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杨柳的形象

张哲俊 人民文学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张哲俊  

页数:

625  

字数:

62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古代文学》通过对“杨柳”这一形象在中日古代文学中的物质史研究,深入探讨了中日古代文学的交流、承续,揭示了文学与物质关系的规律。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以“杨柳与生命崇拜”研究、“庭柳与门柳”个案研究、“杨柳与性别”研究为主题,文献丰富翔实,论述详尽透彻。

作者简介

张哲俊,男,1961年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比较文化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三个母题和嬗变的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东亚比较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等,主要译作有川端康成《睡美人》(《世界著名文学奖小说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吉本芭娜娜《厨房》(花城出版社1998年)等。曾在中国、日本、韩国发表中、日、韩文的论文数十篇,获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思源《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奖。兼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还曾任韩国国立丽水大学国际学部客座教授、日本文部省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2001年11月至今担任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

书籍目录

绪论:中日文学中杨柳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上编 杨柳与生命崇拜
 第一章 杨柳与信仰:作为生命神灵的植物
  第一节 垂柳的传人及其时间
   一、杨柳的区别:杨柳的通称与混乱
   二、原产或传人:千年的难题
  第二节 垂柳的传人:传人的根据与时间
   一、杨柳外来的根据
   二、垂柳传人日本的时间
 第二章 杨柳信仰:生命崇拜与第三关系
  第一节 基本信仰:生命崇拜与《周易》的枯杨生梯 
   一、日本文学中的杨柳生命崇拜
   二、中国文学中的杨柳崇拜与枯杨生梯
  第二节 柳神祈雨:草木云雨的主宰
   一、日本文学:杨柳与云雨、草木的关系
   二、中国文学:柳星、柳神、祈雨与第三关系的观念层还原
 第三章 神佛之木:守护生命与驱除鬼疫
  第一节 日本的佛寺:杨柳的风景与生命的守护
   一、日本佛寺的杨柳风景
   二、神佛之木与杨柳观音
  第二节 中国的佛寺:地域范围、时间标尺的延伸与跨越
   一、佛寺杨柳风景的生成
   二、驱鬼之木、杨柳观音与第三关系的物质层还原
 第四章 妖鬼之木:由神木到鬼木的颠覆性变异
  第一节 墓树与墓标:从中国的白杨到日本的垂柳
   一、日本的墓标:《游行柳》与江户文学中的墓柳 
   二、中国的墓树:白杨与垂柳
  第二节 垂柳的功能:从驱鬼之木到幽鬼之木
   一、妖怪之木:妖怪的扩大化、善良化、娱乐化
   二、垂柳的妖怪化与颠覆性的第三关系
 第五章 《万叶集》的柳蔆与中国的《折杨柳》、柳圈
  第一节 《万叶集》的柳蕴与中国《折杨柳》的关系 
   一、柳蕴与《折杨柳》的关系
   二、柳蕴、柳圈与文学文本中的物质层意义
  第二节 中日文学中的《折杨柳》:爱情与相思
   一、《万叶集》、《源氏物语》与《折杨柳》因素
   二、嵯峨天皇《折杨柳》的训读、解释与第三关系的主体地位
中编 庭柳与门柳:中日文学的中程关系
 第六章 庭柳的意义:杨柳的位置与观赏性
  第一节 日本的庭柳:杨柳的美学价值
   一、日本庭柳的美学:杨柳的位置与柳丝的长短
   二、中国庭柳的美学:美在长垂与松柳的比较
   三、中日庭柳美学关系:影响关系抑或第三关系?
  第二节 梅柳组合的美学:梅柳组合的形成与庭院
   一、《万叶集》与《怀风藻》中的梅柳组合与庭园
   ……
下篇 杨柳与性别:物质事实与文学想象的关系
结语:物质研究的文学意义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如果认为梅柳组合源于庭园,那么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了园林,也开始种植了梅柳,那么先秦时期应当出现梅柳组合。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梅柳组合一直要等到六朝时期。这种时间上的错位意味着什么,时间错位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显然直接关系到梅柳组合的形成。从先秦、秦汉到六朝,中国的园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影响到了梅柳组合的形成,是需要考察的问题。中国园林的起源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这个时期园林的最大特征之一是规模极其广大,近于自然状态。灵台是周文王的园林,在现今陕西户县东、秦渡镇北约1公里处,这里是《三辅黄图》记载的长安西北四十里处。根据《诗经·大雅·灵台》的描写,这里有池沼,有动物。规模相当广大,《孟子》记载周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毛苌的《诗经》注释囿:“天子百里,诸侯七十里。”如此广大的灵囿灵沼,与庭园的意义还是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在这样的园林之中,即使生长着梅与柳,也很难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事实上《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文学之中就没有出现梅柳的组合。和麻吕《初春于左仆射长王宅燕》将长王的庭园喻为上林,其实上林苑也是辽阔的园林。这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汉武帝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清华大学园林史学家周维权说:“上林苑的占地面积,文献记载其说不一:方三百里、三百四十里,周墙四百余里,周袤三百里。按汉代一里相当于0.4 14公里计,则苑墙的长度大约为130公里至160公里,共设苑门十二座。”上林苑规模宏大,苑中有宫殿和无数植物,贡献的奇花异果有三千多种。上林令曾经抄录了全部的植物名称,但后遗失,《西京杂记》记录了保存在记忆中的98种。从如此广大的规模可以推知,上林苑不可能是浓缩和精细化的,大多的景观是接近于自然形态。后代文人喜欢描写汉代宫苑,梁萧子范《春望古意诗》:“光景斜汉宫,横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氛氲门里思,逶迤水上风。落花徒人户,何解妾床空。”顾野王《芳树》:“上林通建章,杂树遍林芳。


编辑推荐

《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古代文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杨柳的形象 PDF格式下载



张老师写作有日本人考据风格。
入口很小,发掘很深,广征博引,读此君书,思路开阔,语言清新。
不客气的说,比较文学方面,我没有见过比这个更棒的老师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