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烟台要事考略

金延铭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金延铭  

页数:

180  

前言

烟台,位于胶东半岛北部,依山临海,气候宜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六七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渔耕牧猎、繁衍生息。境内的白石村遗址,留下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生活所用的石器、陶器,以及大量的贝壳、鱼骨、兽骨等文化遗存。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已采用网具捕鱼。烟台古称“之罘”,这个“罘”字,考证之一,就是一种近海捕捞工具的象形字。到'r春秋战围,这里成为齐国重要的渔盐产地。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在今火烟台市福山区境内置县,管辖胶东半岛的东半部。,秦始皂三次东巡,三次髓临之罘,即今天烟台市芝罘区的芝罘岛,在《史记》中载有“之罘刻刻石的碑文。从汉代起,芝罘海口一直是中国同日本、朝鲜及东亚诸国交往的重要海上通道之一。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H本小野妹子率领的首次“遗唐使,,船队就在此登陆。这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口。汉以后,烟台的行政建制儿经变更,到了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现在烟台市区的主要区域划属山东东西道般阳路登州福山县,此后再无大变,直到1934年烟台从福山县划出。烟台作为城市的历史,是从近代才开始的。这座城市因战争而生,依港口而兴。1856-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在俄国、美国的支持下,对清政府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清政府与法国、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新开放的10个通商口岸里的登州,即是今天烟台所辖的蓬莱市。1861年1月,英国人在对山东沿海进行考察后,认为登州海口滩薄水浅,又无遮蔽,不宜设通商口岸,清政府于5月将通商口岸由登州改为烟台。1861年8月22日,清政府派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在芝罘湾畔烟台码头主持仪式,宣布在烟台开关征税,筹建东海关。烟台作为一个对外开放商埠的历史从此开始。但此时的烟台,还仅仅是福山县的一个商业和渔业码头。1862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烟台口岸的管理,先是于2月份把登莱青道署衙门从莱州迁驻烟台,由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后于7月份设立户关,即东海关常关,开征常税,户关分置山东东部5府16州县,管辖大小24个分关。登莱青道是省里派出的分巡机构,道署衙门的移驻,使烟台成为鲁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港口开埠和常关的设立,又使烟台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尽管直到1934年1月,山东省国民政府设立省辖烟台特别行政区,烟台才脱离福山县,独立建置,但烟台作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史,应是发端于港口开埠、道署移驻和常关的设立。伴随着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成长起来的烟台,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北方沿海城市。从1860年12月英国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比利时、日本、俄国、西班牙等16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或领事代办处。1867年5月,英国人在烟台海面的崆峒岛上建设的灯塔投入使用,现在它是中国北方保存完好的最早的近代航海导航设施。1866年,东海关洋关设立邮务办事处。1878年3月,清政府在北京、上海、天津、烟台、牛庄5处设立邮政局,正式创立国办邮政,烟台成为全国最早办邮的地方之一。

内容概要

本书由12篇独立的文章组成,对烟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埠后,直到改革开放的150年间发生的一些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追述和考证,订正了现存烟台地方史志上一些记载的错误,并对一些重大事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其中有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1912年孙中山在烟台首次公开发表五党合并成立国民党的演讲、1949年从香港去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的民主人士取道烟台的“知北游”,等等,在当地现有史志中已无记载。这本书在一些历史事件上,对烟台近现代史起到了填补和考证纠错的作用。

作者简介

金延铭,男,汉族。1952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当过下乡知识青年、工人、企业干部,曾担任过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干事、科长、副县级巡视员,烟台市福山区副区长、中共福山区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区长,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陆军某预备役师装备部副部长,中共烟台市委城市管理工委书记等职务。现任烟台市政协常委、鲁东大学兼职教授。1986年以来,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调研报告50多篇。编写的《社会主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书l988年由大地出版社(原红旗出版社)出版,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修养大辞典》等多部大型理论读物的编写工作。

书籍目录

芝罘潮起撷浪花(代前言)中英《烟花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盛宣怀有烟台中日《马关条约》烟台换约考辛亥革命时的烟台约考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山东行“徐明娥事件”与范长江的报道关于成功反对美军登陆烟台的历史分析“联总”“行总”驻烟台办事处的短暂历史解放区民主政权领导的一次重要涉外斗争“重庆号”巡洋舰起义来烟之前后建国前夕烟台秘迎“知北游”烟台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附:烟台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调查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关于民主革命思想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他在烟台所作关于组建国民党的政治演说中。孙中山此次北上最大的政治成果,就是在北京完成了中国国民党的组建工作。8月21日,孙中山在出席烟台同盟会、社会党的欢迎会时发表演说:“现在革命成功,文明日见进步,亦系革命之力。北京同盟会本部归并五党,宗旨相同,遂联络合并改组为国民党,以资进行政策。”“此次光复由于人心趋向共和,同盟会不过任发难之责而已。但国中政党,只当有进步、保守二派。此次同盟会与各党合并,即欲使国中只存二党,以便政界竞争。”这是孙中山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政党思想的阐述,也是针对当时同盟会的现状,提出组建国民党的政治主张。组建于1905年的同盟会,在民国成立后,其内部日趋复杂,组织涣散。章太炎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孙武另组民社,均依附黎元洪。黎元洪又组建共和党,仰承于袁世凯。国内政党林立,鱼龙混杂。在孙中山此次北上前,同盟会元老宋教仁力主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为一大政党,提出定名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孙中山、黄兴同意宋教仁的主张,在孙中山启程北上前的8月13日,联名致电同盟会各支部,征求对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意见。8月21日,孙中山在烟台的演说,是在征求意见电发出后他首次就组建国民党这一重大问题进行公开的政治阐述,这无异加速了国民党的组建步伐。8月25日上午,孙中山出席北京同盟会本部的欢迎会后,下午就出席中国国民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国民党理事长。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孙中山在山东的演讲中,主要阐述了发展民族实业、修建铁路、对外开放等重要观点。孙中山此行在山东对民族工商业的考察,主要是在烟台进行的,其关于发展民族实业的演说,也主要是在烟台发表的。

后记

《烟台要事考略》所收集的文章,是作者20多年来断断续续对发生在烟台的重要历史事件:考证、调查、分析、整理的部分成果,其中最早的文章发表于1987年。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发生在烟台的许多重要事件,在烟台很难找到详尽的原始资料。除了“杨禄奎事件”的处理过程,当时刚创刊不久的《烟台日报》进行了跟踪报道,资料较全,其他发生在建国前的事件,大都要靠到京、上海、济南的图书资料和档案单位进行查找,要靠在其他史料书籍中一点点地搜寻。


编辑推荐

《烟台要事考略》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烟台要事考略 PDF格式下载



可以阅读,从中了解烟台的历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