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鲁滨孙飘流记

(英)笛福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英)笛福  

译者:

徐霞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作者简介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鲁滨孙飘流记 PDF格式下载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繁体版小说。应该说用啃的吧,那时还是小学五年级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那么辛苦的去啃一本书,全因为一种精神,因为一种力量。是书告诉我一个人的斗志多么的重要,而生活的乐趣同样又是那么简单。一度航海都成了我的梦想!很建议对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好好阅读一下。


  * 我觉得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很离奇的脱离大难,每当我们心里有所踌躇,不能决定应该走哪条路好的时候,经常有一种内心的暗示指导着我们走这条路.虽然我们本来想走的是那条路;不仅如此,有时我们的感觉,愿望或是我们的任务明明叫我们走那条路,可是心里灵机一动:这种灵机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谁给它的力量.
  * 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的目标所吸引,或是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 这种力量,我实在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这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眼前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
  * 这种现象,是我内心里某些热烈的愿望和顽强的观念的结果.
  * 一个人也不能完全忽视自己内心的冲动.
  *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 因为突然而来的喜悦
   正如突然而来的忧伤.
   起初的时候,
   一样也惊心动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