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

龚举善 著 龚举善 人民出版社 (2012-07出版)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龚举善 人民出版社 (2012-07出版)  

作者:

龚举善 著  

页数:

391  

内容概要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将金球化时代的古今、中西文论置于广义文化诗学的平台中,在对接、转换、对话中突出中园本土以文论为主体的文化资源的现实对应力,问题解答力、平等蠢往力和文化创新力。从宏观性语境描述到中园式应对姿态的确认,从中国古典诗学的纵向抚理到中西现代文论的横向对话,从数字化走势中文学创造行为诸多新质的辩证到接受方式中现代生态观念的阐发,这既是金球化境遇中文艺理论的存在方式,也是文艺形态现代演进的基本生态,自然成为该著所追求的逻辑建构路向。

作者简介

龚举善 1964年生,湖北竹溪人,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湖北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武汉斯诺研究中心成员,兼任《交通时空》及《书讯》特约记者。

书籍目录

当欧风美雨飘洒中国文林——《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序 第一编 全球语境与应对姿态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话题 一、知识分子及其公共职能 二、当下知识分子的“去公共化”倾向 三、重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第二章 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文化的应答效果 一、走进全球化:事实与问题 二、交往与融汇:文化发展大势 三、同化或异化:中国文化的艰难抉择 四、“天人合一”:重建文化新秩序的东方策略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审美文化的对话空间 一、中国处境:审美文化建制的四种背景 二、异域参照:从巴赫金到托多罗夫的“对话”空间 三、建设性展望:对话思维的当下启示第四章 毛泽东人格模式的文化发生学考释 一、传统本土文化滋养了现实兼浪漫的人格特征 二、世界进步思潮影响了忧患与超越的人格品质 三、革命与建设实践磨砺出自信而务实的人格风范第五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应对力量一 一、辩证对待既有资源:甄别筛选力 二、合理接纳优秀成果:消化吸收力 三、持续提升转化效能:创新增长力第六章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时代回应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 三、创造性地设计文艺体制改革新思路 四、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二编 古典诗学与现代视域第七章 古典诗学逻各斯中心的现代解构 一、“秩序意志”:东方逻各斯中心 二、程序规则:古典诗学的文质编码 三、新世纪的期待: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化第八章 古典诗学“言意之辨”的美学生成 一、“言意之辨”:问题的缘起 二、“书不尽言”:语符的无奈 三、“言不尽意”:言者的失语 四、“义生文外”:诗学的隐匿第九章 苏轼创作思想的现代梳辨 一、“幽居默处”:作家修养论 二、“有为而作”:创作目的论 三、“成竹于胸”:艺术构思论 四、“心手相应”:文本和谐论 五、“文理自然”:作品风格论第十章 蔡仪美学根基的现代审思 一、美自美:审美主体的沦丧 二、歧路上的摇摆:美学基点的错位 三、“关系”的失落:审美建构的神话第十一章 跨世纪文论话语的重建吁求 一、视野映照:全球化与中华性 二、本体之思:话语格局与现代媒介 三、建设立场:中心观念与边缘思维第十二章 伽达默尔文本观的阐释路向 一、文本:“被理解的真正给定之物” 二、文学文本:“最高程度上的文本” 三、方向性与无限性:伽达默尔的创意 第三编 主体维度与数字指向第十三章 创作主体的协和素养 一、丰厚的生活积累 二、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超拔的思想境界 四、健康的审美趣味 五、独特的表达技巧第十四章 创新精神与风格范型 一、作家个性是一种超越性能量 二、体制内外都有创新的空间 三、虚构与否并非创新的最高指标 四、个性风格及其体征 五、创作风格的范型比对第十五章 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技术修辞 一、技术性修辞背景 二、光电式输入平台 三、虚拟化写作体验第十六章 数字语境中的文本构型 一、话语频道的多媒体交响 二、多重主体的交互性叙事 三、网状链接的超文本浮现第十七章 数字化书写的文体解放形象 一、数字情境下的艺术解放 二、汉语写作的技术灵韵 三、融汇趋势中的文体新生第十八章 “新世纪文学”的总体趋向 一、追求心灵自由:文学观念趋向多元化 二、宇宙意识增强:人文视野趋向全球化 三、无法乃是至法:艺术表现趋向自便化 四、平民意愿彰显:审美趣味趋向大众化 五、生存忧患加剧:生活关怀趋向纪实化 六、插上翅膀飞翔:传受渠道趋向电子化 第四编 生态批评与批评生态第十九章 生态批评的生命智慧与文学盟约 一、“成长的界限”:全球化时代的伤痛 二、批评的焦虑:生态批评的生命旨趣 三、无悔的牵手: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盟约第二十章 生态报告文学的转型意蕴 一、生态报告文学的概念辨析 二、生态报告文学的文体必要 三、生态报告文学的掘进潜力第二十一章 梅洁生态“倾诉”的救赎意愿 一、荒原凝眸:自然的忧戚 二、生存拷问:社会的悲悯 三、搭救愿景:文化的牵引第二十二章 斯诺文学图景中的生态观念 一、“白云”的渴望:自然生态观 二、“施乐”的旨趣:人本生态观 三、“世界公民”的诉求:宇宙生态观第二十三章 史蒂文斯诗作中的自然崇拜 一、飞鸟与乡村:家园记忆 二、诗性想象:化忍受为享受 三、语言与直觉:自然和心灵的联姻 四、季节意识:生命的对应第二十四章 批评生态的症状与未来选择 一、文学批评的生态视域 二、文学批评生态的现存症状 三、文学批评生态建设的未来选择后记

