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

(法)梅里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法)梅里美  

页数:

570  

译者:

张冠尧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全集》汇集了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全部中短篇小说,包括《高龙芭》、《卡尔曼》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反映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们以浓郁的异国情调和奇异风格在十九世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

作者简介

普洛斯佩·梅里美(1803-197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以中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卡门》使他闻名遐尔,成为最受人喜爱的法国小说家之一。

书籍目录

马铁奥大义灭亲查理十一的幻觉勇克棱堡塔曼戈喋血贩奴船费德里哥古瓶恨一盘棋西班牙来信——寄与巴黎杂志社社长阴差阳错炼狱之魂伊尔的美神高龙芭风尘血泪卡尔曼奥班神甫吕克莱斯夫人街蓝色房间熊人洛奇琼玛补篇 决斗 一场战役 龙地诺的故事

章节摘录

书摘 朱莉·德·沙维尼结婚大约已有六年,但婚后半年,便发现自己对丈夫不仅不可能有什么爱情,甚至也难以产生任何尊重。 她丈夫并不是坏人,既不傻,也不笨,但内心深处可能两者都有一点。前尘影事,想起来朱莉也许会记得,当初觉得他可爱,而现在却觉得他讨厌。他身上的一切都使朱莉反感。他吃饭、喝咖啡、说话的神态都使她的神经受不了。他们只有在吃饭时才见面、说话,但一星期却有好几次在一起进晚餐,这就够朱莉感到恶心的了。 至于沙维尼,他长得相当英俊,从年龄来看稍胖了一点,脸色红润,以性格论,不像爱动脑子的人那样往往莫名其妙地自寻烦恼。他坚信妻子对他有一种脉脉的柔情(他胸襟豁达,当然不会相信妻子像新婚第一日那样爱他),这种信念既没有给他带来喜悦,也不使他痛苦。如果情况相反,他一样也会安之若素。他曾经在一个骑兵团队里服役达多年,但后来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便厌倦了军旅生涯,退役回家,结了婚。要解释两个没有任何共同思想的人如何结合在一起似乎是相当困难的事。一方面,有一些像福劳辛那样的老人家和热心的人,他们可以使威尼斯共和国嫁给土耳其苏丹,他们为了安排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事,甘愿劳碌奔波;另一方面,沙维尼出自名门,当时长得也不太胖,性情开朗,是地地道道的所谓“老实人”。他常到朱莉母亲家里来,朱莉看见他,对他产生了好感,因为他常常讲述一些骑兵团队里的故事,逗得朱莉哈哈大笑。故事虽然滑稽,但有时也难登大雅之堂。朱莉觉得他可爱,因为每有舞会,他必和她跳舞,而且总能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说服朱莉的母亲晚点才走,或者去看戏、到布洛涅森林散步。总之,朱莉认为他是个英雄,因为他曾经勇敢地和别人决斗过两三次。但使沙维尼最终获得胜利的是他亲自设计,亲自订做的一辆马车,当朱莉后来同意嫁给他的时候,他就是亲自驾驶这辆车来迎娶她的。 结婚不到几个月,沙维尼的一切优点便几乎烟消云散。他再也不和妻子跳舞,——这当然不在话下。他那些逗人的故事也统统讲过三四遍了。现在他嫌舞会持续得太晚。看戏时直打呵欠,觉得晚上要穿礼服的习惯令人受不了。而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懒惰。如果他想讨人喜欢,也许能办得到,但他认为受拘束简直就是一种刑罚,这几乎是所有胖人的通病。他讨厌社交,因为一个人在社交界是否受欢迎决定于他努力讨人欢喜的程度。粗野的欢笑对他来说比雅致的娱乐有意思得多,因为与和他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要想引人注意,只需喊得比其他人更响便可以,而他的肺活量很大,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此外,他吹嘘自己的香槟酒量比常人大,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跃马跳过四英尺高的障碍,因而在所谓的年轻人中间获得了理所应得的尊重。