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专史集成

王岗 编 王岗 人民出版社 (2008-09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王岗 人民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

王岗 编  

页数:

543  

前言

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30年来,在全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些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其中,又以曹子西先生主编的《北京通史》为代表,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而《北京通史》的问世,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奠定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提出把《北京专史集成》列入院科研重大课题,使得我院的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从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历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对北京专史进行研究,如王玲女士撰写有《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尹钧科先生撰写有《北京郊区村落发展史》,于德源先生撰写有《北京农业经济史》,吴建雍等人合写有《北京城市生活史》、《北京城市发展史》,等等,这些专史的问世把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但是,要想形成一套体系完备的专史研究系列,显然仅仅依靠个人的研究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组成一支力量相对强大的科研队伍,才能够完成系列专史研究的繁重工作。

内容概要

  《北京政治史》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其研究的时间跨度是很长的,从北京历史上有人类活动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其间生活在北京地区的无数人们的政治活动,实在是太丰富了,既有数不清的重大政治事件在这里发生,也有数不清的著名政治人物在这里活动,还有数不清的政治典制在这里产生,几十万字的叙述很难涵盖如此丰富的内容。就编写体例而言,我们仍然采用了传统的以朝代更替为框架的方法。在中国,朝代的变更与政治局势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这是其一。我们从事研究的基本史料与以往人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主要是以朝代变更为依据的,这是其二。我们以往的史学专业划分和学术素养也主要是以不同朝代为断限的,这是其三。因此,《北京政治史》的撰写共分为“先秦时期的燕蓟”、“秦汉魏晋北朝时期的幽州”、“隋唐时期的幽州”、“五代及辽代的燕京”、“金代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北京”、“清前期的北京”、“清后期的北京”及“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等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政治发展变化的特点,又相互关联,大致可以体现北京政治史发展变化的脉络。

作者简介

王岗,1955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1985年调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历史所所长。多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及元代史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通史》元大都卷、《北京历史纲要》金中都部分、《北京的宗教》佛教史部分、《中国元代政治史》、《中国大运河史》元代部分、《北京城市生活史》元代部分、“北京城市发展史》元代部分、《天师与帝师》、《中国八大古都》古都北京部分等著作,以及《元大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北京文化史概论》、《略述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的民族融合》、《关于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书籍目录

