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王富仁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王富仁  

页数:

391  

Tag标签:

无  

前言

鲁迅的生前和死后,都有各种不同的人给他做出过各种不同的评价。有赞之上天的,也有贬之入地的;有奉为圣贤导师的,也有斥为魑魅魍魉的。我认为,所有这些评价,大概都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人与人原本就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眼里的鲁迅当然也就各不相同。我有我眼里的鲁迅,你有你眼里的鲁迅,非说我眼里的鲁迅才是真的鲁迅,而你眼里的鲁迅就不是一个真的鲁迅,或者反过来,非说你眼里的鲁迅才是一个真的鲁迅,而我眼里的鲁迅就不是一个真的鲁迅,恐怕人类还没有发明出能够最终证明这一点的理论来。所以,我在这本小书里说的还是我眼里的鲁迅,别人眼里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与我的相同还是不相同,我是没有权力干涉的。对鲁迅,我过去也用过别人的现成的评价,但现在想起来,都并不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鲁迅的样子。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我要给这本小书起书名的时候,我才突然感到,似乎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更能符合我心目中鲁迅的样子。

内容概要

  在作者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的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所以他称鲁迅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中国。作者通过对鲁迅与中国文化、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富有说服力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的独特价值。

书籍目录

自序鲁迅与中国文化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附录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章节摘录

只要我们从文化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我们就会看到,我们当前普遍持有的文化历史观念是有其严重的不足的。它无法真正描述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无法较为确切地感受并评价一个人或一种文化现象的价值和意义。一个民族的文化史同整个人类的文化史一样,不仅有着历时性的关系,同时也有着共时性的关系。一个人或一种文化现象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有着历时性的意义,同时也有着共时性的意义。一种文化学说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与诸多不同的文化学说的关系中共时性存在的。它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是在这种共时性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但这种共时性的结构同时有其再生的能力,外来文化可能成为文化再生的触媒,但人的创造性却始终是这种再生能力的根源和基础。就其产生,文化有其现实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而被人所创造出来的。在这个由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中,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学说是在跳跃性的断裂变化中产生的。它与产生它的历史背景在时间上不是连续不断、在空间上不是融为一体的。老子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此前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的继续和积累。在《老子》成书之前,没有一个老子的哲学学说;.在《老子》成书之后,就有了老子的哲学学说。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研究鲁迅的话是必须读的 纸张不错


王富仁是鲁迅研究专家 这本书很好


帮朋友和老师各买了一本,老师说这本一直是他想买的。据说很不错的,值得看


很早 就想买这本书了,收到很开心


老师很喜欢~


好书,正版图书,有厚重感!


内容不错,封皮很糟,又折又褪色


终于买到了,很好很强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