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绝望中诞生

朱苏进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朱苏进  

页数:

142  

字数:

1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九元丛书,顾名思义,单本定价九元。 以低廉价位推出丛书,惠及读者,始终是出版业推广好作品的一种手段,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传统之一。 编辑出版九元丛书,意在承继优良传统,使优秀的文学作品得到更好的普及,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共享当代文学的精神食粮。 九元丛书第一辑,凡二十种,均为近三十年时间里涌现的优秀中篇小说,故定名“中篇金曲”。此后还将有第二辑、第三辑……其他门类的文学作品小辑亦将进入九元丛书的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本该纳入丛书第一辑的优秀中篇佳作,因其版权等技术性问题未能解决,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请广大读者见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5年12月

书籍目录

绝望中诞生接近于无限透明

章节摘录

书摘调令已由集团军正式下达。 明晨4时,本人将离开炮团,赴大军区某部任参谋。这次调动很惹人羡慕。本人的级别虽没有变动,但职务地位大大上升了。今后,本人就是上面的人了。今后如果来此公干,炮团的头头们会拥上来和我握手,口里有节奏地“哎呀呀”欣喜。我将称他们“老领导”。这称呼很妙,一听就知道只有自己也是个领导才会这么叫。团长的嗓音比往常更亲切:“明晨用我的车送你。”那是团里惟一的新型作战指挥车,那车才真叫个车。本人的组织关系行政关系供给关系三大材料已装入档案袋,由干部股长亲自交给本人。从这一刻起,本人就不是炮团的人了。在三大关系送交军区之前,本人又不是那里的人。假如这数天里本人猝然身亡,追悼会与抚恤金由何方承担将是个棘手的问题。 两个公务员奉命来捆绑行李。我的行李之微薄使他们大吃一惊,我给了他们一人一盒烟和清理出的物品:脸盆皮包藤椅镜子闹钟……全是别人舍不得抛弃的东西。我年轻,未婚,因而舍得抛弃,每抛弃一样东西都体会到自己的旺盛活力。地上搁着的旅行包不足三十斤,是我服役十一年的积累。我除了奋飞已无退路。 此刻是个阴晦的下午,适合于孤坐与沉思。我将居住多年的单身宿舍缓缓察看一遍,毫无目的地察看。白墙早已黄中透黑,天花板渗出的紫色水渍因我过于熟悉而令人烦闷,六角形地砖光滑如镜,边缘被岁月融浸得模糊不清,屋中弥漫着我的气味,我要离去了才强烈地嗅出它确实是我的气味。我,不会遗下什么了,该丢弃的已经丢弃。但我尖锐地感到某种遗失,被遗失的似乎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就在身边,凝神追想时总想不起来,悠然无思时却会从记忆中掉出来。我停止寻找,倒在床上,微合目,懒散地……是它! 我面前有一堵墙壁,朝南,墙正中是窗户。在窗框与墙壁的结合处有一道很窄的、近二尺高的缝隙。隐约可见的是,那缝隙被一个细细的、笔状的纸卷儿塞死了。两年前,我搬进屋来时就注意过它,当时想把它剔出来,重新修补窗框,只因为它塞得很结实而作罢。当然,在这两年里我目光无数次掠过它,它甚至给我带来些奇思异想:某些秘闻?绝命书?一束请柬?……最后我总告诉自己,那是堵塞缝隙的废纸卷,如同所有住公房的单身汉的生活一样,随意对付。 现在我即将离去,我此去永不复返,这就使这件事情有了最终的意义。我从房内找出一根适于挑剔的钢锯片,朝它走去,由于再度充溢幻想而手足惶乱。我从窗玻璃上看到自己的面影,两颗瞳仁闪亮,我立刻拉上窗帘,于是制造出一派神秘气息,我也确实感到神秘。仿佛去启动某种神灵密语。身心似被洞穿。 这片刻内的经历我再也回忆不起来了。P1-2


编辑推荐

《绝望中诞生:接近于无限透明》收录了当代优秀作家朱苏进的两部中篇小说,他的作品以军旅题材为主,但与传统的军事小说有很大不同,将军人刻划成既具有最平凡人性又有着独特魅力的一群。《绝望中诞生》及《接近于无限透明》都蕴含了作家非凡的人生洞察与感悟,能在军队题材上取得长足突破无疑与作家思考的深度息息相关,而深度也恰恰是朱苏进小说的闪光点。值得推崇的是,朱苏进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塑造得有血有肉,而第一人称的叙述激情也让读者欲罢不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绝望中诞生 PDF格式下载



九元丛书这一套书都是好书,值得品读,百读不厌,亦可见当时社现状与人性!