这些年轻人很难说是什么样的人,下午五点钟左右,林荫大道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他对狩猎、郊游、赛马、单身汉的聚餐和晚宴兴趣十足。每天足有二十次,他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而每当朱莉听见他这样说的时候,便抬眼望天,小嘴露出难以名状的轻蔑表情。 朱莉年轻美貌,却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男子,可想而知,周围自然少不了有人向她百般奉承。但是,她的缺点是骄傲,何况又有母亲的小心保护,因而直到当时为止,她尚能经受得住社交场上的种种诱惑。再说,婚后的失望也是一种经验,使她难以再度产生激情。看到社交界为她的遭遇不平,并将她看做是乐天知命的榜样,Jb里颇为自豪。总而言之,她几乎是心安理得,因为她没爱上任何人,而丈夫又给予她全部行动自由。她搔首弄姿(必须承认,她有点喜欢向别人证明,她丈夫有艳福也不懂得享受)有如孩子撒娇,完全出于本能,与她略带轻蔑而不是假正经的保守态度配合得天衣无缝。一句话,她对所有人都和蔼可亲,同时也一视同仁。即使想中伤她的人也难以找到任何口实。 一八一×年十月初,爱尔兰人,英国杰出的军官,上校托马斯·纳维尔勋爵携女畅游意大利归来,到达马赛,住进了博沃大酒店。一般游兴甚浓而感到意犹未尽的旅行人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为了显得与众不同,许多旅游者会以贺拉斯的名句“切勿少见多怪”为座右铭。上校的独生女儿莉狄亚小姐便属于这类爱挑剔的游客。她觉得《耶稣显圣图》平平无奇,喷发的维苏威火山亦仅比伯明翰工厂的烟囱略胜一筹而已。总之,她对意大利最大的反感就是这个国家缺乏地方色彩,没有个性。这几句话的意思各人有各人的解释。几年以前,我非常理解,可今天却再也不懂了。最初,莉狄亚小姐心里美滋滋的,以为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另一边发现了在她以前别人从未见过的东西,回去后可以像儒尔丹先生所说的那样,“和体面的人士”大谈特谈,但很快便发觉,处处被自己的同胞占了头筹,毫无希望能找到任何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于是便一变而成了反对派。的确,非常令人扫兴的是,每当你谈到意大利的珍品时,总有人对你说:“你大概见过某城某某王宫中那幅拉斐尔名画吧?那是全意大利最美的一幅画。”但这恰恰就是你忽略了没看的画。既然观其全貌需要的时间太长,干脆下决心全盘否定倒来得简单。 在博沃大酒店,莉狄亚小姐还遇到一件使她大为丧气的事。她从意大利带回了一幅素描,画的是塞格尼佩拉斯吉式或希科洛佩式的城门,以为从来没人画过。可是法朗西斯·范维克夫人在马赛遇到她的时候给她看自己的画册,其中在一首十四行诗和一朵干枯了的花之间,赫然就有这道门,用的是斯埃纳浓烈的土黄色。于是,莉狄亚小姐把自己那幅塞格尼城门的素描给了贴身女仆,从此对佩拉斯吉式的建筑完全失去了兴趣。 这种懊恼的心情也感染了纳维尔上校,因为自从丧偶以后,上校看待一切均以莉狄亚小姐的眼光为依归。对他来说,意大利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使他的女儿厌烦,因此,是世界上最讨厌的国家。对于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像,老实说,他无可挑剔,但他能够肯定的一点是,这个地方猎物贫乏,顶着烈日在罗马乡下跑上四十公里才打到几只可怜巴巴的红胸斑山鹑。 到马赛的第二天,他请他以前的副官埃利斯上尉吃饭。上尉刚在科西嘉度过了六个星期,他给莉狄亚小姐讲了一个绿林好汉的故事,说得有声有色,,而且好就好在与以往从罗马到那不勒斯这一路上别人给她所讲有关强盗的故事完全不同。到了吃甜食的时候,餐桌上只剩下两个男人,对着好几瓶波尔多葡萄酒大谈狩猎。上校此时才知道,科西嘉的飞禽走兽不仅种类繁多,且数量丰富,简直天下无双。“那里野猪很多,”埃利斯上尉说道,“但家猪极像野猪,所以你必须学会将二者区分开,因为错猎了家猪,牧猪人便会找你的麻烦。他们会全副武装,从他们称之为‘莽林’的矮树林里冲出来,要你赔他们的猪并把你奚落一番。还有岩羊,这种奇异的动物别处没有,是稀罕的猎物,但很难打到。科西嘉岛上飞禽走兽极为丰富,种类之多,无法一一列举。如果您喜欢打猎,上校,就到科西嘉去吧。在那儿,像我的一位居停主人所说的那样,您可以尽情猎取一切可能的猎物,小到斑鸫,大到人都有。” 喝茶的时候,上尉又给莉狄亚小姐讲了一个睚眦必报、祸延亲属的族间仇杀故事,比刚才那一个更加离奇,使她听得如醉如痴。上尉还给她描绘当地丛莽初开的粗犷景象、居民独特的性格、以及他们殷勤好客和原始的风习,终于使莉狄亚小姐对科西嘉完全着了迷。