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时间的女儿

[英]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英]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  

页数:

225  

字数:

128000  

译者:

蒯乐昊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但是这个女儿从不轻易撩开面纱。这是一部十分独特的历史推理小说。擅长研究面相的苏格兰场探长格兰特因摔断腿住院,不能下床,却因此根据缜密的推理,侦破了一桩四百年前的谋杀案:英王理查三世,究竟有没有为了保住王位,而派人杀害据说被囚禁在伦敦塔内的两名小侄儿……

作者简介

  约瑟芬·铁伊:1897年生于苏格兰因弗内斯,就读于当地的皇家学院。之后,在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训练学院接受三年训练,然后开始物理训练讲师的生涯。后来,她辞去教职照顾她住在洛克耐斯的父亲,并开始写作。这位英籍女作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和她齐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榭尔斯都是大产量、行销惊人的作家,铁伊却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八部水准齐一的好小说——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

章节摘录

第一章格兰特躺在他雪白的病床上,瞪着天花板,厌恶地瞪着它。在他内心,已经对这块白净表面上的每一道新裂缝都了如指掌。他一度把这块天花板当成地图,并探险其中:那些河流、岛屿和大陆。他还用天花板玩猜谜游戏,寻找其中隐藏的物体:那些脸孔、禽鸟和鱼类。他甚至用天花板做数学运算,重拾他的童年:定理、角度和三角。不过现在,除了盯着它看,格兰特完全无事可做。他恨透了眼中的这块天花板。 他曾建议矮冬瓜把他的床移开一点,让他得以开发一块新的天花板,但这似乎会破坏房间的协调性。在医院,协调仅次于清洁,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任何对平衡的破坏都是一种亵渎。他为什么不读书呢?她问。他为什么不去读那些朋友们源源不断带来的、昂贵的、全新的小说呢?


编辑推荐

《时间的女儿》:如果你仅仅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那说明你只是侦破推理小说的初入门者,直到开始阅读约瑟芬·铁衣,你才有可能推开智力与人性的另一道门。她生得比爱伦·坡晚,写得比阿加莎少,情节比丹·布朗简单,主人公又比福尔摩斯笨……但你就是不能不读她。即使在知道杀人凶手是谁的情况下,你依然可以一口气将约瑟芬·铁衣读完,她用来推动阅读欲望的,不单是情节的张力,还有感同身受的人物命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时间的女儿 PDF格式下载



看完这本《时间的女儿》也有一个多月了,评论迟迟都没有写,趁现在有空就来说两句吧~

说来也很有趣,当时看这本书是在我发烧在家休息的时候,早上上着上着课突然觉得全身酸痛又头晕,就溜回家睡觉了,回到家一测发现居然烧到了38°C,吃了点药又睡了一觉,起床的时候精神已经好点了,但是全身还是没有力气,而且觉得盯着天花板发呆实在是很无聊,所以就拿起了这本铁依的《时间的女儿》。那时手边还有着很多没看的推理书,之所以会选这本的原因当然就是知道书里面说的就是一个卧病在床的探长侦破一个400年前的谋杀案的故事了,作为同样是一个卧病在床的人,当时选择了这样的一本书现在想来还真是很明智的啊~

情节刚开始发展得有点慢,很多的篇幅都在说格兰特在医院是多么的无聊,但是我也是躺在床上无聊没事干所以很能理解这种感觉,当看到格兰特看见理查三世的照片之后,情节的发展就开始快了起来,从格兰特产生疑惑开始,到去寻找各种的历史资料,抽丝剥茧,线索渐渐明了,最后真相大白。故事情节一气呵成,让人拿起书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了,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要说是推理小说也不算是我们平时说认识的那种推理小说,没有诡计的存在,结局也是一开始就能够猜到的,更像是一本历史小说。但是看完这本书很让我感慨的就是历史果然是属于胜利者的历史,如果当初不是都铎得到了英国的王位,也许理查三世现在在我们心目中会是一个正直、英明的君主吧。而讽刺的是理查死了,结果在历史上就被冠上了畸形、怪物、谋杀亲侄子的恶名——当然这些历史都是在都铎王朝时代被理查的敌人所创造出来的……

