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全三册)
2005-01-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魏巍
1084
无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东方(上中下)》讲述了解放军某部连长郭祥回家探望母亲,得知美帝在仁川登陆的消息,与战友杨雪一同提前归队。他俩是童年的伙伴,他暗中爱着杨雪,可是营长陆希荣骗取了杨雪的感情,还准备很快结婚。杨雪一心想上前线,陆希荣则认为是郭祥从中作祟。这时连里出了逃兵,原来是有名的“调皮骡子”王大发觉得革命已经完成,家乡又分了地,不能再让娘讨饭。郭祥关了他的禁闭。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纷纷报名,王大发在团政委教育下也决心怀打败美帝不回家”,团长邓军提前出医院归队。全团急驰龟城,决心打好出国第一仗,可是陆希荣却命令部队向公路两侧散开,破坏了战斗部署。接着敌机来炸,郭祥忍不住用冲锋枪打,许多战士效法,打得敌机逃窜,陆希荣却要处分郭祥,团长邓军肯定了郭祥和战士们的“积极防空”。经过第一战役,我志愿军终于稳定了朝鲜战局。在后方形势也很严峻,地主富农造谣破坏,村支书消极怠工,许多贫雇衣又穷得卖掉了分来的土地,农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级及时号召试办农业社。前线战事加紧,麦克阿瑟吹嘘“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倾全部兵力开展总攻势,我军节节抵抗并部署了第二战役,邓军的团全歼了李伪第七师,又奉命急行军140里阻止美军三个师向平壤溃逃,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造成了美军“黑暗的十二月”,结束了第二战役。陆希荣到朝鲜后一贯表现不好,多次造成战斗损失,团党委决定给予留党察看处分。杨雪认清陆希荣的面目很是痛苦。陆希荣更伪造现场,自伤腿部,被清除出部队遣返回国。郭祥在战斗中英勇负伤,文工团女提琴手徐芳献血救活了他,伤愈后他又多次在战斗中立功。杨雪不幸在战场上被美国飞机夺去了生命。直到1953年7月郭祥的右腿被打断,被送回沈阳截肢,才离开了朝鲜战场。省委任命他担任家乡的县委书记,邓军团长带给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和“志愿军一级成斗英雄”的勋章,女友徐芳也赶来看他,他激动地迎上前去。
魏巍,1920年生,河南郑州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1939年开始在《晋察冀日报》发表诗歌。著有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文艺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第一部 山雨第一章 故乡第二章 柳笛第三章 母亲第四章 大妈第五章 金丝第六章 村长第七章 地主第八章 消息第九章 惊梦第十章 分别第十一章 路上第十二章 征鞍第十三章 营长第十四章 争论第十五章 政委第十六章 江边第二部 火光第三部 风雪第四部 江声第五部 长城第六部 凯歌
请读片段第三部 第一 章 寂 寞 自从在柳叶黄落的村头,送走了女儿,送走了郭祥,杨大妈心里就空落落的不好受。是担心儿女们的远行么?不是。是想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么?更不是。大妈不是这样的母亲。当战争与革命的风暴在这块土地上旋卷的时候,孩子们也有来有去,有时候,连丢到锅里的鸡蛋没煮熟就匆匆走了,大妈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境。 可是,自从轰轰烈烈的土改斗争平息下来之后,尤其是自从她心爱的“八路”离开她远征他方,就好象把她的心,把她的生命带走了一多半。此后,随着革命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老干部、老伙伴,也随军南下,更使她觉得村子空旷冷落了许多,生出了一种深深的寂寞之感,仿佛人们把她生命中最繁华的年月也带走了。这次女儿和郭祥的离去,只不过使她这种寂寞的心情更加难捱罢了。 此外,村子里的工作状况,也是她心情不愉快的一个原因。按理说,全国解放了,强大的敌人打倒了,事情应当更为顺手;但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叫人不满意的。