无论如何值得一看得好书!既有文学的价值,又有极强的地理学知识普及,很过瘾!试看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如何强大!


这里面的作品我都很喜欢,直接赞


一直没看过朱苏进的书,受龅牙苏影响总觉得作者是个难看的老人,但小说是真的好,非常好。


书是老书,但思想颇好,不过当当真是把几年前的书给我了,上面还有岁月的灰尘哩。


廉价物值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过瘾的书!


我为那些有才华的人感叹,为作者的功底感叹。


新三国我几乎没看,但片头看到编剧朱苏进的名字,却颇感久违。20年前,我曾一度很关注他的小说。那时家里有小说月报,他也时常有些中短篇发表,其中一篇叫《在绝望中诞生》我印象很深。既然久违,趁着买书,又买了他这本中篇集(其实也只集了两个中篇),第一篇便是《在绝望中诞生》。20年后重温,看看当年打动我的东西如今还在否?

读完依然颇有感慨,如果说20年前,十多岁的我是被文中这位天才的构想以及诡异的气氛所吸引,如今的我却品出更多不同的滋味。这部中篇,某种意义上很象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但较《达芬奇密码》成书早很多。作者用丰富的地质学和测绘学知识营造了一个天才的匪夷所思的猜想,并为这个猜想的到来营造了种种悬念和诡异。这在当时直到如今的中国作品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少年的我并不是文学迷,而是个科学迷。当我看完这部作品后,当时也和书中的“我”一样,觉得激动万分,觉得这样一个颠覆性的地球地质形成的理论猜想,实在应该立刻发表到学术期刊上去,而本文作者不该是个小说家,而应该是位大科学家。他大段的文字、图表、照片使文章具有论文般的逻辑和说服力,我记得那时候我有段时间到处找人宣讲这个新概念,但都被别人嘲笑而已。

如今的我,依然读不出这个所谓旷世猜想的大毛病,但我知道,这主要是由于我的相关知识其实很浅薄。如果这个猜想真的有价值,朱苏进先生也该早就因它名扬天下了。但且慢,我这样说着,似乎就正在走进文中那位天才孟中天的不屑的目光,他说:正是由于成见,我们才无法创造和突破。正是由于身在其中的局限,大多数人不过坚持着一些深刻而片面的真理,无法逃其窠臼。世俗的目光也总是偏袒那些光环笼罩的家伙,而忽视真正的创见。我当年是非常赞赏这样的观点的,它应当潜移默化的走进了我的性格,使我在生活中仍然希望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被某些大理论和大套套所压倒。我和一个朋友谈话时,他总说我是个谁都敢挑战的家伙,甚至包括我很尊重的佛陀,我想此文或多或少总有影响。

20年后重读,我知道作者并非只想通过这部作品发表某种猜想。他创造了一个天才,也对这个天才进行了赞赏和质疑。孟中天,或许是“梦中天”的谐音,他具有无与伦比的智商,但在生活中却游走于两个极端。一方面,他有着天才的热情、专注和孤独,他穿透性的看待学术,看待社会,世人能与其对话者不多,他也不需要太多朋友,因为他所关注的每一样事物都成了他的朋友,尽可纵情游走于自己的精神领域。他看得太透,一度我们以为他也似乎看透了人生沉浮。但非也,在另一侧面,作者描写了他对权力的渴望,对出人头地,独占鳌头的向往,这样的向往即使在倍受挫折后也依然如故。这当然并非真实,只是作者的刻意设置,他希望透过这样的反差来向读者说明些什么。文中第一人称的“我”总是和孟中天保持着某种距离,有时近乎被他的天才所征服,有时却嫉妒,有时是气愤。这样的设置都为小说增加了内容的张力。

