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变动时代的乡绅

王先明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先明  

页数:

487  

Tag标签:

无  

前言

  就历史变革的进程而言,中国乡村的结构性交革始于20世纪初年。而且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乡村社会变迁始终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内容,这不仅因为乡村在区位结构中占居绝对的优势,而且因为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惯制,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即使对于整个近现代史而言,近代化或城市化进程,本质上也是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20世纪中国历史变革的走向、规律及其独具的特征,如果不从乡村社会研究入手,就很难真正获得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认知价值的认识。  由工业化浪潮引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动:一方面,是原始村落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另一方面,是传统乡村的生活模式、社会结构、乡村文化和信仰体系等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动。乡村社会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华夏文明主要是建立在乡村社会基础上的文明。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次最重大转折:即世纪之初革命道路的选择和世纪末改革道路的选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这意味着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依赖于对乡村社会认识的深度,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在整个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与价值。“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论题无疑构成其重要的研究方面。

内容概要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村落个案研究,所揭示的问题对于历史发展脉系的把握太过局限,甚至常常将旨在探寻“支配历史运行”的深层力量或因素的历史学主旨,淹没在烦琐的个体生活史现象描述之中。从制度变迁视角而言,20世纪之初地方自治的政制变革及其后来乡村政体的反复更迭,科举之废引动的新旧学制在乡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于传统乡绅阶层内在构成要素的变动等等,都是超越村落和区域特性的宏观问题,尽管它的具体展开和落实仍然具有区域特征。可以说,20世纪的制度变迁与乡绅阶层的相关性无疑成为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王先明,1957年生,山西屯留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乡村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近代“新学”一传统中国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 5年再版),《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科2005年)等。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一、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 1.“民变”风潮中的“绅民”冲突 2.“民变”中的士绅:从“莱阳抗捐”到长沙“抢米风潮” 3.清末新政与“绅权”的“体制化” 4.绅民关系:从身份等差到利益冲突二、新学制与旧乡绅——20世纪前期的新学体制与乡村士绅 1.新学体制的兴起与扩展 2.新学体制与乡村社会变迁 3.新学体制与士绅离乡问题 4.新学体制与乡村危机的显现三、乡村社会流动与乡绅阶层——20世纪前期乡绅流动的新态势 1.传统乡村的社会流动 2.乡村社会流动的新态势 3.新式教育与乡绅的社会流动四、“权绅化”走向与农民运动的兴起——以湘绅为基点的历史考察 1.从“士绅”到“权绅” 2.“权绅化”:绅民矛盾激化的结构性因素 3.无序扩张的绅权与公共利益的丧失 4.农民运动:打倒“绅权”的革命 5.三种利益取向的历史交汇五、从自治到保甲的乡制更易——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湖乡村为考察范围 1.自治替代保甲的新潮向 2.保甲复兴的历史回旋 3.自治为体、保甲为用 4.制度依赖的困惑六、“村治”模式与乡绅势力的兴衰——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定县为例 1.“乡绅”权势的兴起与地方社会 2.从“绅治”到“官绅合治” 3.权力重组与“乡绅”之变异 4.新起势力对乡村社区的渗透 5.“县政建设”与乡绅权势的起落 6.翟城“村治”理想的破灭七、宗族、乡坤与国家的冲突与互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闽中“学田案”为例八、乡村社会分层与乡坤的权力资本——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晋西北乡村为例九、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十、“村选”政治与乡绅权势的消亡——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兴县为例十一、制度变迁、革命话语为乡绅阶层——20世纪前期乡绅阶层消退的历史轨迹后记

章节摘录

  一、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  近代中国带着历史的屈辱(《辛丑条约》的订立)走入了20世纪。逃亡在外的清政府尚未及返回北京即在西安宣布“变法”,意图推行新政,刷新政治,以收拾人心,救治危机。然而,危象蜂起的社会变乱不仅昭示出新世纪特有的深层社会危机,而且颇具反讽意味的却是“新政”本身也构成了“民变”风潮的动因。  “民变”风潮迭起不仅呼应着有组织的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的政治吁求,成为制约和影响着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运行基本构架的因素之一,而且它自身展示出日趋清晰也日渐突出的绅民冲突,凸显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动。以往学界对于民变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民变的类型、参与主体的成分及其对于革命条件的形成等问题,而对于隐伏在民变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变动问题则甚少关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变动时代的乡绅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详实,值得细看


不用说了,好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乡绅集团从张仲礼先生先生笔下成为一个可研究的话题,乡村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有熊培云的一个村庄再到李银河的乡村生育制度,种种不同的角度展现什么是乡村,而后两者展现的是建国后的乡村,但不再是有一个阶层灵魂的乡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乡绅的阶层在一个社会的底层曾经联系着乡村的人与人之间的均衡。所以,这本书的看头,如同你在品味乡村的口味变化,不过有心酸的泪水。


从乡绅的变化来阐释当时时代变化下乡村变动的格局


帮同事买的,同事说不错,了解社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