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家在云之南

熊景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熊景明  

页数:

27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个人写自己的回忆,孤立的人生跌宕,很可能只是一个偶然;可是,个人境遇的总和,就必是鲜活的社会历史本身,这是民间历史的魅力所在。我曾经想过,应该在哪一天,约几个相识的人,约好一起写出回忆,同时记录各自周围一圈生态,这样一个小小集合,就不再是个人史,而是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社会团粒结构,就有历史记录的价值了。我只是想想而已,而在古老昆明,一些不同年龄段、有着相互关联的人,并没有相约,却出于本能的历史感,真的出现了不约而同的个人记录。这是我再次阅读景明回忆,准备写序的时候,忽然意识到的。断断续续在几年里,我为几本围绕昆明的回忆录写了序言和书评,有黄湛回忆录《永远的北大荒》,有胡伯威回忆《儿时民国》(续集《青春,北大》),还有刘德伟《一粒珍珠的故事》,而他们都和一个人有联系,就是景明。他们是景明的干爹、表哥和老师。我也陆续看到一些回忆,有流亡至昆明的范小梵写的《风雨流亡路》,她丈夫朱锡侯自法国归来居昆明三十五年,留下书稿《昨夜星辰昨夜风》,他们和景明前辈有着共同世交,也就隐隐牵到一起。

内容概要

此书既是人生历程的忆叙,也是对家族史的追溯。作者出生于昆明的书香门第之家,从童年、上学到赴军垦农场劳动、教书,在跨时代的岁月中成长,有着各种有趣的生活体验。她还描述了献身省城公用事业的父亲,卧病多年、性格达观坚强的母亲,个性、经历和婚恋各不相同的舅舅、姑姑、叔叔等家族成员的形象。命运的波折,生活的磨难,人世的沧桑,时代的巨变,都在书中得到了真切动人、生气淋漓的呈现。

作者简介

熊景明,40后人。出生于昆明,1967年云南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79年移居香港,曾获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1988年起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工作,历时=十年,其闻参与多项大陆贫困地区的国际农业援助项目,并撰写农村社会研究文章。  2007年夏退休,兼任该中心“民闻历史”收藏及相关网站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母亲和我 母亲入我梦 母亲的娘家 为人妻母 傻丫头 外婆家 病人的孩子早当家 妇道人家 替母亲“扳本” 忧患岁月第二章 父亲的一生 数典忘祖 不肖长孙 大家庭里的国共两党 边城青年 修建滇缅公路 成家 一家之主 父亲的宝盒 解放 立业 限制、利用、改造 总工程师 “文革”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第三章 童年记忆 韵律童年 去去去,去上学 刘壁老师 祖国的花朵 来来来,来游戏第四章 亲戚 属羊的二姑姑 小巷里的中医 满园的菊花谢了第五章 军垦农场的大学生 从历史的裂痕上出发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革”序曲 首都红卫兵驾到 同一日标下势不两立 小三家安寨扎营 早请示晚汇报 劳动中改造 七个军官和一百五十五个大学牛 连队“文革” 爱情故事 政治挂帅 家事 分配第六章 那年在澄江中学 美丽的西龙潭 建校、种地 同事、学生 政治,政治 山高皇帝远 无心插柳 绿冲印象 想家 书信 爱情观 一纸调令第七章 回乡记 1987,再见昆明 2003,返乡下 2004,云南红 2006,丽江人家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听一位亲戚说母亲还小产过三次,她自己从未提及。医生早已警告过生小孩对她十分危险,母亲怀孕仍不少于十次。那个时代避孕不是件容易的事,担心怀孕的妇女,每个月都惶恐度日,害怕身体发出怀孕的信号。七个孩子存活四个,是那时婴儿成活率的正常比例。婴儿的死亡率和士兵的伤亡率一样,对于公众、研究者、政治家都不过是些数目字,而对每一双父母,尤其是母亲,失去孩子带来撕心裂肺的痛楚,也将成为尾随他们一生一世的伤心回忆。幼时印象中的母亲,终日操劳,却随时嘴里哼着京戏或什么歌,哄孩子睡觉,从躺下一直唱到完全睡熟。最常唱的是:“风呀,你要轻轻地吹;鸟呀,你要轻轻地唱,我家小宝宝,就要睡着了。宝宝的眼睛像爸爸,宝宝的嘴巴像妈妈,宝宝的鼻子呀又像爸来,又像妈。睡觉吧,妈妈的好宝宝,天明带你去玩耍,玩耍到你外婆家。”此刻,妈妈的声音还清晰地响在耳旁,一定是妈妈在天上为我轻唱。中学音乐课教唱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老师唱了一遍,我就会了,好生奇怪,才想起这是妈妈哄弟弟睡的一首歌。歌曲明晰的节奏,伴着她的纤手轻轻地、一下下拍在孩子身上,没有一丝战斗气息。

