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加坡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卢艳兰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卢艳兰  

页数:

194  

字数:

240000  

内容概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政府提出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新加坡政府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采取了科技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作者在走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五所新加坡高等院校的基础上,对其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作者所介绍的新加坡高等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可以为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某些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卢艳兰,女,1980年生,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学讲师。200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法学院,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2005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土学位;2005年-2008年继续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加坡与中国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已在《湖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大学篇
第一章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四节 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 南洋理工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南洋理工大学重新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
第二节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四节 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新加坡管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pk容
第二节 新加坡管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理工学院篇
第四章 新加坡理工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新加坡理工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新加坡理工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五章 南洋理工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南洋理工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南洋理工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大学篇人文素质教育是与科技素质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凡能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都可囊括其中。一般而言,现代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创新和创业意识教育、个性品格教育、人际间沟通能力教育、国民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全球化意识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新加坡大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创校已有百余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一直秉承“致力激发创意精神、教育学生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宗旨,为新加坡培育了大批思想活跃、学术渊博的杰出人才。在百年校庆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出了“思想任驰骋、生活显姿彩”的口号,彰显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拓创新、造福社会的理念。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它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的南洋大学,如何发扬和延续当年新加坡华族社会创办南大(南洋大学的简称)的精神,使“南大精神”在南洋理工大学得到重现,是新世纪南洋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相比,新加坡管理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创办于2000年),但在短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加坡管理大学已形成了勇于突破传统、乐于独树一帜、致力于培养敢想、敢讲和敢做新坐代的“新大校风”。精英教育政策以及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并举的教育方针,使新加坡大学毕业生在国内和国际就业市场上颇具竞争力,深受雇主青睐。2006年,时任新加坡人力部长兼国防部长的黄永宏指出,世界各地的雇主都给予新加坡毕业生很高的评价,因为他们知道新加坡毕业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诚实、勤劳、可信、忠诚,而且精通双语,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说:“我和不少CEO(首席执行官)谈话时,他们都一再告诉我,无论是在海外或本地,他们选择CFO(财务总监)或COO(营运总监)的第一人选会是新加坡人。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筹建中、拟于2012年4月开课的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将秉承新加坡大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一贯传统,大力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为实现2015年30%的学生能进入公立大学学习的目标,设立了“扩充大学教育研究委员会”,由教育部政务部长吕德耀少将主持,委员包括教育部、人力部和贸易工业部官员,以及新加坡本地教育专家和工业代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探讨如何提供多元的大学教育选择,以符合学生志愿和经济需求。委员会提出的扩充大学的方法,其中包括设立新的第四所大学、设立小型人文大学以及让理工学院与外国和本地大学合作推出专业学士课程。  在“第四所大学培养怎样人才”的问题上,委员会专门召开了讨论会,与9名来自金融、资讯科技、旅游、设计界的企业领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特质的期待以及企业界与第四所大学合作机会等课题。在会上,企业界人士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他们指出,学生成绩是否达到A已经不是一些企业征聘时唯一考虑的条件,他们希望未来的第四所公立大学能够培养出有出色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及主动性强、具有冒险精神,能在不同文化与环境中应对自如的毕业生。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加坡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