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
2011-6
人民出版社
王文平,李吉 著
316
一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在电影里结束,也像一幕影视剧一样告一段落。 从上半年《阿凡达》的男女主人公骑在神鸟“魅影”上飞翔,飞向光明与爱情;到年底的《让子弹飞》里姜文、葛优、周润发斗得你死我活而扬言“让子弹飞一会儿”,“飞”出了年度文化新词语;电影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伴随着票房的中兴(《阿凡达》17天票房快过十亿美元,创全球影史记录,是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并一路到达27亿美元的影片。《让子弹飞》2011年2月10日的最新的纪录是7.24亿人民币),“现代电影”迅速成为占据娱乐版面与大众生活的重要话题。虽然《阿凡达》和《让子弹飞》一个说未来,一个说过去,但是给予笔者最深印象的仍然是四个字:牛鬼蛇神。死神兽、闪雷兽、锤头雷兽、蝰蛇狼、毒狼与《让子弹飞》里的三个主人公,在视觉冲击力与心理震撼的同时,也逼迫我思考:如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个说弗洛伊德都还要躲躲闪闪的舆论空间,这样的电影,能够允许它们面世吗?不关乎电影叙述了什么,关键在于如何叙述。在非英雄和非崇高、荒谬感和随意性的叙写当中,我们同样窥见了“后现代精神”的正面导向:以理性、智慧、进步、革命去挽救冷漠、迟钝、权利、金钱对人性的伤害。影片光怪陆离的光影背后往往是严峻的提醒:没有比存在感、安全感、尊严感、权利感与人的主体性即灵魂的滋润更为重要的东西了。 同时,现实生活的光影并不比荧屏上逊色,如世博会的盛况空前与排队的长龙、亚运会的五洲瞩目的超大型焰火、宜黄拆迁引发自焚之后的“机场女厕攻防战”的微波直播、河北大学惊天一撞以及“我爸是李刚”的经典台词……某官场冷笑话曰: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被双规,家中一大保险柜久不能开。一识货中纪委官员说:此乃声控锁,密码多用八个字。于是办案人员召集大家轮流猜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上天保佑,升官发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均不灵!无奈,只好将许市长押到柜前。只见他清清嗓子,正正衣冠,用浓重的湖南湘潭话正色道:“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柜门应声而开,满柜金银珠宝惊呆众人!——相形之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惨淡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又算得了什么呢? 二 “后现代”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的时间划分是安全的;以其精神气质定位为“思想和行动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则是危险的。利奥塔说:“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下一个定义,后现代就是对一切元叙述的怀疑。”于是,启蒙时代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似乎全处于后现代的“对立面”了。 其实,在文学、文化、哲学、社会学领域,彻底的对立是颇难存在的。早在九十年前,周作人在说及“文艺上的宽容”的时候就指出:“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其发展个性注重创造,同是人生的文学的方向,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这“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的观念,在王文平、李吉所著的《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一书里尤其显得突出:《罗生门》所揭示的贪财好色、怯懦虚荣、自私嫉妒、蒙昧迷惘难道没有让我们记起阿Q吗?《廊桥遗梦》里的“只有一次”的刻骨铭心难道没有让我们记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引发巨大争议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吗?没有《西线无战事》、《血战阿拉曼》等悲剧手法,《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能够让我们耳目一新吗? 十几年前论及从“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无论是诗坛领袖还是权威批评家,都无法让众“流派”或“主义”定于一尊。仅其命名就有“后朦胧诗”、“后现代主义诗歌”、“试验诗”、“新生代诗”、“第三代诗”等等,各种选本除了不选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代表,几乎包括了所有后起的“校园诗人”(于坚等)、“边塞诗人”(马丽华等)、“东南诗人”(韩东等)、“西南诗人”(廖亦武等)、“莽汉诗人”(李亚伟等)……因此,较为慎重或认真的评论家都表现出对命名的谨慎。