读这部小说,如果说20年前我感受最深的是“天才”,如今脑子里却总在回响另外两个字,“局限”。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有局限的,而且这种局限根深蒂固。孟中天有天才,但他也用天才藐视人类和道德秩序,如果情况许可,他也可以是个魔鬼。刘教授研究一生,名满天下,却终于知道不过是井底之蛙,但至死不愿明认。而世人的认识又会有多少局限呢?文中有一句讽刺的话说:如果你的理论被认为是伟大的,你也会被当作一个伟大的人。这在现实中是何其正确而其实是如何的谬误呢?又如孟中天曾经信誓旦旦此生不再做官,但一旦机会有了,他立即放弃前言,理由是:我说过吗?如果说过,那也是真诚的。呵呵,这又是何其的诚实,而在现实中被认为何其的可耻呢? 一切的一切,我们果然都明白了吗?


以前看过。印象不错。所以看到才几元钱就买了呗。两篇中篇小说。那时的朱苏进还是满有激情的。


本书有两篇小说,都写了绝顶聪明的人,不过看了之后,有叹息,在平常人眼中天才是另类的。


天才和疯子只差一步。这个社会既容不下疯子,也容不下天才。


故事情节不太吸引人


这本书写的太难了,看了50页,整个一个军事绘图,反正我看不懂的。
所以不推荐。


就《绝望中诞生》一文而言,军人式的开头让我对书产生了一些距离感。但是随时页码的增大,却意犹未尽起来,首先得承认作者在地理等领域的绝对了解,其次是在文中剖析问题的深度,以及文中主人公孟中天所表现出的异常之所想之所为。都让人耳目一新的思维方式和情节。文章只仅仅73页,看完似乎能把内容一把抓。但却留有许多的遐想和冥思。 书中并没有就绝望一词做过多的个人描述,但是从对事情淡淡的叙述中,绝望一意却纠于人心。 一本好的书不是看时让人置身其中,而是看后让人沉浸其中,产生遐思。 看完后,没有给我释然。我的心更紧了,思考了许多的问题,如绝望、名利、取舍,说不清有多少个词和想法萦绕在脑袋里。有些我可以给自己解释,有些却解释不了。它的魅力就在于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想法。 这是一本很有张力的书,值得一读。 就《绝望中诞生》一文而言,军人式的开头让我对书产生了一些距离感。但是随时页码的增大,却意犹未尽起来,首先得承认作者在地理等领域的绝对了解,其次是在文中剖析问题的深度,以及文中主人公孟中天所表现出的异常之所想之所为。都让人耳目一新的思维方式和情节。文章只仅仅73页,看完似乎能把内容一把抓。但却留有许多的遐想和冥思。 书中并没有就绝望一词做过多的个人描述,但是从对事情淡淡的叙述中,绝望一意却纠于人心。... 一本好的书不是看时让人置身其中,而是看后让人沉浸其中,产生遐思。 看完后,没有给我释然。我的心更紧了,思考了许多的问题,如绝望、名利、取舍,说不清有多少个词和想法萦绕在脑袋里。有些我可以给自己解释,有些却解释不了。它的魅力就在于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想法。 这是一本很有张力的书,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细节描写比较真实


原来买过一本。整套9元丛书都不错。后来借给别人看,没了。朱苏进的书,除了最近写的历史小说,都值得买来收藏,一看再看。


高中时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对文中卓越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性洞察所震撼。前些日子从图书馆借来再次阅读,魅力不减当年。所以从卓越网订购一册收藏。


每一个作家都有他成长的历程。如同没有《金色叶片》就没有《醉太平》一样。坦白的说这本书里的两个中篇并不是朱苏进德代表作。射天狼、炮群、才应该说是他的代表作。不过如果是喜欢朱苏进的读者,这本书应该是必备的。因为朱苏进可是很少写战争的,呵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