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佬

[法]弗朗兹·奥利维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法]弗朗兹·奥利维  

页数:

146  

译者:

余中先  

Tag标签:

无  

前言

  第一次捧起《美国佬》的法语本,便一口气读了下去。不厚的书,伽利玛出版社的版本,一百七十二页,花了两天工夫便读完了,中国读者读译文,估计还用不了两天。  小说给人以深刻印象的,首先,是一个父亲的形象,他不由分说地打人,打自己家里的人,出手重得如同“拳击”,“家庭暴力”频频施加在妻子和儿子身上,使儿子,也就是小说的叙述者“我”,从孩童时代起就在幼小的心灵中跟他结下了深仇大恨。  这是家庭矛盾,但又不完全只是家庭范畴中的矛盾。因为说到底,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是美国人,但他不喜欢美国,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佬”。  父亲是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这“历史上最漫长的一天”,作为盟军美国军团的一名士兵,通过登陆艇,冲锋登上了法国的土地,从此他就认定了自己这一辈子要在法国生活。从种种意义上说,他背叛了当今的美国社会,而转身融入了以法国为代表的旧欧洲大陆。

内容概要

  “美国佬”父亲是二战时的美国士兵,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到了法国。主人公从童年起就怨恨父亲,因为父亲总是不由分说地打他和他的母亲。后来儿子才明白父亲在战争中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导致他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最终。儿子理解了父亲,但后悔已晚,父亲已经过世。儿子内心的述说,让人读来不禁动容、心酸。

作者简介

  弗朗兹-奥利维埃·吉斯贝尔,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八日生于美国德拉华州威尔明顿。一九八五年成为《新观察家》周刊编辑部主任。一九八八年。担任《费加罗报》编辑部主任。二○○○年起担任《观点》周刊编辑主任。如今是多项文学奖的评委,还在几家电视台主持文学节目。一九七七年以传记《弗朗索瓦·密特朗,或历史的诱惑》获今日奖。一九九二年以小说《可怕的人》获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一九九六年以小说《泥坑》获联合文学奖,因创作成就显著还获得摩纳哥亲王文学奖。

