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推拿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毕飞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被誉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写作,摒弃了同情与关爱,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
书中强调,和正常人一样,残疾人、盲人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爱恨情仇和酸甜苦辣,有着同样需要尊重和关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推拿》最大的意义在于,写出了残疾人的快乐、忧伤、爱情、欲望、性、野心、狂想、颓唐,打破了我们对残疾人认知的情感牢笼。 由此引发读者对于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于我们正常人人生的深刻反思。

作者简介

江苏南京人。著名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等。短篇小说《是谁在深夜里说话》获1995年《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 1996年《小说选刊》奖、1996年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1995—1996年《小说月报》奖、首届鲁迅文学奖。
近年来,毕飞宇创作的小说《青衣》、《玉米》、《平原》均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推拿 PDF格式下载



  茅盾文学奖应该是中国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奖项,它也确实在十几年前介绍了很多好书给我。但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回头来看这个奖却丝毫未变。
  推拿是一本好书。只是它不是我的书了。只能这么表述。
  我在看前200页的时候,还是表现出了兴趣。但在那个页数之后,我就像听妈妈唠叨一样,有点受不了。
  无论怎么读,其实推拿一看就知道作者深入地了解了这个行业,了解了这些盲人,他做了很多的功课。但到最后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健全人在理解他们,而不是盲人自己在表达自己。
  密集地把众多人物放进一个空间维度里,其实很容易产生问题。人,每个人都要写出特点。人和人的关系要写出戏剧冲突。而只有一个盲人按摩院这个交汇点,其实比较写出重复,不容易把人物写出来,而容易淹没在里面。
  当然作者已经尽他最大的能量写出来不同人的特点,但人的内心太弱。行为和表现,是通向内心的桥梁,而不是全部。内心才是读者走进一个人的最终的目的,而不是观赏或者旁观。
  茅盾文学奖在鼓励这种写实派的创作方法,并没有什么过错。但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颁奖给同类型的小说,就已经是错误。茅盾文学奖如何鼓励年轻人,鼓励创新,鼓励多元化的创作,这应该在莫言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更难取得进展。


    “盲”,《说文解字》释曰:“目无牟子也。”《韩非子 解老》说“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简而言之,盲人就是无法感知光的人。光是多么重要的东西,上帝创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有光”,世界因此有了黑白之分,我们才能感知到时间。阳光滋养万物泽被生灵,它让我们感知温度引导我们感受世界的善与美。眼睛作为人类感知光的唯一器官尤受器重,是心灵的窗户,《释名》解眼曰:“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目之所及为限,眼睛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人类感性世界的广度和宽度,试想自己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漆黑一片,你无法用光的尺度把握时间,仿佛身处浩渺宇宙又怎会不感到孤独呢。然而,这就是盲人的生活,同一个世界不同类别的生活,对于世界,我们用眼睛看,而盲人会用全身上下所有的器官去“看”。
    翻看中国现当代小说,找不出一本像毕飞宇的《推拿》这般以描写盲人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当然也有其他描写个别盲人的作品,它们以盲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感动、激励着所谓的“正常人”,塑造出的盲人形象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些被异化的盲人形象一度误导我们对盲人的看法,事实上,如果不进入盲人的生活圈(比如推拿中心),我们已经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盲人了。所以当我翻开《推拿》看到王大夫努力攒钱和小孔结婚,金嫣对爱情的执着和婚礼的向往,沙复明对美的困惑,小马乐此不疲地游戏时间,都红对自尊的极度敏感,我触摸到到了一群有温度的血肉之躯,他们不再是抽象的“身残志坚”者,不再是一个个脸谱化的好人和坏人,他们不是传奇,不是励志故事,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依附者。
    看过毕飞宇的《青衣》《玉米》,再看《推拿》,大起大落的爱恨情仇被温吞琐碎的生活气息取代。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推拿》的情节性并不强,整部小说就像生活本身,琐碎而个人化。毕飞宇以人物结构故事,他不惜笔墨地描写每个人物的心理状态,谁是全盲谁是半盲,谁是先天的谁是后天的,叙述上“都是有讲究的”。进入文本的过程就像一个逐渐隔绝光的过程,看到王大夫和小孔的性爱描写那段,我就彻底看不见了,或者说不再用眼睛去看了。
    要将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写得引人入胜,活泼丰富的语言是关键的一味料。小说的生活性首先体现在语言上。开篇沙复明给一位客车司机推拿,客车司机浑身舒爽的来了句“日亲妈”来表达他的舒适感,下流、肮脏但是极能代表一位客车司机的说话习气。此外,第一章王大夫带小孔回南京老家,他母亲偷偷对着他的耳朵说“睡她呀,睡了她!一觉醒来她能往哪里逃?”一个卑鄙庸俗市侩可憎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毕飞宇曾经说过,评价一部小说的语言好不好,主要看名词的使用量,“名词是硬通货”,所以在他的小说里,名词像钢镚儿一样组成一个个短句,一句句铿锵有力的砸到你的心坎里。
    生活性的第二个方面在于,叙述时间与现实时间保持了几乎一致的步调。毕飞宇早先说过他的小说比较“慢”,不会一下子就“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玉米》中三姐妹的故事分别都在一年内发生,到了《推拿》几乎就是细述每天的生活了,但这个叙述肯定不是流水账,不然就成了太婆的裹脚布。每一章以一位或几位人物为名,情节也是围绕这一个或几个人物组织。小说篇名中王大夫出现六次、沙复明四次、金嫣四次、小孔小马各三次、都红两次,毕飞宇就是把这个圈子里人每天的生活打乱叙述顺序呈现出来,颇有一种写人物志的感觉,又有太史公旁见侧出的互见笔法,比如写王大夫会侧面提到沙复明,写沙复明又会侧面提到金嫣,怎么看都像在写一部推拿师列传,不过是烟火气浓了点。
    再次,小说所叙述的都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大大缩小了我们与小说人物的距离,看完小说后,我不会觉得自己和小说人物的生活有任何差别,推拿师们努力挣钱,憧憬未来,他们不仅仅“自食其力”,更有各自的梦想,他们不是浑浑噩噩的生活着,他们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会羡慕“有眼睛的人”,会追寻爱情,也会小心眼、嫉妒,在心里嘲讽“正常人”的自以为是。小说中没有对盲人生活的窥视,推拿师的们生活就那样在我们面前自然摊开,就像每个办公室的故事,有斗争有妥协,有算计有关怀。虽然他们的心事都写在脸上、手脚上,但作者没有用眼睛去看,而是选择让他们自己“诉说”自己。这是对盲人发声权的尊重,一种对人性的尊重。用毕飞宇自己的话说是对普世价值的追问。
  一部小说不会让我更了解真正的盲人生活,毕飞宇的描写也未必是真正的盲人生活。真正的盲人未必都是王大夫、小马、徐泰来那样老实憨厚的男人,也未必都是都红那样自尊到凉薄、金嫣那般为爱痴狂、小孔式的独立自主的女性。眼睛对于有眼睛的人来说是获得和验证外部信息的最重要感觉器官,我们获取外部信息的60%以上都来源于视觉。可眼睛未必是个好东西,有眼睛的我们就能看得比盲人更多的真实么?我们是那么相信眼睛看到的东西,我们对眼睛太过依赖,眼见之物既是我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局限。毕飞宇只是用《推拿》敲了敲社会的脊梁骨,提醒一下有眼睛的我们,我们真的不瞎么?


