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跃进”的发动

罗平汉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罗平汉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书全面回顾了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决策和发动过程,剖析了“大跃进”得以在中国发生发展的深层动因,生动再现了“大跃进”中的各种荒诞之举,深刻揭示了违背科学发展的历史教训。

作者简介

罗平汉,1963年8月生,湖南省安化县人,现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土地改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票证年代——统购统销史》、《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闻题札记二集》、《1958--1962年的中国知识界》、《春天——1978年的中国知识界》、《“文革”前夜的中国》、《问路——1961年全党农村大调查》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冒进与反冒进 1.批判“小脚女人” 2.冒进的出现 3.1956年的反冒进第二章 “大跃进”的序幕 1.“共产党是促进委员会” 2.“大跃进”口号的提出 3.批判右倾保守思想 4.十五年赶超英国第三章 批评反冒进 1.“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 2.“右倾是我们的主要危险” 3.工作方法六十条第四章 为“大跃进”升温 1.“争取大跃进的大会” 2.“这个冒进好” 3.“苦战三年改变面貌” 4.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第五章 酝酿总路线 1.“马克思主义的冒进” 2.“敢想敢说敢做” 3.助长“大跃进”的几个文件 4.“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第六章 “大跃进”的全面发动第七章 农业“大跃进”第八章 全民大炼钢第九章 教科文“大跃进”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955年三、四月起,各地广泛开展了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据中央农村工作部二处1955年7月26日编印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最近的简情》统计,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贯彻“停、收、发”方针后,原有的67万个社中,有65万个巩固下来了。“缩”的情况是:浙江15000个,河北。7000个,山东4000个。其他省份无大变动,有的还有所增加。  1955年春,毛泽东对农村紧张形势的看法与邓子恢等人是一致的,因而也赞成在部分地区停止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但是,到了5月,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农业合作社不但不应停止发展,反而应该加快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毛泽东发生这种变化呢?  一是毛泽东感到粮食并非以前说的那样紧张。这年春天,正当农村销粮大幅度增加,而缺粮的呼喊声也越来越大的时候,中共中央收到了一份反映山西闻喜县宋店乡粮食统销情况的材料。其中说,这个乡原本要求供应粮食10170斤,经过对统销工作进行整顿后,不仅不要供应,而且还多余6200斤机动粮。有些农户本可以自给自足,看到别人向国家买粮食,自己也跟着喊粮食不够。也有的农户本来有余粮,只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售粮太少或别人前来借粮,故意和别人一起喊缺粮。有的基层干部因为自己多买了粮或包庇亲友多买了粮,明知缺粮是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由于没有经验,统销办法不规范,也助长了供应不公或宽打窄用。不缺粮而喊缺粮的人中,各阶层都有,而以富裕中农为多。类似的材料中共中央还收到了一些,由此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原来对农村粮食紧张情况的估计是言过其实了,形势并没有那么紧张。  二是毛泽东此时认为党内有部分人不愿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对办农业合作社采取消极态度,这种状况必须改变。4月下旬,毛泽东离开北京,前往南方视察。此时正是春暧花开时节,毛泽东在视察的途中,看了铁路公路两旁庄稼的长势,听了一些地方负责人的汇报,对农村的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他说:“说农民生产消极,那只是少部分。我沿途看见,麦子长得半人深,生产消极吗?”尤其是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柯庆施对他讲了一个情况,说他经过调查,县、区、乡三级干部中,有30%的人反映要“自由”的情绪,不愿意搞社会主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跃进”的发动 PDF格式下载



此书相当详细,可以知道大跃进的发动是怎么一回事


毛泽东“经济大实验”的重要步骤。这段历史经验教训应当认真研究。


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过程的好资料。


书的内容不用说,很好,包装很精美


目前环境下也算难得了


看完了,内容很丰富,详细。


供货及时,书的质量可以


历史不应当被忘却,了解大跃进这段历史要系统的、客观的去分析,去了解


本人爱看的一本书,值得购卖.


这本书学术性很强,但读起来还不算太过枯燥.


正在看,还不好评价


“大跃进”的发动 资料本,拼拼凑凑 不生动,看得好累


现在我是正处在学习中国历史的阶段,当然自己的底子比较的薄弱,所以感受要一遍一遍的看,我想要是真的喜欢思考和阅读的人不会对书的苛求到要完全符合自己的口味,我结合了多条主线同时的发展,所以对中国的历史又多了一点的了解,此书不错


无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也无历史的反思,资料就是资料,索然无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