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与我的世界

曹聚仁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3-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曹聚仁  

页数:

599  

Tag标签:

无  

前言

  近二十年间,我看过属于传记文学的专集,在五百种以上;当然并不严格地限于“传记”或“自传”,包括“回忆录”、“忏悔录”、“感想录”、“随笔”、“谈话录”、“旅行记”、“日记”、“书简集”在内,见到了就看,当作现代史料看,颇有用处。三十五年前,由于政治关系,陈仲甫(独秀)先生拘囚在南京地方法院,我就替他设法提供材料,写起自传来。他动笔写了八章,局势忽变,朝野合作抗战,便恢复了自由,自传便中停了。抗战第二年,我还在汉口某里中,见了仲甫先生,他也颇有意写下去,可是,他晚年住在江津那几年,并没把自传写起来。坊间所见陈氏自传依旧是开头那么一截子,我们总觉得不够味似的。十多年前,我又曾劝知堂老人(周作人)写回忆录,这回总算劝成功了,全书有三十八万字,完完整整地一份史料。于今,倒是变成别人劝我来写回忆录的日子了;过去大半个世纪,世变的剧烈,比以前三四个世纪还要多;而四五十年前,和我交游的年轻朋友,如今,都和“天下兴亡”有了密切的关系,值得用一条索子贯串起来。从我是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把第一手史料保留起来,也真的“匹夫有责”了。这是我决定谈谈过去经历的主因。  写“自传”、“回忆录”,也是过去二十年间潮起了的新风尚;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忽然如刘备那样过着灌园种菜的生活,自有髀肉复生之叹。

内容概要

  《我与我的世界》讲了近二十年间,我看过属于传记文学的专集,在五百种以上;当然并不严格地限于“传记”或“自传”,包括“回忆录”、“忏悔录”、“感想录”、“随笔”、“谈话录”、“旅行记”、“日记”、“书简集”在内,见到了就看,当作现代史料看,颇有用处。三十五年前,由于政治关系,陈仲甫(独秀)先生拘囚在南京地方法院,我就替他设法提供材料,写起自传来。他动笔写了八章,局势忽变,朝野合作抗战,便恢复了自由,自传便中停了。  抗战第二年,我还在汉口某里中,见了仲甫先生,他也颇有意写下去,可是,他晚年住在江津那几年,并没把自传写起来。坊间所见陈氏自传依旧是开头那么一截子,我们总觉得不够味似的。十多年前,我又曾劝知堂老人(周作人)写回忆录,这回总算劝成功了,全书有三十八万字,完完整整地一份史料。于今,倒是变成别人劝我来写回忆录的日子了;过去大半个世纪,世变的剧烈,比以前三四个世纪还要多;而四五十年前,和我交游的年轻朋友,如今,都和“天下兴亡”有了密切的关系,值得用一条索子贯串起来。从我是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把第一手史料保留起来,也真的“匹夫有责”了。这是我决定谈谈过去经历的主因。

书籍目录

  代序:谈传记文学  我的自剖  金华佬  我的童年  己酉辛亥之间  先父梦岐先生  育才学园  地盘动了  浙东  我的母亲  她的婆婆  神道的黄昏  父子之间  永生的时代  另外一群人  环绕蒋畈的另一群人  金华一年半  诸侄  志趣卑下 行为恶劣  杭州初到  明远楼前  我们的校长  五四运动来了  “留经运动”  后校长姜伯韩  前四金刚  后四金刚  我们的教师  从夏丐尊先生说起  自屋诗人刘大白  《霞底讴歌》  一师的毒案  一代政人沈仲九  衙前那一群朋友  拾遗  杭州  湖上  失望的旅行  在上海生根  国学与《国学概论》  我做了教授  “可杀的张凤”  孤山文澜阁  四库全书  《世说新语》中人物  书记翩翩潘伯鹰  诗人汪静之  补说汪诗人  史学家杨人椒  《情书一束》的故事  蓝布衫的故事  暨南前页  暨南中页  暨南后页  南社——新南社  小凤叶楚伧  上海甲记  插说一段话  再插一段话  上海乙记  未进大观园的吴稚晖  将进大观园的吴稚晖  进了大观园的吴稚晖  谈裘可桴  几位有些相干的师友  和平老人邵力子  文白论战史话  望平街巡礼  陈灵犀与《社会日报》  《申报·自由谈》  黎烈文与《自由谈》  我与黎烈文  小品散文  《背影》作者朱自清  鲁迅与我  我与鲁迅  我和林语堂吵了嘴  “余致力”  也谈郁达夫  “不除庭草斋夫”  三个胖子的剪影  插说苏州  “乌鸦”商标的《涛声周刊》  楚狂老人陈子展  洋人  《芒种》与《太白》的时代  《太白》社与陈望道  《论语》与幽默  大众语运动  一幕对话  《立报》  京派与海派  补谈海派  “文人相轻”  文坛续话  酒人与诗人  上海丙记  回力球  上海丁记  语文教学  朋友与我  我的家  我的梦想与梦境  房龙的故事  历史因素四等分论  罗素在中国  《读书三昧》  谈蒋梦麟  莫罗亚的路子  前夜  后记  附:曹聚仁编著目录初辑

章节摘录

  金华佬  一开头,我就说我是浙东金华人,我的语气中,就有攀附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意味。但是,在我十六岁以前,“金华佬”三字,多少带着刺耳的不快之感。原来,我们姓曹的这一脉,明代中叶,从金华东乡洞井,由仁一公夫妇带着一个孩子,迁居到浦江南乡蒋畈这一小村落中,到了清光绪年间,快要三百年了。可是人口一直不旺盛,太平军以前,村中有过五六家人家,男女也有二十多人,经过了太平军战役,全村只留下了曾祖母和祖父母三个人,可说是门衰祚薄了。那三百年之中,蒋畈曹家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不必说应过科举得过什么功名。在封建社会,我们这种人家,种田挑粪,泥脚生活,叫做“凉籍”,即是说没有过读书种子。先父是兰百年中第一个上府去应科举的人,他到浦江城中去应县考,浦江童生,指明他是金华人,便给赶了出来。受了这场打击,祖父便灰心了,叫先父歇了这份心,安分守已去种田算了。先父心有不甘,便背着曹氏宗谱,由金华朋友找了一位员生替他证明金华的籍贯,到金华府应试,这才达到了志愿,以第一名秀才压倒了全场士子。先父到金华府应试的事,他是偷偷地动身,不敢让祖父知道。祖母呢,特地上了挂钟尖去拜神,许了愿,可是,她坐在庙前长叹息道:“浏源溪(蒋畈东边的溪流),直拢统,没个秀才种,我们能跟‘命’去拗吗?”那知,先父一战而捷,报条送来那一天,一家人惊喜若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与我的世界 PDF格式下载



曹聚仁名著


真是老书了,居然能在这里买到


喜欢内容,不喜欢封面


我和我的世界


朴实无华的回忆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