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

李慎明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慎明  

页数:

422  

Tag标签:

无  

前言

  应编辑之邀,今年3月出版的拙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需要重印。重印之际,很自然想起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同志给自己这一拙作写的评介。那是今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正式开始之前,我把新出的拙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送给了在我左手边就座的我很尊敬的外交家、诗人肇星同志。但没想到,4月初的一天,就收到了肇星同志对拙作的书评。这评介仅1800多字,但感情真挚、思想深刻、开合自如、恣肆洒脱,让我很是感动,也让我进一步阅窥到肇星同志理论思维的风采。  征得肇星同志的欣然同意,特把他这篇评介作为拙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再版也是简本的代序。  肇星同志的评介中,有这样一句深含哲理的话:“老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领导好好学习,群众奋发有为”。在他对拙作的评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让我击节赞叹者,斯言矣!这24个字,既有诗意,蕴涵哲学,更有理性思考的凝聚与升华。肇星同志这里所说的学习,当然是指对理论学习,而不是对一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常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还说,正确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内容概要

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广阔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 我们通常说的党建,应该有“大党建”与“小党建”之分。“大党建”其中主要包括党的理论、性质、宗旨、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小党建”主要是指理论学习、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等具体党务。如果这一划分成立,应能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整体部署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两大理论成果从本质内涵上讲又可以表现这样两种具体形态,即表现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我们党在新中国执政后的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阐述的治国的关键在党、治党的关键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论断,完全契合和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至理名言。 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就在这看似走出低谷中蕴酿与集聚。中国的“大党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

作者简介

  李慎明,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政治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理论、民主政治、国际战略问题。主要著作有:《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李慎明白选集》、《纵马湘赣》、《王震传》(合著,上、下册),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系列)、《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黄皮书系列)等数十部。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数部作品获国家有关奖项。

书籍目录

再版自序史鉴清明理念温暖——喜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慎明新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第一版自序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 试析邓小平“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的思想 准确理解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看待科学发展观的 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需要深入学习研究的十个问题第二篇 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 认清国内外的机遇和挑战,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做贡献 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切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 无限美妙的远大理想,长期艰辛的不懈努力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学习毛泽东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的精神 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学习、做人、责任 落实、落实、再落实 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和相关问题研究 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关于民主与普世民主的相关思考 六种主义或政治主张不能救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关键 中华战略文化的内涵、实质与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问题研究 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个重要关系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章节摘录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是前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对我们党来说,领导市场经济是个新体验新考验,更不用说像现在这样直接、全面地与国际资本打交道;我们这艘社会主义巨轮驶向了波涛汹涌、暗流漩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海。我们既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严峻挑战。任何别的理论都无法解决我们当代的问题。只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新符合自己国情、道路和利益的理论,我们才能一直走在阳光大道上。这只能靠我们自己。没有自己的理论,只能当别人的俘虏。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在这一方面,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着光荣、艰巨的使命和责任,责无旁贷。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时,苏联理论界总体上软弱无力甚至走偏方向。这种状况值得我们作为前车之鉴。  三、要有一点人格追求  我们是一元论者;我们所说的政治信仰与人格追求是从内在到外在完全一致的统一体。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实质上是政治信仰与人格追求相分离;这样的人口头上也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但内心世界的人格追求实质上是为一己私利。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照搬教条更容易,更能给人带来“好处”,而说真话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是很大的代价,结果一些人“口将言而嗫嚅”,所以,以非马克思主义的“行动”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竞成了有些人的“常态”。在社会主义处于高潮时,可以号称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来谋取一官半职;在社会主义低潮时,就可能落荒而逃,甚至用别的主义来声讨马克思主义,用另外一种主义和方式来继续为自己谋私利。这样的人无论在思想理论倾向上表现为“左”还是右,都不是其本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使然。


编辑推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修订版)》共收入30篇文章,划分为三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和相关问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但直接或间接都属于大党建的范围。  笔者对国际政治和党的建设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有较为浓重的兴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修订版)》则是笔者自1998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以来自己对党的建设方面学习、思考的结果。本文集的所有文章都直接或间接论述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就围绕如何加强其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 PDF格式下载



党的建设从区域性特征走向整体性特征,呈现出大党建设的格局


对提升党建工作有帮助


非常值得党建工作者一读!


书内容很新颖,值得阅读


对了解我国党建历程很有帮助,印刷排版也不错


该书视野广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党建。而今天全球化背景的特征是什么?一个重要之点是苏共衰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是国际共运在20世纪遭遇的重大挫折。这一事变使国际共运跌入低谷。今天抓党建,不能不及时总结苏共亡党的教训,深长思之,引以为戒。该书在剖析苏共亡党亡国方面着墨甚多,透彻的分析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由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当今的国际形势比过去更复杂,交锋的领域与斗争的手段比过去更全面,对此我们务必有清醒的认识与从容的应对。在苏东剧变、国际共运跌入低谷、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党建、重视党建、抓好党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其重大意义则不言自明了。  当苏共亡党二十年后,回头再看苏共的问题出在哪里,可以看得更清楚。该书认为:“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在党内,而且发端于思想理论;说到底,是其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所致。”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降低,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苏共后期领导人的表现,就是证明。所以该书中深入地阐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务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并鲜明地提出:“一个人不追求伟大,但求高尚。有一个好的世界观,是一个人毕生的巨大财富。”  历史证明,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由此作者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和建设。作者进而呼吁反对不良学风,要反对“东教条”、“西教条”和“古教条”,也要反对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和事务主义。实事求是是我们胜利的法宝。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今天的伟大生动的实践,又要通过伟大生动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通俗化。  中国人民从不愿走别人的老路,有智慧有能力走自己的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革命是这样,建设和改革也是这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我们善于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掌握规律,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能把党建设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听作者讲座时,作者谈到了这本书,买回来还没仔细看。但粗粗翻了一遍,感觉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