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吐蕃地名研究

叶拉太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叶拉太  

内容概要

《吐蕃地名研究(J)》首次用地名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7—10世纪特殊环境下敦煌古藏文文献(包括藏区本土及西域等地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吐蕃地名的由来、沿革变迁及其映现出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地理信息,以藏汉古文献为依据,加以缜密的论证,弥补藏汉文献记载中历史地名背景含混不清的缺陷,消除由于历史地名背景不清造成的对某些史料的误解,试图客观公正科学地复原吐蕃时期我国西北区域历史地理面貌。
对古藏文吐蕃地名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解决古藏文文献解读上遗留下来的多种问题,还原史地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叶拉太,藏族,1979年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文学博士(古藏文文献研究方向)。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藏文系副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藏高原民族宗教与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民族领域研究专家咨询库专家。主要从事藏文历史文献与藏族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吐蕃时期政治制度研究》(个人专著,获青海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1—12卷,合编),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学术刊物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发表学术论文39篇,参加“第十二届国际藏学大会”、“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三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参与完成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吐蕃赞普王朝形成史及吐蕃地名的由来 第一节吐蕃赞普王朝形成史 第二节吐蕃地名的由来 第二章古藏文文献所见吐蕃地名 第一节卫藏地区地名 第二节多康地区地名 第三节吐蕃统治时期河陇西域等地地名 第三章古藏文吐蕃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一节吐蕃地名与民族关系 第二节吐蕃地名与历史事件 第三节吐蕃地名与民族迁徙 第四节吐蕃地名与军事活动 第五节古藏文吐蕃地名的语言文化透视 第四章汉文文献所见部分吐蕃地名 第五章吐蕃地名之其他相关问题 第一节吐蕃地名的结构与特点 第二节民族史视野下的吐蕃地名 第三节吐蕃地名对后期藏族地名的影响 第四节吐蕃地名的分类 余论 附录本书拉丁字母转写规则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吐蕃地名所映现的古代民族分布格局及其演变 民族的地理分布作为一种区域内特定的地理现象,在地理环境方面表现为生态分布和地缘分布,在空间组合方式上呈现出聚居、杂居与散居的特点。从民族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民族语地名,梳理民族与民族语地名间富有历史性的对应关系,就会发现地名其实是探究民族历史地理分布的最佳切入点。吐蕃地名作为藏语地名,以具体的藏语为地名标示方式,显示出吐蕃王朝统治区域内藏族和其他诸族同相关地理区域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并 映现出古代西北地区乃至中亚的古代民族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情况。 古代吐蕃统治区域民族的地理分布,是个异常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吐蕃时期及其前后历史复杂多变,政权更迭迅速,致使民族的地理分布格局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当时某一地区或某一部族的聚居、散居、杂居状态,既是较长时间内该地区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当中。这种发展演变导致了许多吐蕃地名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民族内部或其他民族语言所更换的情况。 (一)吐蕃地名所映现的河陇西域等地民族分布格局与演变 河陇西域地区为古代民族重要走廊之一,这块土地上活跃过许多亚洲强权民族。在政权更易和民族流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曾留居于此的这些古老民族留下了他们的种种印迹,其中包括地名遗产。通过对河陇西域地区吐蕃时期地名遗产的考察,能重现吐蕃时期该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和演变历史经过。 吐蕃与唐朝长期的拉锯战,使河陇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吐蕃人分布到河西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吐蕃人散居在祁连山地的河谷中。吐蕃与大食、回鹘的争战也改变了西域民族分布格局的原来状态,积极南下的回鹘人割据在天山以北地区,大食人也未能越过葱岭进入西域绿洲地区,更不用说势力东渐了。除吐蕃势力进入西域时西域的民族分布格局产生较小动荡外,百年来其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格局,但要注意西域南道迅速被吐蕃化的演变过程。


编辑推荐

《吐蕃地名研究》对古藏文吐蕃地名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解决古藏文文献解读上遗留下来的多种问题,还原史地的本来面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吐蕃地名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研究藏区地名的学者来说,很直!


叶拉博士的这本研究成果值得关注,只要你对吐蕃王朝有兴趣,你要你对Tibet有兴趣。书的质量也非常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