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四世界

张之沧,闾国年,刘晓艳 著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之沧,闾国年,刘晓艳 著  

页数:

43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作立足人们最熟悉的时空形式、时空演变、时空创造,从哲学高度,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四世界”的理论和概念。具体论述了第四世界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存在方式、物质基础、哲学依据、基本范畴;第四世界的主体构成:赛博空间、赛博时间、虚拟世界、虚拟地理、虚拟环境、虚拟的人、地、机关系、虚拟城市、后现代城市、乌托邦城市、城市的撕裂与重建;第四世界与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进化;第四世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虚构和赛博朋客,对空间真实性和虚拟性的图示和解读;网络空间构建,包括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互连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发展趋势,以及虚拟世界的具体范例、“虚拟空间地理学纲要”等内容。

作者简介

张之沧,1948年生,江苏邳县人,南京师大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1987年吉林大学获全国第一个科技哲学博士(导师舒炜光教授)。1990-1991赴美国Pomona大学进修;1993年赴美国Hastings Center从事合作研究;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先后任教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专著《科学哲学导论》、《后现代理念与社会》、《当代西方哲学》等16部,译著《开放的思想和社会》、《地球理论的随笔》2部,合著11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40多篇。承担课题12项。获各项奖励13项。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世界的演变和创造 一、物质世界 二、精神世界 三、客观知识世界 四、世界演变的第四阶段第二章 第四世界及其基本特征 一、第四世界的界定 二、第四世界的基本特性 三、第四世界的展现趋势 四、第四世界的价值和作用第三章 第四世界的存在方式:赛博空间 一、赛博空间的界定和类型 二、赛博空间的性质和形式 三、赛博空间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结构 四、赛博空间的重要范畴第四章 第四世界的主体构成:虚拟世界 一、虚拟世界的基本特性 二、虚拟地理和虚拟环境 三、虚拟的人、地、机关系第五章 虚拟城市和后现代城市 一、虚拟城市 二、枝蔓状城市 三、透明化城市 四、全球化城市 五、“乌托邦”城市第六章 第四世界与后人类社会 一、人性的进化 二、后人类的出现 三、后人类的进化方式 四、后人类进化的前景第七章 第四世界的物质基础:信息 一、信息与显现 二、地理空间和地理信息 三、信息的主体性和生存性 四、信息的虚拟性和创造性第八章 确立第四世界的哲学依据 一、认识论根据 ……第九章 第四世界的方法和技术第十章 网络空间构建附录一 虚拟空间地理学纲要附录二 术语和主体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世界的演变和创造“自然”、“宇宙”、“世界”作为三个最常使用的概念,尽管经常指谓同一个对象,即最普遍、最一般和最永恒的存在,但是在哲学、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赋予三者非常不同的含义。所谓广义之“自然”主要指谓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狭义之“自然”则主要指谓与人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所谓“宇宙”则主要是从时空概念上对自然万物的规定。因此“宇宙”概念是将历史与现实包容于一体的、无所不包的存在。而“世界”作为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存在,狭义上主要指谓在世之人的存在,即既指谓人类社会及其所生存的基础环境——地球,也指谓人的视阈和作用范围之内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所谓的“全世界”、“全地球”和“全人类”都具有空间上类似的含义。然而广义之“世界”则无疑是指谓自然、宇宙和万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将古往今来的全部存在都纳入其中。只是这里的自然、宇宙和世界都具有人为或人化的意义,即都具有属人或专为人类所拥有的性质。而本文所谓的“世界的演变、分化和创造”,就主要指谓的是广义的世界,也即整个自然、宇宙的发展与演变。当然主要针对的是世界演变的基本内涵和形态,包括时空的形式和性质,而非世界演变的具体细节、动力、机制、结榭和功能。那么,从哲学的高度,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全部世界的生成、发展、延异和演变呢?

后记

在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原本就没有什么严格界限。只是到了近代,通过哥白尼革命,科学和哲学才开始发生分野,各自转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哲学主要转向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主要转向本体论。几个世纪以来,两大阵营虽然各有专攻,但是似乎也从来就不存在纯粹的哲学或纯粹的科学,以至到了20世纪,历史的进程又再次把两者推向直接的融合与统一。特别是最一般的本体论问题,再次成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共同关心和探讨的对象。迄今不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多纳·皮奎特的《空间和时间的描述》、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的生命》以及戴维斯·布朗的《原子的幽灵》等,都可以说既是本体论的哲学著作,又是本体论的科学论著。也正是基于科学和哲学的这种再次相互结合的发展趋势,在间国年教授的建议和支持下,我承担了这样一个科学和哲学相互综合的课题。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如今算是完成一件作品。由于本人对当代飞速发展的地理学知识的欠缺,书中错谬之处难免,敬希读者不吝赐教,当然更需要接受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编辑推荐

《第四世界:一种新时空的创造和控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第四世界 PDF格式下载



国人研究这方面不算世界前列,但这本书的思路很好,个人比较喜欢,还没有读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