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梦的追求

戴光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6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戴光中  

页数:

348  

前言

  镇海商帮系举世闻名的“宁波帮”鼻祖之一。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当大批洋货倾销宁波并转销内地市场时,一批批镇海有志青年却离乡背井走出家门,跨洋过海闯荡与镇海隔水相望的上海。面对一片陌生的土地,他们用勤奋、诚信和聪慧,开始了雄心勃勃的艰难创业。  是为镇海商帮第一代开拓者。  到了十九世纪末,第一代镇海商帮的佼佼者,已经在人才荟萃的上海脱颖而出,成为申城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实业家。当时,沪上钱业著名的九大家族,镇海人三分天下踞其一。凭借殷厚的经济实业,镇海商帮在上海涉金融、兴工商、创航运、办教育、助慈善,大兴民族经济.独领浦江风骚。他们怀拳拳爱国之心,以民族实业与洋人抗衡,为申城的开埠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是镇海商帮最初的辉煌。  一百年过去了,二十世纪中叶,镇海商帮的后代们,承先驱创业之雄心,以上海为跳板,把发展的目光投向全球。相同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与父祖辈们当初闯荡上海一样,除了勤奋、诚信和聪慧,两手空空踏上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新征程。  他们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带着镇海这片土地灵气的开拓者,创造了比他们父祖辈更加骄人的业绩。他们中出现了世界船王、影视巨擘、华人领袖、商界大贾——“宁波帮”因为他们而蜚声全球。  张济民先生,就是他们中卓越的一员。

内容概要

  《梦的追求:张济民传》为长篇传记,它精彩展示了现年83岁的祖籍镇海的美籍华人企业家——张济民是如何从一名身无分文的海外游子到如今的一位超级富翁的。张济民15岁只身闯南洋,备尝艰辛。经多年奋斗,事业终有所成。他的一生不仅是艰苦创业的一生,也是爱国爱乡、不懈追求的一生。张济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为北美华人富翁第四位。该书让我们读到了一代华侨华人殚精竭虑数十年筚路蓝缕,终究铸成宏伟大业的奋斗历程,他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激励人们通于创业、怎样创业的书。

书籍目录

上卷 雄起于东亚第一章 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童年的熏陶二、读书不用功三、逃难回故乡四、决意浪迹天涯五、海外第一课第二章 中年立业善拼搏六、贸然闯日本七、借祖国的光八、万事开头难九、“日独”十周年第三章 “我的经营观”十、以人为本十一、以诚待人十二、“四条件”十三、“三原则”中卷 晚成于北美第四章 飞越太平洋十四、痛苦的抉择十五、为了孩子十六、挥手从兹去第五章 地产大王十七、手抄税法十八、“点房成金”十九、超市与维修部第六章 大器晚成二十、开源节流二十一、夕阳无限好二十二、美梦成真下卷 报效于祖国第七章 他只用一个词二十三、情牵梦萦二十四、首任会长二十五、友好城市第八章 爱国无价二十六、亏本不亏心二十七、创办“华声”二十八、忍痛割爱第九章 西部开发第一人二十九、“中国有稀土”三十、一发而不可收三十一、为伊消得人憔悴第十章 世纪交替三十二、千禧之行三十三、后继有人三十四、尾声附录张济民生平大事简表

章节摘录

  张济民第一次漂洋过海,毫无经验,买的又是统舱票,位于底层,空气恶劣。他又呕又吐,晕倒在地,什么东西也吃不不下,几乎连胆汁都吐出来了,却没人帮助他,连一句安慰的话都听不到,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这时,他才深切地体会到家的温暖,感到格外的孤苦无依。好不容易熬过这一关,眼看着新加坡遥遥在望,忽然,统舱里的乘客全被赶上一条小船,遣送到港口外的一座小山。原来,新加坡的殖民政府明令规定:船上房舱官舱的乘客都可立即登陆,但统舱的“下层公民”,则要在那座小山上拘禁三天,接受体检,确实没有传染病的方可上岸。新加坡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面积五百多平方公里,古称单马锡,归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十八世纪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也是老牌海盗荷兰的殖民地。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其在军事与经济上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十九世纪初,英国崛起,势力向亚洲扩张,横行海上,与荷兰争霸时,立刻看中了新加坡。1819年,英国殖民者莱佛士想方设法,将之据为已有,其手段之卑鄙,连英国政府也承认是欺骗行为。而日薄西山的荷兰海盗,自然斗不过上升期的日不落帝国,只得于1824年签订伦敦条约,重新分割势力范围,把新加坡拱手让出。  从此,新加坡就像《天方夜谭》中从魔瓶里释放出来的巨人,令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当时岛上只有一百五十名马来人和少数华侨,但四个月后,人口激增至五千人,一年后又翻了一番,使之迅速成为一个繁荣的转口港。据统计,1825年,马六甲的贸易总值刚过三十万英镑,槟榔屿刚过一百万英镑,新加坡则已达到二百六十一万英镑。同时,它也成了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840年,英国殖民者侵略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新加坡是最重要的跳板。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又在马来半岛拼命开拓殖民经济,这里的锡矿业和种植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于是,成千上万的中国移民被吸引过来。但傲慢的英国人,种族歧视极端严重,称前去打工的华人为“猪仔”,是一种“不洁之物”,因此,在登陆之前,必须像动植物一样检查一番,以免影响高贵的白人的身体健康。张济民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山叫做萨拉山。


编辑推荐

  雄起于东亚,晚成于北美,报效于祖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梦的追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