最后,上尉还送给她一把漂亮的小匕首,这把匕首与众不同之处还不在于其形状和镶铜的刀柄,而在于其来历。是一个著名的大盗割爱让给上尉的,保证曾捅死过四个人。莉狄亚小姐把匕首别在腰间,晚亡放在床头柜上,入睡之前还从鞘里拔出来看两次。而上校则梦见自己射杀了一只岩羊,羊主人要他赔钱,他慨然付款,因为那是一只十分奇怪的野兽,长得像野猪,却有一对鹿的犄角和一条山鸡的尾巴。 她思绪如麻,乱糟糟地闪过,连一个也抓不住。像火车窗外的景物,稍瞬即逝。可是,正如在迅速奔跑当中,眼睛虽难以尽观一切,但仍能对经过的地方有个大致的概念一样,德·彼埃纳夫人在这纷至沓来的纷乱思绪之中,仍然能够感到一种恐惧,觉得自己正沿着陡坡被拖往可怕的深渊。马克斯爱她,对此她并不怀疑。这种爱情(她说是感情)由来已久,但在这以前,她并不放在心上。她笃信宗教,而马克斯则是个自由思想的人,两者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一点过去一直使她很放心。虽然能够引起像马克斯这样一个她认为生性轻浮的人心中真正的感情未始不使她感到喜悦和光荣,但她从未想到这种感情有朝一日对她宁静的心境会构成威胁。现在浪子已经回头,她便不由得害怕起来了。她认为马克斯的转变是她所导致,因而对他们两人来说,这一改变行将成为他们烦恼与痛苦之源。好几回,她试图说服自己,她模模糊糊预见到的危险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根据。这次匆匆决定的远行和她在萨利尼先生的举动里发现的转变勉强还可以用他对阿尔赛娜·吉约仍然抱有爱情来解释。但事情很奇怪!这种想法比其他想法更叫人受不了。而她最大的安慰就是使自己相信这都不是真的。 就这样,德·彼埃纳夫人整个晚上都给自己制造幻象,打碎它们,然后把这些幻象又重新合成。她不愿去达尔斯内夫人家,而且为了对自己更加有把握,她放车夫的假,打算很早就去睡。但这个高尚的决定一经作出并且无法更改以后,她便觉得自己不应如此软弱,心里懊悔起来。她尤其担心马克斯会猜出其中原因。同时,由于她难以对自己隐瞒不出去的真实动机,结果便产生了有罪的心理,因为光是对萨利尼先生感到关切这一点她便觉得是种罪过。她祈祷了很久,但心里始终不能释然。我不知道她几点钟才睡着,但能够肯定的是,当她醒来时,脑子依旧像前一天那么乱,作不出任何决定。 就在她吃午饭的时候,——因为人总是要吃午饭的,夫人,尤其是如果晚饭没有吃饱——她在报纸上看到,不知哪个土耳其帕夏刚刚洗劫了罗梅里亚的一个城市。妇孺被屠杀。几个希腊独立战士英勇捐躯或者被酷刑慢慢地折磨至死。看了报纸上这篇文章,德·彼埃纳夫人自然对马克斯打算作的希腊之行不以为然。她正在忧心忡忡地想着,忽然有人给她带来了马克斯的一张便笺。原来前一天晚上,马克斯在达尔斯内夫人家感到十分无聊。看见德·彼埃纳夫人没去,心里不安,便写信来打听消息,并问夫人几点去看阿尔赛娜·吉约。德·彼埃纳夫人没有勇气回信,打发人回答他说她按通常的时间去。接着,她念头一转,想立即去,避免在那儿遇见马克斯。但再一考虑,觉得这无疑撒了一个幼稚而可耻的谎,比头一天的软弱更糟糕。于是,她鼓起勇气,拼命祈祷。时间一到,使出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阿尔赛娜的房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极一时之盛。巴尔扎克、雨果、左拉、缪塞……等等都是光华夺目的名字。他们的作品或以博大精深见长,或以优雅清丽著称,而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1870)则以文笔洗练,叙事清晰,内涵丰富,情节紧凑的特色在中短篇小说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堪与各大名家并列。尤其是描写波希米亚人(既吉卜赛人)的性格、生活和习俗的《卡尔曼》被著名作曲家比才编成歌剧,辉映世界艺术的殿堂,更使他名传遐迩,成为最受人喜爱的法国小说家之一。 梅里美的艺术天赋来自他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均擅长绘画。父亲当过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议员,站在新兴资产阶级一边,反对没落的封建制度。王政复辟时期被流放。梅里美从小在艺术氛围中成长,既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又从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感受到了伟大时代的脉搏,这无疑对他日后文学创作风格和倾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青年时代他曾经奉父命攻读法律,并取得律师的资格,但归根结底,他所喜爱的仍然是文学创作。