王岳川引用罗门的话——诗人“拿着‘上帝’的通行证与信用卡,不宜有框限,不宜标上任何‘主义’两字的标签。”“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打破一切条条框框,吸取一切能为他所用的东西,不要人为地过分地强调现代还是后现代,而要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有永恒性的东西。”另一位评论家刘春说:“之所以不愿意多提后现代主义而宁愿保持缄默,一是由于我们企图逼近个体的真实的创作,而不愿意套之以某种类型的范式或概念,并使艺术服膺于理性的阴谋。二是担心对一种文化范式的概括会被某些煽动性的理论家与追逐风头的作者们利用,并且演绎成一套写作规则(比如无叙述、拼贴等)。” 同样,在《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一书中,“后现代”的旗帜下聚集了不同风格、流派的经典,作者之所以按照“人性”、“成长”、“生活”、“精神”、“爱情”、“婚姻”、“战争”分类而不是以林林总总的艺术手法分类,主旨应该是意在骨血即内容实质而不在表现形式——说“后现代电影”恐怕不少观众不明白,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廊桥遗梦》、《士兵突击》,大家都说看懂了。 三 语言是存在的家,世界是语言的世界,电影是各类语言符号的家。 电影是舞台剧的全方位延伸,其支撑点是日益现代化的光影技术、摄像技术与舞美技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戏剧多由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来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的统一体。戏剧之所以被称为集体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之后的“第七项”艺术,在于她是能够融合众长而形成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独立形式。“综合”不是“捏合”,艺术整体不是“艺术拼盘”。周贻白先生说:“诗歌等六项艺术,在性质上或属于时间艺术,或属于空间艺术。戏剧,则兼备时间和空间两项艺术性质。……如诗歌之与唱词与说白,音乐之与歌曲及伴奏,舞蹈之与表情动作,绘画、雕塑之与人物装扮的服装色彩和线条,建筑之与舞台装置,实际上已成为剧本本身所具有的各项因素而相互为用了。”⑤ 而早就立于舞台剧肩头的现代电影不仅撑破了舞台,而且占领了大地甚至太空;它不仅要能够现历史,而且敢于幻想未来。新闻与历史教科书、哲学教科书、社会学教科书能够说的,电影可以说,新闻与所有教科书不能够说的,电影同样可以说——它可以“忠于历史”,又可以高于历史;可以老老实实地说,又可以荒诞变形——其实是更高意义上的老老实实——地说;可以照相机式的记载,又有资格做总结性的与超前性的评价。尤其是由于电脑的迅速普及而进入“数字世界”之后,电影作为数字的符码更加迅速地渗透到了社会人与社会生活的每一根血脉。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才在与语言的搏斗——实乃与语言的演进一并行进——中借助于、依赖于电影。伽达默尔指出,语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我们掌握语言的同时也为语言所掌握,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现在,随着电影语言的无孔不入,把握住电影,你就攫住了舆论与人心。因为电影已经成为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身体语言、叙事语言、对白语言、舞蹈语言、绘画语言、光影语言、建筑语言、心理语言、生理语言……的粘合体。在后现代背景下,它力图拥有所有语言又突破所有语言。于是,“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以说,抓住了电脑与电影或曰电脑里的电影(如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夜间下载电影,白天欣赏电影的时间占据了学习与生活的大半),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地抓住了一代人。 而且,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语言发展能够于今天相比,“雷人词语”、“新词语”之丰富,张力之大,表演色彩之强,成为影视艺术廓大的武库与土壤。 当然,不谈商业是不全面的,因为电影是艺术,也是企业。“艺术生产”可谓古已有之,外已有之。米开朗基罗为了西斯廷教堂作画的报酬与教皇约理二世吵得一塌糊涂;狄更斯小说的结构与内容多半依随按月连载的需要;年近花甲的高乃依对年轻的路易十四说:“您指挥,我行动;您命令,我照办。”瓦格纳致函巴伐利亚国王说,“我的音乐现在属于您”,“像支配您的财富一样支配它吧!”——不过,他也由此摆脱了贫困和苦难。伟大的恩格斯也曾强调,艺术虽然是与经济基础关系最为间接的生产,但同时又是基础的一部分:“像别的东西一样,是一种经济实践,一类商品的生产。”