章节摘录

  2  我说不上来当时我几岁,四五岁的样子吧,兴许还要更大些,但是,我记得那天真个是大雨滂沱,我的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出生。那是一个夏日之夜,在意大利,威尼斯附近的什么地方,我父亲喜爱在那里度假。我们一家子,爸爸、妈妈、我的两个妹妹,还有我,都挤在那辆家用四马力小轿车中。我母亲一手举着一个手电筒,读着公路图,给我父亲指路,糟糕的天气早已让我父亲脸色阴沉到极点了。  “你把我们带到什么鬼地方来了?”突然间,爸爸大声嚷了起来,“我们早就路过这里了。”  “我觉得没经过。”  “你让我们团团兜圈子啊!你还没有认出这个十字路口吗?”  他把车停在路边,从妈妈手中一把抢过公路图,然后又夺走手电筒。他认真地看了好一会儿,同时大声地喘着粗气,因为他做事从来不半途而废,总是要弄清楚个究竟:  “你又弄错了。你连张公路图都不会看。”  “是你自己不知道怎么照我说的开车。”  由于这一冒犯,妈妈挨了第一下耳光,被打得脸都贴到了车门的窗玻璃上。爸爸从来把握不了手重手轻。他永远总是使过了劲。他的巴掌跟拳击一样重。  我的母亲,尽管是个绪尔比斯式的受虐狂,这一点我以后会讲到,还是忍不住争辩了几句。她保持着镇静,喃喃说了些什么,这便使事情变得严重起来:  “你是不是觉得,这样你就能找到你的路了,我可怜的老……”  她又收获了一记耳光,比第一下更狠,反正听起来声音更响。一记沉甸甸的声响,像是屠夫切肉之前把红红的生肉摔到柜台上发出的声音。妈妈并不就此罢休。  “肮脏的畜生!”她嚷嚷道。  第三记耳光,同样沉甸甸的响声。但是,这一次,妈妈反抗了。她的受虐是有限度的。她扑到爸爸身上,一边哭叫,一边捶着他的胸膛,像是一个愤怒的孩子。当我母亲这样反抗时,我总是很害怕。她反抗不成。  假如我没记错的话,我想我的记忆力没有出错,至少那一次没有出错,那天晚上,我母亲没有指责我父亲当着孩子们的面打她,而在以前,她常常是要责备他的。我甚至相信,当时她的脑子里连转都没有转过这样的想法。那些日子,我们刚刚开始习惯爸爸的发作。  在他那里,是肌肉说了算。说得更确切一些,是手上的肌肉。肌肉第一,头脑其次。尤其不能问他凡事有什么理由。他什么都不会回答的。为了一瓶子酒,他很可能会杀了妈妈,当然不是故意谋害,而是一拳误中要害。正因为如此,我作为长子,才更有责任,在他还没有犯下不可救赎的罪孽之前,先把他给杀了。  我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力量级,但是我等待着时机的到来,以承担我的历史使命。是用尖刀,用斧头,还是用木槌,我还没有选定我的武器。无论如何,我已经知道,我的父亲将遭受一千次死亡,甚至更多。  这正是那天晚上我在心里说的话,当时,我坐在四马力轿车的后座上,噘着嘴巴,目睹爸爸痛打妈妈。他喘着粗气,死命地揍她,以伐木工特有的方式,每出手一下,都伴以一声低低的埋怨。他干得很专注,因为他干什么都不轻率,尤其是殴打。  妈妈哭着,身子蜷缩成一团,用胳膊护着自己的脑袋。在冰雹般落下来的老拳底下,她哭着,却毫无卖弄之嫌,期待着这顿毒打早早收场。多年之后,读到圣经中的《传道书》时,我明白了我母亲的哲学,对她来说,天下万事都有定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爱有时,恨有时。因为,太阳底下万物无一能够持久。幸福不能,不幸也不能。那时候,我才知道,她实际上要比他更强。  不用说,我们都哭了,我的妹妹们和我。通常,我父亲根本就不在乎孩子们的哭叫,当他打妈妈的时候,他总是任凭我们在一旁叫魂似的哭个够。那时候,我想他一定太专注于教训她,根本就顾不上让我们闭嘴。从此,我倒是渐渐地认定,这就是他认为我们有道理的方式。  在跟妈妈算账时,爸爸关上了手电,显然是为了不浪费电。在昏暗中,我什么都看不清,但是我记得,有那么一瞬间,我父亲揪住了我母亲的鼻子,使劲地拧,尽管最终没有把鼻子撕裂,但其受损程度还是显而易见的,幸好,第二天早上,没落下什么痕迹。  “肮脏的畜生!”她还在嚷嚷,因为这是她最爱说的骂人话,“你把我的鼻子都捏碎了!”  “它会让你学乖一点。”  “我不管了,现在,你就自己一人去对付吧。”  这是一句不该说的话。但是,跟我们想象的一切正好相反,爸爸决定见好就收。他摆出一副什么都没有听见的样子,一言不发地继续上路。  天一直下着雨,直到我们深夜时分到达目的地时,雨都没有停。一个二等的野营地,就像我们度假时通常住的所有营地那样,弥漫着肥皂和脏水的气味。爸爸认为,在这样的大雨天里,最好还是不要支帐篷。于是,我们五个人就挤在汽车里睡觉,在风暴过后的寂静中,彼此挤成一团,进入梦乡。  第二天,爸爸倒在了朗布吕斯科和阿斯蒂的泡沫中。他很难为情。我父亲是那种发作之后常常后悔不已,被羞耻心淹没的人。他不再正眼瞧人,可以一连坐上好几个小时不再开口。来得正是时候。我们不再跟他搭话。我也正好有了理由缄口不语。我便专心地把那场争吵再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电影,准备我的报复计划。正是在接下来的那个夜里,我尿了床。我想,那是我一生中最后一回尿床。


编辑推荐

  催人泪下的父子情深,感人肺腑的心灵碰撞!  《美国佬》作者是法国的弗朗兹-奥维利埃·吉斯贝尔。全书通过一对父子的家庭冲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儿子与父亲本来有不少的共同点:同样的宇宙观,同样的乡村生活趣味,同样的对历史和文学的喜爱,同样的对生灵的爱。但是,仇恨蹂躏了儿子心中的一切,他的理智,他的人性,使他把对父亲的恨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小说正是通过父亲这个生活中处处陷于平庸的真正艺术家,对当今社会中的标准化、物质主义和表象崇拜作了反思,引导我们去发现这样一个社会的缺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