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别说再见

[意]安德烈·波切利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意]安德烈·波切利  

页数:

282  

译者:

陈晨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中国的文学领域,不能错过这样一本在意大利引发轰动的书,感动了歌剧爱好者和那些热爱我们美丽国家的人:它讲述了一个“穿着短裤的意大利男孩”成长为与著名的帕瓦罗蒂齐名的标志性人物的故事。中国观众非常喜爱这位伟大的歌唱家的个人事迹及其职业经历,我相信他们会满怀热情和好奇来接受这本书。我还记得二十年前,帕瓦罗蒂应邀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演唱会。我也曾参与组织活动,并选择他要演唱的曲目。《今夜无人入睡》当时并没有入选。我还记得那天的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演唱会结束后,人民大会堂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鼓掌和欢呼,这对像政府官员和当时的大知识分子们一样规矩谨慎的观众们是极不寻常的。所有人都在喊着“安可,安可”,而钢琴敲响的,正是《图兰朵》咏叹调的前几个音符。一阵激动传遍了大会堂,我身旁的中国朋友开始窃窃私语这一奇迹:“图兰朵,图兰朵。”而帕瓦罗蒂则自然以《我将获胜》凯旋般地结束了他的演唱会,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当安德烈•波切利的成名曲《与你同行》(Time to say goodbye意大利语版本)那著名的音符穿透空气时,中国观众眼中流动着类似的感动。《别说再见——波切利自传》一书是意大利音乐面向中国观众的一次完美的回归,非常感性地表达了我们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友谊。这是一个希望和成功的讯息,因为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安德烈的个人经历,与他一起体验世事沧桑的痛苦磨砺,也一同分享目标达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安德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能够把轻音乐和歌剧结合在一起。以他那从未忘记的人格征服了观众,使人觉得他不是个明星,而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中国的读者朋友可以收集一些几年前在托斯卡纳的生活片段:最为繁荣的华侨团体之一正是在托斯卡纳,也可以把波切利看作是一位意大利兄弟。波切利曾一展才华,为他的几首大获成功的歌曲填写优美的歌词,而此番他的创造时刻在文学中得以展现。在书中,安德烈还诉说了沉默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沉默的声音:有时声音的沉默照应灵魂的沉默;一个生活在沉默中的人更容易聆听到自己的灵魂”。波切利显然能够沉默下来,安静地应对兴奋,或许还有日常生活中负面的激动情绪,就像每天清晨锻炼有着千年艺术太极拳的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因此我认为,对于一个从平静和谐中形成自己生活方式的民族来说,能够完全理解这种对静默、灵性、专注和冥想的渴望。倪波路处长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

内容概要

  《别说再见:波切利自传》讲述了波切利的寻梦之旅,有关信仰和感恩,希望和坚韧,乐观和梦想……对于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为什么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如何活着?如何面对厄运?生命真正值得珍爱的是什么?……波切利在他朴实而温暖的字句里,向我们娓娓道来他顿悟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安德烈•波切利,意大利人,世界顶级男高音歌唱家,以一曲《Time to say goodbye 》红遍全球。他岁双目失明,却拥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公认为是最有资格接替帕瓦罗蒂的人。他成功地将歌剧唱腔融入流行歌曲中,铸造出超越流行和古典之颠的独特流派,其代表作有《今夜星光灿烂》《花之歌》等。