关于情节就不说太多了,大家自己去看吧,不会失望的,由于本人对历史很感兴趣,也多少有着一些了解,所以看起来并不觉得特别的难懂,其实有些信息如果你想知道得更详细自己去百度一下就行了,阅读这本书历史知识并不是个障碍。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这么精彩的小说会这么少人评论,铁依真的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考虑把铁依的其他几本也收了。

最后,强烈建议大家买回来之后等自己生病的时候在床上看,感觉会很好的。


比阿加莎的侦探小说更加有味,时间的女儿确实经典。


约瑟芬·铁伊,是古典推理最高峰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但走的路子和与她齐名的艾嘉莎·克丽丝蒂、桃乐赛·谢尔丝大大不同,铁伊毫不掩饰她对那种不断复制、下笔如流水的讨好读者作品的厌恶,克丽丝蒂一生出书近百种,谢尔丝也达五十。但铁伊一辈子只写八本推理小说,本本俱在水准之上──否则她如何能以一敌十,和大产量的克丽丝蒂和谢尔丝并驾齐驱,其中最特别的是这本《时间的女儿》。   老实说,在推理阅读尚未成气候的此时台湾出版这本书,只能说是身为编辑人的宿命和任性。   宿命是说,你很难不出版它,否则你会像哪件该做的事没做好一样,睡觉都睡不好──《时间的女儿》在推理小说史上是一部绝对空前也极可能绝后的奇书,不因为它到今天为止仍被美国侦探作家协会集体票选为历史推理的第一名作品(第二名是安博托·伊可的响档档名著《玫瑰的名字》),而是因为它雄大无匹的企图、写作方式及其成果。一般而言,历史推理所做的仍是虚拟的演义方式,借用历史的某一个时段、人物、传说或事件材料,作家丢进一则犯罪故事,试图由此产生化学变化,好碰撞出不同趣味的火花,但《时间的女儿》不是这样,它不躲不闪不援引“小说家可以虚构”的特权,正面攻打一则几乎不可撼动达四百年的历史定论,比绝大多数的正统历史著作还严谨还磊落。   这需要胆识,胆子+学识──有造反的胆子不够,还要有足够支撑的丰硕学识。   而出版此书所以说基于编辑人的任性,原因在于,我个人实在不相信台湾的推理小说迷准备好了读这样一本书──让我学习铁伊的胆量,有话直说,这些年来,台湾的推理迷泰半习于也安于清楚模式化、轻飘飘表达方式的日本推理小说,《时间的女儿》无疑是密度太高、太严重的作品,它不像坊间日式推理,只要求读者几小时无所事事的时间而已,还包括谦逊的阅读态度、细腻的思维、高度的文学鉴赏力以及基本的英国历史认识。铁伊不是会讨好读者、侍候读者的写作者,《时间的女儿》尤其个中之最。   这部奇书比较像推理大海中的瓶中书,写给茫茫人世中的有缘的人。


这篇小说是可以慢慢得看,有空就拿出来,放一段时间再看也没问题的小说,和阿加莎之类的侦探小说不同。另类一点。但也引人入胜。


还没看,买之前看评论说不错,封面和阿加莎的那套设计的差不多,因为这样才被吸引的,看完再就内容评论


诚然,这应该是本好书,可是因为自己对于历史不是很感兴趣,看得有些吃力。支撑着看到75页,终于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也许,放着过段时间看的话是另外一种感觉吧。


本书翻译比较生硬,且多处人称指代不明,使得本来应该很有趣的阅读不畅。


篇幅不长,但最好看之前对英国的宫廷历史了解一二,不然看得有点乏味!但总的来说,是一本打开了就不愿意放下的好书!


