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变缘常

范智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范智红  

页数:

2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从“故事性”的强化,对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表现和“象征化”的尝试等三个方面,描述和阐释了“为人生”的新文学在四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深化”和多样化性发展,视角新颖,感受清新,见解独到,体现了对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理解。

作者简介

范智红,1967年出生,湖南人,1989年毕业开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毕业,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学术论文见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传统”与现实第一节 新文学的小说观,“为人生”的文学观——鲁迅的意义——“典型化”等问题的目的第二节 四十年代的作家社会,走出书房的两种意义——从“无名”的山水得到启示——对抗流行的市侩主义——认识“老百姓”的朴素价值——存“废墟”之中表现“乱世——战时文化出版的状况第三节 “今日文学的方向”“主流”的方向——战时的“另一种”生活景象——关于“旧形式”的研究——姚雪垠的贡献——外国新思潮的译介——短篇小说新知——众声喧哗——两个争论第二章 时代生活与“传统”形式第一节 “小说应当是个故事”“民族形式”问题——“故事性”的强调——以通俗形式负载人生问题(张爱玲)——“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赵树理)第二节 新三部曲:“幻灭”、“动摇”与“追求”茅盾模式——强烈地表达“深沉的感情”(路翎)——新“流浪汉小说”揭示“人性的败坏”(钱钟书)第三章 平凡生活的复现及其叙事功能第一节 关于:“写平凡”从“平凡”0中发现了人生最基本的形式——不说家的关心“命运”——对于“平凡”肯定与批判的矛盾第二节 “回忆”与“对照”汪曾祺与张爱玲关于“参差的对照”的意见——“人生的形式”的回忆与对照(汪曾祺)——“内心的戏剧”(路翎)——在现实与“古老的记忆”之间(张爱玲)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诗情三代小说家谈“作家”本色——故乡童年(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美好的极致”(孙犁)第四章 “象征化”的尝试第一节 关于“象征化”“卡夫卡型的优点”——卞之琳《小说六种(译序)》——关于纪德的两种意见——“五四”作家的“象征”小说第二节 “水瓶”与“风旗”冯至与《伍子胥》——李拓之的《文身》——卞之琳与《山山水水》第三节 “向虚空凝眸” 用形式表现意象(沈从文)——情节的象征化(袁犀)——神秘气氛的隐喻(爵青)第五章 结语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身小智小慧的人,担当不了悲剧的角色”,真正的小说材料应该是“经小说家用心理学家的眼光,科学家的耐心,宗教家的虔诚,依照严密的逻辑推索下去,忘记了自我,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陪着他们身心的探险,陪他们笑,陪他们哭”,然后才能获得四。张爱玲则反驳说,从历史的角度看,悲剧塑造的是英雄,表现的是壮烈的力,注重的是人生飞扬的一面,却忽视了人生安稳的一面,而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只是生在某一个时代的,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因此不是英雄而是凡人更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总量;从美学的角度看,“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是更近事实的手法,用此方法才能写出真实的人生世相和其中的永恒意味。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为什么多的是那种“软弱”的、“不彻底”的凡人而并无一个志在“救人民,救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超人式的英雄;为什么多的是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对于物质生活和心理感觉的微细描绘,而没有那种戏剧性的“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我们在上述反驳中可以看到在两位年轻小说家之间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对平凡的普通人生活的关注态度。但是这种态度在张爱玲那里表现为一种历史观,在芦焚则更多表现为一种道德观。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致读者有一种猛禽,古时名“枭”,俗称“猫头鹰”。它习性古怪:黑夜活动,白昼栖息;即便睡去,也睁着一只眼睛。这独异的生活方式,使它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目光和视野。猫头鹰飞翔时悄无声息,偶尔发出一两声怪叫,难免令人惊悚。 在希腊神话中,它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我们渴慕智慧,我们企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编 者 一九九八年九月


编辑推荐

《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露天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变缘常 PDF格式下载



还可以吧。材料很多,但是感觉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