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哈谢克
2010-4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星灿
257
无
文学,以其对人生的深刻写照及对文字的高超运用技巧,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往的圣殿。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典的魅力更是历久弥新。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佳作,面对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紧张的时代,读者何从人手,才能找到一窥文学堂奥的门径呢? 为此,我们汇集了文学界著名的学者专家,共同营造一座“文学讲堂”,在这里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研究成果,深厚的文学理论修养,以生动的语言,独到的见解,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文学的奥义,并选有能够反映作家主要创作思想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引领广大文学爱好者领略经典的魅力。 本册将为你介绍雅·哈谢克。
刘星灿,笔名乐辛。女,1937年出生,祖籍湖南湘乡。1960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捷克文学专业。先后任职于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曾获捷克斯洛伐克涅兹凡尔奖。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有《好兵帅克历险记》《紫罗兰》《情与火》《捷克斯洛伐克民间故事选》《世界童话之树》《捷克斯洛伐克文学简史》《再向前》《芭蓉卡》等。《捷克斯洛伐克儿童文学插图选》获1993年冰心文学奖。
解读哈谢克 一、概论 二、苦难深重的历史背景 三、贫穷而躁动的少年时代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五、注定不能善终的爱情 六、从俘虏到红军的政治工作者 七、负命回国 八、“好兵帅克”的艰难出世 九、英年早逝 十、留得作品在人间附录一 作品选 阿伊戈·马尔东上了路 克希维采村的谢肉节(旅途日记) 我的朋友汉努什卡 霍尔吉克先生历险记 棺材生意 骨灰搬家记 小偷谢依巴探险记 精神病之谜 孤儿院里的圣诞之夜 施给穷孩子的汤 考布里先生给穷人的捐赠品 公爵夫人身上的绦虫病 虱子小传 上帝的荣光 宗教课上 拯救灵魂 狡黠 怪事件——根据一名警察大队长的讲述而作 女歌唱家卡尼瓦洛娃的可悲下场 警察局长的破案妙法 步兵杜路涅茨的军礼帽 大尉先生的军犬 奥舰兵变 匿名信 奥皇约瑟夫一世肖像销售记 英勇无畏的基督教徒夏弗莱老大爷在大选之日 民权战士格罗阿兹先生 一场为动物恢复名誉的演说 哈谢克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温和进步党”会议上的第一次竞选演说 布古尔曼城司令员 布古尔曼城司令员的副手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的灵魂在讲述:我是如何死去的 我的忏悔 我与我的祭文作者相会记 好兵帅克——一个老实士兵的有趣故事附录二 作家年表
插图:雅·哈谢克于1883年4月30日诞生在布拉格市二区的一所灰暗陈旧楼房里。当时,捷克民族仍处于奥匈帝国外族的压迫统治之下,在这种大环境下的贫困家庭的生活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哈谢克的童年可用“贫困、乏味、压抑”六个字来概括。他的父亲原在一所私立中学教书,后来转到一个薪水更低的银行当小职员。在哈谢克添了弟弟和需要抚养的孤儿堂妹的情况下,家境清贫到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地步,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搬家,换到更阴暗破旧、更廉价租金的房屋里居住。全部家务重担压在哈谢克的母亲一人身上。他父亲却因不得志而心情沮丧,常偷偷外出酗酒解愁。父亲的坏心情自然使他对孩子们的管教生硬而严厉,动辄惩罚,不许他们随便外出。幼年的哈谢克就这样伴随着父亲的呵斥声在一种缺乏温暖、极不快活的压抑气氛中渐渐长大。当时,上学成了他暂时摆脱家庭束缚唯一的途径。这个身体瘦弱、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小孩却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念小学时是个非常不错的乖学生,十岁时顺利地进了布拉格日特纳街的一所中学。表面看来一切平静正常,可他那摆脱家庭束缚、探索外面世界,以及不甘心在富家子弟同学中遭奚落与欺侮、忍受窝囊气的心思在与日俱增。