章节摘录

第一章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写作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时隔多年,仍要提起笔来尝试写作,心里真有一丝轻微的发自内心的不安。这不安首先是因为缺少一个理由,或说是一个借口:上学的时候,出于学生的义务几乎一直在写作;有时,也会写信给远方的朋友,作几首小诗或沉迷于类似的少年闲愁里。而现在,我只是想在空闲的时候,叙述一个真实的生命,而不是无所事事地虚度光阴(对于一个在我这样的年纪临时充当起作家角色的人,如果这还可以算得上是充分的理由的话)。我承认,那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对着这几张可怜的书页大打哈欠的读者并不是我最担心的,对他们来说,随时可以把书丢在一旁睡一觉;我真正担心的是当我写作的时候,那双观察着我的,阅读我思想的眼睛。那是一位老人的眼睛,来自一张亲切的面孔,带着满意的表情,那微笑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是如此洞察生活的悲喜,又有一丝厌倦和漠然。激情,在这样一位老人的脸上,已经再也看不见了,已经被岁月无情的力量和刚毅的思想所磨灭。而那张安详的,仿佛被思想的火光映亮的面孔,正严厉地审视着我:在那目光之下,我发现自己可笑、怯懦,又一无所能,可是一秒钟以前,我还像某些自以为掌握了绝对真理的学生般的自命不凡,充满幻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看到老人慈善的脸上,还掠过一丝讽刺。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他对我不像对待别人那样宽容?为什么要对我如此认真严苛?或许你们已经认出了这位年长慈善的审视者,他那刻不容缓的目光始终落在我肩上,每时每刻,凝视着我的每一次行为,每一个决定。第二章我在自己的房间里:一间三平方米的屋子,两把扶手椅、一个洗脸池、一面镜子、一张小桌和一个壁橱。一扇临街的窗户照亮了屋子。现在是下午两点,我要在这里呆到很晚。过会儿会有人叫我去排练,然后化妆,再带我去喝点东西,比如一杯咖啡,总之,和往常一样。于是,为了消磨时间,我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电脑已经打开了,现在,我只缺少一个主语。我需要自我疏离,但那对我来说很困难。我在屋里踱来踱去,怀念着那些远去的人和事,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穿着短裤的男孩,他干瘦得像木柴,略微弯曲的双腿强劲有力,布满了青肿的疤痕,他的头发漆黑,五官相当端正,一脸小大人的表情,是惹人反感还是讨人喜欢则见仁见智了。如果你们不反感,我就跟你们聊聊他,因为我太了解他了,绝对能够从容地做个事后诸葛,来思考评判他的性格、他的思想和他每一次重要的抉择。即使那些如今都已众所周知的事实让他的生活变得有点不同于常人,但我们仍可以把他称为一个“正常的男孩”。我说他正常,指的是在他身上,优点与缺点各占一半。虽然我不愿意,却不得不承认,他的身体有相当严重的残疾,但我仍然要说他是正常的。不过,在讲述之前,我要先给他取个名字。既然名字和名字间没什么分别,我就叫他阿摩司吧。曾经有一个令我终生感激的人也叫这个名字,我在他身上受益良多,对他却亏欠无比,知之甚少,我曾试图像他那样去生活,却不怎么成功。阿摩司,这也是一位先知的名字,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名字很亲切,也很适合一个——在十二岁时,由于一次鲁莽行为而丧失了全部视力的——小男孩。那时,他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哭尽了所有惶恐和无措的泪水,而用了足足一周来习惯他的新处境。之后,阿摩司忘记了这一切,他也令家人和朋友们忘记了这一切。关于这方面,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些了。他的母亲为了让她那活泼的长子重新振作起来,常常详细地讲起他小时候的样子。“你一刻都不能分心,一眨眼功夫,他就又搞了个鬼。”“他总是喜欢冒险,有一天,我找他,他不在,叫他,他不应,我一抬头,看到他站在我房间的窗台上。我们住在二楼,而那时他还不到五岁。为了让你们更明白我所经历过的,我跟你们讲讲这个。”于是,她又开始讲述,带着她那托斯卡纳 口音、丰富的手势以及满腔的激动:“有天早晨,在都灵,我和他手牵着手,我们沿市中心的一条林荫道,边走边找一个电车站。我在第一个车站前停下来,瞥了一眼橱窗,当我转过身来,我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涌上来了:那孩子不见了!我绝望地找遍了所有的角落……他不在。我喊他,没人应!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抬起头来的,我已经不知道该看哪儿了,然而我看到他在上面,爬到了车站牌的顶上……”“等等,这还没完呢!”她继续打断聆听者的惊叹,“起初那几天,他一直没有胃口,我不得不到处跟着他,到拖拉机上、到工人们的小摩托车上,只为了往他嘴里喂一勺汤!”倘若哪位听众对她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我们就能看到埃迪夫人更加高兴,更加不知疲倦,她会继续用各种细节来充实她的故事,除了个别出于她强烈的爱而显得有些夸张和自相矛盾外,这些细节对故事并没什么价值,但却让故事变得真实。