章节摘录

  道家的辩证思想及宇宙本体、天人合一的大宇宙、大现实、大浪漫意识,对毛泽东宇宙与个体、宏观与微观、思辨与浪漫等二元多极人格空间的构成富有启示意义。对于墨家,毛泽东以分析的态度对待“兼爱”、“非攻”命题,撷取其“尚贤”、“尚同”精华,尊重知识,礼待人才,力主四海团结,民族和睦,国家统一。至于法家,毛泽东否定了它的“息文学”主张,发展了“明法度”思想。有人所谓毛泽东只重权术、不明法度的说法显然缺乏充足的依据。事实是,毛泽东对古代诸如荀子、商鞅、申不害、慎到及韩非等的法学、法制思想极为重视,并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法制为核心、礼法互用、术势一体的法治思想,即在宪法、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辅以思想教育、权势影响、政策约束的治国治人之道。由此,毛泽东法、术、势结合,有法有度,文武并重,刚柔相济的人格魅力得以确立。  那么,“三李”诗学与毛泽东人格生成有何关系?“三李”诗学即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所代表的诗歌倾向及书写风格。这是以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为基色的创作路线。毛泽东认为,诗格即人格。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理想就不能超越,缺乏浪漫就会丧失革命激情。因此,毛泽东不仅努力塑造自身革命家、实践家的现实主义形象,而且善于以诗人、书法家的潇洒与豪迈来抒发革命理想,以乐观主义情怀期待革命胜利后的光明前景。因此,他的诗词书法大气磅礴,长风出谷,如决大川,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统一了起来。此外,对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毛泽东十分欣赏《离骚》、“初唐四杰”作品以及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作,同样是因为这些作家作品既植根于滚烫的现实沃土,又因作家艺术心灵的照射而升华了现实生活,闪动着进步的思想、昂扬的斗志、不倦的豪情,思想勃发,流丽飘逸,表现出强劲的生命美、激情美、力量美。  ……


编辑推荐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由龚举善所著,从宏观性语境描述到中园式应对姿态的确认,从中国古典诗学的纵向抚理到中西现代文论的横向对话,从数字化走势中文学创造行为诸多新质的辩证到接受方式中现代生态观念的阐发,这既是金球化境遇中文艺理论的存在方式,也是文艺形态现代演进的基本生态,自然成为该著所追求的逻辑建构路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