⑥历史发展到了商品经济的时下,单纯追求艺术高度而“君子固穷”的电影人和投资商不是没有,但是日渐见其少,“票房”几乎成了“硬道理”,哪怕是在嘲弄或讥讽中增加的票房。即便是主流的宣传话语,也同样有新的提法叫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于是,电影又成了“经济语言”甚至简语为“印钞机语言”——类乎好莱坞作坊,生命、灵魂、正义、公理的生动煽情与大把的美元常常如影相随、前呼后拥、水乳交融。 四 既然历史与现实均呼唤我们与时俱进,既然“追溯电影的意义,就等于追溯我们人生的意义”,全社会——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与当代电影、后现代经典影片的关系就是忽视不得也无法忽视的。 最近20年的荧屏以及与荧屏相关的社会生活是凡人的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2006年的最后一天,《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年终社论,历数“2006年没有英雄”、“2006年没有权威”、“2006年属于个人”、“2006年属于民众”之后,社论发问:2006年,你过得可好?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你能否做一个人?“这一年里,那些伤害无辜的网络暴力中是否有你?那些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里是否有你?那些极端民族主义的喧嚣中是否有你?那些要求处决精神病人的呼声中是否有你?那些在论坛上从不讲理开口就骂的声音中是否有你?那些利用网络漏洞盗窃他人账号的人中是否有你?那些出境旅游随地吐痰的人中是否有你?那些为恐怖分子的行动而欢呼的声音中是否有你?……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你仍然站在历史的舞台,你仍然是时代的骄子,你同时肩负着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你正在书写着世界的未来。相信你自己,你是一个站立的人。”⑦这里的“2006”其实正是前前后后十几年的缩影。具体到影视一端,美学上的悲壮——圣贤英雄、解放拯救、光辉胜利、壮丽远景等等不是没有,而是散落在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之中。即便是唐山大地震那么巨大的历史事件,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平民的立场、平民的视角,用平实的手法绘写情感。 的确,脱离了“政治一通,一通百通”的时代战车,无论老少,走进影院欣赏电影之际,一般是不会想到“被熏陶”、“受教育”、“得救赎”的。也正因为如此,艺术潜移默化的魅力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说《阿甘正传》等影片一边把我们带入近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一边又引导我们去怀疑其来源的真实性,继而质疑历史是否可能“绝对客观”并力图对于历史重新“立体化的重铸”,那么,与《阿甘正传》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就是通体真实的现代科幻。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这两句台词充满了后现代的反抗与无奈,禁锢于警醒。据说聪明的日本人为了运输方便,在西瓜成形阶段就用四方框子罩住它,成熟之后就可以砖头一样地装车——肖申克监狱里的人是这样的西瓜,或许我们也还是。有一个声音比打死Tommy的枪声还要恐怖:谁的人生不是突围表演的轨迹?谁的心底没有N圈的禁锢? 然而,不要忘记还有另外一句台词:“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学习过鲁迅的《希望》的我们,当然明白“希望是娼妓”,吸干了你的金钱与身体毫不犹豫地抛弃你。然而,我们往往忘记了鲁迅追寻的“从没有路的荆棘丛中开路”的希望,“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的希望,那是“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的未来。 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现代意识再次提醒我们:理想不能没有,意义不是没有,诗意不曾完全消解,要敢于“重新评估‘希望’的价值”。听听年轻的朋友来自空间、人人网、博客与微博的细语与呐喊吧:那么多的郁闷、失恋、无助、孤独、窘态……以至于“神马都是浮云”,那么多的灵魂需要滋润,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充满诗意的“希望”投进黑暗之中呢? 五 文字能说的影视能说,文字不能说的,影视也能说。 央视的“佳片有约”1998年9月正式开播,每周六晚22点与观众见面,内容分为佳片导视、佳片剧场、佳片漫谈三个板块。其选片宗旨为“传世经典、恢弘巨制、大奖得主、票房骄子”的十六字方针,意在传播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促进中国本土的电影文化建设,如今已经被称为“最强的品牌传播平台”。