例如,地主谢清斋利用美军出兵朝鲜的时机,大造谣言,反攻倒算,如果放在过去,支部一定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果断的对策;可是大妈找到村长兼代理支部书记李能的门上,得到的却是漠不关心的回答。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大妈觉得同志们过去半宿半宿地坐在一起,热情地、亲密地研究问题的情景,仿佛已经很遥远了。这一切,究竟在起着一种什么变化?这一切变化,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妈虽然说不清楚,但这种景象带给她的却是忧虑和不安。她仿佛觉得在村子里的什么地方,生长起一片黑森森的暗影,在威胁着人们。 每逢大妈心情不好的时候,跟小契谈谈,就觉得畅快一些。可是最近几天小契也不来了,不知道他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按照历年情况,秋后庄稼一倒,小契最快活的节气就算到来了。他常常不等庄稼打完,就擦好了火枪,准备了足够的火药。这时候,你们谁也不能再责备小契懒散了。天还不亮,他就从炕上一古碌爬起来,在黑影里摸着饽饽篮子,抓两块干饽饽掖在怀里,然后就背起火枪走了。窗户纸似明不明的时候,就可以听见他那充满情致的枪声。平原上,林不密,草不深,庄稼一倒,狐狸、野兔只有钻到菜畦里躲藏。小契,这位热情的业余猎人,对这个规律抓得很紧。顺手的时候,一天能够打到二十几只。如果拿到集上,能换不少钱,可是,小契有小契的看法:“人对东西不能看得那么值重。”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因为一路上,总是会碰到赞美他枪法的人,或是赞美野兔肥美的人。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东方(上中下)(套装共3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通过对朝鲜战场和我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无
书不错,就是物流太慢,蜗牛呀
初读一下 感觉还可以
早就想买的书啊
经典,值得收藏,慢慢品味
好小说 真正值得去读
书收到了,很好用的书,真的不错呢
总体来说,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历史断面,主题是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合作社。由于这本小说的缘故,那段不可理解的岁月也终于比较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虽和历史不同,但不能代表完全虚构,那个时代的影子始终在书中闪现。从书中可以看到,抗美援朝之所以胜利,与战争的正义性和士气是直接相关的。书中也可以梳理出冷战时期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中共借着毛主席的个人魅力型支配和刚建国的热情,意识形态的凝聚上可谓是大大胜过欧美。从书中也可以看到东西方对话的失败和彼此的不理解,中国把欧美看做资本主义的剥削者,西方把中共看做共产主义的恶魔。
让人动容的,是那些平凡的人。让人不得不想,所谓的能动性到底有多大?人的精神力量和客观现实之间到底是有多大的张力?然而,在这种火热理想的背后,世界似乎变的固化简单化,如童话一般简单,地主一定是坏人剥削人,贫农一定是有追求舍己为人。在感动的背后,不得不警惕这种单一的思维。
(随笔写就,请谅解)
初中时读的,现在很少人读了吧?现在回头想想,印象已然模糊,只记得几个片段。打美国佬时用烧红的炭火,那种对敌人深刻的恨,对战争火热的热情,对同志们无私的爱,还有中朝人民的友谊。
中国人民志愿军个个都那么无私,那个时候人们的可没有空虚无聊啊,抱着满满对人民和祖国的爱。朝鲜现在怎样了呢?好像久久不见它的消息,只是才有朝核危机。看看有关朝鲜的介绍报道,朝鲜难道真和我们六七十年代一样?还是搞个人崇拜,还是没解决温饱,还是非常封闭?这片历史上人民志愿军曾活动过的土地上朝鲜人民,究竟过的好不好?两国如此之近又仿佛如此的远,就像长大的儿时玩伴,几十年不通音讯的状态,一个在故地徘徊,一个已经张开翅膀飞翔,最终,成了陌路吧。
和《闪闪的红星》、《水浒传》一起,算是我童年阅读的启蒙书,重新再看,还是被那个年代作者的真诚和单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