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
2005-5-1
人民文学出版社
蒙田
185
梁宗岱,黄建华
无
卓克基的尘埃,咸淡遵义,二万五千峥嵘,七十崔嵬苍茫。夹金山,冰山又见来客,哈达铺,陈年繁星。音韵不曾中断的记忆。
第一部分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论悲哀当灵魂缺乏真正对象时如何把情感寄托在假定对象上论闲逸论辩才的急慢论预兆论善恶之辨大抵系于我们的意识论恐怖论死后才能判定我们的幸福哲学即学死想象的力量我们的感情延续到死后凭动机判断我们的行为几位钦差大臣的特征论隐逸论教育是事可以凭人们的见识来评定真假之狂妄我们怎样为同一事物哭笑论友谊第二部分第一卷不同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
卓克基的尘埃,咸淡遵义,二万五千峥嵘,七十崔嵬苍茫。夹金山,冰山又见来客,哈达铺,陈年繁星。音韵不曾中断的记忆。
无
老人家知识是很渊博的,写的文字即使是随笔,也是富含深刻的哲理,随便挑一页,就可以作为名言警训心灵鸡汤,而且随便哪一页都可以让你去找那些“超链接”——百度一下,原来那些亘长的名字下有一大堆一大堆你不知道的事,你从来没听过的书名……好吧,原谅我吧,是因为我的太浅薄无知了。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可能我不太喜欢这种说话的方式,打个比方,比如我很想好好吃一顿面条,而且是一碗看起来高档上档次的面条,但一旦我开吃了,面条一半在嘴中,一半在碗里就会有人来打断我,告诉我一些比面条更吸引人的东西——这本书里随时会有贺拉斯、卢克莱修、卢卡努斯、提布卢斯(哪那么多卢斯?)等人的名言出现,随时插入,随时感慨,有时我甚至看不出这些人的话插入到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他们的著作看得深且牢?我就不信他能全背出来。总而言之,我看得有点难过。面条吃得如此艰难,不免让我对面有些憎恨。
也许我需要的是一本纯粹的只是蒙田说的书。就只是他说。
这是收于《蒙田随笔》中的一篇散文,醒目的论题,讨论的是善恶与我们意识的关系。显然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善恶的标准就像一切模糊的事物,像风一样看不到摸不着,人类围绕之争辩的话题从没有停息过。下文是我的自然态度,低级的意向。
开篇,蒙田引用古谚语,“骚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意识,而不是事物本身”。即自认为是善的就是善的,自认为恶的就是恶的。蒙田提出问题,“如果恶单是由于我们的判断而侵扰我们、、、为什么我们不支配它呢?”
然后他,“我们把死亡、贫穷和痛苦当做我们最主要的敌人”。即死亡、贫穷和痛苦是恶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此篇文章以及题目当中的恶的大致范围,不是人格上的缺点。在这里,他说的是人类面对的永恒的问题,面对恐怖的死亡,绝望的贫困,痛不欲生的痛苦,我们怎么面对这些问题。接下来,他讲述了多个小故事来证明无论是什么人,小丑,教士,囚徒,国王,为了极小的挫折而献身,“无论什么信仰、无论什么境况的男女或镇定的等死,或有意去寻死,而且并非单为逃避生的苦恼,有些简直是为了逃避生的餍足”。可是有多少人敢于直面惨淡的生命,人们不仅想起迅哥儿的那句话,“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有多少人敢自称自己是“真的勇士”,除了戏谑!于是,这话题似乎又扯到勇敢或懦弱的态度。
为了达到目的,蒙田企图从反面论证,他又提出一个反问,“上天为了我们的最大幸福而赐给我们智慧,我们却用以自求灭顶,与天心作斗?”同时他也举出一个反例。站在十字路口,开始惶惑了,我们该选择哪一条路走呢?