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系、中文系、艺术系均开设“中外经典电影赏析”的课程,以强化专业素质,提升审美品位。 在各类光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网络上经典影片可以随意下载的时下,各个高校的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规划里,也都有影视一项,应该说,大学校园里的经典影片赏析具备了史无前例的方便条件。 然而,校园里的电影文化所缺乏的,恰恰是“阐释与引导”,是提高到“追溯电影的意义就是追溯人生的意义”的高度的美学分析。例如选片之际多半是走“佳片有约”的套路,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走马灯一样“轮流坐庄”,效果热闹而高兴,但高质量的评点不够,目的性不是太强,尤其缺乏的是集中选取某一时期的影片为素材,上升到审美欣赏、生命意识、历史感、生态观念、民俗、生存方式上的理论引导。 于是,在“后现代教育”与“影视接受”联姻的意义上,在后现代社会中的青年与后现代代影片中的社会相互沟通、兼容的意义上,王文平、李吉二位老师的《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后现代中外经典影视之魅》显示出有的放矢的匠心与管中窥豹的功力。她们紧紧抓住了两大经纬展开思路:一是后现代讯息社会接受理念、媒介影响力、思维形态、“漫游意识”(今天叫做“漂一族”)、选择观念、行为方式诸方面的特点。二是讯息时代教育所面临的观念更新、工具延伸、网络冲击、“超文本”学习的立体化以及师生角色转化的种种挑战。而“人性篇”、“成长篇”、“生活篇”、“精神篇”、“爱情篇”、“婚姻篇”、“战争篇”的内容分类法,再清晰不过地折射出著作者的美学、教育学、社会学三位一体的思路。具体地说,《罗生门》对于人的劣根性的详尽揭示和疗救指向;《一个头两个大》对于双重人格的解析以及劝转的成功;《疯狂牧场》对于桀骜不驯的青年一代的“凶险环境教育”;《小黄狗的窝》对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探析;《僵尸之地》以“恐怖喜剧”形式进行的人生哲理熏陶兼及具体实用的生活窍门;《神犬小伙伴》对于贪婪的人们的“禽兽不如”的深刻揭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对“狂欢语境”中当代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剖析;《美国丽人》对于社会常见病的道德警醒与价值评判;《鸡犬不宁》对于社会转型期中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捍卫;《入殓师》对于“如何才算有尊严地活着”的“死亡背景”的实例讲述;《老无所依》在象征意义上对于老年人生存现状的“家园感”思索;《海上钢琴师》对于精神、美好、立项、浪漫——所有美好事物的追寻;《士兵突击》对于“普通人”与“英雄”两个概念的现代阐释;《言语的秘密生活》告诉我们:秘密、真相、谎言、幽默是如何造就了社会语言与情爱符号;《廊桥遗梦》一边用经典爱情对抗现代文明,一边用家庭责任约束见异思迁;《没有结婚的女人》里情感生活的无序与朋友抚慰的重要;《斯密斯夫妇》对于复杂的婚姻关系的理想化构建;《苹果》里灰色小人物的生存途径;《西线无战事》的精神毁灭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精神荒芜;《007大战量子危机》“英雄情结”加风光摄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残酷与浪漫的二重奏;《超级女特工》里铁血与正义背后的女权主义;《反抗军》史诗手法和犹太民族的力与美的颂歌……无不脚踏实地、仰首天问;血肉丰满、袅袅余音;直逼人心,拷问灵魂;其效用已经远非“教育”二字所可以概括。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更多的观众在欣赏影片之际不曾想到“后现代教育”的概念,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需要而从不同的角度立论,然而,本书作者的立足点无疑是从影片出发而不是为了一个先入为主“教育”的理念而去削足适履。应该说,听讲的学子是有福的,在领会经典的同时能够学到美学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无论对于自身修养,还是日后择业,都将不无裨益。 专著以论文的形式写作,较之一般的绍介显得郑重而学术。但文字却是深入浅出,颇觉可读。大部分文章考博翔实,立论坚实,不仅能画龙点睛,更可以举一反三。显示出作者对于弟子的良苦用心,也是对于“知行合一”、艺术教化、博雅教育的理解与践行。 六 笔者认识王文平教授盖有年矣。十数年前,在河南洛阳,笔者曾客串外国文学研究年会,文平刚好是省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学会的副会长,其母校华中师大为外国文学研究重镇,中文出身的她选择外国文学为业情在理中。后来,她的《灵魂的救赎》、《学海初航》、《外国文学专题-文本重读与外国文学精神重塑》等专著在圈内外颇有影响。我们专业不同而见解相近,见面不多却早是知音。八年前我南下广东她西进重庆,距离更远却联系愈勤,“接头地点”常常是我的博客。