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年长的女士听那母亲讲起小阿摩司的艰难童年时,脸上流露出真挚的感动。“那时他才几个月大,他受着剧烈眼痛的折磨。他有一双蔚蓝色的眼睛,美极了……可是不久,像晴天霹雳,医生们诊断那孩子得了先天性青光眼,这种畸变会让那小可怜完全失明。于是,我们四处奔走,从一个大夫到另一个大夫,从专家到江湖郎中。我丝毫不会为了走过那样一段路而羞愧。我们的苦难之路一直通往都灵,到了著名的加兰卡教授那里。我们在那家医院里呆了好几个星期:频繁的手术,企图能挽救那一点点残留的视力。旅途令我们筋疲力尽,恐惧、不安、惊慌更令我们消沉,不公的命运在对那可怜的孩子大发雷霆,而我们在它面前却无能为力……第二天早晨,我丈夫又出发了,留下我和孩子在一起。教授很善解人意,给我们安排了一间两张床位的病房,这样我很快就和医护人员熟悉了(在以后几年中,每当阿摩司的活泼好动到了无法控制的时候,这就显得尤为有用了),阿摩司八岁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把一辆小自行车带进了病房,好让那孩子能够发泄一下。”那位年长的女士显然非常感动,她突然打断了她,大声喊道:“夫人,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但请原谅我的好奇,那孩子的眼痛持续了很久吗?”“亲爱的夫人,您知道……我们根本就没法让他平静下来!有一天早晨,经过一整夜地狱般的痛苦后,突然间,那孩子静了下来。那一刻真是难以形容:一种不是对某个人,而是对所有人的深深感激,是在令人恐惧的风暴中,不期而至的平静所带来的极乐。我努力想弄清楚这突然的平静的原因,也热切地盼望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好让我能够凭直觉觉察到它,并从那一刻后将其化为己有。我仔细地观察,思考,想遍了所有可能性,却得不出什么结论。突然,我看到那孩子转过身,用手贴着靠床的墙。过了一会儿,我不记得到底过了多久,直到房间里出现一种刚才我没注意到的安静,而顷刻间,那孩子马上又哭了起来。这是怎么了?是什么中断了吗?还是那突如其来的安静让我的儿子变得不安?我又着起急来,但没过多久,那孩子又平静了,像刚才一样,手贴着墙。不知为什么,我紧张到了极点,侧耳去听,我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的音乐。我走近一点,屏息凝神,是我所不熟悉的,很可能是古典音乐,室内音乐。我听不懂,但却相信我孩子的平静正是来自于它。这小小的希望让我欣喜若狂,那喜悦几乎和我的痛苦一样深,那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也许只有当付出了沉重代价、经历了深刻的苦痛之后,它才会到来。我扑向隔壁的房间,毫不犹豫地敲门。一个外国口音请我进来。我走进大门,一位病人坐在他的小床上,倚在,更确切地说,瘫在两个靠垫上,好让他那强壮的肩膀舒服点。我还记得他那强健的胳膊和因劳作而僵硬的双手,一双工人的手;我还记得他微笑的脸,缠着绷带的双眼。他是一位俄罗斯工人,不久前一起事故夺走了他的视力。一台小小的电唱机就足以令他开心了。我还记得当时深深的感动,哽塞了喉咙……“我不知道我是怎样努力地度过了那个时刻,我记得我们聊了很久,跟那个善良的人讲了之前发生的一切,请他允许我偶尔带着儿子来他的房间坐坐。他那和善的招待,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快乐,他那简单又伟大的非凡的灵魂,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不知道他怎么能够用那只有几个词语组成的却又非常有用的意大利语来招呼我们。”埃迪夫人常常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向别人讲起,她是怎样发现儿子对音乐的热爱。第三章我总有种不可抑制的渴望,想要赋予音乐这门高贵的艺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定义。因为音乐曾经带给我无数幸福的时光,也同样带给我许多困扰和不安。“有许多个不眠之夜,在结束了一整天辛苦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我常常想要努力整理一天中积累下来的纷乱的思绪。长久的思考再思考,而有时,唯一的结果,却只是渐生的困意,毫无什么创见,也毫无有价值的哲学或艺术见解。即使没有我的定义,音乐本身就已经很丰富了,比人类所有的谈论和描述都要丰富。那么,我只有在日记本单薄的某一页上,写下这世上也许是最平庸、最可笑的字语,但那却是我曾经无数次对着天空呼喊过的心声:‘音乐对于我,是一种需求,如同爱;音乐对于我,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如同死亡。’”我在阿摩司的日记本里发现了这一段,那本日记本很旧,里面有许多他创作的小诗,还有他从小到大各种各样古怪的念头,就像上面我摘录的那段。我摘录那段日记,只是为了更好地向你们讲述他的故事,也是因为,往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偶然,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却恰恰最能勾勒出日记作者的性格和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妈妈发现阿摩司热爱音乐的故事,惹得亲戚们争先恐后地把一切会发出声音的东西都送给他。