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
2008-3
人民出版社
周牧之
308
无
1.沉睡的巨人1803年,正在争雄欧洲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60n Bonaparte,1769-1821)曾经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这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它睡吧,如果它醒来,它将会震撼整个世界。”115世纪末,欧洲人在航海上取得了重大发现。首先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的西班牙航队向西进横跨大西洋,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继而瓦斯科·达·伽马(Vascoda Gama,1469-1524)的葡萄牙船队沿非洲大陆南下,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抵达了当时香料贸易中心的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开拓了从欧洲可以直接抵达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航线。欧洲人通过发现美洲大陆,进入和支配印度洋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开始疯狂地掠夺和征服世界,同时在欧洲也兴起了一场争夺世界财富,瓜分世界领土的大竞争。然而令欧洲人不解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古老的帝国——中国却对这场以世界为舞台的财富争夺战无动于衷。因此,拿破仑在准备发动征服欧洲战争的前夕才会发出上述的感慨。他当然不希望中国猛醒加入到争夺世界霸权的游戏中。强大中国的出场无疑将会给当时的欧洲各国带来噩梦。然而正如拿破仑所希望的那样,中国一直沉睡不醒。早在欧洲人发现通往中国的印度洋航道之前,明朝的郑和(1371-1435)舰队就已经发现了世界。1405年以来,郑和舰队七下西洋,在东南亚、印度西海岸、阿拉伯世界都建立了自己的据点,曾经多次抵达非洲东海岸。现在更有学者称郑和当年曾经抵达非洲西海岸,甚至发现了美洲大陆。总之在欧洲人发现世界之前,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世界。但遗憾的是,中国人发现世界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中国,更没有因此改变世界。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一个重视贸易利益的通商国家,没有成为一个捍卫自己的贸易利益、保护自己的贸易伙伴的世界秩序缔造者,反过来连郑和的航海资料都被官员所私焚,远征壮举也在历史中湮灭。
《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旨在阐述600年来世界变局对中国的影响和今天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探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和盛衰的因果,尝试为思考中国经济展示更宽厚的背景和路径。以工业经济论和亚洲工业化理论的新假说,论证了改革开放与信息革命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中国的大发展。 以丰富的素材描绘了中国社会大变革之迅猛,动荡之剧烈,力图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的总体构图、时代脉搏和症结,剖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机制,系统地提出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政策建议。
周牧之,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经济学博士。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曾供职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后历任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国际开发中心研究员主任研究员,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2007年起任现职。主要学术专著:《中国经济论一高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课题》(2007年。日本经济评论社),《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200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机械电子革命与新国际分工体系——现代世界经济中的亚洲工业化》(1997年,日本MINERVA书房,获第13届日本电气通信社会科学奖励奖)。主编:《大转折——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200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序章 重新鼎立的中国第一章 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第一节 信息革命的冲击1.电子产业的大发展2.产业技术的信息化3.生产系统的网络化第二节 全球供应链时代1.供应链的全球扩张2.全球供应链的特征3.从金字塔型到网络型第三节 全球供应链型产业集聚1.从全套型到全球供应链型2.全球供应链型集聚的条件3.新型集聚在中国的崛起第四节 东亚盛衰1.产业革命与两极结构2.战后南北差距的扩大3.信息革命与东亚工业化第二章 大城市群的崛起第一节 大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发展1.大城市群的发展2.新型产业集聚的巨大化3.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4.世界资源的大规模利用5.华人商业社会的作用6.中国的世界工厂化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1.电子产业起爆的工业化2.走向复合集聚3.产业集聚的特征4.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1.改革开放初期的成长和停滞2.浦东开发启动的大发展3.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第三章 工业化的艰难历程第一节 重工业化的光和影1.推行重工业化的理由2.激进的重工业化政策3.低效率的产业布局4.“文化大革命”的混乱5.重工业化的特征第二节 中国社会的割裂1.户籍制度的导人2.农村人民公社化3.对城市人口的严格控制4.农村疲惫和改革开放第三节 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群1.农村工业化政策2.乡镇企业的盛衰3.小城镇政策的失败4.国有企业改革和主角交替5.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第四节 地区间竞争带来的课题1.开发区圈地运动的弊端2.地区间竞争的压力3.财政结构上的缺陷4.土地公有制的问题第四章 挑战与展望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1.高涨的社会紧张感2.转换发展目标3.实现内需型经济发展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改革1.复原被割裂的社会结构2.构建再分配体制3.改革财政机制4.再造农村社会5.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第三节 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1.