原以为她功成名就,年近半百到了重庆,理当稍事歇息,不再拼命;不料凡来电话,必谈学问,念兹在兹,锲而不舍;而且研究方向又拓展到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终于,虎年秋冬之交,她将其专长外国文学与语文教育嫁接,结出了以经典电影为载体的“后现代教育”的果实。而笔者于后现代电影,不少仅是寓目而已,不曾深入考量,反倒是这本著作开启了我的眼界,引发了我的思考——例如从有关蒙、德故事片《小黄狗的窝》的分析中,我发现这是一个经典的“跨文化传播”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纵横捭阖讲一个学期。书里的分析——蒙古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大漠风烟、情感特征——通过影片宏阔而细腻地展现在受众面前,而与人类学、考古学密切相关的“田野工作”式的笔调,在散文化的叙述之中,愈发使人沉醉。文中“图像转型”理论之于读图时代的意义,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论述,都令我浮想联翩。例如对于美国人道教育协会宗旨与达尔文著作的引述,让我想到了时下的“生态美学”以至于“科学发展”;人与狗的和谐相处让我想到弘一大师与丰子恺《护生画集》里那些仁义拳拳的动物以及李叔同师徒的“护生就是护心……救护禽兽虫鱼是手段,倡导仁爱和平是目的”的慈悲为怀——大凡“有灵魂”的影评著作,都是从屏幕的光影切入了灵魂的光影,能够大量激发阐的渴望的文字。 影视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故“劝导善念”、“学习智慧”、“濡养品德”的“多元启迪”乃时所必然、势所必然。传媒专家与舆情专家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每人面前都有一架麦克风”的“话语权”时代,我们说,同时也是每人对面也都有一块电影屏幕的“后娱乐”时代。进入后现代,专供“白首穷经”的书斋距离现实生活均越来越远,而影视经典却是日益普及而不径自走。所以,经典影片与相关影评不仅值得在大学生里流布,甚至可以延伸到中学生当中(当然,其前提是高考的指挥棒别再把学生压成奴隶)。爱因斯坦曾经论述过艺术片的三大作用(教育方法、光学艺术,和平事业),其第一项就是:“作为一个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它是无可匹敌的,因为电影有可能使思想戏剧化,这就比用别的任何方法更多为儿童所理解。”经典引导年轻人的脚步,年轻人的需要同样可以推动影视的脚步。 期待文平与李吉老师用新的文字记载灵魂与时代的光和影。 宋立民 2011年3月
本书显示出有的放矢的匠心与管中窥豹的功力。作者紧紧抓住了两大经纬展开思路:一是后现代讯息社会接受理念、媒介影响力、思维形态、“漫游意识”(今天叫做“漂一族”)、选择观念、行为方式诸方面的特点。二是讯息时代教育所面临的观念更新、工具延伸、网络冲击、“超文本”学习的立体化以及师生角色转化的种种挑战。而“人性篇”、“成长篇”、“生活篇”、“精神篇”、“爱情篇”、“婚姻篇”、“战争篇”的内容分类法,再清晰不过地折射出著作者的美学、教育学、社会学三位一体的思路。
王文平,河南确山人,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吉,北京宛平人,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教师。
序言 灵魂与时代的光和影
序一 后现代教育视域中的影视接受
序二 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
第一编 人性篇
第二编 成长篇
第三编 生活篇
第四编 精神篇
第五编 爱情篇
第六编 婚姻篇
第七编 战争篇
后记
版权页:社会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认识论的角度,后现代开启人类认识的新视角。这一方面是由于事物本身是丰富复杂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理的发现需要一个过程。两次世界大战惨烈的现实,动摇了人们传统的自由、平等、理性、文明、科学的思想观念,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性,人本质,人的理念,人的作为,人和现实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当人们远距离的审视历史的时候,或许认识的更为清楚真切。“后现代主义以‘否定’意义而超越和扬弃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又同样以反对现代主义的典型观,以及理性主义的再现和摹仿人与世界的意义模式,攻击其对意义确定性的追求,宣布‘不确定性’是自己的本质特征。”《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悖论式矛盾并置:自相矛盾、后一句推翻前一句非连续性、随意性的语言,把正确-错误、有序一无序、爱一恨、美一丑、法制一无政府、文明一野蛮搅和在一起,展示繁复的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内涵。“他们要毒死我。没有谁要毒死你。他们在我的碗里放毒药。他们往所有人的碗里放毒药。这还不是一样吗?”“疯子可以不飞行。不飞行必须写申请报告。能够写申请报告就表明不是疯子。
