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河文献书目提要
2012-10
王云、李泉、 等 人民出版社 (2012-10出版)
无
《中国运河文献书目提要》由王云、李泉等著。中国古代关于运河的专门著作约有百余种之多,其内容涉及至黄运关系及治黄通运的理论理念、运河开挖挑浚、河道工程建设维护、运河区域水文水系、漕运及其管理体制、运河交通及经济发展、运河区域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是当代研究明清大运河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些著作大部分扃藏于书库,至今尚未被研究利用。《中国运河文献书目提要》搜求了散藏于各地图书馆中的关于运河的历史著作,选取学术价值高的一百种古籍进行研究整理,分成“治黄保运”、“运河工程”、“运河水利”、“漕运关志”四个大类,撰写了100篇书目提要,每篇1500—3000字,大体包括:作者生平介绍、写作背景、分卷次介绍主要内容,该文献在学术、史料及实用方面的价值,版本流传及收藏情况。
王云,1957年8月生,山东阳谷人。1982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2004年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聊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史运河文化史。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山东省课题三项。共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性科研成果:《山东运河文化研究》(专著)、《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合著)及论文《明代女官制度探析》、《明清时期山东的山陕商人》、《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的史料价值》等。 李泉,1949年2月生,山东嘉祥人,历史学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历任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主任,聊城大学教务处处长,现任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运河史,出版《傅斯年学术评传》、《山东运河文化研究》、《一本书读懂中国史》等著作十余部,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前言 治黄保运类 河防通议(元•赡思) 治河图略(元•王喜) 治河总考(明•车玺) 治河通考(明•刘隅) 治水筌蹄(明•万恭) 治河管见(明•潘凤梧) 河防一览(明•潘季驯) 治河奏疏(明•李化龙) 古今疏治黄河全书(明•黄克缵) 河防疏略(清•朱之锡) 河纪(清•孙承泽) 河防刍议(清•崔维雅) 靳文襄奏疏(清•靳辅) 治河方略(清•靳辅) 治河奏绩书(清•靳辅) 历代河渠考(清•万斯同) 治河全书(清•张鹏翮) 张公奏议(清•张鹏翮) 两河清汇(清•薛凤祚) 河防述言(清•陈潢、张霭生) 河防志(清•张希良) 河漕备考历代黄河指掌图说(清•朱虢) 防河奏议(清•嵇曾筠) 中衢一勺(清•包世臣) 历代河防类要(清•徐墩) 河防纪略(清—孙鼎臣) 河防刍议(清•刘成忠) 河务所闻集(清•李大镛) 工政•河防(清•盛康) 历代治黄史(民国•林修竹、徐振生) 清代河臣传(民国•汪胡桢) 运河工程类 东泉志(明•王宠) 吕梁洪志(明•冯世雍) 通惠河志(明•吴仲) 新河成疏(明•游季勋) 泉河史(明•胡瓒) 河漕通考(明•黄承元) 北河纪(明•谢肇涮) 南河志(明•朱国盛、徐标) 南河全考(明•朱国盛、徐标) 北河续纪(清•阎廷谟) 夏镇漕渠志略(清•狄敬) 山东全河备考(清•叶方恒) 行水金鉴(清•傅泽洪、郑元庆) 山东运河备览(清•陆耀) 南河成案(清•佚名) 南河成案续编(清•佚名) 山东运河图说(清—黄春圃) 黄运河口古今图说(清•完颜麟庆) 河工器具图说(清•完颜麟庆) 续行水金鉴(清•潘锡恩) 会通河水道记(清•俞正燮) 邗沟故道历代变迁图说(清•徐庭曾) 南河编年纪要(清•袁青绶) 奏定东河新设河防局章程(清•许振炜) 会勘江北运河日记(民国•武同举) 胶莱运河——中国沿海航运之枢纽(民国•李秀洁) 再续行水金鉴(民国•武同举等) 运河水利类 水利集(元•任仁发) 问水集(明•刘天和) 淮南水利考(明•胡应恩) 潞水客谈(明•徐贞明) 敬止集(明•陈应芳) 皇都水利(明•袁黄) 河渠志(明•吴道南) 吴中水利全书(明•张国维) 居济一得(清•张伯行) 运河图五水济运图(清—靳辅) 直隶河渠志(清•陈仪) 豫东宣防录(清•白钟山) 山东水利管窥略(清•李方膺) 太湖备考(清•金友理) 介石堂水鉴(清•郭起元) 问水漫录(清•盛百二) 水道提纲(清•齐召南) 永定河志(清•陈琮) 永定河志(清—李逢亨) 畿辅安澜志(清•王履泰) 安澜纪要洄澜纪要(清•徐端) 河渠纪闻(清•康基田) 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清•吴邦庆) 邦畿水利集说(清•沈联芳) 