于是,他收到了各种各样能够制造出简单音符的玩具、电子钟琴,最终还得到一台非常漂亮的电唱机和他的第一张唱片。他很喜欢这张歌曲唱片,也很好奇,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更多的热情。有一天,年长的叔公激情澎湃地对他说起了一位刚刚辞世的著名男高音,和他美妙的歌喉,阿摩司听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听一听他的这位新偶像——神话般的歌唱家贝尼亚米诺•吉依——的唱片。阿摩司听到那声音时,激动万分,于是叔公只得继续把故事讲下去,甚至最后还不得不编出一些情节来满足小阿摩司丰富的幻想。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阿摩司需要越来越多的唱片和越来越多的新生歌唱家的故事,才能平息自己的好奇和那突如其来的狂热。阿摩司总爱把他最近偶像描绘成最棒的那一个,孩子们都是这样,为他们的新偶像而激动。就这样,家里面又增加了许多朱塞佩•迪•斯特凡诺 、马里奥•德尔•莫纳科 、奥列利亚诺•佩尔蒂雷 、费鲁乔•塔里亚维尼 等人的唱片。后来,叔公又和阿摩司谈起了卡鲁索 ,他用上自己全部的口才和激情,肯定地告诉阿摩司:卡鲁索才是最优秀的歌唱家,他拥有最强劲、最明亮的声音,是所有歌剧爱好者的宠儿。不久,家里便出现了第一张恩里科•卡鲁索的唱片,但却是它第一次令阿摩司感到失望,这个完全不懂得录音发展技术的孩子,一点也不喜欢那像是从坛子底下传出来的声音。岁月磨损了卡鲁索的音色,对小阿摩司来说,这无法和德尔•莫纳科那贵族般的威严嗓音相媲美,也比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吉利 那既甜美又充满激情的嗓音。很多年以后,经过了种种奇特经历的阿摩司会重拾起对伟大的卡鲁索的信任。这段漫长岁月中的经历,也正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题。有天早晨,阿摩司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苦思冥想,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踱来踱去,从大门到车库再到公路口的栅栏,还不时地低声哼上几句在熟悉的空气中随性创作的旋律。突然间,他停了下来,听到他的塔塔(阿摩司这样称呼奥莉亚娜,她在阿摩司家做过女佣,曾经看着阿摩司出生,阿摩司对她怀有真挚的热爱)独特的脚步声。奥莉亚娜刚从商店买东西回来,一打开栅栏门,就看到阿摩司朝她奔过来,她露出母亲般的微笑,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有很重要的东西要念给他听,还是刚刚在爸爸的报纸上看到的。她赶忙把买来的东西放到家里,然后拿着报纸出来。“好好听着。”读报之前,她一字一顿地说。“超强震撼!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弗兰科•科莱里 。”阿摩司那时已经八岁了,他知道什么是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却没有一个人,包括叔公在内,向他提起过这位神奇的歌唱家。“塔塔,谁是科莱里?”阿摩司跟在她后面跑着,匆匆问道。好心的塔塔便开始为他念那篇文章。文章描述了歌剧《胡格诺派教徒》中的第一幕,这位著名的男高音从中脱颖而出,尽情地向世人炫耀着那极其丰满又极富青铜般质感的声音,和他丰富的共鸣,他自如转换的高音令在座的观众震惊。据记者描述,赞美声、歇斯底里的喊叫声和反复要求返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整个剧场久久回荡。念完了文章,塔塔拿着报纸,静静呆了几秒钟,一动也不动;而阿摩司的心中却涌动起某种潜藏的思绪,然后他看到塔塔合上了报纸,弯下腰对着他,塔塔轻轻地说:“真美啊!”接着她又补充道:“你应该送自己一张他的唱片,我也很好奇,想听听他究竟有怎样一副嗓音……”就这样,几天后,家里又有了第一张科莱里的唱片。奥莉亚娜找到了那张唱片,并送给了阿摩司,在她不同寻常的好奇心背后,她真的想了解那孩子在想些什么。阿摩司立刻跑到老留声机旁,打开唱机,放上唱片,他把唱针臂往外掰开。在之后的岁月里,这根唱针还将陆续滑过他自己的四十五张新唱片。这时,乐队开始演奏乔尔达诺 的歌剧《安德莱•谢尼埃》的即兴曲宣叙调,终于,在乐队演奏的间歇,一个声音填补进来,独自深入到听众的耳中。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声音,它伴随着“Colpito qui m’avete”这几个唱词而来,一个无比响亮无比宽广的声音,饱含深情,满载着难以言说的痛苦,直抵人心。绝对舒展的,自由的,自然的歌声,时而甜美,时而怒号,却总是威严庄重。这首即兴曲的确是个精彩的段落,但需要诠释者融入角色,体会出这位身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诗人谢尼埃的复杂情绪。谢尼埃为了感情来面对爱的主题,而在那张唱片中,科莱里则似乎是为了他的艺术而面对着爱:为了这门能够感染人、感动人、改变一个因生活的磨难而冷漠了的灵魂的——歌唱艺术。