大城市群的重要性2.面对大规模高密度城市社会3.应对汽车社会4.打破“诸侯经济”5.京津冀大城市群向渤海湾的扩展6.确立大城市群自律发展的机制7.促进内陆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第五章 贸易大国的光荣和挫折第一节 东西贸易的主角交替1.无有后继的郑和伟业2.亚洲贸易圈的崩溃3.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地壳变动第二节 贸易盛世1.美洲白银与东西贸易2.贸易扩大与康乾之治3.繁荣带来的隐患4.欧洲对华的早期经略第三节 鸦片战争与国运衰落1.印度棉的冲击与产业革命2.茶叶贸易的世纪3.无可避免的鸦片战争4.中国的战略缺位第四节 近代变革途径的局限1.激进与落后的太平天国运动2.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3.日本明治维新的制度建设4.从戊戌变法到革命第五节 重造制度优势1.三种错误认识2.总结教训,再造辉煌第六章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大城市群的发展1.工业产品贬值2.资源产品升值3.创造知识经济的平台第二节 亚洲经济的紧密化和课题1.从国民经济到开放经济2.东亚交流的扩大3.走向区域经济统合后记参考文献索引
1.沉睡的巨人1803年,正在争雄欧洲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60nBonaparte,1769-1821)曾经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这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它睡吧,如果它醒来,它将会震撼整个世界。”15世纪末,欧洲、1人在航海上取得了重大发现。首先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NtopherColumbus,1451-1506)的西班牙航队向西进横跨大西洋,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继而瓦斯科·达·伽马(VascodaGama,1469-1524)的葡萄牙船队沿非洲大陆南下,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抵达了当时香料贸易中心的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开拓了从欧洲可以直接抵达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航线。欧洲人通过发现美洲大陆,进入和支配印度洋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开始疯狂地掠夺和征服世界,同时在欧洲也兴起了一场争夺世界财富,瓜分世界领土的大竞争。然而令欧洲人不解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古老的帝国——中国却对这场以世界为舞台的财富争夺战无动于衷。因此,拿破仑在准备发动征服欧洲战争的前夕才会发出上述的感慨。他当然不希望中国猛醒加入到争夺世界霸权的游戏中。强大中国的出场无疑将会给当时的欧洲各国带来噩梦。然而正如拿破仑所希望的那样,中国一直沉睡不醒。早在欧洲人发现通往中国的印度洋航道之前,明朝的郑和(1371-1435)舰队就已经发现了世界。1405年以来,郑和舰队七下西洋,在东南亚、印度西海岸、阿拉伯世界都建立了自己的据点,曾经多次抵达非洲东海岸。现在更有学者称郑和当年曾经抵达非洲西海岸,甚至发现了美洲大陆。总之在欧洲人发现世界之前,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世界。但遗憾的是,中国人发现世界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中国,更没有因此改变世界。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一个重视贸易利益的通商国家,没有成为一个捍卫自己的贸易利益、保护自己的贸易伙伴的世界秩序缔造者,反过来连郑和的航海资料都被官员所私焚,远征壮举也在历史中湮灭。
从完成博士论文的一刻起就开始着手((中国经济论》的构思和写作,斗转星移,殚精竭虑,几易其稿,到日文版的完成和出版,历时十二年。又半载翻译、改写和增删,终于得成本书。期间,为研究中国经济的现状、发展机制和面临的问题,每年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在国内进行调研,并组织了一系列的关于中国经济政策、城市化政策、区域规划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研讨会。调研和讨论无疑对体会中国社会大变革之迅猛,动荡之剧烈,分析整理和把握中国经济的总体构图、时代脉搏和症结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体验。十余年来致力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大城市群发展的努力,使本书在着力于剖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机制的同时,最终落脚于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政策建议。大学本科的工科背景,在机械工业部参加宝山钢铁厂二期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经历和此后对工业发展机制的求索,成就了本书在工业经济论和亚洲工业化理论上的新假说,为阐明信息革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起爆亚洲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制,为描绘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相互作用如何造就了今天中国的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自幼对文史哲的酷爱养成的思维习惯,使本书注重探索历史进程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尝试为思考中国经济展示更宽厚的背景和路径。阐述600年来世界变局对中国的影响和今天崛起的机制与课题,需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宏大的空间中探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和盛衰的因果,不仅要求丰富的社会经济历史知识,还要求透视纷杂表象的洞察力,远远超出了一人之力所能胜任。所幸的是能够得惠于前辈、师长、知己、友人的教诲、传承、启迪和鞭策,弥补了笔者的浅智薄慧。
《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为旅日华人经济学家、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周牧之先生所著,这是一部反思600年贸易大国的光荣与挫折,总结新中国60载的奋进与坎坷,回顾30年改革开放与演进历程,研究今日中国社会经济现状和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展望和论述的著作。该书由“重新鼎立的中国”、“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大城市群的崛起”、“工业化的艰难历程”、“挑战与展望”、“贸易大国的光荣和挫折”、“世界经济中的中国”等7个部分组成。序章 重新鼎立的中国,第一章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第二章大城市群的崛起;第三章工业化的艰难历程;第四章挑战与展望;第五章贸易大国的光荣和挫折;第六章世界经济中的中国。重瓣鼎立的中国,反思600年光荣与挫折;总结60载进与坎坷;回顾30年改革与演进,展望未来发展与变革。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