时值隆冬。长江上游这座有着古老久远历史,地处“边连黔徼,两江还(环)抱”,“为夔渝门户”优越位置的江边小城,秉承兼收着阔达心态的人文历史,尤其荣幸获得“宦海折戟,偏安涪陵”的程颐所创设程朱理学深厚学养滋育,得到中原文人雅士文化涵养,具有多民族文化融合渝东南风情。江城犹如外表恬淡悠然平静,无声无息内敛含蓄,实则追求刹那间变化,时刻不停追求进取、浩浩汤汤奔腾东去的长江。寒冬凛冽,大江苍茫。昔日李白渡江之处大江北岸,座落唯一一所服务三峡库区、少数民族聚集区、渝东南山区的煌煌现代化学校——长江师范学院。 笔直宽阔的行知大道旁,北苑学生宿舍周围,逸夫楼音乐厅两侧,梵音缭绕的五音台下,一簇簇一行行腊梅傲然严寒,恣意绽放,飘逸醉人馨香的时刻,难得一个雪花纷飞的季节。这些飞扬飘洒,来不及炫舞的珍贵精灵在空中打一个旋,便坠地倏忽消匿。到底是地域气温特点,十年难得见到一次雪花飘舞。偶睹芳影,只能瞥见她来不及癫狂炫舞便委地殒灭的行踪,感叹这道不能捕捉的风景,流连飘洒的漫天飞雪,倏忽消逝,一如瞬间消逝的光影。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刹那问生灭的短暂人生却是高才勇哲、励精图治、不断求索进取的过程。 人们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发展完善珍贵而难得的人生阅历。曾经经历一次观摩课,要求讲述塞万提斯,心怀忐忑,颇感疑难。不是年华老大不用功给力,而是感觉堂吉诃德的所有优点似乎很难悉数具备,他的所有缺点却是容易囊括一身。每逢讲到这个形象,犹如芒刺在背。恐怕周围的人由于亲密交往而让自己变得支离破碎;而总心怀歉疚,唯恐对不起学生,对不起作者。 转机发生在讲述这部作品25年之后的2010年。一方面外缘成熟,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研究员有了崭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个人进取探索,感觉对几部颇感疑惑的作品有了深刻而崭新认识。高才勇哲,精进不止。古圣贤的教导应当铭刻心中。对待事物阶段性的清楚认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真理的发现着实需要一个过程。 人们在进取探索中丰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革命伟人如此,文化名人如此,普通人亦如此。托尔斯泰全集90多卷,文学只占很少的组成部分。性格、气质、人格、品德具有诸多缺点乃至错误的托尔斯泰在研究政治、经济、科学、军事、宗教、文学、哲学、艺术中使得自己的人格和品德臻于完美,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美境界。 宗教认为人性本善。人类的所有缺点是社会染着的结果。名闻利养、贪嗔痴慢都是由于社会染着垢障而产生。人类实在有诸多欲望。比如前几日就做了一个偷心赫然显现的梦。梦中乘着一辆大卡车,路过几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起身采摘四、五个柚子,与同行好友张翠玲教授分享(梦中相会,深感有缘)。虽然采摘几个,心中仍不满足。好在此时看到一位自己衷心景仰的老师,笑眯眯与众人席地而坐。心中兴奋异常,立刻想要跑到他的身边,向他问候,向他礼拜,想要把柚子送他,表示尊敬。却无论如何找不到柚子,情急之中梦醒而来,怅怅然如有所失。事实上,自己确实具有多次路过柚子林的过往经历。但是光天化日,丝毫未曾有过采摘抑或偷窃的意念。柚子作为物质追求的意象,究竟虚空。然而梦境赤裸裸地折射着人性晦暗却是无比真实。 人生需要生活历练革除垢障,提升心知,修养品德,涵养人格。后现代主义哲学教导我们祛除二元对立观念,趋向圆融和合的一体观念。大智慧哲学启迪,首先是要求我们破除我执,祛除“身体是我”的迷惑,利于铲除自私自利,认识灵性的存在。破除自我壁垒,利于广结善缘,有助于和合众生。其次是认识边界的错误。是非、优劣、有无、善恶、美丑、乐苦、阴阳等对立观念,先贤哲人昭告我们是一不是二。其三,消除成见染着。人在生活历程中被成见染着。所以有见思烦恼,贪嗔痴慢。于是乎,确定追求真善美人生目标并且切实实施修身养性,培植福德,利己利人,自觉觉他,紧要迫切。绵薄的力量,却是罗列艰难责任。正如国外人士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通病为“不情愿的挑夫”(Unwill porter)。是讲中国人背负传统而渴望摆脱传统。常常感觉到人生的悖论。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尽管脑海中常常映现有恩于自己的师长们的面容,却没有有效的作为报恩老师;常常想到家乡哺育,却没有深厚的报效家乡;时时想到学生需要关怀照顾,却常常失于空想。而今,期冀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怀有慈悲怜悯众生的义务的心愿依然如炽烈之火,从未熄灭。渴望勤勉工作,将学生培养为知识人、文化人、智慧人、事业人、成功人。谁能够奢望如愿以偿?怎样完成孝养父母、侍奉师长、感恩家乡、报效祖国的愿望? 真诚怀有救赎的心理与欲望。不惮力量的微薄和孱弱。愿意承担义务和责任。哪怕“他们掷给隐士的是不义和秽物;但是,我的兄弟,如果你想做一个星球,你还得不念旧恶地照耀他们。”如超人愿望似乎不确,但是有着勤勉工作,恪尽职守的良知。 《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后现代中外经典影视之魅》这本小书是工作的产物,是对于影像符号解读的心路历程和阶段记载。我们对符号不陌生。中华民族文字是象形符号。进入21世纪,我们处于视觉(图像、符号)环境之中。