一八二五年,他开始在这方面崭露头角。他化名写的短剧《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获得成功。一八二八、一八二九年梅里美陆续发表了描写十四世纪法国农民起义,反对封建压迫的历史剧《雅克团》及反映十六世纪法国封建王室和反动教会屠杀宗教改革者的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时代轶事》,显露出了文笔简洁明快的特点,也立场鲜明地表现了内心的爱与憎,使读者在客观的叙述下,明确地看到了作者的政治倾向。 同一年,梅进而美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并专心致志往这个方向发展,写出了一连串脍灸人口的名篇。如一九二九年发表的《马铁奥大义灭亲》以洗练的笔触,使法国科西嘉粗犷的民风呈现在读者眼前。小说描写一位仗义疏财,连官府也惧怕三分的江湖豪杰,因爱子贪图小利,出卖了被官军追捕的绿林好汉,损害了家族的名誉,于是大义灭亲、杀子以谢天下。马铁奥这个人物使我们联想起《水浒传》中的梁山义士。他为了顾全绿林豪客间的义气,不惜手戕亲子。这种做法,今天看来似乎荒谬,但在封建社会,却是江湖人士维护彼此之间的团结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小说的中心人物马铁奥形象饱满,虽没有连篇累牍的描绘,给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 同年,梅里美又在《法兰西杂志》上发表了另一个短篇小说《勇克棱堡》,重现了一八一二年九月法国军队攻克俄军在莫斯科附近一个棱堡的英勇战绩。法军官兵前仆后继,终于在高喊“皇帝万岁!”声中冲进了棱堡。应该指出,梅里美在完成这篇小说的创作时,拿破仑失败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了。但人民虽然身处王朝复辟时代,却没有忘记拿破仑叱咤风云,法兰西军队横扫欧陆各封建王朝的辉煌岁月。作家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道:“请您想想,如果连作战的英雄气概也失去了,那么法兰西民族还剩下什么呢?”由此可见,梅里美对过去充满了依恋之情,而不是追逐时尚,向复辟王朝唱赞美歌。 梅里美小说的主题不仅有对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也有对当代社会丑恶现象的鞭挞。他继承了十八世纪先贤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的人道主义传统,写出了揭露和批判贩卖黑奴这种罪恶行径的名篇《塔曼戈喋血贩奴船》。小说的主人公塔曼戈是非洲部落的酋长,也是掳掠和贩卖自己同胞的人贩子。他和白人船长勒鲁勾结,干着这罪恶的营生。不料天网恢恢,后来也被狡诈凶残的船长掳上了贩奴船,与前一天被他卖给白人的黑奴一样监禁在舱底,忍受着非人的对待。他逐渐从迷惘中清醒过来,鼓动黑奴奋起反抗。他的转变获得了同胞们的原谅。经过一场浴血苦战,以他为首的黑奴把船长和所有的船员杀光,但是却没有能力驾驭那艘“只听从白人命令”的帆船,返回非洲。在海上漂流的过程中,黑人们一个个饥渴而死。只有塔曼戈一人半死不活地被一艘英国船救起,但亦难以还乡,终于悲惨地在伦敦了却残生。这篇小说文笔朴实无华,没有令人厌烦的心理描写,有的只是强烈的讽刺,除了对贩奴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之外,还揭示了一条真理,就是:一个民族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否则,即使获得了解放也难以保卫并最终会再度失去宝贵的自由。塔曼戈和他的同胞打碎了身上的枷锁,但却不懂得使用罗盘和船帆,终于也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 ……


编辑推荐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编辑推荐:在十九世纪群星璀璨的法国文坛,梅里美以文笔洗练,叙事清晰,内涵丰富,节奏紧凑的特色在中短篇小说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的读者大都是从那篇脍炙人口的《卡门》所认识梅里美的。那个美丽的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的波西米亚女郎给人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