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低碳化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4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怀铁铮,1964年5月出生,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1988年进入中国入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原机械电子工业部计划司(1993年后为原机械部行业发展司)从事计划和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期间曾获原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1998年起在中兴通讯等企业担任管理工作,期间师从魏礼群教授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著有《信息化:中国的出路与对策》等。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 言 第一章 世界低碳革命之浪潮 第一节 “低碳革命”与“第四次浪潮”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三次浪潮” 二、“第四次浪潮”的脚步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三、追求低碳发展的国家行动 四、低碳发展理论的雏形 第三节 低碳革命艰难的使命 一、充满矛盾的转型 二、战略制高点的争夺 三、生态文明的涅檠 第二章 中国低碳化崛起之必然 第一节 中国国情及国际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 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三、国际气候外交的压力日益增大 第二节 中国低碳化崛起的涵义、挑战和意义 一、中国低碳化崛起的涵义 二、中国低碳化崛起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低碳化崛起的重大意义 第三章 中国低碳发展之对策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组合的激励机制 一、构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动力结构 二、理顺能源价格,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三、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低碳发展的市场体系 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策工具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第二节 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 一、确立优先战略,以科技自主创新带动低碳产业发展 二、营造发展环境,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低碳产业的 协调发展 第三节 企业与城乡居民结合的共识行动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不失时机地提高企业低碳竞争力 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 碳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可以看出,“浪潮”其实是导引一个新时代或新文明到来的大潮,从后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认为,“浪潮”也是导致某个时代某个“本质特征”发展成为支配地位的革命性潮流。其显著的特点:(1)全球性。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全世界,而不是个别的国家和地区。(2)必然趋势性。它代表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不可阻挡的。(3)过程性。它可以分成若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特点。(4)差异性。“浪潮”对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社会的作用不可能划一同步。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同,“浪潮”发生作用的时间不同,发生作用时的特点也不同。(5)共存性。在全球的范围内,不同的“浪潮”可以同时发生作用;缩窄到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浪潮”可以长时间共存,但旧的“浪潮”最终会消融在新的“浪潮”里。 “浪潮”的引领推动与新的文明形态或社会形态的形成构成因果联系,但“浪潮”引领推动功能的终止并不意味着与其对应的社会文明形态的终止,新的文明形态或文明形态新的特征要等下一次“浪潮”的引领推动才能逐步建立,并且新的文明的产生也并不意味着旧文明的彻底消亡,新旧文明要在冲突中长久共存,旧文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彻底融入新文明。美国是信息化的引领者,1956年美国社会结构中白领工人首次超过了蓝领工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产业大发展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但美国在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上仍长期居全球前列(排放主要来自消费领域),其减排的意向也明显低于欧盟,而“高碳”正是传统工业社会的特征。


编辑推荐

《低碳化:中国的出路与对策》是关于在世界低碳革命的浪潮下,我国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在低碳发展中实现大国崛起的一本专著。目前中国的部分较为发达的省市,不时被雾霾笼罩,PM2.5成为普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压力下,中国如何成功破解环境困局,同时保持发展势头,既是现实的课题,又是紧迫的任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低碳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