淮扬水利图说(清•冯道立) 河北采风录(清•王凤生) 下河集要备考(清•朱楹) 重浚江南水利全书(清•陈銮) 江苏水利全图说(清•陶澍等) 畿辅水利四案(清•潘锡恩) 扬州水道记(清•刘文淇) 江北运程(清•董恂) 续纂江苏水利全案(清•李庆云) 水道源流(清•胡宣庆) 河渠汇览(清•张丙嘉) 永定河续志(清•朱其诏) 练湖志(清•黎世序) 东南水利论(清•张崇傣) 东南水利略(清•凌介禧) 畿辅水利备览(清•唐鉴) 治水述要(清•周馥) 淮沂泗图说摘要(民国•谈礼成) 江南水利志(民国•秦绶章、姚文楠、秦锡田等) 漕运关志类 大元海运记(元•赵世延、揭侯斯) 漕河图志(明•王琼) 漕船志(明•席书) 龙江船厂志(明•李昭祥) 南船纪(明•沈启) 漕运通志(明•杨宏、谢纯) 船政新书(明—倪涑) 太仓考(明•刘斯洁) 通漕类编(明•王在晋) 漕运议单(清•佚名) 督漕疏草(清•董讷) 漕运则例纂(清•杨锡绂) 漕行日记(清•李绂) 转漕日记(清•李钧) 杭嘉湖三府减漕记略(清•戴槃) 杭嘉湖三府减漕奏稿(清•戴槃) 钦定户部漕运全书(清•载龄、福趾等) 北新关志(清•许梦闳) 淮关志(明•马麟,清•杜琳、李如枚等) 书名索引
版权页: 永定河不仅是北运河的下游,同时还是北运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其所提供的丰富水源自然有利于保障漕运的正常开展,但其经常泛滥和频繁的水灾又给北京城的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如何能在永定河的治理中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一直是元、明、清三代尤其是清代统治者苦苦探索的问题。作为专写永定河的第一部史志,陈琮的《永定河志》正是这一探索的阶段性成果。陈琮在《永定河志》中不仅系统梳理总结了历代治理永定河的经验教训,而且还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此后永定河治理的方向性建议。正因为如此,《永定河志》不仅深受乾隆帝嘉奖,更为此后历代水利史研究者和永定河治理工作者所推崇。 此书存清乾隆年间内府抄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和《中华山水志丛刊》均据之影印。(官士刚) 永定河志 《永定河志》,清李逢亨撰。李逢亨,字垣斋,粤培园,陕西平利人。他天资聪颖,精通诗文,乾隆四十二年(1777)选拔贡,两年后进朝参与编纂((四库全书》。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任直隶布政司理问,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蓟州州判。嘉庆五年(1800)任永定河三角淀通判,两年后任永定河南岸同知。嘉庆十一年(1806),永定河泛滥,南岸决堤数十丈,情势危急,他亲自指挥抢筑险工,受到百姓的称赞。三年后升任河间府知府,其间曾平反冤狱,民皆称颂。当时遇黄河暴涨,决堤十余处,他奉旨抗洪,日夜坚守,终于堵塞决口。嘉庆十六年(1811)升直隶永定河道,同年,嘉庆帝西巡,点名召见李逢亨,赏赐三品顶戴花翎,封兵部尚书,署直隶总督。嘉庆二十年(1815),李逢亨离开永定河河务之任,出任东河河道总督,一年后再次负责永定河事宜。后被加封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等衔。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告老还乡,两年后病逝,享年78岁,朝廷诰封他为荣禄大夫,葬于兴安府(今陕西安康市)南郊。李逢亨任河务40年,先后从事与永定河河务有关的工作达l5年之久,这些丰富的阅历和治河实践,为他撰述《永定河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他擅长书法,现存于泰山岱顶唐摩崖之东的“于山见泰岱之高”石刻,系其嘉庆二十一年(1816)督东河时题刻。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至天津附近入海河,南北朝时称漯水,隋代称桑干河,辽金以后称卢沟河,元明以后又有浑河、小黄河、无定河之称,康熙三十七年(1698)筑堤疏浚后,将无定河更名为永定河。该河是北运河的下游和重要水源之一。李氏《永定河志》是继陈琮同名著述之后又一部记载永定河的专书,成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前后。该书卷首列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至嘉庆十九年(1814)间皇帝所颁发关于永定河的谕旨,后列编纂例略,交待志书的编纂情况。
《中国运河文献书目提要》概括各书主要内容,提示史料价值,并说明其版本及流传情况,以方便人们了解运河文献的整体面貌,也可为研究者提供基本的资料线索。
无
最近正在参与大运河申遗工作,这本以运河文献资料系统编写的汇编,对于查阅相关文献非常及时。
该书对研究中国古代运河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相关运河古籍有很大的帮助,其中很多古籍极其罕见,拜读之后,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