后记

谨以本书纪念母亲苏尔端(1914-1973)、父亲熊蕴石(1913一1996)。希望这些个人和亲友的小故事,以及父亲早年拍的照片,令读者一窥二十世纪四十到七十年代初,云南省城的生活,多少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生长的环境、经历的艰难时世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收录的家族老照片,均由熊景辉整理、扫描,并考据年代。写作此书受到许多朋友、家人的鼓励和帮助,铭记在心。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既不凄绝,也没有愤恨,而是冷静、客观、轻描淡写地勾画了苦难中的欢笑,绝望中的希望,还有家族和亲友的大小故事、新旧历史,错综交织成中华民族上世纪的一幅缩影。  ——陈方正这部家族记忆史,透过人物的命运沉浮,展现了西南边陲——昆明白民国至共和国近百年间的政治风云和新旧冲突,革命风暴对一个大家庭的深刻影响。细腻地描绘了在时代巨变的潮流中,在新生和毁灭的地基上,一群人仍恪守传统美德,坚守着人性的美好信念,以至情至性彼此温暖、造福社会。  ——高华一本好的回忆录,需要作者有历史感和判断力,有追求真实记录的责任心,有对文字恰到好处的控制能力,最好,还有一点幽默感。这本书都有了。  ——林达


编辑推荐

《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人与岁月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家在云之南 PDF格式下载



熊景明的这本《家在云之南》文字通透、情感细腻、不时闪烁着真知灼见,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这本书是一部回忆录。熊景明回忆了自己母亲、父亲的一生,记述了长期卧病在床的母亲、脾气不好但默默奉献的父亲,它还记述了有不同人生遭遇的亲戚,如舅舅、姑姑、叔叔等人的形象。命运总是不由人,所以一切的得失荣辱都只能像书中母亲的一声叹息:“怨命喽”。当经历过人生的坎坷、生活的磨难后,才会发现,人所做的一切,都敌不过命。
这本书更是一部社会生活史。熊景明通过记述在云南各地,主要是在昆明的生活,反映了从1900年代到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其中描述了1960-1970年代间充满谎言的社会、残酷的现实和中国人的无奈与无知。她的父亲相信自己有技术,愿意为国家做事,总不会被“新社会”抛弃,但无情的事实碾碎了他的赤子之心,“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让父亲不得不违心的承认自己推行了“叛徒、内奸、工贼在城市建设上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她的小叔叔也不堪屈辱而自杀,伯伯则跳楼自杀未遂,终身残废。每个有良知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梦魇。熊景明悲痛的说:“这一代曾经关注天空的年轻人,一生坎坷,他们失去了理想,失去了机会,中华民族失去了他们”。国家负了这代人。
在经历了太多的荒谬和悲剧后,熊景明在1980年代离开大陆,正如她所说的,离开了一个充斥着谎言,不会说谎就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方,定居在自由的香港,摆脱了难过到令人窒息的环境。熊景明这种超脱和通透才让她能够看穿一些东西,也才能生动的记述那个时代,并用写的鲜活的文字去打动人。


从报纸上看到这本书的序,想了很久终于等到又看完了。整个看书的过程就是感动,作者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作者的家族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并且在经历过这么多之后自己对此又有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对于家人章节的描述,真的很令人感动,也很敬佩那个时代的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样家族的故事,了解西南这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