  我也是第一次看毕飞宇的书 但是之前早就听闻这本书的感染力 里面的内容都是平凡 琐碎 但却是诉说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本书适合细读 慢慢品味 因此每次我在读的时候 会感受每个细节 跟着想象自己也是一个盲人的时候会怎样 有时候 读着读着 自己也想要变成一个盲人 自己也有一颗正常人没有的眼睛 看到人心的更深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看了电视剧的 推拿 里面的演员 有我喜欢的 所以会更加喜欢这本书 虽然演员也有一些演得不像盲人的 但是 没有体验过盲人的生活 怎么演 都不会像吧 所以 总而言之 我很喜欢


  我想知道,沙复明最后说是手术成功,确还说需要观察。
  王大夫的伤疤,小孔还不知道呢!他弟弟却还是那副德行!
  最后护士看高唯的眼睛,为什么那么些,有设么寓意吗?
  
  谁能帮我解答...........
  
  好看是好看,魂牵梦萦的,但是总感觉,没那么安心呢~~~~~~


  几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的时候也算是魂牵梦绕了,深深地被吸引进去。觉得自己原本海绵一样的心突然泡上了水,一下就重了,实了,有的可挤出来了。
  这一看还没写几句话,显然自己写字的风格也早早是染上了毕飞宇的腔调,这腔调是我喜欢的那种,句子不长,琐碎但是不啰嗦。
  
  每一个人物真的是太饱满了,每个人都那么丰满,今天的好与坏,沉默与喧嚣,坚持与放弃,前进与躲避,每个人今天的行为与选择都深深地被精神分析了一番。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物小传,每个人物小传都那么令人心疼。
  所以这里的每个人都让人心疼,让我爱。
  
  所以每个人都是个洞。
  毕飞宇他深深地潜入这个洞,把里面的东西挖出来,我们看到每个人不为人知的最深的秘密,最深的感情。
  
  感情。
  这里的感情都太真挚和善良了。
  到这里我都没有提到盲人。我觉得他们盲不盲的,实在不是重点。
  我依然想起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如果你想寻求无限,闭上双眼。”我觉得盲人的世界就是无限的世界吧,因为他们可以看到无限,他们才可以看到洞的底部。他们才结实,深刻,他们时时刻刻都都活在无限中,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性。
  
  


高唯和盲人生活久了,不知不觉以盲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盲人是不用眼睛的,所以护士看到她的眼睛觉得不一样?我也觉得结局不安心,可能这就是作者的本意吧,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敖,有道理哈~
可能这就是生活本身,并不是一切都会真相大白,一切都会变的像想象一样好,真实的,让人真不甘心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