后记

对有耐心一直读到这里的读者们,还有一些事需要说明。本书的主要目的无疑是想记录,至少是大略地记录我自己,尤其是我如今的感悟、我的人生观,并给那些对演艺界感兴趣的人们,从幕后、化妆间里,从电台和电视台的走廊里进行讲述。我用了不同的名字,是为了这些回忆中的其他主人公,好能讲述一些真实的历史片断,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为了尊重那些并未自愿而被引用的人物的人格和私生活。这样我在讲述时也能对事不对人。而某些著名人物,我则保留了真实姓名,相信也不会招致指责。讲到这里,我只能带着抱歉、感谢、感激和希望说再见了——请容许我这小小的虚荣——打扰了你们一点闲散的时间。安德烈•波切利


编辑推荐

《别说再见:波切利自传》是一本希望之书,它能激励那些即使是最疲惫的心灵,告诉那些仅仅是因为遇到挫折而受伤的心灵,永远不要放弃梦想……安德烈•波切利,世界顶级男高音歌唱家,以一曲《Time to say goodbye》红遍全球。他虽双目失明,却拥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公认为是最有资格接替帕瓦罗蒂的人。安德烈•波切利为2008北京奥运会“拥抱爱的梦想”,感动灵魂的天籁之声,超越命运的生命传奇。音乐对于我,是一种需求,如同爱;音乐对于我,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如同死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别说再见 PDF格式下载



因为听波切利的歌被感动,所以想更多了解他,看过后会给人力量!书的装帧不错,干净整洁,很好!