好久没有一口气读一本书了。虽然不太连贯的讲述家族史,但是深刻地反映的在历史洪流中家族的兴衰、动荡、流离与温情。只有对建国以后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才能体会作者在往事中的迷惑、无奈、懊恼、期盼。其实,同样题材的文字也看过一些,作者家族的经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许多经历过新中国建立的翻天覆地和之后一段时间颠倒是非历史的家庭,都有说不尽的辛酸,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无不受到历史的裹挟。
欣赏作者的淡定,全部的文字没有过分的感情宣泄,好像讲述的是与己无关的古老故事。这也许是阅尽人间悲喜剧后的超然。


值得一讀。一個家族的歷史,折射中國大歷史,作者的文筆也很清新,一如其人。


一个家族的故事,一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越看越有凄冷感。


我用一天的时间看完本书。首先觉得本书的纸张不错,其次作者写家族史,忆双亲及相关的人,结合历史,谈感想,很感人,生于那个时代的人,真是杯具。


家在云南写的很细腻,一口气读完,随着作者暗自叹咏过去的岁月,岁月变换,人生永不变。


写母亲的部分,很感伤,多美丽的女人命运为何多舛,母女情深,读者边读边泪,关于作者自己的部分写得不是很多,有断层,可能是不想让大家分享,作者的婚姻家庭没有写,主要是父母写得多,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写得多。


本来是把书买给女儿看的,后来找出来读了几页,真的是一口气把她读下去。
生活是平淡的,历史是真实的,就看怎样的观察和记忆,从平常中看出真情,从点滴中得出坚韧。作者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在叙说着生活和感情。能把真实与平常写得如此感人,也是倾注了所有的感情。
时不时的会翻出来再读一读,有时还和女儿讨论着。


我家有几个云南人,看这本书,笑得.


让人动容的一本佳作。
这套书编的还不错,这一本尤其好


给别人带的书,据说书店缺货很久了;侧面反映出这本书的质量吧


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指责,没有不必要的反省;家世逶迤,世事难料,本乃自然。阅读之人也不必因情节发展而时喜时悲,平平淡淡,坦坦平平,这才是普罗大众的日子!与杨絳先生《我们叁》合读,真正是受益不浅!


挺好看的,看完后有种怀旧的感觉


看得人眼眶湿润


大家闺秀写的


我的感觉是家乡人的亲切,像是我的心声。


文如其人,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值得阅读


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才收到,非常喜欢,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感觉不错,还没读,包装挺好


有的时候,家族的历史,也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史的真实写照。
现在终于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文革时代的书籍了,不官话、不套话、不空话。虽然不一定都是真话。但的确是比较个人化的角度来描述那段至今官方不愿讲述的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希望那样的历史不要重演。个人的命运,在那样的时代下,完全的无法被自己左右。
让人伤感。文字细腻,笔触清新。


对文革的控诉。对青春、对亲情的温馨描写。对那个时代云南、昆明的回忆。


看着书中的记述,不觉就回到自己的童年!
那亲切的画面,熟悉的场景,犹如一幅幅的老照片闪现眼前。。。。。。
很感动!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世事的悲凉和无常,人性的美好和龌龊。。。。。。


比较感人


因家里有云南人才买来看的,看有读者评论说挺搞笑的~
作者的往事罢了,看看,也就那样


这套书都是人物传记类,个人历史,有的精彩,有的稍单薄。这本即属于后者。可以读读。


看到网上评价颇高,本人感觉文字平淡,有些读不下去。


书角是皱的,书皮也不干净,这样对书让人很恼火啊


印刷装帧都不错,包装仔细,是本好书,好评!


家庭永远是社会的细胞,当大的时代产生变奏,个体的命运便会偏离正常的轨迹。这套书的用纸和版式都比较讲究,照片均有图说,可见编辑的功力不一般。看到南方周末的年终榜单里有推荐这本书,遂买了给妈妈看,妈妈又推荐给舅舅们读。在他们的眼中,这记录的不仅仅是作者的经历,也是同时代人的悲欢离合,这是一本书的神奇力量吧。几乎总是在下班的路上读几页,便觉得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由点及线到面——去解读历史的侧面,很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