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熊秉明美术随笔

熊秉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熊秉明  

页数:

24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熊秉明的书便是如此。印在那里,化在那里,亮在那里。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熊秉明。                       ——宗璞

作者简介

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生天南京,父亲系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旅法期间的艺术创作,以雕刻为主,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涉猎。曾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
  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
  1983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
  1989年退休。
  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展览会的观念》、《回归的雕塑》、《看蒙娜丽莎看》、《张旭与狂草》(法文)等。

书籍目录

里尔克的《罗丹》《艾玛神父》《加莱市民》宗教和艺术法兰西大教堂法兰西性格法兰西的乡野罗丹的美学诗人和雕刻家《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和大卫塑泥和生命罗丹和布尔代勒维纳斯和夏娃肉体兽体希腊雕刻罗丹和邓肯迦蜜儿·克劳岱尔克劳岱的《罗丹像》人体的诗篇《纳齐思和戈德蒙》希腊雕刻家少女回去罗丹的性格梁代墓兽看蒙娜丽莎看佛像和我们黑人艺术和我们从米格朗基罗到罗丹一个头像的分量陌生的罗丹达利的两张画认识毕迦索谈雕刻论三联句——关于余光中的《莲的联想》论一首朦胧诗——顾城《远和近》为冠中画作序惨淡蟠穹苍——黄苗子书法的欣赏……


编辑推荐

《熊秉明美术随笔》:人文随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熊秉明美术随笔 PDF格式下载



每次坐火车出差,我总是会带上一两本书慢慢看。不知不觉间,一本书就陪我度过了漫长的旅途。也许是因为火车有节奏的摆动强化了阅读的效果,每次这样的火车阅读总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最近一次的深刻感受来自于《熊秉明美术随笔》带给我的想象空间。作为雕塑家的熊秉明并不为我所了解,我对他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他的一本《关于罗丹--日记抄译》。那种非常放松平和的文字带给我的感受经过了10余年依然难忘。后来这本书被一位画家朋友借走了,从此不见了踪迹。我想对他来说可能更有意义,也就不去追要了。后来了解到熊秉明先生曾在国内组织过一次书法讲习班,并出过一本《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直想寻来一读,可是遍寻无果,心中耿耿。所以拿到这本《熊秉明美术随美》时,心中竟然涌起难得的兴奋。此书的一部分其实是熊秉明先生的学习笔记。大多完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他20多岁赴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期间。他对罗丹雕塑的沉迷与喜爱在这些文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青春吗,本就是适于狂热与崇拜的。但是我却看到在这些只言片语的文字中一个热爱艺术者的理性思考与自我梳理。他的艺术学习可以说是从罗丹这个点进去,延及诗人里尔克、罗丹情人克劳岱尔,再延及达芬奇、毕加索及西方美术。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这一点是最难得的。今天我们的学习往往是浅尝辄止却又急于发表意见,缺少的恰恰是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此书的另一部分是他写的评价文章。既有对于吴冠中、黄苗子、潘天寿等的评价,也有对于世间至情的感怀文字,更让我惊奇的是竟然有对余光中和顾城诗歌的专业评论文章。评论文章《为冠中画作序》让我眼前一亮。如今的评论文字大多偏僻枯涩,语焉不详,让人味同嚼蜡。而熊秉明先生此文,却如同一篇美文,写人写画写情写意,读起来轻松闲逸,却又处处寓意。我不妨摘录几句:"门前的东西新鲜活泼起来,而远方的事物渐染了难说的甘冽和亲切。""看了他的画,留在记忆里的是一片抒情的家园的赞歌。这家园是江南,是江南以南、江南以北,江南以东,江南以西。他有鱼戏水中的快乐,使人羡慕。""后来,他的发展愈趋向色彩的明丽,笔与墨的律动。实物渐渐隐退到第二位,江南的影子也淡了,而造型的原则突出为首位。""总之是笔毫一旦接触纸面,便恋住,依依不去,因为纸面即是故土的地面,惹起牵肠挂肚的乡思,苦苦的东寻西找,山长水迢的迈行。""有一生画幸福的画家,如马蒂斯。我以为冠中是画幸福的画家,并且,我相信,他是幸福的。"我想这样的文字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有情有意在里面,而不是刻板的解剖或阐述。这难道不是艺术批评所需要的吗?而更让我浮想联翩的是熊秉明这一代老艺术家身上所具有的迷人的综合素养。与他同时代的比如吴冠中、朱德群、张仃、黄苗子、范曾等艺术家,都是能文能舞,不但画艺高超,其诗文音乐等诸方面素养都是现代很多所谓名家所不能望其向背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最终还是要落到一个艺术家的综合素养上,仅仅靠技术只能炫耀于一时,这对今天的画坛不能不说是个对照。&