就教育工作而言,“在我们接收的所有信息中,我们记住听到内容的10%,读到内容的30%,看到内容的80%。从这个角度,就较容易接受Gardner的多重智力和有效学习理论。”一个现代人,想要成为关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商业、传播、艺术、媒体、教育等长足发展的有为之士,有责任关注符号、图画、影像的发展。国际视觉文化主席、美国罗德岛大学马焰教授认为:“不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懂得评价视觉媒体,获得对媒体信息的准确理解和对媒体表达谬误的判别,对一个见识广泛、明达事理的公民来说,都是非常紧要的事。”视觉文化涉猎诸多领域。艺术、科学、传播理论、符号学、图形设计、摄影、摄像、媒体研究、建筑、商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健康、心理学、语言学、哲学、文化人类学、大脑研究、计算机应用等。“视觉世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维世界,它处于永恒的流变中。在这个追求当下满足的时代,视觉文化和视觉传播业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学术研究和教学内容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一个现代人,一个现代化的建设者,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视觉文化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选取影视作品,纯属偶然,不乏偏狭。一方面显示个人主观判断,主观意念取舍。因为视野所限,以偏赅全,挂一漏万实属必然。比如有朋友善意提出,选取《鸡犬不宁》,为什么不是《疯狂的石头》:一方面非常喜欢国内许多导演的作品,但是,各种原因,大量优秀作品未能收读亦是缺憾;一方面课堂容量有限,学期教学内容固定,虽然期冀跟随时代、科技发展步伐时时调整修正教学内容,但是渴望追寻日新月异发展的光影步伐是一个颇有难度、大为不爽的课题。可贵的是当代大学生是理性智慧充满热望的一代。他们对于未来社会对于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需求有清醒认识。他们对于课堂要求,对于选取影片思想性、艺术性、人生励志、哲理启迪、审美表现诸多构成要件,有着急迫而苛刻的要求。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检验,这本小书的主要构成体现较短时间、某个特定阶段和一个时代光影掠影的特点。 感戴父母的恩德。父亲是一个经历丰富积极坚定的革命者。作为祖国一位普通的建设者,却有着常人很难具备的美德和坚韧。比如他严守秘密,守口如瓶;比如为了工作,居然和历史上治水的大禹一般,路过家门而不入;比如当子弹飞来之际,他会毫不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父辈珍贵的难以企及的经历。父亲母亲,善良真诚,耿介正直。忠实于国家,忠实于事业,辅助弱困,友爱乡邻。如今年迈,父亲卧床,三年有余,仰赖母亲辛劳侍奉。正是父母宠爱恩德,利于进德修业,锻造正派行事原则;利于养成以身作则,家庭和敬氛围;修习慈悲待人,笃实诚敬性德;鞭策督促全力以赴,尽忠职守。正是父母严格要求,认真工作,顾全大局,给予充裕时间和精力,得以完成这样虽然微薄,却是诚敬工作任务,书中满篇都折射反映记载着父母教育培养恩德眷顾,心血功劳。 人生有幸,周围弥漫激漾着兄弟姊妹同胞深情。弟弟妹妹品德纯洁,雅有修养;人格质朴公正,待人真诚热情;尽力服务社会,恪尽职守;辛苦工作,无私利人,善缘广布。非常幸运,我们今生结为同胞亲缘,而总得到他们长此以往,始终如一,细致入微的关怀支持。离家远行,为了抵御思念,妹妹竟然跑到曾居住的房间找到穿过的衣服,捕捉曾经的气息;常年累月,弟弟妹妹孝敬父母,承担重任;需要帮助,他们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冰天雪地,往返千里百里接送机场、车站;彻夜不眠,依依不舍,洒泪蜂拥相送;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任劳任怨,承担侍奉父母重任,辛苦操劳,寒冬酷暑,知冷知热;饮食起居,品味冷暖;老人疾病住院,他们上下奔波、值夜照料。无论在家,无论在外,都能够感受到周围弥漫充溢着同胞深情,弥漫浓郁深挚情爱,正是兄弟姊妹无私奉献、扶助关怀,正是牺牲许多和家人亲人团聚的代价,使得本书得以问世。感谢弟弟妹妹辅助支持深情。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人生大幸得以收获师长朋友无私教导扶助。“师者迷途之明导,暗室之慧灯,苦海之舟航,人天之眼目,恩逾父母,德重乾坤。”