册。二外的老教师郑德芳、李越然、管震湖、苏琦等多次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2004年二外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二外毕业的学生自发筹款在校园内树立了周总理的铜像,我有幸主持了周总理铜像的揭幕仪式。在周总理曾经坐在学生之中参加辩论会的大食堂原址上,已建成新楼并被命名为翔宇楼。2008年3月5日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二外党委决定编辑出版一本纪念文集,书名为《永远的怀念》,并组成了以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为主的编委会,由党委书记段建国和我担任主编,李传松教授任执行主编。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周总理和彭真同志住在同一所别墅里,周总理住在楼上,彭真同志住在楼下,我有幸跟随彭真同志。在这些日子里,能天天近距离目睹周总理的风采。虽然这是近半个世纪之前的事,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他不仅是人民的好总理,而且是我们几代共产党人的楷模。我这次能够担任这本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文集的主编之一,感到既激动又光荣。2007年春夏之交,早在抗战期间就在中共南方局周副主席身边工作的鲁明同志,现已年过九旬,得知二外要出版一本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文集,和我相聚,并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鲁明同志还邀请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廖心文同志对文集的编辑给予了指导。外交、文艺、体育界许多曾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同志,直接聆听过周总理教诲的人士,以及已故的、与周总理有着深情厚谊的文艺界名人的家人,出于对周总理的思念都为本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文章。曾任外交部部长、副总理、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黄华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这一切都使我深受感动和由衷感谢。二外院内特别是在1966年7月24日起周总理来二外视察的5天时间里和在其他场合直接聆听过周总理教诲的同志们,也都抒发了发自内心的缅怀之情。在二外长期形成的热爱周总理的氛围中,以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指引,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二外莘莘学子也抒发了他们的心声。以上种种,使这本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永远的怀念”。本书由回忆文章(分四组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和专题研究组成。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郑雪来、蒋彦振、杨克木、陈惟于、杨成绪、刘广志、臧健、郝平、祝彦、王金魁、张敦仁、孙家垄、纪焕祯、王春山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编委会办公室的苑容宏、舒虹、王薇、李志杰等同志为本书的顺利完成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这一切都出于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崇敬和思念。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只能挂一漏万地回顾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在此,祈请读者谅解。
《永远的怀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无
每每提起“总理”这两个字,人们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斯人已逝,其浩然之正气充塞天地间,溢满他所钟爱的人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