  熊秉明!仅一篇文章就把我彻底征服!2009年夏天的阅读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当年整个假期都在读他的书,敬佩之余,全是羞愧!别把自己的肤浅当作单纯,别把自己的不学无术当作淡泊名利,别把自己的虚度时光,当作潇洒超脱!两个月,沉浸在他所带来的博大纯净的艺术空间中,人生还有比这更大的幸福吗?然而假期结束,生活依然毫无改变,照旧肤浅,照旧不学无术,照旧虚度光阴……大师无法改变一个天性懒惰散漫的人,但是他所留下的印痕是无法磨灭的……
  庆幸在浮躁的随波逐流的快节奏生活中能拥有一个假期!不工作,也能不带孩子,不干家务,完全投入到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去。要感谢的人很多,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初坚定我做教师决心的人,还有如今身边如此宽容的人。并不是非到假期才能读书,可是当一个人忙于工作,忙于应付教研,论文,作业设计,忙于家务,忙于讨好别人的时候,他能读什么书呢?任何一个抱着“我要评职称”“我要变得更聪明”“我要快速成功”“我要致富”诸如此类野心的读书者是痛苦的。阅读除了使他更焦虑之外,还能带给他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长长的假期,这段没有任何压力的不需为生计考虑,甚至可以放下任何社会角色的美好时光,能使一个人在继续上路时候多一点点活力和生气。自从离开大学校园,我看到的人,愁眉苦脸牢骚满腹的居多,所以偶尔碰上一个快快乐乐的,我必想方设法与之结为朋友,给自己也沾一点喜气。这种想法实在天真,我依然愁眉苦脸,牢骚满腹——除了长长的假期。阅读把我从生活的急流中捞起,晾在岸上晒晒阳光。当然不一定是阅读熊秉明,这个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的大师仅仅是那时代的精彩之一而已。我在枕边放了厚厚一叠书,“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一般说来很多人推荐的畅销书便属此类,教案集论文集更是如此。“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这类书一般不会出现在我的枕边,我实在不是个好学者!而“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没错,熊秉明的书就是如此。而同样是国学大师,张中行的书和季羡林的书放在一起阅读,一天后,后者的书我只能放入书柜,前者的书却总在身边。王小波,思想者的魅力无穷,散文和小说一样精彩,你开怀大笑,而笑过之后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读库》的发行量有多少了?我读它不过一年而已,有趣有料,确实如此,但仅仅如此吗?其中滋味,只有幸福的读者知道。蒋勋的书其实很适合青少年读,或者说,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接触到这样的书,会成长得更好。可是我又没有那个勇气推荐给我的学生。我这个只敢推荐曹文轩的中学教师!但到了我女儿可以阅读的年龄,我的书柜一定对她完全开放,能接触到各种思想(有道理且奇特)的人是幸福的。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在每一个假期!


我知道熊秉明先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2001年春天,刚一进院儿,就看见那里赫然立着一尊铁质的鲁迅先生雕塑头像,手法极简约,简到了不能再简,一只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把胡子,但是像极了鲁迅先生。我被震惊在那里,感动慢慢向我袭来,我不知如何是好,一直到我看了雕塑的作者写的书:《熊秉明美术随笔》。一九三六年,熊秉明十四岁,在北京燕大附中读初中三年级,十月的一天,国文老师走上讲台说了一句“鲁迅先生逝世了”,课堂的空气立即凝结为沉重的静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先生为他们讲授了《野草》和《题词》,《祥林嫂》、《孔乙己》和《药》。陡然间,他好像成长了一大截。中国现代文学馆迁址芍药居盖新馆时,要做十几尊作家雕像,馆长舒乙先生决定鲁迅像由熊秉明先生来做。鲁迅像是熊秉明先生艺术上的巅峰之作。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父亲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一九四七年熊秉明留学法国,第一年学哲学,第二年改学艺术,主攻雕塑。一九六二年起执教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一九八三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在西方滞留时间长达五十余年。《熊秉明美术随笔》,用极好的文笔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你说得清书法是什么吗?《随笔》说,书法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我们总是有书写的欲求,它是我们最后的寄托,也是我们自我认识的镜子。杨振宁先生是熊秉明先生的发小儿,他看鲁迅雕像,围着作品转了十五分钟,思索良久之后,他突然说:我感到惊心动魄。我在当当网上一共买了四本《熊秉明美术随笔》,我自己的那本已经写满了我的感觉,其他的推荐给朋友,友人问是不是非得看这书,我说:“非得看。”


