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眸
2011-3
人民出版社
陈坚,王钦双 著
400
500000
无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全国各族人民以最庄重的庆典、最激越的情怀、最动情的歌舞,为祖国母亲的华诞而欢呼雀跃! 1949年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人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里,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 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里,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没收了官僚垄断资本,通过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阶级剥削的根源,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现象,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里,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工业的发展上,我们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半个多世纪走过的路程;我们的农业、交通运输、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是新生的制度,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还不完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挫折,出现反复,但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左”倾路线,标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那时以来的三十余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走过了辉煌的历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共和国六十余载的华章,就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启示录。不变则罔,不进则退——萌发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才绽放出引领国家与民族走上复兴道路的希望。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专家所言:回顾这60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模式”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领导人和人民能够以发展的眼光不断修正过去的错误,进而实现持续发展,就像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也是中国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了不起的成就所选择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国模式。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既抬头望天,也低头走路,在一代代先进理念的指引下,中国闯出越走越宽的路程,“中国道路”改变了全人类近1/5人口的命运:新中国六十余年奋斗,亿万人民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三十余载拼搏,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是世界同期年均经济增长率的三倍多——“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正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孜孜不倦的追求。 六十余年励精图治,六十余年沧桑巨变。国运之兴衰与个人之沉浮紧密相连,不同年代的人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最为铭心刻骨的记忆。如果您是创立共和国的元勋,祖国现代化的基石上有您辛勤的心血与汗水;如果您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祖国发展的艰辛历程上印刻着您成长的轨迹;如果您是共和国的年轻一代,那么,您正幸运地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无论您是谁,当您回望共和国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时,您永远像孩子似的,出神地注视着母亲额头上岁月留下的痕迹。 无论是凯歌猛进的激昂,还是蹉跎岁月的酸楚,都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过来人的内心深处。要深切地感受共和国那段难忘的岁月,少不了从历史的点点滴滴中温故知新的心路体验。面对坎坷,不能作大而化之的了断;面对辉煌,不能作过于夸张的陶醉。 往事既已远去,但它并非缕缕轻烟。 翻开《往事回眸:共和国成长记事》,走进历史迷离的殿堂,追寻共和国成长的足迹,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命运,就是在思索中华民族的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敢忘记历史,保持不断反省的惕惕之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者 2010年10月1日
本书通过对新中国一些具体历史事例的描绘,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共和国成长的伟大历程,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神州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及一幕幕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的历史画面。作者以满腔的热情书写共和国成长的点滴,让读者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感受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画面中感受党、感受祖国的伟大与神圣;在每个历史时刻鲜活的事例中感受党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民族觉醒的力量。
礼炮声隆
——开国大典的台前幕后
莫斯科之约
——毛泽东访苏及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
没有硝烟的战场
——稳定物价的斗争
高原瑞雪
——和平解放西藏
鸭绿江对岸的战火
——抗美援朝
组织起来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寻求援助
——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野心家的败露
——粉碎高饶反党分裂活动
叱咤风云于万隆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前前后后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的召开及其意义
潮起潮落
——“大跃进”运动始末
高超战术
——炮击金门决策的前前后后
风云突变
——从纠“左”到反右的庐山会议
沉重的思考
——七千人大会始末
西南边陲交火
——中印边境反击战
红旗飘扬
——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始末
寒冬来临
——中苏论战由来、演变及其结果
打破外交坚冰
——中法建交谈判历程及其影响
大漠深处的蘑菇云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暴风骤雨之初
——全国第一张“大字报”
涌动的红色海洋
——“红卫兵运动”始末
“大闹”怀仁堂
——二月抗争
风潮荡落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北国枪声
——珍宝岛事件