LA MUSICA DEL SILENZO,中文译名不好,有点炒作的意思。如果按原文直译取名为《寂静的音乐》或是《无声的音乐》更为贴切。也更符合他在整本书和整个生命中的思考的那么一些哲学意味。虽然牵涉到哲学含义,可书并不枯燥。相反,他以优美的笔触和亲切的述说给你讲了一个男孩子长大的过程,让人可以贴近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描述的重点不在于他的生活轨迹,而是他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丰富,美好的世界。“那苦涩的少年时代,那些幸福而不自知的惨绿岁月,莫名的平静,也会无端地令人感到拘束、孤独和悲伤……”“至少我曾经还拥有过梦想,他们小心地守护着心灵深处,然而他们也撞到现实的围墙上,碎成千片,我俯身把他们都拾起,用无尽的耐心将他们重新拼好,复原他们原有的光彩,给他们一双翅膀,好学会飞翔,慢慢飞到空中,直到飞越围墙,到梦想得以成真的地方”“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与他的需要、要求以及任性的总和成反比,因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主要是靠自身的艺术来滋养的,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令他感到幸福无比,心满意足。”哲学的思考也不能让他完全避免多愁善感。在圣诞节期间在妻子的陪伴下去斯德哥尔摩的演出中他“想到意大利,想到他的朋友们正聚集在一起等待庆祝新年,就觉得伤心而孤独”,虽然他给自己打气登上舞台,可“他的...表情不像登台的艺术家,倒像个被判刑的犯人”。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为他可爱的孩子气,而且那时候,他都快做父亲了。我拙劣的叙述很难以转述书的优美和精彩,只能从书里偷一些句子,希望你们能看到一点精华,吸引你去读这本书,去了解一个可爱的人。以上文字取材于原作和我在豆瓣上的书评。安德烈。波切利是个无论你先听到他的歌声,还是先看到他的文字,都会被打动的人。 阅读更多 ›


书很好,内容也不错,还有很多是原来百度上没有的,要是封面那张写真是高清图就更好了!波切利粉丝必读.


纸质一般哦,内容还没看完


书还没有看,不过他的歌声真的可以直达人类灵魂的深处!


第一次听说波切利,是从电视剧《推拿》中看到的,很是感动。因此想要来读一读。书的质量一般,没有塑料封皮,怀疑是盗版的。


我不懂音乐,只曾听闻安德烈的故事,读完这一本自传才浅浅的知道了传奇人生得来的艰辛,感动得眼泪狂奔。第一次从阅读中感受到那样的情感冲撞!此书值得放在枕边,值得反复咀嚼,期待日后我的心有如安德烈的心一般强大。


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啊!


原本是在图书馆看到 看完后觉得写的真好 文笔流畅 亲切自然 不仅是一部励志的个人的传记 也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 所以买了一本收藏 极力推荐


很喜欢波切特,很敬佩这种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翻了一下书,觉得很好。就是为什么亚马逊的书里居然夹了99读书人俱乐部的卡。。。。雷。。。


额...到现在还没看完......


他是一个歌唱家 也是一位人生导师 更是一位诗人 今夜注定要和你同眠~~~!!


本书如果能静静的看完并吸收,我们是绝对会对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的! 很好!


精品推荐!


不错,评价完了,不好意思啊


喜欢波切利


盲人歌唱家,天籁之音的传奇


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


伟大的音乐家的自传


偶的偶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