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没想到熊秉明老师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非常棒的随笔~~


熊秉明先生是我尊崇的一位先生,他将东方的感性美学和西方的逻辑哲学交融。故,读他的书便如重拳击订,叫人豁然开朗。


在《有情》上看到的,熊秉明先生,第一篇写得真好。


对于一个不是美术专业,也无太多美术兴趣的人,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捧着书读到深夜十二点,书的妙处就不言自明了吧。


学艺术,不但就是会涂抹几笔,那是幼儿园的技能;会涂抹几笔又能够说句有意思的话来,那是小学的水平;会涂抹几笔但又怀疑几笔有没有意思,那是中学的素质;会涂抹几笔但反叛几笔的意义,那是大学的涵养。读熊教授行文,艺术不单单仅一项涂抹的匠活,而是一种穿透心灵的信仰。山高人为峰,很自然,望登峰之路有感!!


书法的外在修养书。


书不错,谢谢!第一次接触毛边书,以为是装订坏了。长知识了!


很喜欢,不是言之无物的书


作为艺术散文,熊先生自成一格,可谓大家。


老师推荐,值得一读.


名家作品,可信。


如果在每篇文章后面,配上所谈到内容的作品照片就更完美了。


会画画的人,琴棋书画都好


一位有深度有广度的朋友推荐的读物,应该很不错。


本书很实用,给老师带的~老师说不错!


对于我一个外行看,觉得精彩


尊敬熊老。受益匪浅!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收藏。


看了《陈从周园林随笔》得知有这样一本书,特意买来翻阅。文章大多是个人的艺术感受和观点,有独到之处,文笔不及陈从周优美,整体感觉比较理性。作者的功力比较深厚,需要多读几遍来慢慢消化。


老师推荐的书,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有独特的分析能力,围绕着罗丹雕塑展开的论述,学雕塑的人必看书。


公司老板让多买些这本书,说很好的一本书,逢人便送。但是我没看过


这是吴冠中那一代的人,作人做事有那一代人的认真。许多心得来自于自身实践,值得搞艺术的人看看。


谈雕塑的多


在北岛的书里看到了对作者的介绍,很高深强大的一位老者。期待。。。


已经读了一半 了,写的还可以,篇幅有些短。


内容比较少,灵光闪现,可做休闲读。


儿子看一遍,喜欢。我的还没来得及看


了解大师的经历和思维方式,受益匪浅


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对艺术酷爱,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大家风范!


吴冠中多次提到此人,今略读,感觉是个人物


因为熊对黑人鼓点的评论而买了这本书,可是整本书有种我不喜欢的气质。没看完。


于平淡文字之间可见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解读,比如《黑人艺术》一文中对文化差异的阐述可谓透彻,先生的文字充满激情而不乏理性,随手拈来而遍撒智慧,对余光中三联句的评论可见先生的传统功底,名之为“美术随笔”关于雕塑的文字是最多的,这其中也最见先生的艺术观念,一路读来可谓心情大好,拍案叫绝,美中不足是插图质量很差,也和纸张有关系,如果插图部分采用铜版纸,效果会更好。已经在寻觅熊先生的其他作品,可惜很难找~~卓越能搜罗到吗?期待……


记得上海文汇出版社出过熊秉明的文集,可惜没有买到,现在已经脱销了.真希望重印.凡是熊秉明的书,都喜欢.


可以看看,他们那拨人中像熊先生的学问和见解已经算不错的了(其实也不算多好!);文笔也还行,最不能令人信服的是其在艺术上没有可叹的成就(让我凭什么说你好!);但比之聒噪的吴冠中可强了不知有多少(愚笨的很),显得人品好,说实话这点给您增色了。


熊秉明大师的书 百读不厌


虽然还没读,但通翻了一遍,感觉是我所喜欢的那类!大爱


别的没啥,就是折损的地方有点多了,看着不是很舒服


推荐这么几篇:看蒙娜丽莎看、认识毕迦索、论一首朦胧诗——顾城《远和近》、人与书、人品与书品。后两篇我读了好几遍。


期待他的 文集啊~~~还有杨义的文集 卓越都灭 ····书质量比我上次买的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好 后者纸质薄,透页 还有撕损···捏些经典好书 都不该的


后面越看越好看的书,不错。


还好,挺好的一本书,很喜欢作者


印太差了,还人民文学出版社呢 ,悔死我了,多好的一本书啊!印成那样!


是本内容和文笔都很不错的书。对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是打开理解与欣赏的大门的钥匙,不容错过。笔触也非常干净简单,这种感觉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