而学校灌输的却是“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是天经地义注定了的,要应命逆来顺受”等等这一套,这些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1896年,哈谢克的父亲去世,从而彻底改变了这个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柔弱少年的生活命运,趁着家庭管教开始有所宽松的时机,哈谢克那久久被压抑着的企求心灵与行动自由的欲望大胆地释放了出来,他不仅带着弟弟外出游逛玩耍,在学校里,为了向过去高他一头给他气受的富家子弟证明自己的优势,表示自己并不柔弱可欺,一反以往忍让、腼腆的姿态,投入了男孩们崇尚的两派对阵、模拟作战的冒险游戏,凭他的聪明和无畏的精神,很快在同学们中间树立起威信,并享有“山大王”的称号。同时对有关历史英雄故事、旅游、冒险等读物产生了远远大于学校功课的浓厚兴趣,学习成绩骤然下降。这个在一二年级原本成绩优秀、安静内向的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变得分数不及格,要被留级的地步。这些变化让老师们吓了一跳。他的寡母不得不让他停学,并托人情让哈谢克到一家杂货铺当学徒。这段学徒生活体验在这个不到十五岁的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成了他的短篇小说的珍贵素材。除上述情况外,当时使哈谢克这个模范优秀生突然变野的原因还在于他亲眼目睹的与他家同住在贫民楼里的人们的苦难生活现实,以及他与学校硬要灌输给他的官方看法之间的绝对相对立的分歧。学校总是宣扬说一切社会状况都是上帝旨意的最高体现,而弗兰西斯·约瑟夫这个汉堡王朝的皇上就是执行上帝旨意的主要代表。尽管少年哈谢克为了挣钱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侍祭童子,但他却无法接受宗教课上所讲的那些概念。加上1897年因帝国当局宣布废除使用捷克语的条例而引发的布拉格群众的激烈反抗及街头示威游行乃至与皇家警察发生的冲突,对当时年仅十四岁的聪敏的哈谢克认识当今世界的残酷以及对他叛逆性格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奥匈帝国统治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度日,其贫困的程度可想而知。可她还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让孩子们过得快乐些。在哈谢克十五岁那年,母亲带他们到乡下她的故乡捷克南部密德乐瓦利探望了姥姥家的亲戚。对哈谢克来说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乡下休假的日子在他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美丽纯朴的捷克南部乡村多次出现在哈谢克后来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以这一迷人的景致为背景产生了《好兵帅克历险记》中帅克迷路,从普津出发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普津的那段精彩描述。哈谢克简直把密德乐瓦利看成了自己的故乡。这次下乡远足实际上是他与“毫不虚假的”真正纯粹的大自然的接触,也是他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旅游、投入大自然怀抱的一个契机。靠为人缝补衣裳养活一家四口的哈谢克的母亲,不甘心让聪明的长子就此辍学,两年之后又鼓起勇气将哈谢克送到布拉格一所贸易学校念书,指望他将来能当个工薪阶层的职员。哈谢克在贸易学校学了德、俄、法、匈四种语言,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扩大了视野,他非常崇拜以社会为“我的大学”的高尔基,欣赏高尔基式的流浪生活,广泛阅读旅游杂志及有关远东地区的书籍,并开始尝试写作,除与知己同学拉吉斯拉夫·哈耶克一起写诗撰文外,还经常参加当时学校里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同时又是著名翻译家的约克举办的“学生处女作朗诵会”,据说约克老师曾预言:有朝一日哈谢克将成为捷克的马克·吐温。渴望自由的哈谢克哪里受得了学校古板教育的束缚,唯一发泄的最好办法是假期外出徒步旅游,实为身无分文和近乎沿途乞讨的流浪。先是和他的弟弟一道就近游遍捷克地区,后又和同学两次去到斯洛伐克,有幸受到斯洛伐克教师、教区牧师的热情帮助和款待。后来又去了波兰。这时期,学生式的旅游使他产生了对斯洛伐克这个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的兄弟民族的美好感情以及对它的长期的实实在在的关注。这些在他后来的、即从1901年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的短篇作品中亦有反映。
《雅·哈谢克》为文学讲堂系列。
无
我们熟悉《好兵帅克》,但对作者哈谢克却较陌生。哈谢克一生坎坷潦倒,且早逝。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和评论杂记等,尤其《好兵帅克》,自问世以来,已被译介成许多国文字,其魅力经久不衰,已成文学经典,也使哈谢克进人世界文学大师之列。该书有哈谢克小传及几十篇短篇小说。从中可大致了解哈谢克其人和他的文思妙笔。他的小说幽默讽刺,针砭时弊,嬉笑怒骂,挥洒自如,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翻译得还行,图片挺多。若干错字啊,校对编辑似乎不用心。《世界文学》80年代的那个哈谢克专题里面若干文章,为什么没收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