……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土地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五国相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唐朝时称臣,元朝、明朝正式归人中国版图,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一切事务。1888年英国武装进攻西藏,清朝政府屈膝妥协,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从此英国势力入侵西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英国曾经胁迫袁世凯政府签订西姆拉条约,遭到拒绝,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当局代表,用秘密换文形式,划了一条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当时的中国政府及后来的历届政府都不予承认。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制度,为苦难的西藏人民开辟了幸福生活的新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苦难深重的西藏僧俗人民迫切盼望中央人民政府速发义师,进军西藏。当时,居住在青海的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打电报给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赞同西藏僧俗人民的迫切愿望。毛泽东极为关怀西藏人民的疾苦。11月23日,毛泽东致电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对西藏人民热爱祖国,反对外国侵略,不满意国民党的政策,愿意成为新中国大家庭一员的愿望,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能给予满足。希望先生和全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 为了解救西藏人民于苦难之中,满足西藏人民的愿望,毛泽东电告彭德怀: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明年秋天或冬季完成。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在川康平定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打西藏大概需要三个军。西北局现在即应于藏民干部准备问题及其他现在即应注意之问题作出计划。彭德怀接到来电后,经过详细调查研究,并于12月30日电告毛泽东,由青海、新疆向西藏进军困难很大。毛泽东根据彭提供的情报,于1950年1月2日由莫斯科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内容大致如下:德怀同志12月30日关于西藏情况及人西藏路线的电报业已收并阅悉。西藏虽人口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由西北人藏每年中有5月中旬至9月中旬4个月可以通行,其余8个月大雪封路不能通行,由西康人藏时间亦恐相同。而如果今年4月中旬至9月中旬不向西藏进军,则需推迟至1951年才能进军。我意如果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今年4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前占领全西藏。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0年3月3日,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率领部队开始向西藏进军。中央一再指示,十八路军在进军途中要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要一边修路,一边进军。经毛泽东批准,从苏联购买30架高空运输机,供进军西藏之用。 在进军西藏的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也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京谈判,以期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佛教人士喜饶嘉措在西安发表广播讲话,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西藏当局一直没有回复。因而,1950年7月,受中央政府重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格达佛决定前往拉萨,会见达赖,转达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愿望。但是,西藏地方政府没有积极响应中央人民政府的号召。他们在帝国主义分子的策划下,进行所谓的“西藏独立”的非法活动,极力向国外寻求援助,扩充藏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人民。 对于西藏顽固势力的非法活动,除了给予军事打击,别无选择。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著名的昌都战役。10月19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古城昌都,城楼上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这一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歼灭藏军六个代本的全部、三个代本的一部分,争得一个代本起义,共歼敌5700余人。昌都的解放,促使西藏上层集团在政治上迅速分化,为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但是,为了避免流血牺牲,中央人民政府继续争取和平解放西藏,要求西藏地方政府迅速派代表来北京谈判,并表示人民解放军可暂时不进军西藏。 昌都解放的消息传到拉萨后,布达拉宫内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当时,十四世达赖喇嘛年仅17岁,尚未坐床理政,西藏的政教大权由年逾70岁、亲英的摄政达扎掌握。达扎立即召开西藏全区大会,商议对策。笃信佛教的西藏上层决策人物决定请乃穷、噶东两神指明出路。根据“神意”的指点,达赖亲政,达扎下台。紧接着,达扎策划噶伦、基堪以及三大寺代表秘密开会,认为达赖喇嘛不宜留在西藏,决定请其出国,依附美、英帝国主义势力,以保证西藏政教不衰。与此同时,又内定了随行人员,对外严加保密。 正当布达拉宫乱作一团的时候,昌都战役中转向共产党的噶伦阿沛·阿旺晋美,从昌都派随员金中·坚赞平措专程来拉萨送信。阿沛在信中说: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希望和平解放西藏,要求噶厦速派和谈代表赴京,并保证在达成协议前不进军拉萨。中央对达赖喇嘛的人身安全、西藏政教事业及贵族利益,保证不受侵犯。信中还说,对上述各项,阿沛本人和昌都的四十多位僧俗完全可以担保。 阿沛·阿旺晋美的来信使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稍觉放心。1950年藏历10月8日,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举行亲政典礼。亲政以后达赖当即写信给毛泽东主席,信中说:如今西藏僧俗人民盼望毛主席关怀,施恩于我本人和全体西藏人民,但由于达赖喇嘛出走的计划是在神前打卦抽签后决定的,所以仍然要执行。藏历11月11日,达赖喇嘛仓促任命大堪布罗桑扎喜和孜本鲁康娃二人为司曹,代理摄政职务,自己换上普通衣装悄悄从布达拉宫出走。 达赖喇嘛亲政不久,我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通过路经新德里的达赖喇嘛的秘书长群培土登,递交毛泽东主席给十四世达赖喇嘛的一封信,信中祝贺达赖喇嘛亲政,并希望和平解放西藏。群培土登返藏后,在亚东拜见了达赖,并转呈了毛泽东主席的信。毛主席的信,使噶厦、译仓大多数官员深为感动,现实也教育了他们:一味依赖外国,至今毫无结果,连达赖佛爷也被拒之门外。看来,还是依靠祖国,争取和平解放,才是最好的出路。经过多次协商,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派代表前往北京和平谈判。经达赖喇嘛的批准,任命噶伦阿沛为首席代表,带领四位随员出发前往北京谈判。 西藏和谈代表分两路去北京。一路是经过印度、香港赴北京的,另一路是阿沛和土登列门等经由甘孜出发,经康定、雅安到重庆。1951年4月19日,邓小平政委在西南军区接见了阿沛一行。阿沛思想开通,他告诉小平说,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共产党能说能做。他说,目前西藏形势,争取达赖是上策。不得已时,打通取道印度的谈判代表的思想,求得和平进藏,免得生灵涂炭。邓小平政委说,藏胞长期受大汉族主义压迫,对我们有疑惧是不无道理的。我们一定要用事实取得藏胞的信任;达赖回来,和平进藏,大有好处。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年轻的共和国走过了六十多年光辉的历程。六十多年来,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的画面,一幕幕,似昨日,似今朝,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长河里。编著本书,意在激活沉淀很久的记忆,感受共和国的辉煌。 《往事回眸:共和国成长记事》采取编年纪事体形式,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精选影响共和国历史进程中代表性的事件,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充分展现共和国成长的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