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法律思想史

陈金全 人民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人民  

作者:

陈金全  

页数:

44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研究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理论著作。
  全书通过探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爱比克泰德等众多思想大师的法哲学思考。阐释了西方法律思想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折射出西方人艰难探索法治真谛、寻找法治之路的求真求善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发展过程。
  法律的生命根源于生活与实践的需要,本书特别注意考察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学术思想与个人社会阅历以及文化背景的联系。从而更为立体、真实地展现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书线索清晰。内容简明,文字通俗。可读性强。既可作为法律院系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陈金全,男,1942年生,四川渠县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六届、第七届执行会长兼民族法律文化分会会长。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在广西凤山、河池等壮瑶山乡工作11年。长期从事法律史和民族法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坚持带领硕士生、博士,生做田野调查,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著有《北宋法律思想研究》、《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两宋卷,合著)、《西方法律思想史》;主编《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彝族仫佬族毛南族习惯法研究》、
《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 《凉山彝族习惯法田野调查报告》、《新中国法律思想史》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法律思想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法律文化产生的自然历史条件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法律文化概述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米利都学派和希腊人早期的法思维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和希腊人早期的正义观念
第三节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和希腊人早期的法哲学精神
第四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伯利克里的民主法治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希腊人法思维的转折
第三章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时代的法哲学化身
第二节 拯救法的本质的“正义论”
第三节 从“哲学王”到法治论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
第二编 中世纪欧洲法律思想
第三编 近代西方法律思想
第四编 现代本文法律思想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他集古希腊城邦法律思想之大成,发展了柏拉图的正义论和法治论,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和法制体系模式,标志古希腊法律文化的辉煌成果,为罗马法学的崛起准备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成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一个理论源泉。古希腊奴隶制衰落时期产生了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的法律思想。他们批判奴隶制,提出“世界城邦”新概念、新思想、新世界观,这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法哲学路向全然不同,不仅标志哲学与法哲学中的一个深刻变革,而且也是古希腊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变化。他们主张的正义、自然法虽然反映了人们对城邦民主制绝望的情绪和统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的要求,但他们的思想对罗马法文化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对中世纪和近代的法律思想也有深远影响。古代罗马国家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小小城邦,经过长期对外征服,承袭并发展了古代东方和希腊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果,发展成为以地中海域为中心,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特别是罗马的法律经过长期演变,成为奴隶制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且还“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①“以致一切后来的立法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②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果,也是古罗马法律文化的结晶。“罗马人,比起希腊人来是蛮族。罗马文明独特的创造唯有法律;其他哲学、科学、文化、宗教、神话全都是希腊搬来的。”③古罗马文化直接受到希腊的影响,希腊人不仅给罗马人带来了种植橄榄和葡萄的技术、青铜器和陶器、建筑艺术和语言文字,而且充当罗马人的家庭教师、医生和音乐师,把自然科学著作、政治和法律的著作带给了意大利人。黑格尔说,罗马宗教具有不含诗意的效用主义和私图性质,而希腊宗教则显示出自由与美丽。罗马人采取希腊的神祗只是由于需要,而希腊人建立庙宇和神像是出于对美的爱、对神的爱。罗素说,古罗马人最初与希腊人接触,就感到自己比较野蛮、粗鲁,而希腊人在许多方面要比他们优越,这说明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罗马人学习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必然性、必要性。


编辑推荐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人民法学文存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法律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