序前言先秦时期第一章 北京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及其组织活动一、旧石器时代北京的人类活动二、新石器时代北京的人类活动三、军事民主制时期北京的人类活动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北京政治一、夏商时期的北京政治二、周初分封与燕的建立三、燕蓟分合与琉璃河遗址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政治一、春秋时期的燕国政治二、战国时期燕国的政治秦汉魏晋北朝时期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幽州政治一、秦统一中央集权下幽州政治二、西汉大一统下幽州地区政治三、东汉时期幽州地区的政治第二章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幽州一、魏晋统治下的幽州二、十六国时期的幽州第三章 北朝时期的幽州一、北魏统治下的幽州二、东魏、北齐、北周在幽州的统治隋唐时期第一章 隋时期的幽州一、隋初幽州防御突厥的战争二、炀帝对幽州的经营三、幽州政治势力的变化第二章 唐前期对幽州的统治一、幽州与唐初政局二、武后至玄宗时期幽州势力的扩张三、安史之乱及其影响第三章 安史之乱后的幽州一、幽州藩镇兵乱二、幽州藩镇与中央的关系三、唐末幽州藩镇的衰落五代及辽代第一章 五代时期的幽州一、刘守光争霸二、后唐与契丹对幽州的争夺三、后周世宗收复幽州的方略第二章 辽南京的建立一、辽南京建立及机构设置二、辽对南京的统治三、辽宋争夺幽燕的和战金代第一章 金中都确立之前的金代政治概况一、金军南下与辽朝的败亡二、北宋经营燕山府及其失败三、辽、宋降臣的政治作用及其影响四、燕京行台的作用及影响第二章 金中都的确立及其影响一、金朝政体的改革变化及其影响二、金海陵王篡位政治评价三、金朝统治中心的南迁与中都城的建设四、金海陵王南伐的政治得失第三章 金代鼎盛时期的中都一、金朝中兴与世宗的政治举措二、金朝统治机能的衰弱三、金中都的吏治概况第四章 金代衰亡时期的中都一、蒙古军的侵袭与金朝统治中心的南迁二、金朝的灭亡元代第一章 蒙古国的崛起与燕京行省的设置一、蒙古国的崛起及政治框架的建立二、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与燕京行省的设置三、蒙古国时期的断事官们及其政迹四、中原政治家们的社会实践及其影响第二章 元世祖的政治举措与大都城的营建一、元世祖忽必烈初入中原的政治实践二、皇位的争夺与都城的南移三、元朝统治机构的逐渐完善四、大都城的营建与统一天下五、民族矛盾的激化与“阿合马事件第三章 元代中期围绕大都城的政治斗争一、皇位继承的关系混乱与宫廷斗争的频发二、民族关系与宗教因素的政治影响三、两都之战的爆发及其产生的政治影响第四章 元代后期的大都政治概况与元朝灭亡一、元顺帝的政治得失及其影响二、自然灾害频发对政治局势的影响三、政治腐败与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四、大明军北伐与元朝的灭亡明代第一章 永乐迁都历程一、明初北平府二、元故宫与燕王府的兴建三、靖难之变与迁都北京第二章 土木之变与南宫复辟一、土木之变二、南宫复辟第三章 从永乐到嘉靖北京城垣建设的政治决策一、永乐朝的城垣建设二、嘉靖庚戌之变与增筑外城第四章 嘉靖大礼仪与坛庙兴建的热潮一、武宗留下的皇位危机二、大礼仪的朝廷冲突三、皇帝礼制兴趣与坛庙兴建的热潮第五章 张居正柄政一、辅政大臣与权阉之间的冲突二、朝廷权力牵制格局的政治立意三、拯救行政效率的随事考成法四、江陵身后的毁誉第六章 万历朝争国本事件与嫡长子继承制度一、群臣请立太子二、争国本的政治阴影三、皇位继承制度遵循的原则第七章 “五年复辽”与“己巳之变”一、五年复辽的君臣协定二、杀帅后的己巳之变三、反间计的评价第八章 甲申之变与追赃助饷一、荆襄——西安——北京的战略决策的评价二、甲申之变三、追赃助饷四、搜刮西运财富的数额第九章 京师朝廷与地方的政府体制一、朝廷政府体制二、京师地方政府的构成三、朝廷直接管理都城清前期第一章 清朝定都北京与顺康时期的政治一、清朝在北京统治的开始二、康熙亲政与政策调整三、杨起隆起义与京师地震第二章 雍乾时期的政治风波与政策调整一、雍正继位的政治风波二、乾隆翻案与京师安定第三章 乾嘉时期的政治腐败与京师起义一、嘉庆清算和珅二、林清与天理教起义清后期第一章 京师烟毒泛滥与禁烟舆论策源地一、嘉道时期皇权的式微二、鸦片走私及京师烟毒泛滥三、北京——严禁鸦片舆论策源地四、禁烟必先自京都始五、鸦片战争爆发与北京朝廷妥协第二章 太平军北伐与京畿震恐一、银荒与沉重赋税二、太平军北伐与京畿震恐三、军事逼近之患及京畿危局解除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一、大沽作战与天津议和破裂二、联军进逼通州与京师外围作战三、咸丰帝北逃与联军攻占北京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五、《北京条约》的签订六、北京政变与列强默许配合第四章 洋务运动与京师政治颓局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成立二、总税务司署迁设北京三、外国公使进驻皇朝政治中心四、近代学校教育的萌发地——京师同文馆五、清流洋务对立与京师政治腐败第五章 京师维新运动与戊戌变法一、公车上书二、各种变法爱国学会的建立三、百日维新在京师的新政项目四、戊戌政变第六章 京师义和团运动一、北京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二、京师义和团运动的高涨三、京师义和团运动走向低潮四、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与义和团的继续反抗第七章 辛亥革命在北京一、武昌首义对北京的冲击二、北京的起义与暗杀活动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民国时期第一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一、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局势二、爱国运动在北京三、北京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与活动第二章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北平一、北平市的建置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二、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三、北平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第三章 八年沦陷期的北平一、卢沟桥事变与北平失陷二、日伪统治下的北平第四章 国民党在北平统治的覆灭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重新建立二、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三、北平的和平解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先秦时期第一章 北京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及其组织活动北京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研究北京的政治史,必须首先了解活动在这里的人类及其生活、组织活动,这是后世军事争战、王朝更替和反抗起义等政治事件的切人点。一、旧石器时代北京的人类活动北京地区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物的最早发现始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生活于北京地区的古人类有了丰富的了解。北京人这时正处于由猿人向直立人过渡的旧石器时代初期。继北京人之后,1967年在龙骨山的南山坡上,距北京人洞穴约70米处发现了新洞人遗址,洞内有厚厚的堆积物和灰烬,并有哺乳动物化石及新洞人牙齿化石,证明新洞人是生活在北京地区的古人类,处于由原始群向母系氏族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继新洞人之后,1930年在北京人居住的猿人洞顶部,发现了距今约一万七千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出土了石器、骨针、装饰品、人类骨骼化石、肢骨以及大量动物化石。种种遗存发现证明,山顶洞人从体质形态、大脑发育以及审美观念上已相当进化,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北京人及其后的古人类在北京地区的活动踪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考察队,从1990年开始在北京地区进行广泛的考古调查。

后记

本书“前言”由王岗撰写,“先秦时期的燕蓟”由赵雅丽撰写,“秦汉魏晋北朝时期的幽州”由赵雅丽与许辉共同撰写,“隋唐时期的幽州”和“五代及辽代的燕京”由许辉撰写,“金代的中都”和“元代的大都”由王岗撰写,“明代的北京”由李宝臣撰写,“清前期的北京”由常越男撰写,“清后期的北京”由赵雅丽和章永俊撰写,“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由章永俊撰写,最后由王岗和赵雅丽作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人民出版社关宏女士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在本书出版之际,作为课题特聘学术顾问的王钟翰先生因病辞世,我们谨代表社科院全体同仁对王先生的逝去深表追悼。


编辑推荐

《北京政治史》的撰写共分为“先秦时期的燕蓟”、“秦汉魏晋北朝时期的幽州”、“隋唐时期的幽州”、“五代及辽代的燕京”、“金代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北京”、“清前期的北京”、“清后期的北京”及“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等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政治发展变化的特点,又相互关联,大致可以体现北京政治史发展变化的脉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专史集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