“等待死比死还难受”,是啊,有多少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病吓死的。人是种奇怪的动物,有想象力。于是蒙田开始说服我们,
“倒是我们对于死的想象的焦躁使我们不能忍受痛苦、、、痛楚如果除了本身没有别的危险”,“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使我们的苦乐尖锐化的,是我们的心灵的锋刃。禽兽的心灵是被钳制住的,把它们的浑噩和自由感觉完全交托给肉体,所以每个种类亦只有一个差不多相同的感觉,由它们举动的一致便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我们肢体里不惊扰那隶属于它们的权限,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可以更自在,因为自然赐予它们一个对于苦乐比较合理与温和的品性,而这品性既然是对于人人都是普遍平等的,就不会不合理。但是我既然可以摆脱了它的律法,而耽溺于我们幻想的放纵里,我们至少要把它们屈向那令人最愉快的一方面。”
说白了,是灵魂支配着我们,他相信我们的灵魂是受我们支配的。
痛苦,死亡,然后他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柏拉图的话,“为智慧所照耀的时候,是明眼的而不是盲目的” ,金钱。
最后他得出杰伦,“相信自己是快乐的人便是快乐的,而不是取决于那个世界相信他是否是这样的人”,“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如果生在贫困中是一件坏事,那么,至少没有必要在贫困中生活“。
这句话,是激励的?激励我们不应向贫困痛苦的境况妥协,越是软弱,越是痛苦。如果不能摆脱的痛苦,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缓解。但我又读出一点绝望,如果在贫困中是一件坏事,那么没有必要在贫困中生活,如果在绝望中是一件坏事,那么没有必要在绝望中生活。绝望的处境有无尽的痛苦,精神的痛苦,灵魂的。我想生活不仅仅面对的是死亡的痛苦,还有活着的痛苦,活着不能与恋人相聚的痛苦,这个问题可以独立出来讨论,生离死别的痛苦。
蒙田根本就无法解答这个问题,灵魂,是无法自控的,自我以享乐为原则,本我是道德的,超我以价值利益为原则,我们甚至连自欺都无法把握。他更像一名传教士。我们相信我们是快乐的,那你告诉我罗伯特科恩怎么相信他是快乐的,说穿了,这是很无力的。
反过来说,他怎么不多谈谈恶的例子呢?这世界,同样有许多人纵其一生很难从失败痛苦中走出泥潭,怎么解释,光说灵魂的事,相信自己是幸福的,岂不是自欺欺人,我承认相信自己能产生正能量,但是恶仍然不断。如果蒙田活在今天,他肯定不会这么说的。这是唯心的观点。如果我们唯心的认为是善的,那恶是否离我们远去,我们应当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行为。
我知道的是他后来是隐居了的。守着一点田一些动物。
他读书,对于希腊罗马历史不熟的我看到了好多奇怪的名字。引经据典都是遥远的故事,放在他的散文里,好像就不那么空洞了。
才明白,高考时候老师总是叨叨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怎么回事。
虽然每个散文的结构都不一样,但是逻辑和思维的深度,这些都是真真的满分GRE作文。
蒙田爱用例子,但是他例子的用途,却不尽相同。
看着看着习惯性的拿他每篇文章,拆分、理清,细细玩味。
后来就觉得他很可爱,很认真,又好执着。
16世纪的生活,该是还未脱离农业为主。
一想到,在那个人人忙着填肚子做生意练手艺的时候,他一人埋头读书读到 一个论点 他能说出“这类例子成千上万,只需举同一个人的三个例子”。
他思考的一些问题,放在那个时空环境,多是纯粹为了表达自己的思考才写下来。一个认真活着的思考者。
虽然只是在一篇 论述“习惯”,蒙田讲到 习惯衍生品“成见”的破坏性。其实从始至终,他都是在 用他的思维 反抗习以为常的想法。
有时候看看就突然感动,被他慢慢的带着从一个平原走进某个真正美丽的风景,发现阅读和思考带来的快乐。
从残酷 讲到 希腊罗马的司刑制度的不合理性,再讲到人与动物的关系,讲到人的自大。
向蒙田学习!!!
这本书原本打算在旅行的路上看完,不过最后还是觉得章节比较分散,旅途中难以集中精力一章一章地看,所以寄回了家,这几天在家里看完的。我承认看的时候很容易错过许多内容,对于随笔这样比较跳跃思维的内容,读者不得不时刻去跟随蒙田的思想轨迹,还好我读书没有什么太大的目标,读好好句子,能用共鸣,这个最重要,对于他的一些话,我想我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蒙田随笔是我的枕边书。常常看却时时有新意。这本是带插图的,里面有蒙田所居住的古堡。就是他写这本随笔的地方,古堡的外面有许多庄稼。因为图片照得不是很清楚,不知道种的是麦子还是其它作物。蒙田一生就弄了这么一本很薄的小书。其它西方哲学家就是尽写尽写,看也没法看。作为读者脑子真是跟不上他的一只笔,于是只好废然长叹。他对死亡的认识,洗刷了幼年时候我对死亡的恐惧。我小的时候很害怕死亡,认为那是一种难耐的黑暗。另外觉得时间寂寞而漫长。因为死亡在他的笔下变得平常了,如同树木落叶,太阳下山一样地平常。蒙田老先生对人的评价不高。他只是照一个正常的人性看待人,没有抬高也没有贬低。有时读他的书觉得象听老生常谈,就象我们小时听长辈的唠叨,嫌烦。直至长大后一一对现。
他谈死亡那一节读完了让我放声大笑。他说一个要上绞架了,忽然感到口渴了,向刽子手要水喝。刽子手先喝了递给他。他就拒绝喝了,因为他觉得刽子手不干净,也许会把梅毒传给他。
另外一位更荒诞了,那是说一个庇卡底人,他已被置于绞刑台上了,人们将一个妓女带来给他说:“如果肯娶她,可以饶他一命(据说有这样混帐法律)。他对这个女的看了半天,发现她是个拐脚,长得又丑便对刽子手说:“捆吧,把我捆牢吧,她是个腐腿女人!”这真可以称得上丑得出人命了。这里有个疑问是谁把这个可怜的女子带来的?世界上真有丑得让人连命也不想要的女人?
看不出好处.....平淡得很.....真的是老生常谈
蒙田是老生,我们常谈他。
你又骗人了,你没有常常谈他,我知道。
李菁他妹妹......
还真有丑得让人不要命的?
看完最后一个故事我也放声大笑了:)
家里一直有这v本书,是我爸爸的。原来看封面挺没意思的。也就没翻过。看了你的评论突然对这书很有兴趣
蒙田随笔可不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哦。您看的或许是节译本吧。我刚买了一本原版的二手书,极小的字,词典似的,一千多页!
你看的不是全集,他的随笔全集印刷出来有上中下三部,你可找找《蒙田随笔全集》,而且他另外还有旅游日记。
这本书没有插图啊!您搞错了吧!而且这本书也的确不是全集,比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