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农村本草实用手册

四方华文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四方华文  

页数:

245  

字数:

230000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博览中国历代本草典籍和医方,查阅现代植物化学、药理学、药效学研究文献,从中筛选出了近百种常用本草,每种本草都配附保健美容单方或复方,分别从别名、来源、主产地、性味归经、主要功用、典籍摘录、现代应用、鲜品偏方、食疗应用、农家巧用、使用注意等方面逐一介绍,供广大读者在自治自疗时参考使用,更适合农民朋友、城市居民、化妆品生产企业及从事药用植物学、中医药学研究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及普通读者使用。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符合农民朋友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易于接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常用本草概述
第二章 解表类本草
 一、紫苏
 二、薄荷
 三、桑叶
 四、菊花
 五、柴胡
 六、葛根
 七、牛蒡子
 八、药食同源
  (一)生姜
  (二)葱白
  (三)芫荽
  (四)淡豆豉
  (五)萍菜
  (六)香薷
第三章 清热类本草
 一、栀子
 二、天花粉
 三、夏枯草
 四、金银花
 五、连翘
 六、板蓝根
 七、败酱草
 八、穿心莲
 九、玄参
 十、生地黄
 十一、紫草
 十二、芦根
 十三、紫花地丁
 十四、青蒿
 十五、药食同源
  (一)鱼腥草
  (二)蒲公英
  (三)马齿苋
  (四)绿豆
  (五)莲子
  (六)黄花菜
  (七)苦苣
  (八)木耳菜
  (九)西瓜翠衣
  (十)苋菜
  (十一)橄榄
  (十二)荸荠
第四章 祛风、利水、渗湿、化湿类本草
 一、桑寄生
 二、五加皮
 ……
第五章 止咳、化痰、平喘类本草
第六章 活血、止血类本草
第七章 理气类本草
第八章 补益类本草
第九章 其他本草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五味,是根据口尝和临床应用效果对药物分为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黄帝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能散、能行。散,可解表散邪,多见于解表类本草。行,可行气活血,多见于理气类、活血类本草。甘,能补、能和、能缓,多见于补益类本草;淡,能渗、能利,多见于利水渗湿类本草。酸(涩),能收、能涩。多见于止咳类、收涩止汗类、止血类、止泻类、涩精止带类本草等。苦,能燥、能泄。多见于燥湿类、清热类、泻下类本草等。咸,能软、能下。多见于软坚散结类、泻下类本草等。一般来讲,四气五味合参,可基本上说明药物的一般作用和性能,而对药物性能的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需要结合药物功效、配伍、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归经】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人体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膀胱等脏腑都对应相应的经脉。如肝脏,就对应相应的肝经。归经,则是前人根据经验总结某种药物在发挥作用时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起到明显的作用,据此对药物作用进行的定位,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如,艾叶归肝、脾、肾经,淡豆豉归肺、胃经等。需要注意,中医脏腑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器官意义不同。例如,“心之官则思”,心主神志,其中的心,并非指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心脏。【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本草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是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是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是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是泄利向内,趋向于里。


编辑推荐

《新农村本草实用手册》是新农村实用手册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农村本草实用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