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思想渊源研究
2011-12
人民出版社
董根洪
274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本书系统阐发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关系,分章分别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体系中关于发展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核心等内容的传统思想基础,深入剖析了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思想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对于今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一定启迪帮助。全书资料翔实、分析缜密、论涉系统、观点新颖,其结构和内容在同类研究成果中具有独特创新性。
董根洪,哲学博士,现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应用伦理研究所所长、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导,浙江省哲学学会秘书长、浙江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专长为中国哲学和文化,主要著作有:《司马光哲学述评》、《儒家中和哲学通论》、《中华理性之光》、《贯通天人的理学思想》,在《近代史研究》、《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立完成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课题等项目,获得过省政府奖二等奖等奖项。
前言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传统思想渊源的历史必然性一、人类社会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二、弘扬传统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中国传统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四、把握传统发展思想的基本态度第二章 从治国首务到第一要义第一节 发展是第一要义一、发展是第一要义二、发展在于改革创新第二节 传统发展首务思想一、传统的日新世界观二、传统的治国先富论第三节 从治国首务论到第一要义论一、第一要义论对治国首务论的继承二、第一要义论对治国首务论的超越第三章 从传统民本到现代人本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态度第二节 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一、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二、治国之道以民为本第三节 从传统人本论到科学人本论一、科学人本论对传统人本论的继承二、科学人本论对传统人本论的超越第四章 从传统和谐并生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第一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坚持全面发展要求二、坚持协调发展要求三、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第二节 传统的和谐并生思想一、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思想二、农工商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三、义利王霸统一发展论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第三节 从和谐并生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对和谐并生论的继承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对和谐并生论的超越第五章 从致中和到统筹兼顾第一节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一、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实质二、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依据第二节 传统中和发展之道一、传统和实生物论二、儒家的中庸之道论三、道家佛教的中和思想第三节 从中和之道到统筹兼顾一、统筹兼顾对中和之道的继承二、统筹兼顾对中和之道的超越第六章 从保合太和到社会和谐第一节 从科学发展到社会和谐一、从科学发展到社会和谐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二节 传统社会和谐思想一、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二、道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三、墨家的社会和谐思想第三节 从传统社会和谐论到现代社会和谐论一、现代和谐思想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二、现代和谐思想对传统和谐思想的超越三、从传统和谐发展到科学和谐发展的原因主要参考文献
显然,《易传》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生态思想的特点和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水平。 (二)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在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系中,除儒家外,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包含了中国古代在关于如何对待自然万物、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基本视角和基本观念,它们对于今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美国著名生态哲学家卡普拉曾评价说:“在各种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只有道家提供了最深刻而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本质两者的基本一致。”道家的生态智慧主要体现在: 1.“道法自然”的生态世界观。老子《道德经》曾明确断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老子以毋庸置疑的语气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即人必须顺应效法天地、天地人必须顺应效法道,而本体之道的实质根本就在于自然,因此,天地人的现实存在体其根本的存在方式就是自然。什么是自然?就是天地人万物由道的自然大化流行而来的自然生存状况,是万物符合自身本性的自然存在样式。这里,老子不仅从人与天地的关系上,提出了与近代西方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不同的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征服自然的态度,而是一种人对于自然天地的“法”的顺应态度。而且,老子这里还很重要地从世界观的角度内在规定了天地人万物在“道法自然”原则下的和谐一致性关系,也就是,天地人万物都在本体之道的基础上顺应自然原则地生存发展,天地人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运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在“道”“生万物”的前提下,“冲气以为和”的和谐关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概括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