感谢时任河南确山城关镇幼儿园的阿姨老师,炊事员王爷爷,幼儿园段凤英园长;时任确山城关镇第二小学朱靖华校长,数学教师陶易行老师,这位慈祥而严厉的老太太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至今让人受益无穷;细细高高瘦瘦的语文教师肖玉兰老师;语文教师魏荷老师及其她的丈夫王家顺老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给我们城关镇三好学生拍过照片的章琦老师;孙店小学时任教师刘翠花老师,田景林老师,常明全老师,张明坤老师,田孟炎老师,刘贵新老师,范国清老师,朱鸿章校长;驻马店二中时任校长张学素先生,教务处长、语文教师管铮老师,语文教师杨传可老师,数学教师张建成老师,郭承玉老师,英语教师姜治法老师,历史老师李兆龙老师,体育老师袁宝成老师;高中期间在地区建筑公司食宿,得到建筑公司食堂的叔叔阿姨恩惠照顾,放学返回住室很晚,他们不辞辛苦,卖给饭菜;驻马店师范时任英语系主任段磐石教授,王瑞丽教授,赵贵山教授,马仁全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张玉能教授、奠自佳教授、宋寅展教授、王又平教授、谭邦和教授、萧国栋教授、王耀辉教授、王先霈教授、戴安康教授、王忠祥教授、胡亚敏教授、周禾教授、佘斯大教授、周晓明教授、聂珍钊教授、刘安海教授、孙文宪教授、刘守华教授、黄曼君教授、陈建宪教授、周晓明教授、徐祖华教授、张永建、邹建军教授等,他们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使我受益无穷。感谢驻马店师范、驻马店师专、教育学院、黄淮学院我曾经的同事和领导,我发展成长每一个步履,都凝聚着你们扶助关照的心血,带有你们无私恩惠的支持力量。一并致谢李吉幼儿园老师刘老师;西园小学杨富荣老师,驻马店四中闵清秀老师,驻马店高中刘天良老师。正是你们的教导恩情,使得今天有这本小书问世。 感戴在学术道路上给予启迪提携恩德的河南大学张中义教授、周忠和教授、刘思谦教授、梁工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曾祥芹教授、王文彦教授;河南教育学院蔡明教授、李云峰教授;江苏行政学院张槽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的项晓敏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湖北省社科院文学所长黄南珊所长;枣庄学院胡小林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 感戴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领导和同事们扶助深情。这个大家园的所有成员恪尽职守、吃苦耐劳,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韦济木教授、肖云久书记富有浓郁人文关怀性德,他们营设积极奋发向上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支持教学和科研工作。我们周围聚集乐业敬业的老师、专家、教授,他们勤奋工作,忠于职责,关爱学生,拼搏奋进的精神,成为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旗帜,成为工作的标杆,成为前进的动力、典范和榜样。 长江师范学院领导心怀高远,以教育家、政治家的气度开拓前进,高度重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殚精竭虑谋求长远发展蓝图,创造风清气正工作环境,引领学校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长江师范学院中层领导年轻有为,心胸阔大,目标明确。他们勤恳工作,支撑起长江师范学院繁荣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衷心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对于本书问世的巨大支持。 衷心感谢呕心沥血为本书作序的宋立民教授。作为河南大学第三代作家的代表之一,一立民君(笔名、博名三耳)为人热诚善良,常怀悲悯。他既是好友、老乡、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又是诗人与仗义执言的资深新闻评论家。立民教授强记博闻,文笔锋利。作为一位胸怀良知、广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积极活跃在新闻评论,鲁迅研究,诗歌创作与杂文创作领域。“三耳先生”是友朋对他善良与才华的褒奖。立民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执著学术,所有涉足领域均有骄人成绩。难能可贵的是宋教授有一颗矢真烂漫、浑朴天然的童心。天海茫茫,山水相隔,忘不了他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古道热肠;每每记忆他机敏睿智,令人捧腹的日常生活语言;深刻定格他读书爱书迷书评书,在洛阳获得纪伯伦《先知》的欣喜若狂;屡屡惊叹他作为网络写手5年1700篇、日产千字万字的写作速度;脑海中映现出他走着路,唱着歌的乐观精神,昂扬气概;更加钦敬他大慈大爱、慈悲心肠。请求宋立民先生作序,央告他作为对河南家乡的深情回望。立民君语言精粹、机智幽默,文意酣畅,文风汪洋恣肆。有幸获得立民君惠顾,大受裨益,为此书增加炫目光彩。感谢立民君厚爱。 “铭记生命中遇见的善良和美好,存储生活中所有的感动和情谊,珍惜得到的一切关心帮助和支持!”意犹未尽,尤其当感谢人民出版社,感谢出版社高晓璐编辑,拨冗操劳,不辞辛苦,反复斟酌,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得本书得以面世。 仅以此书,作为人生求索的阶段记录。 是为后记。 王文平 2011年1月31日
《舞踊在光影的旋律中:后现代中外经典影视之魅》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