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与“鬼”的纠葛

[日] 丸尾常喜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日] 丸尾常喜  

页数:

382  

译者:

秦弓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一直想通过鲁迅的文学来思索、理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而且由此在对于人的观点与对于社会、历史的理解方式诸方面也多承教泽。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日本人,当做为了理解鲁迅的基础性研究,尝试搞清中国传统社会是怎样被鲁迅所把握的一个考察。鲁迅或鲁迅的文学同我个人之间存在着两重障壁。一重是超过五十年的时间之壁。我出生于鲁迅逝世半年后。另一重是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民族之壁。二者不单单民族相异,而且我们日本人从汉字开始把中国民族的文化深深地纳入自身文化的体内,与中国文化有着割不断的缘分。可是尽管如此,两种文化在重要点上还是相异的。两个民族外表上的相似性曾给我们带来了“同文同种”这一暖昧的观念,反而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也成为妨碍两个民族真正友好的原因。

内容概要

  《“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以日本学者擅长的文本细读方法,将历史学、思想史、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引入翟迅研究,以细密的考证和富于感悟性的阐释做支撑,存考察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时,独辟蹊径,专门探究鲁迅世界早“鬼”的文化原型。鲁迅不仅对社会上与国民性中有形无形的“鬼”给予痛切的挖掘和批判,而且勇于肉搏自身的“鬼气”鲁逊自身之“鬼”颇为复杂,既有传统文化的阴影,也有现实社会让他背负的精神创伤与罪和耻的意识;他身上“人”与“鬼”的冲突不仅有黑白分明的两军对垒,也有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二律背反。作者引导读者去接近一个伟大而复杂的灵魂、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丸尾常喜 译者:秦弓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序章 “人”与“人国第一章 “人”与“鬼——绍兴覆盆桥周氏与其周边一 “人”“鬼”的关系——祖先祭祀二 “人”“鬼”的渗透——《目连戏》第二章 隔绝与寂寞——孔乙己的后影一 鲁迅与科举、科场鬼二 孔乙己——起名的用意三 短衣与长衫四 孔乙己的后影五 《白光》与“掘藏六 隔绝与寂寞第三章 国民性与民俗——阿Q=“阿鬼”说一 序二 问题的发端三 “鬼”的影像四 “鬼”的生态之五 “鬼”的生态之二六 革命七 团圆八 尾声第四章 祝福与救赎——祥林嫂的死一 “呐喊”与“彷徨二 “鬼”的两义性三 祥林嫂四 鲁四老爷五 朱安与子君终章 “人”与“鬼”的纠葛后记附录一 “难见真的人!”再考——《狂人日记》第十二节末尾的解读附录二 颓败下去的“进化论——论鲁迅的《死火》与《颓败线的颤动》附录三 复仇与埋葬——关于鲁迅的《铸剑》附录四 关于鲁迅的“耻辱”意识附录五 “偏要——对鲁迅精神的一个接近译后记增订本跋

章节摘录

据说,《绍兴目连戏》的文本现存五种,其中新昌县所传的“新昌本”共“仁”、“义”、“礼”、“智”、“信”五大册一百六十五折,上演需要三天三夜。“大戏”取为框架的像是《绍兴目连戏》的《起殇》、《游地府》(新昌本为《成服》、《施食》、《地府》)、《男吊》、《女吊》、《无常》(新昌本为《白神》)。“大戏”的基本结构是:由《起殇》把村里的“孤魂幽鬼”召到剧场来,然后上演为这一天准备好的“正剧”。剧中善人死时,插入《目连戏》的《游地府》。这场戏就是目连的父亲傅相死后由“鬼王”作向导参观冥府,“火伤鬼”、“淹死鬼”(“溺鬼”)、“科场鬼”(科举落第而在考场自尽者的“鬼魂”)等许多“鬼”纷纷登场。进而设定了因不堪姑、嫂虐待与丈夫不轨的媳妇或向屈辱抗争的妓女上吊自杀的场面,插入了缢死者的亡灵“男吊”与“女吊”登场、进行各种诱惑以“讨替代”,但以失败告终被追赶下去的场面。临近天明,恶人的恶业达到顶点时,带着阎王的召魂状的勾魂使者“无常”便出现了,结局是好人升天、恶人落地狱,全剧以此终了。鲁迅自身在少年时代就曾经当过这种剧中的一个“鬼卒”,在由演员扮演的“鬼王”率领下跑到野外的许多无主孤坟去招“孤魂”“厉鬼”(作祟的“恶鬼”)。

后记

还是在1991年我师从丸尾先生研究比较文学时,听先生感叹说,研究鲁迅真累。当时只是想鲁迅博大精深,与深邃者对话自然不会轻松。翌年春天,我才得知原来先生说那话时正在撰写题为《关于鲁迅与传统的基础性考察》的博士论文,正是凭这一部让著者感到“真累”的论文,先生荣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归国前夕,我有幸拜读到这部论文,深为先生感悟之敏锐、视野之开阔、思路之别致而震动、而钦敬。然而,直到着手翻译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增订出版的这部《“人”与“鬼”的纠葛》,我才对先生说过的“真累”有了切身的感受。与深邃者对话固然不易,原创性的探究更其艰难。尽管少不了从前人或同代人那里受到启迪,但丸尾先生在考察鲁迅与传统的关系时的确是开辟了一条幽曲的新径,这就是探究鲁迅文学世界的文化原型,而“鬼”正是其主要原型。在《孔乙己》的考察中,丸尾先生从经典文化与民俗文化两个方面追踪传统之“鬼”影。孔乙己因窃书挨打受到人们嘲笑,他在为自己分辩时说出“君子固穷”之类“难懂的话”。


编辑推荐

《"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方丛”的由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与“鬼”的纠葛 PDF格式下载



让人越读越静 收获颇丰的一本书。关于民俗 关于鬼 关于鲁迅。做了十几页的笔记。算是第一次读专业的学术类书籍吧 略有些晦涩不过并不影响 查了很多资料 我想我还会再反复看几遍的。值得。


连日本人都这么了解鲁迅先生,国人呢!现在太需要先生犀利的杂文!


对鲁迅小说的评论之多早已经超出了小说本身,在众多的评论中,本书的论述还有诸多值得一看之处,给人以很大启发


日本人很认真,但是真不是我的风格。


日本人研究鲁迅,诚恳、到位。


相关图书