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国·高中卷·现当代部分
2006-1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16
无
本书为“诵读中国”丛书中的“现当代部分”,遴选出近百篇中国现当代爱国主义作品中的精华,并辅以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诵读提示等内容的链接,尽可能全面地使读者较为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另外,我们还设置了小贴士,介绍相关的文学、诵读知识。
诗歌 地球,我的母亲!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 贺新郎 心跳 诗一首·风雨登轮出国门 就义诗 小小的蓓蕾 别了,哥哥 就义诗 壮士心 五月的鲜花 农民底歌 狱中题壁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慰劳信 给岁月的答复 到柳沱去望望 囚徒歌 无题 黎明的通知 招魂 默悼 诗人 花 告别 枪给我吧! 母亲的名字 回延安 向困难进军 苹果树下 爱情的故事 狐狸和大海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散文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一九一九年月四日天安门大会宣言 藕与莼菜 为无辜工人的辩护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过客……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 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 ,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 适当的估计了。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 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 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 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 、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 法。 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 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 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 学习的情形。 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 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 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 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 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 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 ,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诵读中国”丛书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的子工程之一。全书贯穿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诵读特色,将适于朗读的中华传世中篇,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陶冶精神情操,滋养心灵生活,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本套丛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别于一般的以介绍传统文化或以单纯诵读为目的的诗文选本。其特点,一是所选诗文彰显爱国主义。根据对爱国主义内涵丰富性的充分把握,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每本书的选目侧重点不同。“幼儿卷”选取便于理解、诵读的名篇,培养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熟悉和热爱。“小学卷”以简短的、激昂进取的爱国主义诗歌为主体,兼选一些反映祖国山河、友情励志类名篇佳作。“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按照难易程度选取鲜明的爱国主义诗文,注意考虑爱国主义情感的丰富性,古代和现当代贯通。二是便于读者诵读。本套丛书特别撰写了精当细致的诵读提示。诵读提示作为原文、注释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诗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的技巧。全套丛书不但让读者便于阅读,而且利于朗诵,能达到心口相传的效果,在诵读声中感受祖国情、天下事。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