对于不了解英国史的读者来说,很难喜欢上这本经典的推理小说。
请准备阅读这本经典小说的读者们先去补习一下英国史吧~~否则晕不只一个字~~


还行吧,还没有看完。


我的英国历史学得不好,所以看得有些吃力。。。。。


人文社的这套铁衣作品出得太没有诚意了,书印刷得很粗糙,里面连一篇介绍性的序言都没有。人文社如此“厚待”阿加莎而“薄”铁衣,实在为作者叫屈!


前两天买了本《时间的女儿》,因为是历史推理,所以挑出来的bug也与历史相关。想来应该是翻译的问题,但又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以下引用版本俱为《时间的女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页28: 这里说到理查三世(Richard III)谋杀了他两个侄子(爱德华四世的儿子),“但没人知道是怎么谋杀的。他们只是失踪了”。在“理查二世”的时候,人们在某个楼梯底下发现两具骷髅,“大家理所当然地将它们视为失踪小王子的遗骸,但没有任何证据”。 按:理查三世时期失踪的小王子,怎么会有人在理查二世时期将发现的骷髅当做他们的遗骸?理查二世1377年即位,是英国安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而理查三世1483年即位,是约克王朝的末代君主。两者相差100多年。这里的“理查二世”应该是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1660年复辟)。页50: “毫无疑问,历来的英格兰国王从不曾拥有爱德华四世和他弟弟理查(即后来的理查三世)那样的平民生活经验。也许只有之后的理查二世有吧” 理查二世又来了,他又跑到理查三世“之后”去了。这里还是查理二世。查理二世在他的父亲查理一世被国会处死后,长期流亡,曾为逃避追捕藏身于橡树。他复辟以后,那棵橡树就被称作“国王的橡树”,也就是本书后来提到的“橡树里的国王...”这件事。爱德华和理查在其父约克公爵战死后一度失势流亡,和查理二世的经历相似。页113: 主人公格兰特的堂妹给他的信中提到他的侄子派特“刚刚得知苏格兰人出卖理查一世给英国人”。 理查一世,安茹王朝的第二代国王(1189年即位),绰号“狮心王”。曾多次参与十字军东征。1193年从中东回国时在亚得里亚海遇海难,飘至岸边,进入奥地利时被捕。1194年,在英国支付了大笔赎金后,狮心王才回到英国。1199年,在攻打查卢茨城堡时被流箭射中,伤重而死。跟苏格兰人有毛关系啊! 倒是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是被苏格兰人出卖给克伦威尔的国会军的。查理一世之父,詹姆斯一世原是苏格兰国王,因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他才继承英格兰王位,开创斯图亚特王朝。所以查理一世是苏格兰人,而又被自己的同胞出卖。 其实这段历史我也不清楚,只是在大仲马的《布拉热洛纳子爵》里是说查理一世是被苏格兰人出卖的。 上举三处,都把“查理”误为“理查”。应该是翻译的问题,但会出这种问题也真是奇怪。如果这本书原本是中文的,那倒很可能是笔误或者是印错。但原版是英文,理查(Richard)、查理(Charles)那么明显不同的两个人名怎么还会翻错,总不见得是作者把Richard和Charles搞错了吧。再一种可能,现在看来也是最最可能的,就是翻译本来没错,但校对排印时出错了。 阅读更多 ›


爱好推理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印刷质量太差了!文字都搓着的!


是本很普通的书,收到后有点失望。不知道是我的文化程度低还是文化差异的原因,甚至连整本书都没有看完。


个人本身不会看这个类型的书啦。


这本书就是跟介绍里的图片太相符了!(你们仔细看看那图片,书名是影歪的。)可是买回来之后看到,还是歪的。本来还以为会是完好的。搞到我都不太想看了。


说实话,完全看不进去,都看到一半了,不知道绕半天说得什么东西,不知道是翻译本身就没读懂还是怎么样。我从图书馆借的。


作为不是英国本土的读者,实在搞不清楚书中的众多国王,公爵,伯爵,情妇,主教之间的混乱纠葛


一本令人震撼的推理小说,一本将推理演绎得非常平常而又非常严密的小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