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2006-2010年度真题详解
2010-10
人民出版社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2006-2010年度真题详解》专家编写组 编
264
400000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选择一套科学、高效的考试辅导教材是精确把握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方向、梳理知识要点、强化考试技能乃至最终取得高分的前提。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务员辅导教材难以满足考生的细化需求。很多文科生只希望在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上实现突破,而大部分理科生会希望在语言理解与表达及申论方面有所突破,另外也有一部分考生只希望在逻辑判断或常识判断方面实现突破,另外也有一部分能力比较强的考生只想练习真题和模拟题并从中掌握实现高分的技巧。在能力划分和细化需要的指导下,我们特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公务员录用考试研究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2010年度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高分突破教材,对各位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指导,帮助考试实现总分最高。 丛书编委会认真研究了近些年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和多年考试真题,结合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和考点进行选材和讲解,力求做到通俗、简洁和具体、实用。因此,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直接针对考试,目的在于让不同的考生在自己的弱项上得到精而全的辅导。丛书完全按照最新大纲的内容进行编写,结合近两年的命题特点,归纳知识点与解题技巧,给考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第二,内容实用,坦诚地面对考生,以帮助考生实现最高分为目的。结合近两年的考题,以精练、明确的讲解为主,区别于其他教材。考生可藉此书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考点的系统掌握,明确各题型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三,分项讲解,实用性强。本丛书把《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5类题型分别作为一个分册,针对性比较强,每册重在精讲精练,满足考生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需求。因常识判断的考点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辅导材料无法穷尽,而且临时突击难以获得良好效果,辅导丛书没有将“常识判断”作为一个分册。在《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综合指导手册》一书中给出了提示,作为考生复习方向的指导。
本书共分4部分,分别为2006—2010年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 考生在使用本书时,最好与本丛书的《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高分突破教材——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综合指导手册》分册结合使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时间较少和实力较强的考生,将本书的真题演练一遍即可。有时间的考生,可以将2007~2010年度的考题复印后进行反复练习。也可通过专家组联系方式获取2001—2006年度的电子版(WORD版本)真题,加强练习。 需要指出的是,2006年度以前的考题与近几年考题的内容和考点有较大差异,希望考生还是以近几年的真题为练习重点。本书和《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高分突破教材——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综合指导手册》都有2010年度的真题,为提高复习效果,考生在定复习计划前应先做一遍2010年度的考题,然后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复习计划和辅导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或考前冲刺时考生应该再次练习2010年度的真题,起到强化作用。
第一部分 2006—2010年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200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 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 2007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 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试题 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第二部分 2006—2010年度《申论》真题 200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7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一)》试题 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二)》试题第三部分 2006—2010年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详解 200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7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四部分 2006—2010年度申论真题解析 200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7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2.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 A.上海 B.安徽 C.广东 D.浙江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 A.20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6.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海南岛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B.2008年5月12 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C.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D.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英国的工业革命 D.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 9.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 A.主权问题 B.宗教问题 C.人权问题 D.民族问题 10.以下节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B.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D.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11.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权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1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13.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14.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15.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16.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CPI是采取指数商品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17.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 A.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 B.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 D.土星环是圆的 18.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 A.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世绘 B.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爵士乐、金色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19.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2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 A.某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 B.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c.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21.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 A.某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22.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据此,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B.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 c.对到期不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金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D.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23.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A.张某,2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B.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c.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D.赵某,30岁,醉酒驾驶撞死路人 24.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2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黄色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直击考试内容,讲解简单透彻;题型归纳全面,解题方法独到;各版块深入解析,各部分高分指导。 公务员命题研究小组历时三年倾心打造。依据2010年度最新考试大纲编写。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2006-2010年度真题详解 PDF格式下载
收录较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