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
2011-7
人民出版社
张永清
185
无
现象学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作为一种哲学方法、一种现代的哲学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现象学美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美学,对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与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基本方面,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整体性与问题性研究:第一,现象学美学基本问题研究,如审美深度、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审美对象的构成、本质直观、现象学悬搁等;第二,对现象学哲学家和美学家有关美学问题的探讨,比如胡塞尔、萨特、英伽登、杜夫海纳等的相关美学思想;第三,从方法论意义上探究现象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意义,从整体上对其作出理论阐释。
《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由张永清所著。
张永清 男,1965年10月出生,山西平陆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主编。曾先后在山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学习。主要从事美学、文艺理论、当代文艺思潮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有《现象学审美对象论》、《新时期文学思潮》等著作。
现象学美学解读
西方学界论现象学方法及其对美学研究的意义
现象学悬搁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方法论效应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理论对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对新世纪中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
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
从现象学角度看审美对象的构成
现象学视域中的自然美
审美深度论
论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
汉语语境中的审美对象与审美客体
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
美在创造中——萨特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
技术关联时代的美学走向——杜夫海纳对技术对象审美化的探讨
技术理性时代的浪漫诗情——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美学与人的关系简论
罗曼·英伽登文论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问题与思考:国内英伽登文论研究三十年
弗雷格美学思想简论
后记
版权页:诚然,并非各个层次的顺序和关系都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在声音构造层和意义单元层并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图式化观相层和再现客体层。换言之,在意义单元层之后,图式化观相层与再现客体层两者是同时呈现还是次第呈现?如果是次第呈现,究竟是图式化观相层还是再现客体在先;如果两者同时呈现,理论上对此又作如何解释?很显然,英伽登对此问题的相关论述不仅存在含混而且自相矛盾。我们认为,英伽登作品“多层次构成”理论有四个层次,图式化观相层和再现客体层是次第出现,否则作品就是三个而非四个层次;作品四个层次的正确“顺序”为:声音构造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观相层、再现客体层,即我们认同第二种观点。①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只能将主要理据作如下简述。意义单元层几乎占据了《论文学作品》的一半篇幅,足见其在作品层次论中的重要性。英伽登在意义单元层这一部分着重论述了语词、句子、句群的意义、作用及功能。鉴于无论是英伽登本人还是研究者对此问题已多有论述,我们无意再对其作相关描述和阐释,我们关注的是意义单元层的“意义建构”问题,这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把握它与图式化观相、再现客体之间以及后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英伽登在《论文学作品》的第七节《什么不属于文学作品》中,明确提出将一些与文学作品的建构无关的因素排除:第一,应排除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命运、体验和心理状态,应严格区分作者的构造和作品这两类不同类型的客体;第二,排除读者的体验属性和心理状态,应严格区分读者的构造和作品这两类不同类型的客体;第三,应严格区分现实的与作品的客体和事物这两类不同类型。②由此不难推断出,英伽登是一个作品中心论者。但是,英伽登只是一个温和的作品中心论者,他对作者、读者以及现实的客体与事物等并未完全拒斥,而是将其相关属性与功能整合为作品的结构性要素,即“排除”作品之外的作者、读者与现实事物,“包容”作品之中的作者、读者与事物。
《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无
还是很好的一本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