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边慧敏,等 编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边慧敏,等 编  

页数:

1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代社会科学家习惯将整个社会机构划分为三大部门,即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与公共部门相对应的即是政府,它依靠强制权力进行社会管理及提供公共服务;与私人部门相对应的即为市场,它包括各种以利益为导向的工商企业;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也被形容为“公民社会”,它包括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的公民组织。三个部门各有特点,也各有短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三个部门的有效合作。由边慧敏等主编的《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共八章节,主要内容为现实背景,跨界的合作,应急平台:“遵道模式”的探索,资源的系统整合:绵竹市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互动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等。

作者简介

  边慧敏,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人才测评专家。边慧敏教授从事教学和管理多年,曾于2300年赴日本东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学习。所主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特色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品牌专业,所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四川省人力资源管理优秀教学团队。边慧敏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社会工作的教学与研究,长期参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咨询等工作,并担任政府、多家咨询公司和企业的顾问,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曾参与包括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研究”、2011年民政部招标课题“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2010年民政部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课题“汶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对策研究”、2009年度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志愿者队伍建设招标课题“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研究”、2008年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招标课题“社会工作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等国家、省部级、企业集团的科研课题和规划项目共50多项。曾获得四川省政府、全国学会及省级学会科研奖,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王振耀,生于1954年,河南省鲁山县人,工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非经济分析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基层政权建设司副司长,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司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浦劬,1956年出生,教授,江苏省盐城市人。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副所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至1988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部召集人、国家教育部全国政治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治与行政学会会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政法部委员、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兼职研究员。冯燕,台湾大学社工系教授。台湾大学学务长。曾任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系主任。兼任财团法人儿童福利联盟基金会董事长、中华社会福利联合劝募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台北市敦安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董事、国际儿童福利论坛执委会亚太地区执行委员、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理事、亚太公益慈善联合会执行委员等职。主要从事儿童福利与非营利组织研究。曾积极参与台湾“9·21”服务联盟和“5·12川震台湾服务联盟”和台湾八八水灾服务联盟。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现实背景第一节 5·12汶川地震及绵竹市受灾情况简介第二节 政府、非营利组织组织和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总体情况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后重建面临的挑战第二章 跨界的合作第一节 第一时间投入救灾第二节 遵道的合作第三节 更高层次的合作探索第四节 合作机制的创新第三章 应急平台:“遵道模式”的探索第一节 “遵道模式”的运行机制第二节 遵道办公室的工作内容第三节 对遵道办公室的评价第四章 资源的系统整合:绵竹市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第一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运行机制第二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工作内容第三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成果第四节 社协平台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章 互动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第一节 联席会议的运行机制第二节 联席会议的内容概况第三节 联席会议机制的成果第四节 联席会议机制的不足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六章 绵竹模式成效分析第一节 友成救灾“第一时间”创造惊人奇迹第二节 绵竹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成果显著第三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成果分析第七章 社会成效第一节 实现了减灾模式的创新:跨界合作第二节 提高了救灾的工作效率第三节 提升了当地政府的形象第四节 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第八章 反思与发展第一节 灾后重建中公益组织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第二节 构建跨界的灾害管理体系第三节 公益组织发展所需的支持因素第四节 救灾型人力资源储备第五节 跨界模式未来的发展——基于绵竹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